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电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0 02:59:49
  • 《哲理故事电台》
  • 哲理故事电台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哲理故事电台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启示: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2、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启示: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3、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启示:这就是“听的艺术”。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

    4、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么变成为了好朋友。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启示:我们在公司领的薪水再多,那都是挑水。而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体力拼不过年轻人了,依然还是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

    5、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个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断地从一筐的石头中挑一个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结果只剩下一个石头!

    启示:人生中会有许多的东西,值得留恋,有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去放弃。

    【哲理故事电台】

  • 《难忘的电台之行初一作文》
  • 难忘的电台之行初一作文

    2009年12月5日是我最难忘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我在爸爸妈妈和朱老师的陪同下来到武进广播电视台,应邀参加886“上班路上”的'直播节目,接受“读写绘让我拥有浪漫童年”为主题的节目访谈。

    这可是我第一次走进直播室,第一次接受采访。“砰!砰!砰!”心跳加速,全身的血液仿佛要停止流动了,我紧张极了!江南哥哥和小雨姐姐宛如会读心术般看出了我的窘样,贴心地与我聊起了天。渐渐地,我放松起来,很快进入了状态。

    节目开始了,自我介绍时我那一口流利的英语得到了两位主持人的交口称赞。接着我地和主持人聊起了读写绘作品的创作故事,聊起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闲暇生活。当我卡壳时,江南哥哥、小雨姐姐及时给我解围,当我对答如流时,他们不时投来赞赏的目光,好像在说:“安安,很棒!就这样说。”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回答也越来越精彩了。

    采访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着,30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当采访结束时,我还沉浸其中,意犹未尽呢。

    这次电台之行会成为我童年生活中最美最美的回忆,让我好好珍藏。

    【难忘的电台之行初一作文】

  • 《拨动心弦》
  • 每天都有听电台的习惯,听自己喜爱作家的散文,听别人分享的小故事,或是听一本好书。

    今晚依旧跟往常一样,一边写东西,一边听文章。我喜欢朗诵者这个节目,在中央卫视也经常播放,我喜欢他们流露出来的情感,还有传递给我的感受。

    我看到过脑瘫的一位的男子,说话含糊不清,认字吃力的这样一个男子,他上过这个节目。他说,要把这篇文章献给我最亲爱的妈妈。他说话很艰难,整篇文章读下来,我几乎只能听懂几句话,但我能感受到,他在很认真地朗诵,很用心地对待这件事。我听清了,他说,妈妈,为什么我这么笨,你还要这么爱我?妈妈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他说,我爱我的母亲。他读到妈妈这个亲切的词语时,几乎用尽了全力,努力地把这个词语读得清晰,因为他把自己的母亲放在了自己内心里最刚烈却又最柔软的地方。

    虽然很多句话我不能完全听懂,但是他的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却是真真切切的,这个我感受到了,甚至心里泛酸,眼睛几乎要流泪,强忍着的情绪。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有我这种感受,对一个陌生人能在心里泛起如此大的涟漪,好像在我心灵的清湖中抛了一块石头般。

    即使今后我忘记了那位朗诵者的声音,忘记了那位朗诵者曾说过什么话,但是我会记得在这个世界上,真情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每个人都心中。只有真情的互相感应,才能拨动另一个人的心弦。

  • 《小记者的一天》
  • “铁肩担仁义,妙手著文章,欢迎来到央视小电台......”

    刚刚那句话是谁说的?来自哪里?你一定很好奇,不用着急,听我慢慢讲。

    我的师傅——徐老师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我非常崇拜他,于是报名了他的小记者班,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段故事。

    这一天,是一个学期的实践考试,老师带领我们班的十个同学去了赣县一位老者的家里进行了采访,这位老者可不一般,他可是在战争中活下来的老爷爷。这位爷爷在战争中失去了一个眼球,大家都有一点害怕,不敢上前采访。

    这时,我们班号称“胆大王”的小钟站了出来,“我去采访。”他脸上镇定的表情和沉着的声音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也让我们一颗颗紧张的心放了下来。

    这时,老师已经在为他准备物件了,趁这个时间,我们都走过去问他,“你不紧张吗?”他笑了笑,“紧张当然是有的啦,不过我不上也没人上了呀。”他轻松的口气让我们笑了起来。

    只见小钟从容不迫的走进老者的家里,大家都凑到老者家的门前,看着小钟坐在老者对面的椅子上,开始采访。没过一会,小钟就出来了,大家都问他,“怎么样?”小钟摇了摇头,说到:“唉,问题都没问,看到他那眼睛我就害怕。”大家都叹了一口气,无奈回原地了。

    这时,老师走过来问我们:“马上要去下一个地点了,下一个谁去?”我站了出来,说到“我去吧。”我还听到有人窃窃私语,“胆大王都不行,她行吗?”我虽然表面很淡定,内心却波澜四起,手心出了汗,当我踏入老者家里时,心砰砰跳的如同有一只兔子再跳。

    我在老者对面的凳子上坐下,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请问您是有什么动力吗,使您在战争中活下来?他说:“不仅是我的亲人和我的家人,更是我爱国的决心 !”我继续问到“请问您的队伍中只有您一个人活下来了吗?”问题一出口,我就发现,老者的眼睛立马从暗淡变得炯炯有神,他说:“我的队长为我挡了一枪,如果不是他,我可能早就······“说到这里,老爷爷已经哽咽不成声,我连忙递上纸。

    这次小记者实践考试,让我学会了很多,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收获了以前鼓不起的勇气,学习了祖宗先辈们的爱国之情,更让我知道了人要有利他心,不要以自己为中心!

  • 《这世间无比美好》
  • 我觉得这世间无比美好

    每个电台放着的旧情歌

    我都会唱

    与空气起舞

    传入山川河谷

    伴我入眠

    我觉得这世间无比美好

    阳光席卷城市

    陈旧的窗户溢着淡淡花香

    微风穿过指间

    汗珠凝结在父母脸上

    一朵沁人心脾的花开在心头

    我觉得这世间无比美好

    雨天一湖涟漪

    雨后七彩霓虹挂空中

    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

    我把此刻的喜悦装在单反相机中

    我觉得这世间无比美好

    藏着污垢的荷塘上开着朵朵袅娜的荷花

    带刺的红玫瑰绽放在幸福的人儿的脸上

    在黑暗中悄悄盛开的昙花

    只为那一双明亮眼睛

    我在黑夜里看到温和绚烂的曙光

  • 《唠叨电台》
  •     “子易,子易,起床了!”天,一大早,妈妈就开始使出她的独门秘笈——唠叨了!“喔!”我睁开睡眼朦胧的眼睛,慢腾腾地穿好衣服,妈妈又开始发功了:“子易,穿好衣服没?快去洗脸刷牙!”“恩……”“子易,准备吃早餐!”“哦!”幸好早上只有一波攻击,要不然我就“英勇地倒在沙场”了!

        好不容易到教室后,我本以为可以逃脱“唠叨电台”的广播,没想到学校里的“唠叨电台”比家里的还多,同学、课代表、老师……频频“发功”,老天!你还让不让我活呀!

        一进教室,组长的“嘴巴机枪”开始“扫射”起来:“容子易,交数学作业!”“喔……”“容子易,交语文作业!”“嗯……”“容子易,交英语作业!”“啊!自己到我书包里拿吧!”我愤怒到极点。终于听完了组长的声音,没想到课代表的“机枪”又指向了我:“容子易,背英语书!”“容子易,背语文书!”“容子易……”“够了!”我终于忍无可忍,“你们还让不让人活呀!”真想屏蔽这些可恶的唠叨!

       上课了,幸好老师的唠叨功力没有老妈厉害,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放学了,我深知自己要受到“唠叨”的最后攻击,不禁硬着头皮,鼓励自己:“我一定会闯关成功的!”不过最让人高兴的是,妈妈并没有按下“唠叨电台”的按钮,嘘!

        妈妈、老师、同学,我知道你们唠叨是为我好,但是能不能少说一点呢?

  • 《怎样写记者来信》
  •     一、什么是记者来信

        记者,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新闻报道的专职人员。记者来信是下基层采访的记者以书信的形式向自己的报社、刊物、电台、电视台的编辑部发来的一种稿件。这些稿件有时在报刊上发表,在电台、电视台播出,有时作为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的参考资料。现在,这种来信也被机关、单位派出去调查情况的干部所采用,作为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的一种应用文样式。因此懂得一点记者来信的写作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二、怎样写好记者来信

        第一,信中所反映的问题一定要是现代化建设的某一方面巫待解决的问题,如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等。这样才能被编辑部所重视,发表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反响,促使有关人员尽快去解决它,从而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

        第二,信中的观点要提得明确,说明观点的材料要具体、生动、具有代表性。

        第三,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进行叙述,必要时要有分析,评论,进而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

        第四,要掌握记者来信的结构方法。

        这种信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标题。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只制一个令人注目的标题,即尖锐地提出一个问题;一种是在正标题的下面再加一个提要式的副标题,这种副标题不必再用破折号。

        第二部分,称呼。可以在标题下第二行顶格写上“编辑部”三个字,后加冒号(:)。

        第三部分,正文。正文一般由三个大层次组成:①写记者来信中所提出的问题的来源或产生的背景。②写证明所提问题的具体材料和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给工作带来的问题或危害,必要时说明一下此类问题的普遍性有多大程度。③概括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写此类信的主要目的是反映情况而不是写工作研究,所以解决办法不必作为重点去写。

        第四部分,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第三行处,不要像新闻(消息)那样在记者姓名两端加圆括号。

        请看下面这篇记者来信:

  • 《赤子之心》
  •     当从电台广播中听到自己在同志们支持下搞成功的圆盘煮茧机得到国家承认,并被授予国家科技发明奖时,我的心倩是多么激动啊。因为,这就证实了我二十多年来的信念:我应当为祖国报效,祖国也需要我报效!

        报效祖国,是我自幼的宿愿。我是在红旗下长大成人的。一九五六年,我刚满十九岁,初中毕业,进了无锡市缴丝一厂,当了职工业余学校的一名教师。同所有青年一样,当时的我,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看到缫丝生产,从选茧、抽丝一直到缥丝成生丝包装出厂,大多是手工操作,工人的劳动十分繁重,我暗暗发誓要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并开始对w丝工业原理研究起来。我曾经在一页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今天我又彻夜难眠。工人们要求缫丝行业改革、发明机器的呼声,时时在我耳边回响。解放都这些年了,我国缫丝工业还这样落后,我是祖国新一代有文化的青年,有责任挑起这副重担,提高祖国缥丝工业水平,解除工人的辛苦!

        然而,事情常常出人意料。第二年,一场无情的打击落到我的头上:由于我对工厂各个方而提的意见,一夜之间,我成了“右派”。这一下,我懵住了:我入团申请书墨迹未干,怎么会反党反社会主义呢?但现实毕竟是现实!我戴上了“右派”帽子,下放车间“劳动改造”,工资降到只有27元。当时我正在钻研缥丝工艺原理,做改革设备的技术准备,这个工作还要不要进行下去?进行下去,又还有什么意义?在那些痛苦的夜晚,我不止一次地读《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遍遍地重温书中的至理名言。是啊,作为一个革命者,吴运铎、保尔.柯察金,在严重伤残的条件下依然奋力报效祖国的解放事业,我遭受的是政治上的打击,经济上的窘迫,为什么就不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尽力?祖国,亿万中国人的母亲,为您尽力,是我们每个人神圣的义务哟。个人的委屈,算得了什么?祖国才是高于一切。

        我咽下了生活塞给我的苦果,重新踏上了征途。与一年前相比,这条道路是崎岖得多了。白天,我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只能在下班后,拖着疲劳的身体,在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屋里打起精神研究革新方案。我只有初中文化,知识底子薄,很多技术不懂,只好去请教书本。可买书,得花钱啊!为了买书,我想方设法从微薄的二十几元工资中再省出几元来。我舍不得吃一只好菜,有时干脆不买菜,把饭用茜油或盐拌一拌填饱肚子算了。直到结婚时,全部家当就是一张旧床、一个五斗橱,为了上班能准时才又添了一口闹钟。而这口钟,过了不久,我在搞革新时,为了弄清机械原理,又把它拆了。正是通过这样的刻苦钻研,正是通过对缫丝、机械、电子理论等一门门学科知识的掌握,我要向党,要向社会主义祖国献上自己一颗赤子之心。

         而祖国,是接受了我这颗心的。多么难忘的日子呀!尽管由于自己的政治帽子未除,时常会遭到一些自眼,但更多的,我是从人群中感受到温暖。在我技术改革碰到疑难时,厂里一位领导同志鼓励我说:“小陈,你就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吧。为国家出力,错不了。一切热心社会主义的人都会支持你的。”车间里的老师傅向我伸出了支援之手。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们的汗水终于浇灌出革新的花朵:从选茧联合机、真空给湿机、自动打包机到圆盘煮茧机等新机器相继诞生,在全国缫丝行业推广了。有一架打包机投入生产后,原先一个男劳力一天打十八包还很费劲,现在一个女工每天就能打三百包。几个打包师傅摸摸机器,又摸摸自己长年劳累形成的驼背,对我说:“小陈的帽子是黑的,心是红的。”听了这话,我真比吃蜜糖还甜。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渐渐地悟出了一个真理: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地由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结合起来,由千千万万个工人师傅和领导干部组成的。大家支持我、欢迎我,把我当自己人,意味着祖国在关心我,祖国与我同在!当我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只觉得心头“扑扑”地跳,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幸福。    当然,有时候碰到某些个人屈辱,我也并不总是能够平心静气的。尤其是在十年动乱期间,随着我们搞的十几个科研项目在各地推广应用,外单位来参观的,新闻单位来采访的逐渐多起来,一但在向来人介绍时,我的工作是不在介绍之列的。当圆盘煮茧机搞成功后,在召开技术鉴定会时,参加鉴定的是别人,发明者栏里也不准写上我的名字。还有一次,有人给我们的机器拍照,把我也照进去了,可是照片印出来,我却被剪掉了。到后来,我干脆被勒令只准清扫车间垃圾,到晚上才能偷偷地搞点设计和安装。我感到委屈、气愤,甚至有点灰心。但是,生气过后,我又回想起领导和群众给予我的支持,于是豁然开朗:搞这种不公正做法的人,不能代表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社会主义祖国永远需要我效力!

        果然,“四人帮”终于垮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我的二十年错案也彻底平反了。束缚一经去除,我就不提有多欢畅了。圆盘煮茧机得到国家承认和奖励的消息,使我热泪盈眶。现在,每当我站在圆盘煮茧机前,我只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我真想喊出这样的心声:祖国啊,我要把一切献给您!

  • 《粥》读后感
  •     既然“中国消息人士”把这碗《粥》端到境外报刊、电台,闹得纷纷扬扬,掀起了“轰动效应”;而作家木人也在境内报刊“破破例”一再话说这碗《粥》,这情状就像广东话所说的“搅成一镬粥”那样,那么,我们也来说说这碗《粥》。大概也不能算是“趋时”,不能算是“凑热闹”吧。

        其实作家《话说这碗<粥》中的许多话,早在10月中旬香港某报的“特稿”中就说过,只不过又在国内的刊物再说一遍就是了。不过,无论如何,承认是一篇幽默讽刺小说。有寓意,总算是有了“进步”。众所周知,寓言是有寓意的,有时也会有“解释产生歧义”的现象。但讽刺寓言对所描绘的形象,倾向非常鲜明,是褒是贬,白纸黑字。是很难“活动变人形”的。举例言之,譬如《中山狼传》自然是讽刺那中山狼忘恩负义,故后人有“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成语;也讽刺东郭先生迂腐、是非不分。以致救狼贻害。作品中的形象褒贬倾向是不可能改变的。你总不能说对中山狼是歌颂;自然,也不能说对东郭先生是歌颂,虽然他是那么“善良”。

        作家说他这篇幽默讽刺小说是批评食洋不化的儿子,偏于保守的徐姐、不负责任的爸爸,侈谈民主的堂妹夫。这些。也许都是事实吧。(不过,作家还“漏掉”了一个主要人物“妈妈”,不知作家准备给妈妈戴上顶什么帽子)然而。寓言小说所写的那个家庭,稀粥如此坚硬,永世改变不了的稀粥,关键问题在哪儿呢?爷爷在寓言中确如作家所说的,是宽厚、慈祥、开明、从善如流的人物吗?那么,我们不妨从作家“遗漏”了的,寓言将结束处对妈妈主持膳务的描写,看看作家的倾向。妈妈每顿饭前照例要请示那几个老问题,做汤呢不做呢?切肉片还是切肉丝?这些都得由爷爷拍板。虽然说了不准备过问,但仍得去问,即使回答不要问我,也算有了回答。这又才能心安理得去完成炊事。而问爷爷的时候还得“诚惶诚恐”;做好饭唤人家来吃饭时,心情是“东张西望如坐针毡”,特别要“揣摸”(原文如此)“爷爷的脸色”。这是“和穆亲切的人情味”吗?这是“宽厚、慈祥、开明、从善如流”培养出来的心理状态?另外,爸爸买什么茶叶、做不做汤等等也一概去问爷爷,打老爷子的旗号,这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还有,寓言中写的:“是否认为今夏天气过热,喝茶是喝八块钱一两的龙井还是四毛钱一两的青茶,用香皂用白兰还是紫罗兰还是金盾,大家一律听爷爷的。”这样的描写是什么意思?是“开明””“从善如流”呢,还是它们的反面?寓言对爷爷的描写,有作品的“文本”在,怎么能说变就变?这倒要问问作家是不是“另有隐衷”了?要不然,为什么可以承认寓言是批评这个,讽刺那个,惟独在关键处采用“活动变人形”的“艺术”手法,回避实质,顾左右而言他?按一般情理分析,顾左右而言他者,必有隐衷在焉!采取这种“艺术”手法,大概才是不负责任的、不老实的呢!

        作家在话说这碗粥时说到了“走火入魔”,那也就此说说吧!盖“走火入魔”者,是作气功之时,思想不纯,不能入静,反而胡思乱想,甚或想入非非,生出邪念,故尔做出稀奇古怪的动作,是为走火入魔也。没有学过气功书,也没有学气功的经历,据闻也是常有的事。特别在一股邪风吹刮下,晕了头、转了向,“走火入魔”了,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动作。这也不要紧。听说此时此刻应该冷静下来,摒除邪念,不再坚持走火的那一套,自然会去火消魔,修成正果;如果一味放任,坚持邪念,那前景就很难说了。以气功之理。质之作家,不知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