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姐经常以肖伯纳的格言勉励自己:“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她73岁从顾委会退下来离休后,并没有想歇一歇,把工作和学习放下来,而是又投身到另一个老人天地,继续发挥她的光和热。
首先,她参加了广州市老干部大学学中医和经络学,把在文革时被折磨患上的心脏病,摸索着用中医经络理论和气功方法来治疗。在4年的学习期间,她每课必到,从不迟到早退;每课必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从不马虎了事;每课必认真抄黑板,做笔记,一丝不苟,一字不漏,从不间断。她说,“一个老人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过去长期因战争环境不允许或工作太忙,无暇坐下来学习,现在有机会坐下来学习,这是难得的机会”。她把青春年代曾经追求过的东西重新作为追求的目标去争取,把老年的人生当作青年过,仿佛又回到充满活力的青春年代。她在学习经络的同时,仍然天天练功,从不间断。由于她的坚毅不拔,勇于实践,经过自我的点穴治疗和气功治疗,她的慢性心脏病竟然被治好了,甚至可以帮助家人医治一些小病痛。她经络班毕业后,还参加了广州市经络点穴专业委员会,经常到一些单位讲课,传授经验,也经常听到一些有关气功方面的报告,从而使她越学越想学,越学越快乐,越学越年轻,身体也越练越充满活力,不感到衰老和疲倦。
在老干大学学习期间,她参加了该大学组建的关心下一代讲师团,经常到一些中小学校、党校和市直机关讲课。因她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革命经历和人生真谛,向广大青少年讲理想信念,讲人生哲理,向广大党员、于部讲党性、讲党风,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干部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她第一次讲课是在登峰中学的礼堂里,全校学生穿上整齐的校服,戴上红领巾,列队吹号击鼓欢迎。讲课期间全场鸦雀无声,全神贯注。课后,全场热烈鼓掌,一位红领巾代表上前给她系上一条红领巾,她感动万分,她说:“这是一件多么珍贵的礼物啊!使我这个70多岁的老人变得年轻了!”这次讲课的体会,使她意识到应该让更多的离退休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的讲师团,发挥他们教育青少年的作用。于是,她亲自向当时的广州市委副书记张汉青同志提了建议,张汉青同志十分重视,很快就召开了这方面的会议。广州市的老干部讲师团蓬勃发展起来了。
十多年来,郑大姐一直坚持在讲师团讲课,从不计较报酬,从不讲究讲课条件。每次讲课都用生动的事例,个人和党的经历来鼓励广大青少年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积极向上,做一个对四化建设有用的人才。例如,有一次她在中山二路小学讲《苦难的童年和幸福的童年》,用旧社会穷人孩子的童年和今天新社会幸福孩子的童年进行对比,使全校学生听后,很受教育和感动。有一次,党的“七一”生日,她在朝天路小学为1-6年级的小学生讲党的七十年奋斗史。她用形象的、生动的、讲故事的方法,带着激动的心情讲党的历史,全校学生肃静听课,不少学生认真做笔记。课后,她听取学生对讲课的意见,学生们竟然说:“我们第一次听到这样好的党课。”郑大姐心中突然想到原来童心与党心是相通的。
郑大姐经常用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话来要求自己:“共产党员就是义务的宣传员。”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党的宗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我是黑龙江省逊克县的鄂伦春族青年,一九七八年,被录取到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学习。
在旧中国,我们鄂伦春人饱受了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的欺压凌辱,在原始丛林里,过着飘泊不定的狩猎生活,终年为生存而奔波。当时,我们住的是桦木杆、兽皮搭成的“仙人柱”(帐篷),吃的是自己捕获的猎物,穿的是手工缝制的皮衣。全民族的人口一直在两千人左右。
解放以后,党给我们鄂伦春人带来了新的生活。我们定居下来了,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鄂伦春自治旗,我们家乡也有三个鄂伦春公社。现在鄂伦春族人口已达到了四千多人,并有了自己民族的干部、医生、教师和技术人员。在国家的支持下,鄂伦春人的少年儿童全部免费享受初等和中等教育。还有不少鄂伦春青年在全国许多大学里受高等教育。医疗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的家乡新鄂公社,是鄂伦春人一九五三年定居时建立的新村之一。我们盖起了固定的房屋,除传统的狩猎外,我们又种植农作物。起初,只有畜力的农业工具,耕种而积也不大,收获的粮食不够吃。一九六三年,当我们定居十周年的时候,人民政府给我们送来了拖拉机及附属农业机械。我们鄂伦春人有了自己的拖拉机手。近年来还扩大了耕种而积,提高了单位而积产量。我家所在的新鄂大队,一百多户人家,五百九十多人,有农田五百响,合市亩七千五百多亩。在这块土地上,有大、中型拖拉机五台,联合收割机两台,载重卡车一辆;从春耕到播种、收割、粮食加工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前几年,我们鄂伦春人开始种植水稻,为此,公社修建了一座水库,家乡人民吃上了亲手种出的大米。我们还办起了饲养场,养筑捕获到的梅花鹿一类经济动物,每年可以向国家交售珍贵的鹿茸。几年来,我们大队每个劳动口工分总值都在两元以上。在国家的支援下,公社架起了电线,每当夜幕降临时,明亮的电灯辉映着每一个生活美满的鄂伦春家庭。
在旧中国,鄂伦春人没有学习的机会,文化很落后。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协助我们创办了学校,我们公社就有小学和中学。从这里中学毕业的很多鄂伦春青年男女,进入了全国不少重点高等院校和普通大学。我们鄂伦春人的猎手葛畏列是全国著名的射击运动员,他多次打破全国纪录,并在国际运动会上为祖国争光。
解放前,鄂伦春人生活条件很差,生病只能靠原始的巫医治疗。现在,我们公社有卫生院,还有了鄂伦春人自己的医务人员,并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
我们鄂伦春人从游猎到定居,从单一的生产方式到多种经营,生活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真是,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鄂伦春人的今天!这一切,使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祖国“四化”大业,尽到一个鄂伦春青年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