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为基础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21:28:10
  • 《以真情实感为基础》
  •     我们的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为情而造文,莫为文而造情”,意思是:真挚的感情是一篇好文章的成功基础。 申君同学写的《他愿做一只报的白鸽》,之所以能使读者开卷有感、掩卷有思,达到了共鸣、感动的地步,首先就在于作者情真意切。就是说,文章中所寓之情是从作者心中流出来的、涌出来的、喷出来的,而不是强行挤出来的。 做业余邮递员,代邮局义务送信送报,目的是什么?

        作者用了两个自然段(二、三)交待得很明白,把“理”写通了。理通则目的明,做起来才能情愿,遇困难时才能有豪情、激情。第四自然段的心理活动之所以写得丰富、生动,第五、六、七、八自然段的行为描写之所以使读者觉得可信、与之共鸣,就在于贯穿这些心理活动和具体行为的主线—思想感情是作者的肺腑之情、真切之情。倘若作者未曾亲历过此情此景,为成文而生编硬造,那一定会陷入:用空泛的“豪言壮语”代替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用陈旧的套语来代替得体适度的行为描写。

        结果,使文章徒有架势,而无生气,不能感人。 很多同学都关心自己写作文水平、技巧的提高问题,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当然,写作文能力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许多技术性、知识性问题,需要逐一完备、逐一提高。但是,做为入门的第一步,还是个感情培养问题。切记: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练习写作文,才能有效地提高才能、才气、才情。

  • 《牛顿发明了什么》
  •     以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建立牛顿力学。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3.建立行星定律理论的基础。4.致力于三菱镜色散之研究并发明反射式望远镜。5.发现数学的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法等。6.近代原子理论的起源

  • 《感动为话题的作文指导》
  • [导 写]

        “感动”在生活的土壤中生长.

        感动以生活为基础,一种自然景观,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动.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作为源头活水的现实生活,一直是命题者关注的焦点.“感动”能引导人放开眼光,从亲身经验、人生世态中搜寻动情点,融入真我,敞开心扉,抒写性灵.

        “感动”的眼泪在鉴赏中流淌.

        艺术鉴赏是欣赏者与创作者进行的心灵对话.“满纸荒唐言”能触发“一把辛酸泪”.听名乐,读名著,“感动”的泪光会不断地闪现,孔子观雅乐,“三月不知肉味”;林黛玉听《西厢》,“不觉心痛神痴”.话题“感动”能把人的视线引向浩浩艺海,让人从中撷取“感动”的浪花,引出汩汩文思. 作文900字

        感动的触角伸向心灵的深处.

        感动是种心理活动,是外界事物在心中激起的感情涟漪.只有善于把外物和内在的情感连接起来,才能产生真切的感动,才能找到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颤,是一种非大众化的体验,所以一个人的感受愈独特,他的文章也就愈有个性.越是个性化的东西,越能打动人.

    [构思指导一]捕捉瞬间的感动

        感动是非理性的东西,“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陆机为季节的变迁而感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白居易为沦落江湖的歌女而感动.捕捉住瞬间的感动,就能写出动人的篇章.w

    [例文]

        感动馈赠

        一次,我和一位朋友结伴去外地旅行.火车上的时光难以打发,幸好列车播音室不断地播放着一些好听的乐曲,听着这些乐曲,倒是一种很有情调的享受——这些乐曲都是旅客们点播的,有献给一同旅行的朋友的,有献给在火车上刚刚认识的朋友的,有献给乘务员的,还有献给同车所有旅客的.

        “听着这些乐曲,我的心里非常感动.”朋友忽然说.

        “感动什么?”

        “为这些点播者啊!”

        “不论出于什么动机,我觉得自己都有理由感动.”朋友说,“如果他们为了献给我们祝福,那么我们应当感动;如果他们是为了让我们和他们共同快乐,那么我们也应当感动;如果他们并不快乐却想给予我们一些快乐,那么我们就更应当感动.不是吗?” 600字作文

        “可是你看看车厢里的这些人,谁 作文900字

  • 《“美”的道理相通的地方》
  •     必须掌握以丰富生动的口语为基础的文字。尽管书面语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口语(因为要栩栩传神、酣畅琳漓地表现事物,要合乎逻辑、简洁生动地描绘生活,总不能不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包括采用平时人们嘴上不说的若干书籍中的词语,绝对避免这一切是不可能的。因此,书面语就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口语),但却必须以十分生动丰富、多姿多采的口语作为书面语的基础。我们看看历代卓越的作家,都是擅于采集群众语言,巧妙地运用到他们的诗歌、散文里面去的。而群众语言一经他们运用,往往就焕发异彩。他们的诗文,也象打开了窗户,让新鲜的空气流注进来一样。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欧阳修、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许许多多作家,情形无不如此。更不必说宋代话本、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了。
        自然,思想和题材是异常重要的,但如果语言这一关没有突破,那许多优秀作家的卓越之处就难免要打个折扣。在文言流行的时代,尚且如此,何况今天在文艺领域充斥着封建士大夫的时代尚且如此,何况是人民群众开始当家作主的时代!从群众语言中提炼出来的语言最有生命力,潇洒自然,活拨生动,博得群众无限的喜爱。试想一想,古代诗歌后来发展成为群众口谚的是哪一类句子呢?它决不是出于大事雕琢,绮丽纤巧的诗词和骄文,而总是来自从群众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明白易懂的诗词或偶句。象“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等等,可不就是这样的吗?而这一类句子,生动自然而又流畅明白,可以说都是它们的特色。这种状况,不是也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吗?

        在文学作品中敢于直抒胸臆,倾诉感情,使它具有作者的个性特色,读起来使人就象和作者面对面促膝谈心,听到他的呼吸,看到他的眼光一样,而不是烟雾迷蒙,相隔遥远,或者觉得其人穿着礼服,正襟危坐,神情严峻,高高在 最后我想到的,是作品应该寓严肃认真于洒脱自然之中。作品自然应该有修饰、有文采。但又不是过分的修饰和繁缛的文采。任何事情,过犹不及,过度了,就产生反作用。因此,必须把粗犷和细腻结合起来,把放纵和控制结合起来。邓拓同志论贾岛的诗说:“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象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这段话是深得“个中三昧”的。掌握分寸,使作品做到并无斧凿痕迹,潇洒自然之美也就显现出来了。

        不论是穿衣服也好,园林布置也好,绘画雕塑也好,诗文创作也好,我想这些“美”的道理都有它们相通的地方。我们除了必须注意作品的思想、素材的选择外,从多方面来掌握美的手段,千方百计来提高艺术感染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众多的艺术手段之中,有一项,就是理解和掌握潇洒自然之美。上。作者和读者相处很近的作品,也是使人感到比较潇洒自然,生动亲切的。因此,一个作者敢于倾注感情和发扬个性,也是使文学作品增强艺术力量的又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