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改为《娜娜变勤快了》较为妥帖。文章着笔于娜娜由懒到勤的转变对比,立意并不在“懒不幸而勤有福”方面,而是形象具体地反映家庭教育的问题:父母不能溺爱孩子,迁就孩子的懒惰,而应该让他们独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勤劳中长见识、学本领。一个三年级小学生,能够依据平日的生活体验,合理想象出这篇富于童话色彩的小故事,扣题很紧,情节完整,中心突出,立意的思想境界也不低,这是难能可贵的。
开头结尾前后呼应,点明主题的议论语言也明白流畅,但记叙性文章最忌讳主题浅显直露,议论空泛,它讲究化显为隐的效果,即主题应该隐含在形象的描写中,让人由此联想而品味出来,因此,割爱首尾两段不仅结构更为紧凑,而且辞简意丰,留有想象的空间。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要把人物写活,离不开细节的描写。娜娜的懒惰毛病就缺少了必要的细节,显得空泛苍白;用手刨野菜也只有概括的叙述,怎样刨?怎样艰难的情景?井边提水“反复试验是怎样的动作?都没有适当的细节描写。语言不能传达出具体的形象,生动感人的魅力从何来?细节合理才有真实性。娜娜贪玩在森林里迷路了,“她又饿又渴,找了三天三夜”,娜娜多大的小姑娘,挺得住吗?如果将“三天三夜”模糊处理不是妥帖得多?老爷爷给娜娜指明方向时为什么“闭着眼睛”?这实在让人太糊涂了。虚构细节不合理,势必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语言表达方面的同义重复,pw}嗦拖沓等语病以及结构方面的照应纸漏、交代不清等问题也值得注意。
这篇作文缺陷虽不少,但是长处突出也可贵。倘若作者在思路的严密上狠下功夫进行训练,那么写作水平必将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