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都常绿,不爱把水喝,随身把针带,没人敢惹它。”你来猜猜看它是啥?对了,它就是仙人球。
我的桌面上摆放着一盆可爱的仙人球,它的家是一个小巧玲珑的椭圆型花盆,就像一个小小的浴缸。这盘小仙人球一共有三个差不多大的小球球,其中一颗最大的也只有乒乓球那么大。花盆里的泥土上面摆放着九颗五颜六色的小石子,这些小石子就像漂亮的彩色宝石,也像盛开的九朵不同颜色的花朵。
仙人球浑身长着尖尖的吓人的刺,可是胆大的我还是敢去摸它的小刺,原来我摸的是一根已经秃了的还是枯萎的刺。难怪一点儿都不痛,要是碰到了其它的刺那就遭殃了!这仙人球就像三只小刺猬把头埋在土里,把屁股露出来。
仙人球开的花一定非常奇怪吧!我果然没猜错,仙人球开出的花比仙人球还要大,真是不可思议呀!仙人球可真是一种奇怪的植物。
面包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它的分布极广,主要位于亚、非、美三大洲。以下介绍的是生长在广东和台湾地区的面包树。
这类面包树一般高十余米,也有些面包树的高度远超过10米,甚至可达到40米到60米,相当于20层楼那么高。面包树的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叶子形状很大而且美现。每张叶子有三种颜色。因此,人们喜欢将它们编成一只只轻巧漂亮的帽子来遮风档雨。
面包树雌雄同株,每裸树上都能长出果实。面包树的结果期特别长,大约可以从前年十一月一直长到第二年七月。这与妇女的“十月怀胎”很相似。面包树的果实可以从枝条上、枝干上一直长到根部。面包果形状像个球,其中大的比足球、排球还大,足有20多公斤重;而小的,就似苹果和枯子一般。
把成熟的面包果放在火上烧烤,不久果实的表面逐渐发黄,香味随之四处飘散,诱得人馋涎欲滴。面包果口感酷似面包,松软可口,又香又甜,又不乏一点酸味,使人在品尝时胃口大开。而它不仅味道香甜,营养也特别丰害。每个面包果内含有一定黄的沈粉和丰害的维生紊A和B,此外还有少量蛋白质和脂肪。这样又营养又好吃的食物,怪不得人口气都爱不释手,百吃不厌。
面包树常被居民种在村前宅后,便于采摘。它一年可以结果三次,且开花期很长,能连续六七十年开花结果。所以,每一裸面包树所长出的果实足以养活一两个人。
面包果除了可以当旅食吃,还能用于制造果普、娘酒。用面包果娘出的酒决不愉给中国的高粱,同样浓郁醉香,还能醉倒人。
面包树真是全身是宝啊!
从一篇材料上看到,某大学对文科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不少人基础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贫乏。学历史的近三十人中,有九人在进大学前没有读过一本政治理论书籍,进大学后也很少阅读包括历史杂志在内的课外参考书刊,连《人民日报》也很少看,反映出这些学生不仅不关心理论学习,而且也不关心天下大事。
据说,这在大学文科中还不是很个别的现象。透过这个现象,还可以看到某些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的一些青年人的状况。可见,这不仅是高等学府里边的事。
现在这一代年轻人,包括近几年来高考择优录取的大学生,善于思考,思想活跃。其中许多人,学习十分刻苦,比较注重对社会间题的思索和探讨,思想的成熟程度,不仅十年内乱时期的青年不能与之相比,而且也超过了“文化大革命”前相同年龄青年的思想水平。这是有日共睹的事实,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但是,象上述这样的例子,与这个主流却很难协调起来。
对此,有人将之称为“理论冷淡症”,这是不为过份的。然而,“冷淡”的后面,又是怎样的呢?
眼一下就有例证。据调查,这个大学历史系的一位学生,在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有许多优越性”时,是这样说的:“最重要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穷人和富人,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激励穷人努力工作,由穷变富”。然后,他又问题提到夕理论高度”,认为“这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所谓“产生穷人和富人”的社会,也就是通行着人剥削人的制度的社会。把人剥削人说成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这在社会主义革命搞了三十多年的今天,而且又出自一个大学文科学生之口不能不说是奇闻一桩了I这段议论本身也可称得上是一种“理论”,但只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理论。任何人,尤其是学文科的人想逃避理论思索是办不到的,区别仅在于你用什么样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
这就有必要提醒一下:染上了这种“理论冷淡症”,对于一个青年的思想和生活方向,尤其是对于一个文科学生德识才学的提高,是大为有害的。如果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中,碰上某些“时髦”的社会思潮,是报以掌声呢,还是加以抵制呢?不是有人把“自由化”的错误言论或倾向,误认为是“独立思考”、召解放思想”吗?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人们常说:“我只服从真理!”这句话在勤于思考的青年朋友中更是经常可以听到的。不错,真理是不可抗拒的。但是,真理往往又是通过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在真理标准间题的讨论中,有人曾借用过歌德的一句话:“生活之树常绿,而理论总是灰色的。”这里意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用这句话来分析理论与实践何者是本源、是第一性,是妥贴的。但是,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个基点,把一切理论都说成是灰色的、无用的,因而可以加以蔑视,则是极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的时候,不但强调人们只能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同时也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同样是十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引着中国革命到达胜利。由实践证明了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地扎根于中国这块大地上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之中,是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脱离生活的理论是灰色的,与实践相结合并被证明其真理性的理论之树则是常绿的。如果放弃了理论学习,离开了理论指导,那么“服从真理”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吗?其结果,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有害,而且也会使整个荆二会主义事业招致损失。
现在不少青年朋友尊重实际,不尚空谈,这当然是好的。问题在于当他们在思考的时候以什么作为辨别是非的武器呢?以什么思想去指导自己的思想呢?就革命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而言,当然可以通过学习先进的英雄模范人物,通过自己的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而日积月累,逐步求得解决。但就整个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言,一定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一个青年的成长,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科学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才能不是盲目地而是自觉地清醒地成长为社会主义新人。
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年代里,青年人面临着光荣的历史重任。政治的、思想的、工作的、生活的各种问题,纷呈在面前,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而作为一个大学文科学生来说,还面临着其专业的特定要求。但是,在各种问题和各种特定的要求面前,还有一个共同的要求,这就是我们的青年一代,特别是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文科专业人才,都应当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回答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这一点,不仅要靠自己的亲身实践,靠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而且更要加弼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
恩格斯曾经这样说过:“德国人的理论兴趣,现在只是在工人阶级中还没有衰退,继续存在着。在这里,它是根除不了的:
今天,我们同样有理由寄希望于社会主义的新一代,特别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培养起来的“脑力劳动无产阶级”身上。他们应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的当然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