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贷款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1:09:34
  • 《贷款的学问》
  •     见多识广,当我们买下第三栋房子的时候,我体验到美国人那种“债多不压人”的感觉了:我们把可以用来一次付清一栋楼的钱分三批头期款买了三栋贷款买来的房子。一栋自己住,两栋租给别人。不搬迁时,用租来的钱抵消贷款;搬迁时,三处房子同时卖,哪处卖出去都可以用这笔款再购新屋。当然,如果知道自己已经扎根在此地,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不想再多交贷款利息,那就把三处合一,卖掉两栋房子,为一栋房子一次付清剩余的款项,这样做真的有一种“伸缩有余”的感觉。

        在美国,像我先生这样利用贷款来进行个人融资的人不少,即使是住在好莱坞比佛利山庄的名星和富豪们所居住的豪宅,也大多数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购买的。当然,这些人里面有无法一次付清几百万的房款的人,有能付清而宁愿用这笔钱去做其他事情的人。总之,许多人有他们自己的产业和公司,但是他们的豪宅却是贷款而来。

        说也奇怪,在美国你越向银行贷款,你越有资格贷款;你曾贷款的金额越高,你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贷款一一银行认为你曾有过的贷款记录标志着你有能力偿付贷款。

        因循这种思维方式,可苦坏了新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他们凭借着“无债一身轻”的准则,没钱的人咬紧牙关,省吃俭用也不借钱;有钱的人买车、买房子都一次性付清,也从来不和银行打交道;结果几年下来,美国的银行没有他们的信用记录,等他们急需贷款时就会受到拒绝。

        前两年到加州买房子置地的中国人大多来自于香港、台湾,他们钱多的买豪宅,钱少的买小宅,一次性向房地产商交清所有的费用,没有几个和美国银行的贷款机构打交道的。现在,到加州买房子的中国人又多了一批大陆人。据加州房地产商透露,他们正在兴建上百万的豪宅,而将购买这些豪宅的对象是那些可以一次性付钱的“大陆人”。

        这条消息令我震惊:居然“先富起来”的中国人如此财大气粗,上百万的巨款一次付清!

        我笑着对先生说:我应该告诉这些在中国发了财的同胞在美国如何生财致富,免得日后吃“无债一身轻”的亏。

         其实,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许多人贷款买车、买房也是出于无奈。许多工薪阶层如果不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购屋,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存不够买房子的钱。初到美国,我认为这种“超前消费”现象是构成美国富有的虚假现象,但是细想起来,这种贷款形式既能优惠于有所需求的人,又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为了支付定期的金额,保护住自身的利益,他们就必须辛勤工作,以求一份稳定的收人。

        我真诚的希望那些不肯购买分期付款公寓的同胞们在看到这篇文章后恍然大悟:原来贷款的学问很大,咱们何不试试?

  • 《美国人的消费观念》
  •     贷款,美国人管这叫做“To boorrow a loan”,中国人说这是“借债”;美国人视贷款为个人的融资手段,中国人视贷款为商人的专利;美国人的经挤能力表现在能从银行得到多少贷款,中国人的经济实力表现在不向别人借款;美国人挖空心思地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买一栋自己梦寐以求的“洋房”,中国人却信奉“无债一身轻”,中国人也有信奉“债多不压人”的人,但是,他们不具有共性。

        前不久从一份中文报纸上看到这么一条新闻:中国政府为了鼓励那些买不起住房的低薪族购买分期付款的公寓,号召人们以贷款、并且以所在单位支付一部分贷款的方式买下低廉的住宅,居然有许多人宁愿住在拥挤不堪的“公房”里,也不愿意借债买房—日后还不起咋办?

        再看美国人,洋房住着,名车开着,但他们并非“万元户”,许多人充其量是贷款“万元户”而已。

        谁是?谁非?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形成不同的消费观念,我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我到美国接触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房子。那时自己的先生刚从纽约迁至加州,买房子成了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房子看好了,俩人的意见一致,但是在付款方式上,俩人的意见截 然相反:先生要向银行贷款,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买房;我认为 钱多买大房,钱少买小房,没钱就不买房,欠钱买房住着也不 踏实。尽管先生向我透露他卖掉纽约的房子足以付清加州的房款,但是,因种种原因他不能这样做等等。我仍不能理解美国人的种种理由,总觉得有钱不付却要向银行付利息是一种不可理喻的做法。但是想到自己刚刚做主妇的身份、想到自己不给这个家带来一分钱的经济效益,自己就不情愿地“认了”。谁知,新房刚住一年,先生又张罗着买第二栋房子。我原来同意贷款买房是以为先生手头拮据,我应该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现在他既然有能力买第二栋房子,我们何不把这笔钱投放到现有的房子上,一把还清贷款,也免去一大笔利息呢?

        显然这是旧话重提。先生又向我讲述如何利用低利率的房屋贷款进行个人的融资,如何用贷款来支配自己的动产和不动产……然而,我仍似懂非懂地持怀疑态度搬进了第二栋贷款买来的小洋楼。

        到了第三年,先生提出买第三栋楼的计划。这一次我既没吃惊,也不反对,而且还赞扬了先生两句一“狡兔三窟”,你就是那狡兔!

        在美国住久了,就发现国内那种“以土为本的落地生根”的生存方式适应不了这种大工业国的流动性的生活方式。美国人对迁徙习以为常。在小公司工作的人,一旦公司倒闭,他们只能哪有工作就搬到哪去;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公司调你去哪儿,你就要搬家到哪儿。我有一个邻居,他和我前后脚买的房子,窗帘刚装好,花园还没来得及修整,总公司一声令下,把他调到旧金山的分公司去了,他只好在新房门前插上一个售屋的牌子。好在他只交了头期款,房子能不能及时卖出去对他的影响并不太大。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把全部家当全投放在房子上,一旦搬迁或失去工作,即便房子价值百万,没人购买也是分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