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录音机里传出了一个深沉的男中音的歌声。
我一边听着这动人的歌声,一边打盘起坐在小饭桌旁卷春卷的陈嫣屏阿姨来。听说陈阿姨在建国初期就从香港回到了祖国,可我在她身上怎么也找不出一点昔日小姐的影子,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体育工作者:依然乌黑的头发,显示出干练的气质,虽然眼角也留下了岁月的印记,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和充满活力的眼神,看上去似带有一种青年人的朝气。使我感兴趣的是,她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做家务事也是这样兴致勃勃,‘看得出,她对一切都充满了信心。
我刚开口说想请她谈谈当年归国的情形,她便爽快地点点头,瞬间、仿佛有一道回忆的波影从她黑亮的瞳仁里凉过,那亲切的话语,把我带到了一九五三年的冬天……
那是十二月的一天,从广州罗湖桥的南头走来了一个瘦高的年轻姑娘。她衣着朴素,提着小皮箱,轻快地走向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拼北。寒风中,她那浅黑的面庞上,浓眉下闪’动着一双还带些稚气的大眼睛,她那高高的颧骨,挺直的鼻、梁,洋溢着热情的厚嘴唇,无一不显露出南国姑娘的特征。她,就是当时年仅十六岁的陈嫣屏。
她新奇而又幸福地站在五星红旗下,象所有回到祖国怀抱的炎黄子孙一样,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状的自豪感。回头向桥南望去,一丝借别之情悄悄爬上了她的心头:再见了,妈妈!
飞机将她载封了首都北京,望着同志们亲切的面容,她想起在港的家庭和亲人们…
这是一个虽不很富裕但十分温暖的中等家庭,兄妹六人中,她排行第四。祖国解放时,还是中学生的她便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经苏联的革命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人生的名言,尤其使这个追求上进的少女心中充满了青年人热烈的向往,她也想到一个少女在香港是很难避开那些罪恶的旋涡——虽然她自己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游泳选手,于是她下定了回归大陆的决心。
家里人终于答应了让她回国试试看,就这样。她带着简单的行装孤身一人回到了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时,我只觉得这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而应尽的义务,并不是有别的动机,”她沉思着,将一个卷好的春卷放进盘子,轻轻地说道。
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这话深深拨动了我的心弦,陈阿姨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显得可敬了许多。是的,徐特立老先生说过:“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娓娓的谈话继续着,使我进一步了解到她这些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