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岁、白发苍苍的姥姥是我家的“节约王”。说起她的节约招数,那可是既有传统办法又有创新版本。
先说说洗碗这件事吧!在这件事上,姥姥奇迹般地采用了创造性的“半干洗法”:先拿一张湿纸巾把所有碗盘擦洗一遍,然后在那张湿纸巾上滴一滴芝麻大小的洗洁精,接着把所有碗盘再擦一遍,最后用一根细的像自动铅笔芯一样的水把所有碗盘迅速冲洗一遍,洗碗的工作就大功告成了。她还无限骄傲地说:“这样洗碗,既节约纸,还节约水,又不会因为过多使用洗洁精而让皮肤变差!真是一举三得呀!”末了,还要把那不到十毫升的水倒在一个桶里,攒多了用来冲马桶。她还理直气壮地说:“这不更节约水了吗?咱们国家很多地方的人吃水都还有困难呢!”我们一家人都无言以对。
再说说节电方面。姥姥一向是能不开灯就不开灯,能开一盏灯就绝不开两盏灯。记得那一回,我家附近有一幢旧楼在翻修,没日没夜地开着大灯,全家人都快疯了,唯独姥姥喜滋滋的,还阻止妈妈向物业打电话,也说得有理有据:“夜里嫌亮,蒙上块布就能睡,干嘛麻烦人家,耽误工期?况且开灯也好,一天到晚亮堂堂的,家里都不用开灯了,能省不少电呢,可以用于祖国建设的其他方面!”天!姥姥高兴的居然是这个!我差点当场晕倒,姥姥的“节约”都和严监生有的一拼了!
姥姥可真是一个“节约”的模范呀!从她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人身上的可贵品质!
我们小区里有一位白发苍苍爱管闲事的老爷爷,他总是穿着一身普通蓝色的衣服,他个子很高,已经70岁了。
一天,“管”爷爷正在下棋,突然乌云密布,“管”爷爷坐不住了,丢下棋盘,挨家挨户地说:“下雨了,收衣服了!”过一会,雨停了,邻居家没有一件衣服被淋湿。
雨过天晴,“管”爷爷出来散步。走着走着,“管”爷爷看见有人在乱丢垃圾,他严肃地走过去对那人说:“垃圾不能这样乱丢,要丢到垃圾桶里。”说完,“管“爷爷弯腰把垃圾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继续向前走。
他走着走着看见一个小朋友在墙上乱画,就上前跟小朋友说:“小朋友,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可以吗?“小朋友一看是“管”爷爷就尊敬地对他说:“爷爷,对不起,我只是想画一条龙!”
“管”爷爷听了,笑咪咪地对他说:“原来是想画一条龙呀,我去拿纸给你!”小朋友听了不好意思地对“管”爷爷说:“谢谢爷爷。”“管”爷爷说:“不客气!”说完就回家去拿纸了。他拿着纸气喘吁吁地递给小朋友,小朋友对他说了一声“谢谢”就走了。
“管”爷爷虽然爱管闲事,不过我们大家都很尊敬他,爱他。
白发苍苍,满脸邹纹,弯弯的眉毛,一双慈祥、和谐的眼睛,盼望着家人回家,一张温暖的嘴巴,总是提醒你:“天冷了,多穿衣服,别感冒了。”她就是我最爱的奶奶。
每次星期天,我都会回老家去看望我的爷爷、奶奶,陪他们吃吃饭、聊聊天,到了该走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些不舍。一次,我对爸爸说:“爸爸,我们去把爷爷、奶奶接到我们家住一段时间吧!”爸爸说:“也好,他们年纪也大了,需要人照顾,那我们就把他们接来吧!”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去接爷爷奶奶的时候,奶奶“宁死不屈”,死活也不跟我们一起走,说不习惯住商品房。在我的努力劝说下,奶奶终于同意了。走在路上,我对妈妈说:“妈妈,咱们家还有毛毯吗?”谁知道,因为奶奶的耳朵有一点问题,听不清别人说话,她抢先一步说:“有啊,咱们家的鸡下了好多蛋呢,你想吃就回去拿。”这句话把我们全车人逗得哄堂大笑,原来,奶奶把“毛毯”听成“鸡蛋”了。
还有一次,我在家里把电视开着,在看乒乓球比赛,妈妈叫我下楼买点东西,错过了那场比赛。正好奶奶也在看,我回来时问奶奶:“奶奶,刚才的乒乓球比赛,谁赢了?”不料,奶奶把我说的“乒乓”听成有人在敲门的声音了,于是马上起身去开门,把我笑的前俯后仰。奶奶还疑惑地问我:“你笑什么啊?”我急忙说:“没事的,奶奶。”爸爸看见了,出于孝心,对奶奶说:“妈,我给您买个助听器吧。”奶奶从小生活艰苦,很节俭,说“别买,别买,买了也是浪费。”
爷爷奶奶在我们家住了几天,住不习惯,我还要上学,也没人陪他们聊天,就要回老家了,因此我感到非常失望和依依不舍。
以后放假了,要多回去陪陪爷爷奶奶,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爷爷,奶奶,祝你们长命百岁、福如东海。我爱你们!
这就叫担当
初见他,白发苍苍,羸弱的身躯扛着小小的扁担,大大的担当。
——题记
从喧闹的商场中走出,面前是车水马龙,人流熙攘。
在这个钢筋混凝土包裹的城市里,我已被喧闹扼得喘不过气来。慌忙掏出耳机,准备如鲸向海、如鸟投林一般,沉溺于自己为自己搭建的一方世外桃源。
刚套上一只耳机,不知何处飘来一曲悠扬,握着耳机的手悬在半空中。那小曲儿清幽缈远,仿佛在我眼前绘下潺潺流水,月光被弯弯的枝叶儿剪碎,星星点点的撒在水面上,好一幅“静影沉璧,浮光跃金”。再听,声儿又近了些,曲儿由婉转转凄凉,脑中的镜头拉远,似望见傣家美丽的姑娘在高高的竹楼里,望着月亮,思着儿郎……
我再也忍不住了,匆匆拔下另外一只耳机。循着声音想要一探究竟,到底是谁,在这喧闹的城市另辟一方心灵的清净。
未寻见他时,我曾以为是一家有情调的花店,再不济,也应是一场街头表演。直到,拨开人群,我望见了他:
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青衣布褂隐约可见羸弱的身躯,佝偻着腰,肩上挑着长长的扁担。扁担下筐子里全是葫芦丝,刚刚的曲声大抵也是来自于此。
此刻的他,坐在路边长凳上,就着衣服蹭了蹭额头沁出的汗,我轻轻走向他。驻足在他面前,他抬起头,笑着问我:“小姑娘,买葫芦丝吗,可好听了。”
我轻笑着点点头,虽然内心自己知道,我并不会吹这乐器。我好奇的问爷爷
“爷爷你为什么还在卖葫芦丝呀,这个不赚钱吧?”
爷爷叹了口气,苦笑道:“没办法呀,老伴儿腿脚不好使,想挣点铜板儿买个那种有轮的椅子推她出来看看,我也没什么能耐,就会做这葫芦吹吹,我年轻时候这东西可新奇了,但现在没有小姑娘小伙子喜欢喽!”
望着爷爷眼中的光逐渐暗淡,我的心仿佛也被揪着。
“那为什么不卖其他挣钱的东西呢?”
爷爷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傻姑娘,要是都去卖挣钱的东西,那这些老玩意儿不就都快没了吗,这样以后想听都听不到啦!”
我听着不禁打心底里敬佩爷爷,爷爷肩上担当,像山一样。
不知不觉的,夕阳落山了。
落日余晖洒在爷爷肩上的扁担上,金光闪闪,也许这就叫担当吧。
【点评】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题目中给出的话题是“担当”,这个话题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担当”和“感恩”的区别,两者有相似点,但也有不同,担当除了有感恩意思外,还有“勇气”“力量”“坚持”等实际行动,如果只是写如何感恩,就偏题了,所以考生要注意这点。
内容上,考生既可以结合自己实际生活经历去写,也可以写国内外各种事情,但是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好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以小见大,更容易出彩,最重要的是要有亮点,题材要“新”且“细”,有青春色彩,这样才能更好打动评卷老师。
围绕“担当”如何选材?可以写自己的一次担当行为,也可以回溯历史,烛之武、触龙用智慧和巧言来担当国家的危难;司马迁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等。
上了幼儿园的小孩子,上了初中了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小孩,提起糖这个字,立马就想到了糖葫芦,嘴里立刻有了一种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人直咽口水。
把白糖放在锅中煮上十分钟,不停搅拌搅拌,它就在锅中不停地吹起了泡泡,就在那个时候用竹签串上,几个山楂在锅里玩泥巴似的,滚上一圈,别提有多好玩了!晾干一会儿,山楂上面裹了一层金色的轻纱,叠罗汉似的挤在竹签上,看上去很滑稽可爱。我轻咬上一小口,瞬间, 全身都为了糖葫芦而陶醉,那种滋味,使人心旷神怡,一口一颗,仿佛小时候的快乐又回来了。
生活就如冰糖葫芦,有点酸,可又裹着甜,有点甜又透着酸。有时快乐很简单,就是拥有一串又甜又酸的冰糖葫芦!
上至白发苍苍的老孩子,中至年轻潇洒的大孩子,下至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只要一提到馄饨,谁不是口舌生津,马上想尝一尝热气腾腾、香飘十里的美味呢?
把葱、姜、精肉剁碎,加上食盐、蛋黄、生抽等作料顺时针使劲搅拌,搅拌至馅料有劲道呈粘稠状。用筷子夹起一小团放在薄薄的皮上,两手轻轻一捏,一条小鱼似得馄饨便诞生了。包完数十几个就可以下锅了,放入沸水滚滚的锅里,这些“小鱼”在锅里上下翻腾着,争先恐后地露出水面。透过皮可以看到里边的肉,晶莹透亮,诱人得很!飘升的热气里还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单是这样看就让人垂涎欲滴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盛出来?再配上提前调好的汤底,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呢!
蒲公英妈妈
已然白发苍苍
孩子们笑着笑着
离开它的怀抱
一阵秋风
宝宝们奔向空中
好像一把把降落伞
在空中翩翩起舞
轻轻跳向它喜欢的地方
古香古色的三坊七巷
是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爷爷屹立在福州
为福州增光添彩
爷爷诉说着这长久的历史
我想:
以前的人们在巷里听历史
未来的人们也在巷里听历史
三坊七巷爷爷
让一千年来的人们好幸福
今天,阳光明媚,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奶奶从集市上买了一些黄橙橙的梨。她拎着梨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袋子“啪”的一声破掉了,梨从袋子里漏了出来,滚得满地都是。老奶奶焦急不安,自言自语说:“这该怎么办呀?”
小华刚刚路过,他看见老奶奶不知所措的样子,就连忙赶上去,问老奶奶:“老奶奶您怎么啦”老奶奶回答说:“我的袋子破了,身上也没带其它的袋子。”小华说:“我来帮助您吧”。小华摸了摸身上,也没有袋子,正当不知怎么办的时候,小华拍了拍脑袋瓜,灵机一动,想到头上戴的帽子,于是,把帽子摘了下来,弯腰下蹲把梨头一个个捡了起来,装进帽子里。小华说:“老奶奶我送您回家吧”。老奶奶说:“好呀,你真是个好孩子。”回去的路上,跟老奶奶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老奶奶家里,小华跟老奶奶挥手告别,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我们要乐于助人,尊重老人。
白发苍苍的老人端坐窗旁,皎洁的月光为他镶上虚幻的银边,又落入他浑浊的眼与深刻的纹中,带出一分奇异的神采。夜色浓重,一双颤抖的手合上泛黄的书卷。
本不该是这样的。他出生于当地的豪族,被长辈赐名为蒲松龄。因为聪明伶俐,少有文采,是父亲最宠爱的儿子。十九岁过童生试,拔得头筹,施闰章赞其曰“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声名鹊起,可谓天之骄子。他本该官运亨通,誉满中华,却潦倒终生,归隐聊斋。可叹天意弄人。
他心中怎能不怨?“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明知官场黑暗,阿谀奉承,金钱往来,虽“每每顾影自怜,可怜肮脏骨消磨如此”,更怕“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作塾师,观人世,南来北往的奇人异士,小住暂留的风流韵客,那一桩桩妖狐诡事,那一腔腔孤愤怨情,皆诉于纸上,贯穿一生,是为《聊斋》。
眼之所见,满腔孤愤者,天下不平事。宣德年间,统治者们在纸醉金迷中酣睡,黎民苍生在高台楼阁下匍匐。那嬉玩的促织之戏在宫中流行开的时候,蒲松龄看见一层层黑暗的云与雾,从上方逼压下来。这无边无际的雾中,他看见华阴县书生成名为捕捉进贡的蟋蟀而奔波,因办事不力被打瘸双腿而叹息,为放跑蟋蟀受父母责罚而落井的儿子痛哭。好好的三口之家,本可其乐融融自食其力而生,却不得不把命运系在一只蟋蟀扇动的翅与跳动的腿上,何其可悲!百姓为权势金钱的铁笼所锢,正如蟋蟀为竹笼所困。在黑暗中低伏的时候,蒲松龄听到了促织之声,听到了百姓的哀鸣。他不能言说,不能变夺,当一切历历在目,便泪如雨下。
眼之所疾,念念不忘者,金榜题名事。曾几何时意气风发少年郎,向北远眺,望一朝成名,从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载寒冬炎暑后,将登高楼,欲说还休。文章成灰进酒,呷一口,辛辣呛口,恨由此生,醉从中来。蒲松龄经朗朗学堂,过巍巍牌坊,至《考弊司》对“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的牌坊嘲笑一场。遇《司文郎》,有盲僧能以嗅辨文、宋生慧眼识人,获二者称赞的王生却不得考官青眼,可怜盲僧长叹“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今帘中人并鼻亦盲矣”。他讥讽贾奉雉身负大才,却听友人之言以陈词滥调作文,斩获经魁,事后幡然醒悟,大汗淋漓。他冷眼看公孙夏巧言令色,劝说太学生行冥贿以图阴官。对于蒲松龄,名落孙山之事、弊端累出之制,早成入腹寒针,经年累月,刺破骨血,却始终不能引苦痛岁月穿肠而过。深夜幽烛中总要有人去问:十年寒窗若敌不过金银一锞,那要这天道何用?
若有皎皎之光,就有阴影相依相随;既然人心向善,定有恶念如附如寄。每当夜幕落下,在蒲松龄的一双阴阳眼中,只有披着人皮的妖鬼魑魅在游曳。白天为阳光湮灭的一切恶意私心,都赤裸裸地摊开在他的眼瞳之下。提笔飞墨,他抨击社会黑暗,抒发公愤;他揭露科举弊端,刺贪刺虐;他认为妖心易懂,而人心叵测。自此以后,更深露重,唯有书卷烛火与狐鬼花妖夜夜相伴。
这《聊斋》满纸荒唐的温柔乡、理想国、黄粱梦,但他的肺腑之言讥刺之词倾泻于字里行间。众人的嬉笑怒骂各具其神,世间百态一一道来。人人噤若寒蝉的年代,唯这一个人“自笑轻狂与世违”。我想,他的笔墨中浸染的是无上的勇气,他的脊骨中是文人的骄傲与风雅,他的心中承载着修身治国齐天下的宏志,他的眼中映出现实中陋习俗制的虚影,他的思想中凝聚着先秦诸子之一的法家对伦理道德的思考解读、对法律制度的创新改革。从古到今,不屑沉浮在欲海之中的清醒之士,神色不同,行为各异,相似的是理性的批判、救世的志愿、竭力的改变,追求的是同一片桃花源。而蒲松龄接过重任,在拨清迷雾之后,跋涉过时间的洪流,向我们走来。愿接过这自尧舜而起的炎黄子孙的魂魄、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乱象仍存的当代,已站在古人肩膀上的我们应向世人展现它的荣光。
蒲松龄的屡试不第,是其个人的不幸,而为文化的万幸。在“久以鹤梅当妻子,且将家舍作邮亭”的落魄中,一甲子揣摩与打磨,世事与天理,皆成杯中物,煎熬又温润一双阴阳眼。看透隔肚皮的人心,万物众生倏忽化为狐鬼花妖,冥司神境,将聊斋与外界相离。一如字留仙,他说神道鬼,写尽人间百态,道尽世态炎凉,留下满纸窃窃私语。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
浮白载笔,仅成悲愤之书。
蒲松龄先生依窗危坐逝世,窗外有无数莹绿瞳孔闪动,鬼怪齐喑,竟成悲景。
赐我一双阴阳眼,借尔之书,且看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