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想像就是新奇幻想,是写作者根据特定意图,采用幻想形式创造出新奇、特异、荒诞的形象的一种想像方法。神话(如《山漆经》《西游记》)志怪(《搜神记》《脚备志导》),特别是具有强烈的现实超前性的科学幻想作品,都离不开奇幻想像。 奇幻想像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它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必须按照生活的逻辑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无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还是《柳备志导》的鬼狐花妖,尽管这些文学形象以及它们的故事,是那样的新奇、特异、荒诞,它们却都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与人相似甚至相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而现代科学幻想作品则正是完全建立在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总之,所有这些幻想色彩浓厚的作品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推导出来的。
奇幻想像的结果就是形象的逻辑推理的结果。 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奇幻想像的基础,而大胆的思维和敢于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则是奇幻想像的必备条件。
再造想像是写作者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依赖别人提供的材料(对某事物或人物的回忆、描述)或图样、符号等非语言的示意,进行再现式的想像。如一些记者写的通讯、报告文学,传记作家写的名人英模的传记以及作家、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生动详实的记叙。
这些作品中人物的行为活动,生平事迹,以及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当时政治历史背景和社会地理环境等都不是如文学创作中那样虚构或臆造的根本不曾存在过的形象,而是依据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历史人物自己的日记、文件,家属、亲朋挚友的回忆、记录,历史事件亲历者的见闻、经历和记述,以及他们保存的实物图片等这些间接材料,再现曾经存在过的真实形象和场景。
再造想像所依据的材料是进行再造想像的客观基础,必须准确、具体、真实可信。写作者对材料的理解认识必须正确、全面。写作者的生活积累,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再造想像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也还有些初学写作者,因为稿子未能发表,就认为自己“走后门,的门槛未精”,“编辑老爷们都是‘私字当头”。这种“世故哲学”,我看真是害人不浅。有没有作风不正,“开后门”“走后门”的编辑呢?以中国之大,自然不能说完全没有。各个领域难免都有它们的落后面、阴暗面的东西,报刊,出版领域,不会就完全是光明一片,绝对没有恶劣的现象了。作风不正,任意放弃原则,降低标准,你登我的稿子,我登你的稿子,拉拉扯扯,互相结纳,甚至私开后门,收人赠礼,拿版面做人情的事例,不能说完全没有。这样的人和事,正是我们要坚决和他们进行斗争的。但是,有这种坏作风的编辑不可能很多,一来无数报刊编辑部,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要经过若干人审阅,一是同意了才能发稿,二是这种作风如果弥漫开来,势将使刊物水平日降,导致刊物的垮台。所以,如果把出版界有若干人存在那样的坏作风夸大为全面的现象,作为自己稿子老是不能发表的唯一解释,正如说“文坛被名人垄断了”一样的无聊,对自己的进步是没有好处的。这些年来,广东涌现了好些引人注目的青年作家,有的还被邀请到北京学习、深造去了。想打破沙锅间到底的人不妨去向他们打听一下,他们之中,究竟有哪一个是由于“走后门”,向编辑送鱿鱼,送香烟什么的,才获得了发表作品的机会的?据我所知道,这些人连一桩这样的事例也没有。在好些刊物举办的学习班上,编辑们根据来稿水平把作者邀来,除了老作者外,大抵是原来全不认识的。我写了半辈子文章,也有人把我叫做“老作家”了,我可以告诉年轻的朋友一句,即使在旧社会,一切有进步倾向的报刊,我们也毋须去“走后门”才发表稿子的。所有的编辑,我原本一个也不认识;都是通过投稿,才逐渐认识起来并且在以后成为朋友的。
还有一些初学写作者,由于稿子老是不能发表,就想到一个门道,把稿子寄给各个老作家,附一封信,声称“拜您为师”什么的,希望这些老作家来给他修改发表。有一些人,未能达到目的时甚至表现出十分愤慨和悻悻于心的样子。好些老作家每月收到这类拜师信,要求帮助、肴稿的信常达数百件,有些人连看都看不过来,更不要说一一答复了。本来,质疑问难,或者要求指点,自然有一定的理由,但是要求个别辅导以至于把稿子修改到能够发表,这样的要求却未免太过分了。特别是未经征求同意,一部厚厚的原稿突然从天而降,许多稿子纷至沓来,这是任何人也应付不了的。有一位老作家告诉我,如果他答应一切代为看稿和回答问题的要求,那他就是职务上一切事情都不干,任何书刊都不看,单此一宗也尽够疲于奔命了。本来,老作家是有辅导青年作者的责任的,但是,这种辅导,一般只能通过写文章、做报告介绍经验,或者有重点地为若千水平较出色的作者阅读稿件,提出意见来解决,决不能来者不拒,任何人的来信都回复,任何人提出的请代看稿的要求都答应。试想老作家并无三头六臂,他们一般还各有各的职务,一间函授学校尚且需要许多教职员才办得起来,学额还有限制,一个老作家怎能独力办一间无限责任的函授学校,为无数人看稿改稿呢(这里谈的只是时间、精力的问题,姑且不谈有没有这个本领了)?只要这么一想,就可以知道,若干初学者要求某些老作家长期进行个别辅导和看稿改稿,是如何不切合实际的了。
听说有些人曾经慨叹说:“如果鲁迅先生在世就好了,他是肯为初学写作者看稿的。”鲁迅曾经为若干青年作者批阅和推荐出版过作品,确是事实。这种有重点地帮助青年作者的精神是值得学习和发扬的。但是如果以为鲁迅对于请求看稿者一律有求必应,可并不符合实际。在当时读者给作家书信还不如今天那样多的情形下,鲁迅为此也常常感到吃力,以至于困顿不堪,在他的《集外集》中,有一篇《编稿后记》,其中有一段就是谈到这种状况的:
“各种惠寄的文稿及信件,也因为忙,未能一一答复,这并非自恃被封为‘知名的第一流人物’之故,乃是时光有限,又须谋生,若要周到,便没有了性命,也编不成《奔流》了,这些事,倘肯见谅,是颇望见谅的。因为也曾想过许多回,终于没有好方法,只能这样的了。”
我想:这些到处写信的求教者,何不舍远求近,多从自己身旁的教师,同学,朋友,读者处倾听一下意见,而总是要到缭缈迷离的远道去“拜师”呢!
许多初学写作者和爱好文艺的青年朋友,常常提出类似这样一些问题:搞文学创作要具备什么条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基本功,创作有没有基本功?怎样才能掌握好创作的基本功?能不能推荐一些指导怎样进行创作的书籍,例如《创作入月》、《小说作法》、《怎样写散文》、《怎样作诗》之类……
对提出这些问题的青年朋友来说,自然是急切希望得到回答的新问题。但是,它们同时也是个老问题了。可以说,自有文学创作以来,就有许多热爱这项工作和事业的青年人,自然也就常常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
是的,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有自己的基本功。一个外科医生,必须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熟悉人体结构,还要熟练地掌握手术刀和各种外科手术器械。一个教师,除具备本学科丰富而系统的知识外,还要掌握好一套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把书本上的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就是市场上的售货员,也有自己的一套基本功,那就是熟悉有关商品的性能、使用、保管等等知识,还有从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在出售商品时“一刀准”、“一称足”之类的技能。各行各业彼此业务不同,基本功自然也不相同,但是概括起来,它们的共同点无非就是知识和技巧两个方面,也就是对本行业本工作的丰富知识,以及驾驭、运用这些知识使它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的熟练的技巧和技能。
文学创作是复杂的、艰巨的创造性劳动,但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莫测高深的东西。和各行各业、各项工作有它的基本功一样,文学创作也有自己的基本功。自然,这种基本功比起其他行业其他工作来,要更复杂一些,内容更丰富、要求更高一些,因此掌握起来自然也就更困难更艰苦一些。这是从文学作品的性质和文学创作的任务所决定的。
缩写作者根据所给出的长文章,按要求将其压缩成短文,是写作训练的方式之一是一种特殊的给材料作文练习。也称这样写成的文章。
缩写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有助于培养、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特别是综合、概括能力;培养、提高,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作文前编列提纲,就是构思的“缩写”,修改文章时对过于臃肿冗长部分的压缩,也是一种“缩写”。报刊杂志对有关作品情节的扼要介绍也可以认为是“缩写”。为了方便阅读和普及的目的,’将大部头著作包括长篇小说压缩篇幅和内容出版二也称缩写,这样的著作称某某著作的缩写本。
缩写要求保持原文体裁、题材、主题、基本内容、结构层次、表现手法、人称、重点和语言特色等。它主要是对原文内容的简化和篇幅、文字上的压缩。主要的方法是依据原文内容的主次轻重,对原文加以保留、舍弃和概括。
缩写的步骤一般是:首先要精读原文,掌握其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其次,在允许的情况下,在原文上画出要点、该保留部分和该详、该略、该舍部分。再次,即按画出的部分对原文进行处理即作联缀、贯通和修改、加工,最后定稿。
缩写要注意之点,一是不能改变原文内容和表现形式。二是要严格按照字数要求压缩。三是要对原文作大致均衡的收缩,防止变成“节录”。四是要写成对原文的压缩文字,而不能写成文章提要、读后感、文章分析或评论,当然更不能增加任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