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译文] 我天天在江头思念你,却没有办法见到你,只知道我在江头,你在江尾,我们俩天天都在共饮这条长江水。
[出自] 北宋 李子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江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卜算子:《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长江头:指长江上游。
长江尾:指长江下游。
已:完了,终结。
“只愿”二句:用顾夐《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词意。定:词中的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相思意:彼此相思的爱恋之情。
译文1:
我住在长江之源,你住在长江之尾。日日夜夜思念着你却总不能相见,你我同饮着一江之水。
这江水何时不再奔流?这幽恨何时能够停止?但愿你的心意与我相同,我绝不会辜负相思的情意。
译文2:
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 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 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赏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设想很别致,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这首词的结尾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的爱恋,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友谊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这阕词是模拟一个年轻女子的口吻而作的,可以听见女子的深情相思,也可以感受到对于分离的了然于心:我住在长江的上游,你却住在长江的下游,隔着如此漫浩的距离啊,我的不能收束的情意,就这样汤汤如江水般,向你淌流而去。每日每夜我思念着你却不能相见,然而,我们所饮用的同样是这条长江的流水。这江水要流到哪一天才停止?我俩分离的遗憾要到哪一天才能终止?只盼望你的执着也能如同我的坚心,那么,我们都不会辜负了彼此深切的相思与情意的。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这是最被人称道的绝妙好词,好在它既不艰涩,又相当口语化。思念之情不管再炙热熬煎,都是无形的,难以描摹,共饮长江水的意象,却将这种连系,变得具体可见了。这种共在一个天宇之下,共在一场雨里,共在风吹阳光中的感觉,便是不得不分离的有情人们,最妥帖的安慰了。如此一来,思念的情绪也就获得了提升与净化。
大江之险在于曲折。生命就像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奔腾在九曲十八弯的河道中。然而我们不同于江水,江河的曲折永远是曲折,生命之河的壮美就在于它能够冲破江岸与堤坝的束缚,变曲折为转折。 当巴人在绝壁上打入第一个木桩时,也许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巴蜀文明最伟大的转折由此开始了!当他们第一次沿着绵延千里的栈道走出深山,那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壮美山河定然赢得了世间最激动人心的欢呼。从此他们有了交流,他们的文明更加灿烂。 路,一条通往外界的路就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说。
是的,当他弃武从医又弃医从文,决意以青竹作剑,斩尽邓魔,以净化国人的灵魂为报国方式时,他的转折正是那在乱草荆棘中走出的路,转折造就了鲁迅,造就了他的呐喊,他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叹惜令天下英雄垂泪。 曾经的档我者死,曾经的不可一世,曾经令秦国的虎狠之师吓破胆的西楚霸王最终选择了死,在转折和脸面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他本可以在鸿门结果刘郑的性命,但是他没有,多么可怕的决定!转折就这样轻易地被他拱手让给了刘郑!历史于是拟定了他兵败坟下的命运。
转机是有的,只要他能够度过乌江,然而再多的江东才俊也没能盼到霸王的卷土重来…… 转折啊,项洞败就败在一次次错误地把握转折。 时光飞逝,当巴人的栈道被淹没在长江水下,楚王汉帝化作荒丘,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未知的转折。我们坐在考场上奋笔疾书,三峡坝上流尚着建设者的汗水,白衣战士正用生命谱写颂歌…… 民族,个人,我们在转折面前做好了准备,中华巨龙的腾飞要求我们把握每一次转折,从失败走向胜利,从历史走向明天,从黄土地走向世界,打破生命之河的堤坝,奔腾)
我是喝长江水长大的,我深深爱着长江,尤其是在看了中央电视台的《话说长江》节目之后。江里磅礴的水流,使我感到豪壮,江岸辘辘的水车,使我感到亲切。电视让我第一次亲眼目睹这条长河各段的壮丽景色。因此,一听说电视台要为《话说长江》节目征集主题歌词,我便暂时搁下紧要的高考复习,拿起笔来。
几小时后,我把写好的歌词装进信封,工工整整贴上邮票,寄往北京。这时,长江仿佛就在我身边流着,江水亲切地抚摸着我。在以后一段时间里,我兴奋地等待着评选揭晓。
评选还没有揭晓,我却逐渐从电视上、报刊中得知这么一些情况:在征集歌词的启事发出后的短短一周里,全国便有近四千首歌词写成并寄给了评委会。作者中,有九十多岁的老人,也有刚戴上红领巾的少年,有曾经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甚至还有身患癌症的病人。有亲身游过长江的,也有象我一样仅仅只看过一小段长江的。写歌词的人,简直象长江上数不清的朵朵浪花。
听说歌词只选用一首,我暗暗对自己说:忘掉评选吧,不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的。可是,每当我想幸起课木静下心复习时,就好象看见长江水正呼啸迎来,分明不愿离去,只是江流显得更加深沉、含蓄。我在这深沉中,逐渐和江流融合。我看见江流成了一条纽带,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歌词贯穿起来。
我似乎更懂得了长江本身的伟大。她奔腾千年,哺育神州大地,她冲开多少峡湾,才找到大海。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怪乎有那么多的华夏儿女争着把她讴歌,当我看到小弟弟依恋在母亲怀里时,我就更懂得了我们为什么这么热爱长江。啊,长江!你是我们希望的寄托,力是的源泉。我仿佛看到那几千首歌词象滚滚长江一样向我奔来。这又将使我感到多大安慰里如果说我最初对长江的感悄还是一种朦胧的依恋,那么此刻就上升到一个神圣的境界。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人们献上的不仅是歌词,而是一片赤诚之心。作为长江的儿女,又何必计较自己个人的一首歌词是否被选中呢?
于是,我坦然地等待评选揭晓的那一天,我深深相信;当选的那一首,必能代表我们大家的共同心愿。
我是喝长江水长大的,我深深地爱着长江,尤其是在看了中央电视合的丈话说长江李节目之后,江里磅礴的水流,使我感到豪壮,江岸辘辘的水车,使我感到亲切。因此,一听说电视台要为《话说长江》征集主题歌词,我便暂时搁下紧要的高考复习,拿起笔来。
几小时后,我就把自以为最美的歌词装进信封,工工整整贴上邮票,寄往北京。这时,我仿佛觉得,长江就在我身边流着,江水亲切地摩攀着我。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兴奋地等待着评选揭晓。
评选还没有揭晓。我却逐渐从电视上、报刊中得知这么一些情况:在征歌词的启事发出后短短的一周里,全国便有近四千首歌词写成并寄往评委会。它们的作者,有九十高龄的老人,也有刚戴上红领巾的少年,有曾经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甚至还有身患癌症的病人。有亲身游历过长江的,也有象我一样仅仅只看过一小段长江的———写歌词的人,简直象长江上数不清的朵朵浪花。
听说歌词仅选用一首。一种惆怅袭上我的心头。我沉默了。我暗暗对自己说:忘掉评选吧,不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的。可是,每当我拿起课本想静下心来复习时,就好象看见长江水正呼啸迎来,分明不愿离去,只是江流显得更为深沉、含蓄。我在这深沉中,逐渐和江流融合。我又仿佛看见江流成了一条纽带,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歌词贯穿起来。于是,我懂得了:一方面是长江内在的美。她奔腾千里,哺育神州大地,冲开多少峡湾,才找到大海。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怪乎有那么多华夏儿女竞相把她讴歌!一方面是故人的情。饮水思源,儿女对母亲的爱是由衷和无私的,这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长江,就是祖国母亲形象,是我们希望的寄托,力量的源泉。而从郁几千首歌词中,我又感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气,体会到我们民族无比的创造力,就象滚滚长江一样,推动着时代。这又将给我们的母亲以多次的安慰啊!如果说我最初对长江的感情还是一种朦胧的依恋,那么此刻就上升到一个神圣的境界—我爱祖国。我爱人民。这里,人们献上的不仅是歌词,而是一颗颗赤子之心。作为长江的儿女,又何必担心自己的一片挚爱不会被母亲察觉呢?我不再惆怅,而由衷地感到无比幸福。
我更迫切地等待着评选揭晓。我深信那当选的一首,必定能唱出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
点评:
木文立意高,构思巧。它通过“我”写应征歌词前后的思想活动,反映了“我”由“个人”对长江的朦脆依恋升华为与“人们”蔽为一体,共同对祖国母亲—长江的无私的挚爱与歌颂。
全文约九百宇,写得一波三折,逐层深入,首先写“个人”对长江的深情热爱和歌烦,但又因害怕“应征”落选而惆怅,真实地表达了“个人”的“爱”的朦胧。进而写思想的转变,当“我”懂得“人们”献给祖国的是一领颖无私的
“赤子之心”后,就觉得即使落选也不该惆怅。最后写感情的神圣境界:把“个人”热爱长江的感情融汇到“人们”的“祖国之爱”的感情之中,就会“深信那当选的一首必定能唱出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紧密而曲折的结构使人感到简明而不单调,平凡却又深刻。
语言朴质、慎密、形象而富有感情。在一般的描写和记叙申表达出细致而复杂的心情变化,用“高考复习”也敌不过对长江的怀念来表示感情的深厚。用“几小时就写好歌词寄往北京”来表示心情的急切。用想象中的感受:“长江从我身边流着,对我亲切地摩竿”来表现对长江亲密贴心的感情。这样就真实而充分地表现了写应征歌词时的欢乐和兴奋。当怕落选而惆怅时,“江流显得深沉、含蓄,我在这深沉中逐渐和江流融合”。用朴质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把我深入思考、矛盾复杂的心惰移注到江水“深沉”“含蓄”的形象之中,达到移情于物,物我相融的境界。又把长江比喻成纽带,联系着“人们”的爱国之心,这样就把抽象复杂的事理,写得明显具体。
文章尚需锤炼,列举三例以资研讨。“纽带”怎能“贯穿”呢?这是主谓搭配不当。儿女对母亲的挚爱是“故人之情”吗?“而从那儿千首歌词中,我又……”作者不可能读完那些歌词,又怎能“从…中”感到呢?这两点是用词不当和表述不清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