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元年。
长安城郊。
凌冬已至,皑皑白雪环抱着大地。
月光洒在古道上,凉风轻抚草木——沙沙作响。晶莹的雪花夹杂着的寒光在树丛中若隐若现,我顿觉不对,本能地向后越去。奈何地面湿滑,我还没来得及拔剑,就被人用刀抵住了喉咙,比剑更寒的声音传来:“人和财,二选一!”无奈,只能拿出为数不多的银两的包袱扔给了另一名歹徒,地上的雪弹起的瞬间,一道血光洒在我的脸上,两名歹徒应声倒地,手上剑“哐嘡”掉在地上,声音被淹没在雪海。抬头,借着朦胧的月光,我看到了他——翩翩公子,素衣白裳,我看不清他的脸,却觉得他英气逼人,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他把我从地上拉了起来:“公子无恙否?”我看清了他的容貌:苍劲的颚骨、高挺的鼻梁、浓密的眉毛下藏着一双坚毅的眼睛,年龄稍大于我,二十左右的样子。我弯腰拱手:“多谢公子。”“不必。”他摆摆手,他一跃而上白马,一道白光飞驰而去,“举手之劳而已,有缘再见吧。”
他是何人?脚下突然一块硬物。我拾起——一块白玉。正面是一条龙,反面好像刻了字,“华”我想,“这应该就是少年的姓氏了吧。”可抬头,少年已无踪影。
我便把玉系在腰间,待再遇时交还与他。
长安城内。
商贾如潮,店铺林立,一片繁华。
“碧月轩”酒泉,店内清一色红木紫檀桌椅,坐满四海宾客。缓步入内,隐约中是剑缓缓出鞘之声。
“老板,来壶酒。”此时我握紧了自己左手的剑。
“……传说的华公子回京城了,再现江湖!”前桌在高谈阔论。
他们所说的华公子与救我的是同一人——
“华公子!”一声惊呼。所有人都注视着我和我腰间的玉佩。
剑的寒光、惊惧的目光、感恩的泪光,交织在一起。腰间的玉佩沉甸甸的……
“……我真不是华公子,只是他掉的玉佩我碰巧拾到了罢了。”店中气氛缓和了许多。说罢,拔剑的人收剑,离场。
此时,一老者站在我面前,深邃的眸子,浅浅的笑容:“若公子不弃,望来老宅一叙。”
我拱手,跟随于其后……
老人给我沏了壶茶,“公子心中想的是对的。”我一惊。“我的确要告诉公子关于华公子的事。”
我抬眼观察这老人:花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仿佛为了遮住他知道的秘密,眼神沧桑却不迟暮。
“华公子的家世曾经是四世三公般辉煌,不想其祖父固执己见不与人往来为人诟陷至家道中落,但他一人力挽狂澜改变了整个家族。”
“他从小文武双全,有志于天下。庙堂受其功,平民受其恩。天下皆知其人而不知其名。”
老人呡了口茶,“还有,适才有人想杀你,因你不是华公子后收刀入鞘。”我点点头。“有多少人爱他,就有多少人恨他。”
听到这里,我像想起来了什么,拿出了身上的玉佩,“您这么了解华公子,想必一定是他身边人。这个给您,等公子来了给他吧。”“拿着吧,孩子,公子从不掉东西,他掉的,是他想让你拾到的。”
长安城外——终南山。
自那日,我日日上山练武。
三年的时光匆匆流转,我也常常在山上听到公子一些事迹:曾朝堂上舌战群儒,捐赠三十万两白银给受灾民众,阻止了对皇帝的暗杀;为百姓强工部,建书院,倡私塾,建药司;外交废除了“厚往薄来”而奉行平等交换,互通有无,抚内忧平外患……岁月的白驹常伴我侧。我却常忆起翩翩公子的那匹白马,如今听闻他仗剑携酒江湖行,如今我剑法终成,当下山找到华公子一诉当年之感激,与他剑走天涯,报效天下,眺望群山之际,只见一骑白马飞驰于山间“是他!”身后的黑影拿着剑,居然跑得和他的白马一样快——是杀手!
我左手持石,凝神瞄准。出手!黑影应声倒地!
少年微笑着看着我,快马上山。他的马竟然比之前快了整整一倍。一会,少年出现在我背后:“那个老者应该和你说过,我掉下的,一定是我想落下的。”
我将玉佩交还与他。华公子执我之手:“公子可愿与我共闯天下?”“为酬天下之志,已在此等候公子三年,定当追随公子!”
“敢问公子大名?”少年搀我起来,看着天空:“华夏!”
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映出长长的影子,当初的熟悉感涌上心头,只是这次——席卷全身……
“尘埃岂能掩芳华,炎黄浩汉沐苍霞,上下五千岁月似流沙,不枉魂魄入华夏。”
我的家乡在湖南南边一个小县城城郊的山里,村子四面环山,风景优美。
村子周围有很多种树,我能叫出名的有银杏、香椿、柿子树、板粟树、梨树等,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银杏。虽然春天里银杏树不像香椿树长出嫩芽能用来炒菜,但是银杏树在夏天会长出茂盛的树叶给我们乘凉,银杏树底下也是我和小伙伴的游乐场。
秋天一到,金黄的银杏被秋风一吹,树下的土地便铺上一层金黄的地毯。冬天银杏的叶子掉光了,但它们仍像士兵站岗一样守护着我的家乡。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银杏树。
踏青去,我们踏青去!
撩开淡薄的晨雾,汽车驶上了城郊公路。出发之时还是睡眼惺松的黎明,此刻却已是阳光灿烂、惠风和畅的乡村。
公路两旁,是一望无垠的菜田。金黄的菜花在一片片绿色中随着春风摇摆,送来了缕缕清香。田垄上两三枝粉面挑花,点缀着这孕育丰收的摇篮。围着篱笆的池塘里,浮着一群悠闲的水鸭。有的曲颈梳洗,有的低头觅食。苍翠的竹林里隐隐露出一两间农家茅舍,缕缕青烟从林中升腾,好一幅宁静恬美的乡间早春图!
绕山穿林,掠水过坡,距崇庆县城40公里,与唐代古刹常乐寺和绿荫如盖、果林环绕的灵围山庄为毗邻的九龙沟已在眼前。走下客车,放眼望去,只见沟前门柱上撰有“奇山秀水藏龙地,凉气清风避暑天”和“潜龙深宫府,野山绿画图”两联。看着这崔鬼的六顶山峰,我迈出了寻幽探胜的脚步。
进山门,过岩隙,我们踏上了盘山穿林的石级。路旁枝叶间,几只活泼的黄雀吸吮着晶莹的露珠,欢快地蹦跳着,唱出清脆婉转的小曲,在空山茂林中,给人以清新旷远的幽情。生长在岩缝里的嫩枝上,偶尔静伫着一只绿蛙螂,使游者童心勃发。可当你伸手捕捉时,它却早已敏捷地跃到别枝上,晃着硕长的身躯,隐没于绿丛深处,留下的却是沙沙作响的竹叶上微颤的露珠,……雨后的九龙沟里透着潮湿的空气,给人一种深邃的寒意,若是盛夏时节,这里实在是凉气清风的避署胜地。
拾级而上,在山路拐角之处,我抬头乍看,只见对面峭壁上,烂漫山花爬满绿意横生的草坂。红艳艳的杜鹃,绿油油的兰草,极富山野趣味。一座山峰的深色石崖下,有一个巨大深邃的黑洞。一块岩石悬在洞内,洞内隐隐在雾气蒸腾,这就是沟内第一处景致:卧龙洞。传说上界有一青龙,因私下凡间,触犯天规,玉皇大帝盛怒之下,遣十万天兵天将,欲将其逐出仙界,打人地狱。后青龙出逃被天兵天将追逐到此,慌不择路,便一头钻人此洞,躲过了大难,以后就一直藏在了这里。不信你看,洞口的薄雾就是青龙在里面呼呼喘气呢。神奇的传说,使青翠山景幽意更浓。
“哗、哗……”清浪拍石之声传来,使我走下石级,踩着光滑的卵石来到了“浇心池”。清澈的池水,没有八百里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浩瀚之势,却以它清幽的雅趣备受人们青睐。尝一口池水,据说会洗净你的心灵。同行的伙伴倾了壶中花茶,注满了这洁净的湖水,那喜形于色的神情,俨然一个天真的孩童得到了一件难得的馈赠佳品。
“无限风光在险峰”,此话不假,愈往上行,山势愈险。石阶陡立,紧靠崖边,只能容一人通行。崖不甚高,低头下望,却使人头晕目眩,毛骨惊然。对面崖上的“龙门聚瀑”,是九龙沟的主要景观。闪烁着银光的飞瀑似银练般流泻而下,激溅在突兀的山石上,发出阵阵轰鸣声,和着涧边的鸟鸣,正是“涛声迎墨客,鸟语乱群山”。泽下众多的卵石中,有一个特别光滑圆亮,石上纹理清晰,脉络了然。从久居于此的山民口中得知,这就是“龙舔石了”,举流撞击于此,“便飞花碎玉般乱溅了”。飘在空中的,像一层薄纱;溅在山润里的,似一位拈花微笑的佳人的明庸。其实,这块圆石是瀑流常年冲刷的结果,哪里是什么被锁的恶龙舔了九千九百九十一年呢?
看过“一线天”,赏毕“龙珠泉”、“飞水岩”,途中零星散布着杉木作柱,干草盖顶的亭阁,粗犷典雅。亭榭上有楹联,诸如“有情爽风拂面去,无边绿色扑鼻来”等,颇有情趣。人居亭中,可远观山色,近赏题咏。
经蛰龙居,已至六顶半山腰。过小木桥虽使人略感后怕,但那脚下晃晃悠悠的感觉比张果老倒骑小毛驴的悠闲更胜一筹。登山的曲径还在不断地延伸,双足又酸麻起来。好在渴了,可以弯腰掬几捧清澈的甘泉;乏了,可以停步摘几朵不知名的野花,嗅它那沁人心脾的野香……“钟灵毓秀九龙卧,滴翠凝幽六顶立”的妙处我总算有幸领略了。
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洒下斑斑点点的日影,刺人眼目。衣襟上下早已被露水弄得潮湿,这就是“纵使晴朗无雨色,人云深处亦沾衣”吧。山顶上有一条长七八米的条石,似一条欲迎风升腾的龙。“龙头”微昂,由于年久风化的缘故,龙角残缺不全。我手抚龙头,极目远眺:近处,座座险峰,山势起伏雄伟,好像四蹄腾空的骏马。嫩绿、鹅黄、青黛的秀色,错综变幻,交织一片,酷似一幅不嵌边框的石涛山水。山腰,一面鲜艳的团旗徐徐飘行,颇有“万绿深处一点红”的情趣。山头,烟气缭绕,似群龙吞云吐雾,阳光掠过,群峰展颜,蔚为壮观。远处,纵横交织的公像锦绸,环绕着在微风中轻轻摇动着的黄绿相间的农田。公路上飞驰的汽车似一队在锦绸上爬行的蚂蚁。更有那星罗棋布的湖泊河流,鳞次栉比的工厂、村镇……刚才鸟瞰群峰的心情如果是“荡胸生层云”,那么现在俯视大地的感受却是“壮天地之观者在乎江山,而为江山壮天地之观者实在乎人”。
人说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处于都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石钟山不就因宋代文人苏轼的一篇《石钟山记》而名闻江南吗?九龙奇景却少有人知。我虽不敢言为之传名,却愿搜肠刮肚写下这样的诗句:丽日春风万物绿,六顶峰高氮氛气。曲台闻绿佳木秀,龙门聚瀑飞流急。游岩独有泉石癖,林通唯喜梅鹤妻。纵有陆海翻江才,难绘九龙无限趣。
那是5年前,一对年轻夫妇走在古城郊道上。男的穿若褪色军裤蓝布中山装上衣,黑发像闪电照亮的乌云,眼睛平常。但却清澈、神色精明。女的穿一套月白布唐装,风荡短发,光映笑履。夫妻俱是焦黑肤色,手脚精健。丈夫叫张社金,妻子叫曾秀容.做田女子。他俩是访友归来.忽然,前面老接树下,有要儿的啼声!已有两个男孩儿的秀容,母心一动,快步赶到格树下.只见一顶笠帽盖着只竹萝。揭去笠相,箩里躺着个布包的女婴.可怜!如果再稍微皮小些,那就不成人形。秀容连忙抱起已快背气的女婴,贴在怀里抚着拍着。社金从箩里捡起一张红纸,上写:“张兰花,己丑六月十六日丑时,新历1985年7月22日生。”怎么办?把弃婴抱回家吗?家里上有年迈的老母,下有两个男孩,而且生活艰辛。
在农村,男仔是金,女仔是泥。个别人生了女儿,封建渣滓在脑袋里发酵:狠心遗弃里社金、秀容对望一眼,彼此从眼睛里看到了心的最深层:怜恤,同情,做人的责任和德行。他俩把女婴抱回家,改名难花,纪念她出生遭难。
夜里,一社金、秀容搂着难花睡觉:白天,舞容背着难花使牛犁田。年轻母亲的赤脚踏着田泥凉水,茧手扶着桦犁扬着牛鞭:难花在母背上安睡,或是醒来张着稚眼儿,望着辛苦劳作之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壮实。
农村生活变好了,难花穿上了红花衣棠,甜甜地叫着“阿爸,阿妈”。月亮从乌石岗升起,以她慈和的清辉,穿窗赠予安睡的难花。秀容说:“难花快5岁了。”社金说:该准备送她上学了。”“对呀,做农民也要有知识。”“也许,她将来是女兵呢!”“你就是总忘不了当兵。”是的,社金总忘不了他头上的红星领上的红旗。五年的戎马生涯最难忘的是:一句话和一个人。那句话他曾经天天念天天想:“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那个人穿着整齐的戎装,擦试着解放牌军汽车,圆圆的青春的脸庞,露着笑容,人间真正无价真正永恒的笑容……
这两年张社金更加忙了。他走在栣面树的浓荫下。树上可做栣面酱的果子,都朝他点头贺喜。他种的水稻单造亩产1065斤,双造加倍。得到了广东省“农业创高产青年”荣誉。行走间,他看见一个白发如雪的老妈妈在井台打水拉一截系吊桶的绳子便坐下来歇一歇。老妈妈叫潘奀(读恩),是没儿没女的老姑婆,已经80多岁。社金赶过去帮潘奀妈妈打满一桶水,一手提水,一手搀着有些但楼的她回到家。
夜,社金、秀容和社金的亲娘温伙娣坐在竹倚上,像农村干部开会的样子。社金的父亲是打石工人,打的石头至今仍是不少房舍的基石。石工的遗孀年过花甲。当乡里决定雇人帮助播类和温英、陆姆、江伙兰四位孤身老妈妈挑水时,谁也不拒绝但谁也不答应受雇.社金阿妈站了出来,担当了给四位老人挑水的任务,报酬少得可怜,五分钱,后来涨到两角。当下,社金说:“潘英、温英、陆姆、江伙兰四个老姑婆,都是80多岁的寿星,做田大半辈子,乡里的地乡里的山。洒过她们的汗水。四个老姑婆离我家近的也有1000米,我阿妈给她们挑水和照顾,很不方便;再说阿妈自己也是该受照顾的人了。所以,我打算:把四位老姑婆接到我家里来住,住在新盖的房子里,住最好的大间!我来当四位老姑婆的儿子,秀容做儿媳妇!你们说好不好?”
秀容只是无言地不住点头,温伙娣阿妈流下眼泪:为儿子的心肠感动。难花学着两个小哥哥,小手手不住拍掌。
社金把四位老妈妈接到新屋,在厅堂左边的大房子里安气顿得妥妥贴贴。从此,我们的民兵营长便有了五个妈妈。
每天天明,秀容、社金已烧好热水,盛在面盆里,端对妈妈们床前,给她们洗脸.广东老人爱饮热茶,社金夫妇按时给沏好村公所买的乌龙茶。老妈妈们牙口不好,他俩便把饭、菜、肉蒸煮得烂烂的。江伙兰老妈妈半边瘫痪,社金夫妇给她及时翻身,一口一口地喂饭.不嫌脏,不怕气昧,倒屎倒尿,秀容经常给她冲凉洗身一天后半夜,潘奀老妈妈突发疾病。社金把她背上板车,和村干部一起,推车送母进医院。潘奀老妈妈的治疗费,都是社金支付。至令他家里还有仓张治疗费收据,遗失的不算。收据都是红纸,那红丹丹的颜色似记录着社金心血的孝敬。
年节,五个妈妈和拣来的难花与社金夫妇、两个亲生子,满满一桌,同吃团年饭,鸡鸭鹅鱼使妈妈们和难花的碗儿堆得冒尖又冒尖.祝福的欢笑,体贴的深情,绽开的花炮,吉祥的春联,使鹤发的老妈妈们觉得:人世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让难英的眼儿全是晶莹的笑,稚心想着:我的家最好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