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90年代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00:39:36
  • 《搞笑的巴克利450字》
  • 20世纪90年代,有一个很厉害的前锋巴克利,后来他做了一名篮球解说员。

    姚明进入NBA的时候,很多美国NBA的球员都看不起他。因为很少有亚洲的球员进入NBA,所以他们都瞧不起姚明。

    姚明是以篮球新秀进入NBA,所以火箭队在姚明一来就把他拉进入火箭队。

    姚明前面6场的表现很差,平均每场只得3。3分。

    所以这个巴克利解说员扬言说:“姚明如果有一场得分19分以上,他就去亲另外一个解说员史密斯的屁股。”

    前面6场是因为姚明还不熟悉NBA的环境,表现才这么差。第7场的时候,火箭队的队长让姚明上了14分钟,姚明这次得了十几分。

    就在第8场比赛的时候,姚明居然上场了24分钟,投了9个2分,居然9投9中,太让我震惊了。并且姚明这场还罚球进了两个,共得20分。

    这场比赛巴克利看完之后,就不说话了。

    史密斯故意问巴克利:“巴克利,您对姚明最近的表现有什么评价?”巴克利说:“很好、很好、非常不错。”史密斯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屁股给巴克利亲呢?并且也不雅观。于是,他牵了一头驴让巴克利亲驴屁股。巴克利也没食言,真的亲了驴屁股。

    有时候我们不要光看表面,就夸下海口。我们中国人的实力可是很强的,不是你们看到的那么垃圾!

  • 《《千与千寻》观后感》
  • 小引

    “90年代的时候到处都在开发,泡沫经济后,大家都倒了。”

    电影的开头,小千的爸爸环顾着主题公园的遗址,以平淡的口吻道出整部电影的时代背景,我想没有人注意,也不会有人注意。大家都在期待着紧张的剧情和出人意料的结局。然而,剧情并不紧张,结局也在情理之中,无大喜‘,抑无大悲,就像白茶的清欢,浓浓的日本神话传说色彩和日本作家惯用的物哀的笔调,让长达2个多小时的动画笼罩在一层神秘祥和的雾霾中,浅浓似水的,带着小小的激动和小小的哀伤的氛围里。

    这是一部童话,你可以说它描述了从脆弱到坚强的成长,从弱小到强大的蜕变,象征着本真的善良与感化,象征着天真无邪----那人性的珍宝......

    可古今中外,阐解这一主题的电影作品、文学作品太多了,甚至在日本,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何只有《千与千寻》在18年后仍为世人所瞩目呢?

    于是,在反复咀嚼到剧情不再陌生,场景不在新奇后,我才看到那有意卷起的一页下,更为深邃的画卷。

    90年代日本,难以忘怀的创伤

    80年代末,裕仁天皇去世,三重野康上台,为了缓解经济过热,连续三次加息。自此,日本经济泡沫终于被戳破了,原本如日中天的日本经济如潮水般大倒退,进入了“迷失的十年”。当时许多中产阶级破产,有如千寻的父母一样,被迫从城里来到偏远乡下谋生,由此,才会误打误撞的进入神隐世界。

    在此之前,所有日本人都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相信,股价只会张不会跌,地价只会升不会降,他们纸醉金迷的生活也将一直持续下去,却未曾想过,凭空出现的巨额财富也必将凭空消失,灾难已经悄然逼近他们。

    1985年5月开始,日本央行三次提高贴现利率,从2.5%一直到6%。

    1990年的新年,本该是快乐的日子,却四处弥漫着悲凉,在日本人惊恐而绝望的眼神中,日本股市暴跌70%,而不过半年之前,日本股市首创历史新高。

    接着,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股票大跌导致几乎所有银行和公司面临巨额,大量资产涌入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房价被迫下跌,房地产泡沫----日本泡沫经济的中坚力量轰然破裂,房屋空置,在风吹雨打下日益破败。电影中出现的,在白也阴森萧条的主题公园,不过是当时日本的一个缩影,而在神隐世界中,当堆积如山的金粒瞬间化为泥土,在汤婆婆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当时整个日本震惊到不敢相信的影子......

    千寻也是不会知道,90年代是全体日本人难以忘怀的创伤,也是让全世界大跌眼镜的悲剧。

    贪欲与苦难,繁华之下的悲歌

    1985年,美、日、德、英、法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在毫无征兆下,日本国民口袋里的钱突然翻了一倍。“幸福”来的那么突然,突然到人们还没打算好该怎样花掉这“从天上掉下来”的金子。

    日本沸腾了,其情景与汤屋里争相抢金子的人群不相上下。

    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大家肆意挥霍着“不劳而获”的财产,争相购买土地和股票,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

    电影中的千寻父母,在面对没有店主的店时,吃到昏天暗地,毫无顾忌的猪一般的贪婪,确实令人生厌,而汤屋中的人抢夺金子,如蚂蚁般黑压压聚在一起的场面也令人所不耻,但是:如果一个社会都像这样,那我们感到的可就是悲凉和嗟叹了。

    这次高速膨胀的经济与国民素质的脱节。

    贪欲、盲从、空想、投机......人性的劣根性在这场灾难里展现的淋漓尽致。确实,在一段时间,它们造就了光鲜亮丽的日本,但如前文所说的,凭空出现的也必将凭空消失,如同光顾陆离的魔幻世界,天一亮也将归于沉寂,待大梦初醒,天堂地狱,恍若隔世,烟花易冷,黄粱未熟。

    所以,只有身为局外人千寻,才会发自肺腑的带着哭腔喊着:“不要吃太多了,吃多了会被杀掉的。”

    后记

    童话为孩子而写,但绝不为孩子而写。

    18年后又重温,是童年,也是那段惨淡的光阴。

    “不要回头啊”

    但愿这世界不会重蹈覆辙,归来仍是少年。

  • 《改一改“惯例”》
  •     世易时移,历史已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但现实生活中,诸如刘大夏遇到的此类“惯例”并不罕见。对此,有的人能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心不动,手不伸,经受住了金钱享受的考验。而有的人却置党性原则于不顾.睁只眼,闭只眼,借口“惯例”,化公为私,损公肥私,明索暗取,尽取所需。如今,在一些单位。中央三今五申禁止和反时的“吃喝风”、.‘私分风”、“贪占风”等不正之风之所以屡禁不止,以“惯例”作档箭牌,不能不是一个原因。

        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这些事情,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制度上没有具体要求,条例上没有一定限制,于是人们或施小计,或找借口,都去照做,从而就渐渐形成所谓的“惯例”。但习以为常并不等于合情合理,施计办理并不等于符合原则。在生活待遇问题上,把“惯例”作为标准,以为过去这样做了,现在也可以这样做;别人这样做了,自己也可以这样做,这是非常片面的;借口“惯例”以权谋私,贪占拿要,更是十分错误的。同时,任何事情都有个度,“惯例”太多,就等于没有例。今天你来个“惯例”,明天我来个“惯例”,这样“惯”来“惯”去.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不成文的土政策,国家的法律、政策就会走调变形,最终只能破坏党的传统作风,污染社会风气,腐饮人们的灵魂。

        一些人热衷于按“惯例”办事,说到底,是为了捞取个人的私利。在一些人看来,反腐倡廉,端正党风,有些规定明确,要求具体,白纸黑字,不好违犯;有一些要求不具体,规定上没杠杠的事情。于是便乘虚而入,钻起了空子,打起了按“惯例”办的旗号。这样,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合乎人情,又不违背“王法”。即便东窗事发,也有过去都这样做的档苛牌,群众能通过,上级能理解,个人也不会承担什么责任,何乐而不为?显然,在“惯例”的背后隐藏着“官利”。

        刘大夏之所以能抵挡住金钱的诱惑,在“惯例”面前不惯,根本的是他看重自己的“大丈夫”的“名节”。时时自省自律,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到“惯例”不惯,关键是要克制私欲。清正做人,重“名节”,讲人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严于解剖,廉洁自律,造成一个良好的小气候,那么,整个党风和社会风气又何愁不能更快更好地转变过来呢?

  • 《变了》
  •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这些年,是上海城700年历史中最为辉煌的一页。经过大规模的旧区改造和快速的市政建设,上海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你看,南大坑蜓盘旋,洋浦大桥挺拔抓逸,这两条巨龙雄居世界同类桥梁榜首;浦东的“东方明珠”直指苍穿,堪称“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双龙戏珠”成为上海城市的新标志。

        你看,经过改造的新外滩,更加充满了现代化城市的文化气息。人民英雄纪念塔、陈毅广场、音乐水钟与沿街各种风格的建筑群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图画。断外滩成为上海城市的新景观。

        你再看,人民广场焕然一新。地铁车站,地下停车库和地下商场及变电站,构成了鹿大的地下世界。绿草如菌的地面,喷泉如涌,白鸽成群。新落成的市政大厦俊俏伟岸,与广场南端新建的上海博物馆遥相对峙。人民广场成了上海城市的新象征。

        上海变“高”了,变美了。这是上海人、外地人,甚至是外国人的普遮感觉。上海高楼比比皆是,过去,24层的国际饭店曾以78米的高度在上海滩称雄了半个世界,直到1983年才被93米高的上海宾馆所代替。以后短短的几年中,上海高层建筑的记录不断被改写:143米的静安希尔顿宾馆、154米的新钵江宾馆、168米的上海商城,不久前封顶的世界广场又以199米的高度成为大上海的第一高楼……

        上海正在越吏越美,勤劳钾慧的上海人民,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实现邓小平爷爷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伟大目标。我坚信,明天的上海将会更美好。

  • 《文学何处是家园》
  •     新近读到一位评论家展望90年代文学的宏论,可说是文采斐然、灿然,“游戏,,、“漂流”、“美神”、“家园”等等,词语丰美一如诗然。用一句电视广播的套语形容,那就是“精彩纷呈”了。可惜的是形式与内容相乖违,那内容则不太“美”,甚至可以说太不“美”了!

        评论家预见到90年代文学的主流:切近生活的呼声已起于四野,文学无疑将重返现实的地面,负有庄严的使命感。这一预言如何,还得文学家共同努力,还得由实践检验;按当前形势的发展,看来大致不差。这一发展趋势实在是好得很,每一位希望中国文学健康发展的人士都会为之鼓掌欢迎,欢呼雀跃的。特别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种种错误思潮泛滥影响下,文学“淡化政治”,“淡化生活”,反对文学反映论,背弃反映现实的健康道路,使文学领域出现了一股错误的流向。经过这番折腾之后,许多作家看到了这股错误流向的危害性,更加坚定了走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主义文学道路。因此,在90年代开头这两年,创作了一大批为群众热烈欢迎的好作品,诸如《无极之路》、《沂蒙九章》、《周恩来》、《焦裕禄》、《渴望》等等,开了个好头,形成了一种健康发展的好趋势,展示了美好的前景。这一趋势、前景为评论家感受到了。所以得出了那样的预言。

        然而,评论家对于文学重新切近生活,重返现实,担负起庄严使命这一趋势的心态如何呢?借用评论家的话,可以说是怀着紧张而沉重的心情来反映这种趋势的。真是如此么?如若不信,这里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摘引评论家的话了:

        当前,切近生活的呼声已起于四野。……在90年代,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思想将成为主流。文学无疑将重返现实的地面。于是。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在反对自身。

        为了使文学有助于社会而心甘情愿否定自我,于是我们的文学不得不离开家园而浪迹他乡。

        当文学倾全力关注着现实的积重、负有庄严的使命感的时候,文学往往便呈现出忘我状态,文学于是也忘了园。

        这里很清楚,原来评论家是反对文学切近生活,反对文学重返现实地面,反对文学负有庄严的使命感的。评论家那一副痛心疾首之情状,可谓跃然于纸上矣!

        文学切近生活,重返现实,担负起庄严的使命,何以使他们 文学切近生活,重返现实,担负起庄严的使命,何以使他们如此痛心疾首。认为是文学失去家园再度漂流?这自然是评论家的文学观造成的尴尬局面。那么,他认为文学的家园在何方呢?他给文学找到了怎样的家园呢?评论家说:以往十年,我们竭力争取的,是文学结束非文学依附与漂流,从而找到并回到自己的家园。嗬!原来如此,这个“家园”前几年我们见识过,领教过,那就是脱离生活、脱离现实、没有使命感的文学,诸如“自我”、“反理性”、“食色”……这也有了“最中心的主题”和“样板”作品了,那木“更自由地扇动文学的翅膀”的刊物就是他们“家园”“作品大联展”吧!诸如“舌苔”啦、跳蚤在母亲身上什么地方爬啦,呼唤异性来同居啦,影射啦……倒也林林总总,把他们“家园”的“作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什么文学的“家园”?不,那是文学的歧路,泥潭、坟墓。那么,时至今日,评论家还悻悻然抨击文学冲出歧路泥潭,远离了坟墓,回到了真正的家园—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无比美好的家园,这到底是什么“价值取向”?真是我们的痈疽,他们的宝贝啊!

        有一点是明确的,社会主义文艺必然要担负起庄严的社会使命,要言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也;文学必然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这既是文学的规律。也是社会主义文学的要求。文学回到了坚实的大地。回到了美好的家园,不会再作那些无根的漂流了。至于评论家一定要从与社会主义文学方向相背离的“文学视角”予以反对,给以嘲讽,那自然也有他们的“自由”;但社会主义文学方向肯定不会为之而动摇。到时候。大概不免出现举世皆欢而一人向隅的情景就是了。

  • 《养路工人》
  •     90年代第一春,铁木尔·达瓦买提主席在伊犁、塔城等地调查之后,乘坐一辆“巡洋舰”越野车,离开塔城地区,沿着这条600多公里的塔乌公路行驶,中午时分路过老风口。未想到在这里遇到了一场八九级的暴风雪。

        老风口离乌鲁木齐500公里,是乌鲁木齐至塔城的咽喉要道。由于它特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这里总是长年风啸雪吼,威胁着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此时,养路工人正在为风雪中受阻的几辆大客车和十几辆货运汽车开路。工人们用铁锹、冰镐铲冰除雪,用拖拉机把陷于困境的汽车拖出来。

        铁木尔主席的越野车被狂风卷着的大雪所包围。狂风把越野车刮得东倒西歪,似一系小船在大海中遇到惊涛骇浪。养路工人在前面铲雪开道引路,越野车在坎坷的雪野中艰难前进。铁木尔主席想推开车门,慰问一下养路工,但他推不过车外呼啸的狂风,车门未打开。

        前面的公路能见度只有二三米,铁木尔主席身上只穿一件皮夹克,他贴近车窗玻璃,望着公路上与风雪搏斗的养路工人,深情地不断向他们招手致意。但养路工人们在弥漫的风雪中役有认出这位自治区的主席。

        车突然停了一下,铁主席终于推开了车门,一阵狂风袭来,几乎把他刮倒,他急忙抓紧车门门把,然后伸出手紧紧握住公路上一个养路工人的手,连声说:“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经过几个小时的搏斗,越野车穿越了老风口这十多公里的公路,傍晚抵达奎屯市。年已60的铁木尔主席十多天来在北疆农牧区调查研究,加上这长途的颠簸,感到十分的疲困。但在招待所一住下,当地领导以及来这里参加扩大会议的一些地州领导便到他的住地看望他,汇报请示一些工作,直到深夜。当房间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的脑子里马上想到,老风口是一条交通要道,每天有数以千辆的汽车在这条公路上来往奔驰,为了这些汽车以及各族旅客,养路工人们Z要日日夜夜与风雪搏斗,默默奉献。

        想到这些,他心里很不平静,困意又消失了。他叫来办公厅主任钱国正,对他说;代明天上午要给老风口道班发一封电报,向他们慰问,向他们致敬。”他详述了电报的内容,随后又将电报稿逐宇逐句过了目,心里才觉得轻松了些。

        “我亲胆看到你们战风雪斗严寒的情景,深为感动。我谨代表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并致以祟高的敬礼……”

        老风口养路道班只有’:位同志,长年累月在茫茫准噶尔大摸的风雪中默默奉献。从1985年至今,他们在风雪中已拖出妙。多辆客货车,营萝出司机、旅客2000多人。1987年,这个道班的副班长周林以及养路工人蒋笃远,在风雪中为抢救旅客和司机而献出了生命,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尽管他们常常这样救人于危难,但他们毕竟与新疆辽阔大地上的2。 5万多公里公路上的700多个养路道班一样,只不过是九顺极为平常的铺路石,几棵无名的戈壁小草,铺洒在边爱的公路上,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

        不过,我们的自治区主席知道他们,感谢他们。平凡的养路工人也认识了他们的自治区的主席。

  • 《向梦想出发初中作文》
  •     谁说90年代的中学生不埋头苦干,勤奋者比比皆是呢!他们就像一只只牛犊不知道什么叫做劳累,却懂得什么是脚踏实地,什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君不见在幽静的图书馆里,坐在阅览室专注地抄录着笔记的,不是有中学生的身影吗?在熙来攘往的新华书店里,站着翻阅书籍的,不大都是中学生吗?华灯初上,学校的教室里早已鸦雀无声,到处可以看到中学生们在伏案思索、沉浸在题海之中的情景。这能不令你惊叹吗?90年代的中学生,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科学指导自己,在广裘无垠的知识大地上,一点一滴地耕耘着,他们就像一只只牛犊那样埋头苦干;他们饱含着青春的激情,进发出惊人干劲,孜孜不倦地求真、求实。他们迈出坚定的脚,向着前方,向着未来……
        90年代的今天,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90年代的中学生不仅仅是在踏踏实实耕耘着前人留下的那一片知识沃土,他们还会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他们敢于表现自己,要求自立自强,充满着热情与自信,向着年轻的梦想直线冲击,就像一匹匹奔马在广阔的草原上,向着既定的目标飞奔,去开创出一条自我的生活之路。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不是真有点开拓者的风范吗?在课堂上,他们对老师所讲的,敢于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家里,他们不再做父母庇护下的“茧中的小蚕”、“温室里的花朵”;面对社会,他们利用一切机会进行社会调查,游览名山大川,亲眼一睹祖国的飞跃发展,有的甚至做假期工,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去倾听社会前进的脉博。他们已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型”进化成对一切“窗外事”都关心的“社会实践型”。这种变化的飞跃,是90年代的中学生在意识形态上的转变,是思想成熟的趋向。当然,奔马前冲的旅途不可能是平坦的,也许会荆棘满途,也会有失败,但这无非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90年代的中学生具有奔马的闯劲,绝不等于以我为中心任意行动,引导着他们前进的是心中
        90年代的中学生具有奔马的闯劲,绝不等于以我为中心任意行动,引导着他们前进的是心中的理想。他们知道,90年代的中学生,肩负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任。为社会主义建功立业是90年代中学生的奋斗目标。他们深信,无论什么人,如果离开这个目标,也就失去了衡量自我价值的尺度;只有服从这个目标,使自己融进全国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事业之中,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因此,“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进取”已成为广大中学生的共同蓄言。在他们当中,有身患视神经萎缩症而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的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徐咏梅;有家境贫寒却多次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竞赛优胜奖,被挑选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的沈志坚;有毅然放弃高考、立志献身于创办盲童学校、为残疾儿童谋福利的曾献国;有为抢救落水儿童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生命的吴惠娟;还有长年累月、不畏风雨、不避艰辛,坚持护送残疾同学上学的谭源胜及其伙伴们……他们时刻不忘“以国为己任”,表现出何等的气概!他们就像一匹匹即将披挂上阵的千里名驹,积累着无穷的力量,随时准备驰骋千里,跨越千难万阻,为国浴血奋战!
        牛犊、奔马、千里驹—苦干、闯劲、立志,这就是90年代中学生的写照。让我们为90年代中学生的风采喝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