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知识青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0 04:23:42
  • 《知青岁月》
  • 红旗飘,歌声扬。

    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知青的潮流,宏伟雄壮!

    千百万知识青年激情昂扬,

    奔赴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

    我们是老三届。

    在68年那个早上,

    背着简单的行装,

    向着沙河县西部山区,

    那个最贫困的地方——

    “通元井”公社前往。

    在连绵起伏的山脚下,

    镶嵌着一个个小村庄。

    通元井公社就在这个地方。

    远远望去石房不整,高低错落。

    深秋的冷风狂卷着落叶,

    干枯的树枝随风摇着。

    郝书记在门口把我们迎接,

    我们来到这唯一用砖垒砌的新房。

    没有什么装饰,及简,平常。

    书记把热腾腾的开水盛上,问短又问长。

    从此,就在这贫困的山庄,

    开始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光。

    女生住在上街,男生住在下街,

    我们睡的土炕连着一个小煤火。

    那火天天灭,怎么也弄不着,

    女生还将就着,男生连饭也无法吃。

    是房东,是左邻右舍教我们怎么做。

    寒冬腊月天,冷风只往屋里钻,

    用着煤火又不能太严,中了煤毒危险!

    难熬啊!实际生活要比想象的难。

    还记得打旱池那个景场。

    钟声一响,

    我们突击队马上前往,

    举着红旗,歌声飞扬。

    听:

    我们走在大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我们刨土、搬石、装车、拉车、挑担、

    尽心努力,迈步前方。

    在那个年代里,

    我们只有忠心赤胆。

    汗水浸透了衣,冷风吹裂了唇,

    冷风划得手背血淋淋。

    休息时学“毛选”,

    谁有私心就批判!

    饥饿劳累只往肚里咽。

    我们的粮食指标,二十九斤半,

    蔬菜肉类极少见,

    玉米面为主,吃顿白面算是改善。

    女生将就着,男生饥饿相伴。

    生产队钟声一响,

    我们挑着箩筐,跟随社员,

    把粪土一担担,挑上山。

    我们刨土,搬石,垒崖,施肥,锄禾。

    这层层的梯田啊!

    我们亲手把你装扮;

    茁壮的禾苗啊!

    用我们的汗水把你浇灌。

    金秋的果实啊!

    你饱尝了我们的迷茫与辛酸。

    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

    我们和这片土地相依相恋。

    尽管后来我们各奔东西,

    有的从政,有的从敎,从医·····

    但,知青的光景不能忘记,

    我们的青春曾在这片土地流去······

    作者:落叶飘零

    2020年3月修改

  • 《知识青年下乡来》
  • 江山如画人豪迈,张张笑脸红开,歌声催着车轮飞,知识青年下乡来。下乡来呵下乡来,心潮如涌浪澎湃; 一路红旗舞东风,禾苗带露把头摆; 一路豪言说不尽,字字句句暖心怀。

    革命先辈洒血汗,浇得红花处处开; 革命英雄多奇志,谱成壮歌传万代。

    革命熔炉育英雄,后继有人我们来! 我们来呵我们来,战天斗地多豪迈。偏僻山村把家安,胸中波涛连四海; 锄镰锨撅绣江山,处处山村变大寨! 江山如画人豪迈,知识青年下乡来,英雄形象刻心中,誓做革命好后代!

  • 《一匹菊花青》
  •     东方露出了曙光,新的一天来到了。

       知识青年方耘醒来,披上衣服急忙走出饲养室。透过展雾,只见一个人正颤颇悠悠地挑着两桶水走来。方耘忙迎上去抢过扁担:“梁大伯,您还是抢在我前面了。”“你们小青年应该多睡会儿,我这老头子爱起早。”梁大伯微笑着说,“您哪……”方耘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他把水倒进缸里,又挑起空桶往外走。

        村子里静静的,只有高大的钻天杨在晨风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此时,方耘仿佛又回到了一年前的今天。

        那天早展,朝霞绚丽,秋高气爽,雀儿山下一个宁静的村庄迎来了喜气洋洋的知识青年们.方耘刚一进村,老队长就领着他来到饲养室,半路上老队长告诉方耘:“队里的饲养员梁大伯,在旧社会受了大半辈子苦,解放后才翻了身。为了喂好队上的牲口,他整天围着骡马转,不管是多弱的牲口,只要一经他的手,管保喂个滚瓜溜圆。他还坚持边喂牲口边识字,现在已经能够阅读许多篇毛主席的著作了。人家都说他人老心红干革命,一心一意为集体。”

        说话间来到饲养室,老队长把方耘介绍给梁大伯。梁大伯高兴得一个劲地笑,上下打量着方耘,从方耘怀中抢过行李就往饲养室里抱。方耘这时才注意到梁大伯已是年近六十的人了,瘦高个子,背稍驼,身体不太好,走起路来一玻一拐的,但那双饱经风霜、布满了皱纹的眼睛,却显得炯炯有神。

        梁大伯亲热地拉着方耘来到饲养橱。饲养棚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牲口安详地嚼着嫩草,有的竖着耳朵,瞪着眼,吃惊地望着眼前新来的陌生人。梁大伯像家长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兴致勃勃地告诉方耘每一头牲口的脾气秉性,多大牙口。末了,他指着一匹又高又壮的“菊花青”告诉方耘:“这匹马只有四岁口,论力气,气死一头键牛,跑起来敢和汽车赛。”方耘很有兴趣地端详着“菊花青”,谁知它却把眼一瞪,脖子一伸,朝着方耘一声长嘶,吓得方耘忙向旁一闪。梁大伯伸手拽住“菊花青”的嚼子:“鬼东西,顶属你调皮。”接着,他又笑着对方耘说:“小伙子,别看它凶,等你成了司牛管马的行家,它就得乖乖地听你的话啦。”

        是呀,一年前的方耘还是个娇嫩的学生,现在已成为膀大腰圆的棒小伙子了。“多亏了梁大伯对自己的帮助啊!”方耘这样想着,不觉来到了并台。他放上辘0,打上满满的两桶水,快步回到饲养室。梁大伯端着甄料豆递给了方耘:“你去喂喂‘菊花青’。”

        方耘来到饲养棚,用瓢在“菊花青”的槽里搅来搅去,“菊花青”嗅到了香味,打着响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方耘望着它那贪吃的样子,禁不住用手去抚摩那长长的粱毛,他的思绪又回到刚刚来农村的那些日子。

        一天,“菊花青”突然病了。梁大伯想尽了办法,“菊花青”的病情仍不见好转。转天早晨,方耘醒来,梁大伯不见了,留下的是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方耘:我到风林村去找赵大夫,锅里有煮好的小米,你喂喂‘菊花青’。”

        到凤林村有近二十里的路,中间还要翻座山,况且老人的腿又有病。听梁大伯讲,那腿是旧社会留下的创伤。那年梁大伯在地主笑面虎家扛长工,给他喂牲口。有匹骡马难产死了,笑面虎硬赖梁大伯存心害死了马,抄起一根大木棒恶狠狠地朝梁大伯的腿上打去。梁大伯忍着痛,大骂笑面虎狼心狗肺。笑面虎恼羞成怒,再一次抡起大木棒.梁大伯积压在胸膛中的多年怒火,一下子燃烧起来。没等第二棍落下来,梁大伯瓦雄大的拳头,重重地打在了笑面虎的眉心。苦难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梁大伯那被打伤的右腿,却落下了残疾。

        直到太阳高高升起来的时候,梁大伯才满头是汗地回来,后面跟着气喘吁吁的赵大夫。他们进来没顾得上和方耘打招呼,就忙着给“菊花青”看病.赵大夫凭着多年的经验,诊断出“菊花青”得的是“大肠中结”,仔细开了个药方,然后嘱咐了几句才走。

        方耘接过药方,一路小跑来到公社兽医站.不巧,缺一味药,梁大伯说:“不妨,吃完饭咱们上山采来。”

        中午,梁大伯和方耘草草扒了几口饭,就带上采药用的背篓、斜锄和绳子朝雀儿山走去。虽然是秋天,太阳还是那么毒,烤得人头皮发涨。他们俩心急腿快,转眼间来到了雀儿山脚下。

        雀儿山险峻陡峭,高高的山峰直插云端。当地有句民谣:“青石山哟高又高,比不上雀儿山的半截腰。”方耘抬头仰望着雀儿山,一回头见梁大伯已把背篓背在背上,腰系绳索,手提斜锄,正准备上山采药。“不!梁大伯,您这么大岁数,身体又不好,还是我去吧!”方耘跨前一步拦住梁大伯请求着。梁大伯和蔼地拍了拍方耘的肩头说:“别争了。这山你不熟悉,又不认识这种药,还是我去吧。”说完,手扯住从山上垂下来的野藤,嗜嘈嗜,往山上攀登。

        方耘望着老人的身影时而紧贴岩壁,时而又随着绳子一起一落,心里激动地翻腾着:多么令人敬佩的贫下中农啊!为了集体财产,不畏山高路遥请医治马,现在又不顾年迈,舍身忘死上山采药,毛泽东思想给了他多么大的力量啊!

        好一会儿,梁大伯背着满满的一篓药材,又顺着野藤溜了下来.方耘一把挽住老人,好半天才说:“梁大伯……您……”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日头快落山的时候,这一老一少才回到饲养室,一个忙着煎药,一个忙着照看“菊花青”。一会药煎好了,方耘姗开“菊花青”的嘴,梁大伯端着药,细心地、慢慢地往下灌。不一会,药力发作,“菊花青”肠内的积食随着粪便排了下来。梁大伯又递给它一飘细草料,“菊花青”用鼻子闻了闻,然后大口大口地嚼起来。梁大伯、方耘望着摇头晃脑的“菊花青”,高兴得把一天的疲劳都忘了。

        晚上,方耘踢完“菊花青,.回到饲养室,见梁大伯伏在桌前,借着煤油灯光,正专心致志地读着《为人民服务》,旁边还放着个本子。方耘拿起来,啊,原来梁大伯每天坚持写学习心得,最后一段,清清楚楚地记下了这两天医治“菊花青”的体会.这时,梁大伯转过身来,闪动着那双布满了血丝的眼睛,快活地说:“我有几个字还认不准。正好你给我念念,当当我的老师.”

        “不!”方耘激动地拉着梁大伯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深情地说,“梁大伯,我来农村日子不长,但您用您的模范行动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特别是今天的事情更使我受教育,我真正明白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很有必要。这是一条反修防修、缩小三大差别的康庄大道,我决心永远走下去……”

        “小方,把‘菊花青’牵到二队去吧。”梁大伯的声音打断了方耘的思绪。梁大伯走过来帮助方耘给“菊花青”套好笼头,他停下手问:“噢,对了,今天是你来农村一整年吧?瞧我这老糊涂,哈哈哈,来,咱爷俩一块儿走吧!”

        太阳升起来了,金色的阳光洒满了田野,也把整个村落照得通亮。庄子里,炊烟袅袅;庄子外,一条林阴大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宽阔,笔直笔直的,直通向正东方。

  • 《青春的可贵》
  •     我是一个病退返城的知识青年。去年年初被分配到天津市直属房产公司四面钟房管站材料组当工人。因为我是一个新来的工人,组里总要开个会表示欢迎。正要开会,门开了,走进来一位大约有二十五、六岁的女青年,她落落大方,特别是她那两只大眼睛,那么有神,显露出一股朝气和泼辣劲。我越看她越觉得好象在那见过,对了!是她。

        那是一九七八年的夏天,我们街道服务队帮助房管站搞基建。有一天,来了一车水泥,卸车的任务就由我们负责完成。看看准备工作,就知道是件棘手的活。卸车挑的全是一些棒小伙,大家做完了准备工作以后,就干了起来。在这全身上下都让汗水沽满水泥、连人的面孔都看不清的灰尘中,我发现一个头戴无沿帽,身着一身半新不旧而整齐、利索的工作服的女同志。我们干什么,她也干什么。大家都用敬佩的眼光看着她,干活的速度也不由得加快了。

        我的回忆被她响亮的发言打断了。她正代表全组同志在致欢迎词,从她发言所用的词汇和对我们的要求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

        原来,她是材料组的副组长。材料组的工作,是件难干的“营生”。凡是搞基建供应的同志也许都会有同感。那真是又忙又乱,没两下子的人真难以胜任。我们的老组长退休以后,担子就由她一个人来挑。

        房管站的修建任务是繁重的。别看不到四百人,可用料量是相当大的,要搞好材料的供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保证修建,备料就得足。她经常说:“我们材料组绝不能让修建的工人停工待料。”可是,收料真够人忙一气的。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定时地来料,值班的还有个轮换,而她却是每次必到。

        就拿收砖来说吧,一进就是几十万块,而且都在晚上,一连就是好几天。你看她,指挥得井井有条。困了,用凉水洗把脸。累了,就说个笑话来解除大家的疲劳。和她一起干活总是有说有笑。每当完成一次大量收料任务之后,她想到的总是如何安排好我们的休息,而对她自己却很少想到。

        由于料多,堆放点也就多。上级一再强调,保证料点的整齐,不能影响交通。为了这,她经常带着大家进行料点的清理工作。可是,有的入却说:“料点那么多,天天有人用料,哪里清理得过来。”还有的人甚至说:“该做的工作太多了,别在清料上浪费时间了。”面对着种种的说法,她既没有退却,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批评,而是以身作则带头干。她懂得,干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这是她一贯的傲法。你看她一有时间就到料点清理。在她的影响下,其他的同志也干了起来。凡是我们站管辖的料点总是整整齐齐的。因为这个,我们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什么叫苦,对她来说,好象根本就不存在。记得去年一次卸水泥,一来就是一百八十吨。最初由于运输单位答应负责装卸,我们也就没有组织人力.但是刚下班,拉水泥的车就来了,由于料点离车太远,运愉单位不给卸了。原因是既费时间,又费人力。面对着实际的困难,只见她老练而又稳重地对师傅们说:“师博们,困难是有的,只要我们心齐,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看这样办好不好:装卸队的老师傅们只管卸,我们管码。你们看怎么样?”她这种泼辣劲和处理问题的果断,装卸队的师傅们还能再说什么呢?她提醒完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就站到了关键的岗位上干了起来。

        一百八十吨水泥,码起来不那么轻松。三月份的天气,晚上还是比较寒冷的,而我们却干得汗流侠背。再看看她脸上的汗,一流就象笑开的花朵,闪闪发光。在她的影响下,我们也觉得身上增添了不少力气。就连装卸队的同志也被感动了。大家在欢乐的气氛中,顺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回家的路上,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她。我想:二十多岁的女青年,她到底为什么?说她图名,既没有参加先进代表会,也没有到处出风头。就连同志们喊她组长,她都脸红。她总是说:“我的实际工作经验少,有许多地方还得向大家学习,千万不要把我和大家分开。”说她图利,她从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搞过原则之外的事情,更没有为自己的事去做点什么。事实教育了我,使我明白了,她为的是完成党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工作,她为的是使自己能成为一名象雷锋那样的人,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八十年代的春风,唤醒了我这沉睡多年而思想又有些麻木的人。身边这位二十多岁的她,用事实教育了我,使我感觉到了青春的可贵。

        生活是不平静的,在不平静的生活中要有奋斗的目标。要从勤勤恳恳的“干”上开始,象她一样生活。

        最近,她又当了我们房管站的团支部书记,这样一来,她的工作担子就更重了。

        对了,说了这么多,我还没有告诉大家,她叫什么名字。她叫吴秀琴,是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地为四个现代化这个宏伟大厦增砖添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