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江西无江第二棉纺织厂工会收到一封远方的来信,寄信人是黑龙江省哈尔浓市松江拖拉机厂工人梅春兰。内容是恳求帮她寻找失散三十多年的生父梅跃东。
工会干部刘斯印立即到厂部变问,果然查到厂里原来有个梅跃东,可是这个人很早就调到其他单位去了。刘斯印便跟踪与本市儿家纺织厂联系,但均未找到梅跃东现在所在单位。为了帮助梅吉兰找到亲人,刘斯印又四处打听,后来终于了解到梅跃东在本市化一日一工作,现已迟休在家。他立即同梅跃东、梅春兰联系,不到二个月就使这两位失散三十多年的父女团聚在一起。事后,梅家父女二人亲自到厂工会致谢。
这件事对工会干部启示很大。从此,厂会和职代会分别设立了《职工来信来访登记薄》,并不断充实内容,使它现在变成了工会听取工人要求的登记簿。从这个登记薄里,引出了许多好事来。
1983年4月中旬,这个厂整理车间的一位老工人到工会反映,车间在实行经济责任制中对有病住院的职工和在家休病假的职工都扣了工资。接着,连续几天都有职工来反映类似问题。工会领导十分重视,亲自深入基层调查核实,发现全厂有40%的车间对病假职工都扣了工资。工会将这些违反劳保条例的情况反映到厂部,提出了建议。在厂党委的支持下,厂领导制定了修改意见,并在5月份给休病假的职工补发了工资。这些同志高兴得逢人就说:“厂工会的来信来访登记簿,就是我们工人的‘交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