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归去来兮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4 02:43:04
  • 《南山南800字》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稀稀拉拉的几颗星挂在夜空中,清冷月光下映着一个人影,花白的须发,在月光下照的亮莹莹的。这黑影倒扛锄头,晃晃悠悠地从南山脚下最荒凉的豆田中走来,还唱着自己的歌。

    这黑影便是那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间小儿”愤而挂职离京的陶渊明,就是南山下的五柳先生,是那个爱喝酒赏花的小老头儿。他如脱笼的羁鸟,从官场逃离,隐居山林,守着一片稀疏的豆田,再也不理时事。他年少时写下的“猛志逸四海”也同他的一腔热血一起,灭了、散了。心有报国之志却又厌弃官场而时隐时仕,他心中所受的煎熬,大概也只有他自己懂了吧。而在这两难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以隐士终其身。

    他隐居山中,终日与流云飞鸟相伴,创作诗篇无数,赏菊饮酒,活得好不自在。他将满腔的热血埋入黄土,抑住想要为国效力的心,抬眼便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淡漠,安详,丝毫看不出其内心的焦躁。这个在田园中寻找宁静的老头儿,将辛苦的农作写得如此诗意,是因为热爱,还是他那颗乐观的心呢?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在他看来,死亡不过是重回泥土,与山相伴,归于自然罢了。他就是一棵活了许久也看尽世事的老柳树,在南山下守望了很久,旁边有他喜欢的花,抬眼是他守着的山。他种的豆最瘦小,田最荒凉,也许他根本就不会种田,也许他也明白他的耕种毫无意义,也行他只是想活的像个普普通通农民,守着自己的一小片地,守着自己最初的心。

    他着意营造理想的田园风景,表现出极致宁静和欣悦,他在诗中表现的心境是一种加工过的,升华过的宁静,而在其背后,更多的是他壮志难酬的痛苦。是呢,他从来不是一个安于平淡的人呢。他说他“少时壮且厉,抚剑独游行。谁言行游近,张掖主幽州”,完全是一副侠客模样。是啊,他也曾豪情万丈,壮志骄阳,而这一切,都在尘世和官场的阴霾下成了旧梦,在“有志不获骋”的现实中终于消散如烟。

    后来,南山下再也没有那个醉眼迷离荷锄高歌的老头儿。愿他还能在黄昏下守着自己的天地,拂手是盈袖的菊香,抬头是云雾弥漫的南山,闭眼是自己宁静的心。

    “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谷堆”,南山下有一个老头儿,像棵柳树的老头儿,叫陶渊明。

  •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全诗欣赏》
  •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译文] 归去啊!我的归宿在何处?

    [出自] 苏轼 《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佘将去黄移汝,留别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释:

    雪堂──在黄州东坡,苏轼于元丰五年春所建的居室。

    会──恰好。 

    李仲览——李翔,兴国人(今湖北阳新),受杨绘(时知兴国军)所托至黄州,邀请苏轼赴汝途中往游其地。 

    遗(wèi)──赠与。

    岷峨:指苏轼故乡四川的岷山、峨眉山。

    百年强半:韩愈“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此用其句,意为人生已过大半。

    再闰:苏轼于元封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元封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为“再闰”。

    楚语吴歌:黄州在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三国时期属吴地,故称。

    鸡豚社酒:豚,猪。社酒,祭祀神祗时所用的酒。

    莫翦柔柯:不要砍伐柔嫩的枝条,此处谓要珍惜彼此的友情

    译文:

    思归不得归,有家不能归,我将何去何从呢。人生已过大半,将来的日子不多了。来到黄州已经两个闰年了,那时出生的孩子都学会了此地的语言。山中的邻里拿出了祭祀用的鸡和猪肉,与我聚会宴饮,互相劝酒。

    临行之际说些什么呢?人生就是这样到处奔走,好似织布的梭子一样往来不停。我马上就要到汝州去观赏秋风中的洛水了。好在堂前有柳,应会想念我,请不要砍伐那柔弱的柳条。也请转告江南的父老,要不断为我晾晒所穿的蓑衣,我一定还会再回来的。

    赏析:

    词前小序已将写作背景说得很明白,大意是说:元丰七年(1084)四月一日,作者将离开黄州,移居汝州(今河南临汝),向东坡雪堂的两三位邻居告别。恰好李仲览从江东来告别,于是写了这首词赠他。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归去呵归去,可我到哪里落脚?我的家远在万里,在那岷山和峨眉山所在的地方。“归去来兮”,直接引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陶写弃官归隐,苏轼也希望像他那样,但却不可能。因为他此时仍是带罪之身,不得自由。“万里”一句不过是托辞。苏轼这次由黄州改任汝州,罪名并未撤销,官职也仍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如果说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在摆脱尘网樊笼后的悠然吟唱,作者此刻只能是悲叹飘荡无依,有家难归。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人生百年已过了大半,我余下的日子不多了。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此用其句。其时,苏轼四十八岁。“强半”,过半,大半。一个“苦”字,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空自流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眼下生命的珍惜。这一句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是作者经历二十多年宦海生涯、尝尽人生苦味之后的惋叹。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我已在黄州经过了两次闰年,孩子们早学会了当地方言和歌谣。作者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元丰七年四月离开,历时四年多。其间过了两个闰年,故说“黄州再闰”。前面着一“坐”字,表明光阴虚度。黄州在战国时属于楚国,三国时属于吴国,故称当地语言为“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山中友人用猪肉、鸡、酒款待我,并劝我在黄州长住下来。“豚”,猪。“社酒”,春秋社日祭祀土神所用的酒。“老东坡”,终老于黄州东坡。作者将笔锋一转,抛开上文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转而叙述起黄州山川人物。这几句承上启下,在技巧和章法上并无奇巧,却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父老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依依惜别的情怀。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对这次离别,我能说些什么呢?人生一世,为何要东奔西走,来往如梭?“云何?当此去”,正常语序为:“当此去,云何?”“底事”,何事。“人生底事”二句是黄州父老的问话,也是苏轼借他们之口自抒感慨。以下都是作者的答词。

    对离开黄州一事,作者这里没有多说,但在《与王文甫书》中,说得很明白:“前蒙恩量移汝州,比(近)欲乞依旧黄州住,细思罪大责轻,君恩至厚,不可不奔赴……本意终老江湖,与公扁舟往来,而事与心违,何胜慨叹!计公闻之亦凄然也。”所谓“量移”,指的是被贬谪远方的官吏,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等到了汝州,我要悠闲自在地欣赏秋风中洛水清波荡漾的景色。“洛水”,即洛河,源出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汝州与洛河相去不远。

    作者瞻望未来,表现出随缘自适的心理。一个“闲”字,将上阕哀思愁怀化开,全词一直徘徊低沉的气氛终于变得开朗起来。“秋风洛水”,化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诗意,暗合作者渐趋明澈的心境。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这几句是作者对黄州父老的嘱托:雪堂前的柳树枝细叶嫩,请为我照管好,不要让人剪伐。“柯”,枝条。因为是朝廷命令,作者不得不去汝州,但他是很不情愿的。这几句是表示自己以后还要回来。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并请转告大江南岸的父老,经常为我晒晒打鱼时披戴的蓑衣。这些交待越是琐细,便越发表现出作者对黄州的感情。尾句收束全篇,与上阕所叙与黄州父老的纯真友情相呼应,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渔蓑”,在诗词中往往指隐逸江湖,过一种平静自由的生活。作者并不明说自己留恋黄州,而不舍之情、欲归之意已充溢于字里行间。

    评 解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娓娓的叙事抒情,抒发了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感慨,表达了对黄州的留恋之情。

    这首词的语言十分质朴,感情却非常真挚。“将去”之叹,寄慨遥深,怨而不怒。“山中友”挽留之语,实际也是苏轼的自白。尤其是上下阕的后半,不但情致温厚,属辞雅逸,而且意象鲜明,含蓄委婉,是构成这个抒情佳篇的两个高潮。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论曰:“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正宜于概括这首词的情感特征。

    赏析二:

    这首词,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在依依惜别的深情中表达出苏轼与黄州父老之间珍贵的情谊,抒发了作者在坎坷、不幸的人生历程中,既满怀悲苦又寻求解脱的矛盾双重心理。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奉命由黄州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对于苏轼来说,这次虽是从遥远的黄州调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给他的罪名并未撤消,官职也仍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和实际地位都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当他即将离开黄州赴汝州时,他的心情是矛盾而又复杂的:既有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哀愁和依依难舍的别情,又有久惯世路、洞悉人生的旷达之怀。这种心情,十分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在词中。

    上片抒写对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首句“归去来兮”,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暗含了思归不得归、有家不能归的怅恨。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上片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因在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句,于平和的语气中,传达出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沉重哀伤。“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这三句,真切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百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以及作者在逆境中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淡泊心态。

    词的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放的可性格。过片三句,向父老申说自己不得不去汝州,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己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从未来着笔瞻望自己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上片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感情高潮,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重温这段难忘的生活。此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词的下片,深沉蕴籍,含蓄委婉,情真意切,将惜别、依恋之情表现得动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结尾的临别告语,奇峰突起,收束全篇,与上片的纯真友情相呼应,将惜别之情推向高潮。

  • 《归去来兮》
  • 绵绵细雨像林妹妹的眼泪整整飘了三天三夜,阴霾的天空如矿工的脸整整黑了三天三夜,黑压压的云彩挤在头顶,闷在人心上太久了,捂得那颗心憋胀得就要碎掉。那个夜晚,楼道里没有灯光,只有我自己的脚步声舔着我的脚印,两句《牡丹亭》的唱词涌上我的喉头,尽管我依然沉默,“原来妮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残垣”,想着这两句词就像黛玉想起“赏心悦事谁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一样,带着彻底绝望的心情,我默默地走向那个危险的最高处……

    身体缓缓地向深渊坠去,再下坠,轻飘飘下落的该是一片羽毛吧,无声无息、无足轻重。随后一声与地面轻轻地撞击,接着,一切都归于平静,死一般的寂静。我吃力地举起手,擦掉唇边残留的那丝血迹。然后悄悄睡去,永远。

    别了,我的大学。

    娘把我葬在家乡的麦田里,我的坟旁是一棵参天的白杨。娘说,孩子命苦,在时无人照应,去了,大白杨陪她,娘放心。说罢,娘已老泪纵横。娘,您别哭,我就在这儿,我搂着我的发白齿豁的亲娘早己泣不成声,可娘怎么能看见我呀,我们早已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啊!

    从此,我便静静地躺在那儿,看燕儿掠过天际,看蕊里晶莹的露珠。我躺在我的那个山坡坡上,看对面不远的那个山坡坡,我看见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还看见老牛在晨曦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驮着挞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住前面那匹马的尾巴,后面的马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我默默地看着,感动着那来自生物心灵深处的淳朴之。而我,再也无法在我的青春岁月中品尝爱情的浓香了……

    月光淡淡的眼睫上,日子轻轻地滑过,我已经开始飘了,用我的魂魄。我不敢去看娘,于是我四处飘荡,看天边的云卷起再展开,花儿落了又开放:看儿飞过梢,鱼儿尾随前行:看被朝霞一点点染红的枫林。我飘呀,飘呀,看见换上红裙子的女郎肌肤如,和少年试探着初吻;孩子抚摩着摄影师剪得很糟的头发,轻轻说:它很美;老人在微弱的柴火边唱一支老歌;教堂里管风琴齐鸣,红烛晃动,两个老人在分吃一块夹馅蛋糕,议论着自己将来的葬礼……一切都是那么美丽,那么顺其自然。幼者还在为约会懊恼,老人却说我们已身临死亡了。每一个人都在确定的位置上,按部就班地流淌着自己生命的河流。我轻轻地问自己,我生命的河流在哪里?

    我去看过娘了,有好几次就着清冷的月光,我看见娘翻来覆去,枕边是娘汹涌的泪。娘给我捎纸钱来了,叫我在这边多多保重。又是隆冬,寒流从上边袭来,风雪卷动着苦涩的屑,间或夹杂着牛羊冻僵的声音,它们每次都在我的坟头迂回很久,才四处散去,在我头顶上方。那块高原般的土地在寒风萧瑟中发抖。我曾经从它们身上无数次走过,而它们仍然在这寒冷的冬季里挣扎、抗拒……

    幽幽思量起前尘往事,倘若生命还有一次选择,我也会像寒风中的土地那样选择挣扎和抗拒吗?

    冬去春来,又下了一场暖洋洋的飞雪。我披着娘给我的那件寒衣,来到阳光下看雪。只见阳光和雪共舞,光辉和雪色交映,空中星星闪烁的不知是雪粒上的阳光,还是阳光中的雪粒。阳光与雪已然不可分割,合而为一,如花开放,如鸟飞翔,张扬着生命的饱满与自由。我忽然想大哭一场,哭我一片废墟下的大学,哭我匆匆忙忙仓皇落幕的青春!当我一心一意要躲避冬天寻求春天的时候,我看到了春里的冬、冬里的春。春天并非只有柳绿花红,它也有雪;雪并非只在严酷的冬天飞,它在春夜里悄悄地落,甚至可以在明媚的春日下飘,最后在尚未被站污的时候,在温暖的世界里融化,化为涓涓细流,滋润到沃土里。或许,我不该看莺歌燕舞的春天,那里的快乐有些脆弱,轻易就被现实的秋天以及冬天取代了,花落水流红最无情。只有在这飘雪的春天,才能让我真正产生认同感,从雪与阳光不可分割的影像里,形象地领悟到逆境中追求向上的力量。

    在飞舞的春雪里,我想到自己那段在大学开始不久又碎然中断的青春应该重续。虽然一切都已告结束,但我的青春还是要飞,以另一种方式,飞相同的里程,它一定不比其他任何青春逊色。

  • 《归去来兮四鳃鲈》
  •     我家屋后有一条小河,那洁净的河水轻快地吟唱着,常常给予我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好享受……

        一天放学回家,我惊奇地发现我家的玻璃缸里多了两条鱼。它们没有绚丽的外套,只是纺锤形的身体和背鳍上的小黑斑使它们显得活泼而端庄,细小的灰揭色的鳞片在余辉下发出淡淡的光泽。“这是什么鱼?怎么头上好象打着一对蝴蝶结?似曾相识,又在何方?”我尽量在我的记忆中搜索。

        “四鳃鲈鱼,你不记得了?”爸爸兴奋地说。啊!“四鳃妒鱼!”我茅塞顿开,回忆的潮水冲决了我感情的闸门,把我推到了遥远的地方……

        四岁那年,我随爸爸到他的一位朋友家作客。那位朋友就住在松江秀野附近。那是个景色迷人的地方,听爸爸说那儿的水质特别洁净,涓涓细流清澈见底。更奇怪的是河底栖息着一种特别珍贵的鱼儿—四鳃妒。三国里左慈用以戏弄曹操的就是这种鱼。

        记得那天午饭时,桌上有一碗鱼汤.汤面上抓着星星点点的油花,汤清见底,在汤盆里躺着两条两三寸长的小鱼。我很不以为然地舀了些汤,一尝,——啊!我还从来没享受过这样鲜美的鱼汤,不一会儿,细嫩细嫩的鱼肉差不多让我独吞了。看着我那副狼狈的样子,爸爸尴尬地问我:“好吃吗?”“真好吃。这是什么鱼呀?”“四鳃鲈鱼。”“怎么只有两条?”一阵沉歇,只听见主人长长地叹了口气,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太抱歉了,松江四鳃鲈鱼固然闻名全国,但已有名无实……这两条鱼还是我从一个鱼贩的鱼堆中觅来的……”主人感叹地说着。

        到底是出于童心的好奇,还是伤悲?我记不清了。

        只记得那天饭后,我缠着爸爸一定要带我去捕四鳃鲈鱼,这使爸爸和主人很为难。大概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吧,或许是为了敷衍我,他们答应了我的“苛刻”的要求,带我们一齐来到了秀野桥(只有这座桥下有四鳃鲈鱼)。我快活地奔到桥下、河边找寻,连最不起眼的角落也找遍了,河面上除了几条翻着白肚皮浮在水面的死鱼,此外什么也没有。我失望地哭了。透过晶莹的泪珠,我仿佛看到在水深处好象有几条小鱼在游动。然而擦干眼泪,眼前依然是黑绿色的河水,并不像我幻想得那么好,也不象爸爸说得那么美。“不哭了,小姑娘。去河里擦把脸,咱们回去吧!”我嘟哝着,“这水又脏又奥,怎么能洗脸?”主人默然地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是啊,教训啊!……人们为了粮食高产,不注意保护环境,只知道用化肥催产,用农药除虫,却不料那娇贵的四鳃鲈鱼受害更甚了。它们从此逃逸而去,不知去向,而今悔恨莫及,……唉——”

        沉默,长时间的沉默,只有水波拍打着桥石,发出低沉忧郁的声音……

        后来我没有看见过活蹦乱跳的四鳃鲈鱼,也再没有尝过这种鱼的美味。日久天长它们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日渐淡薄,甚至快要忘却了。然而今天,消声匿迹那么多年的四鳃鲈鱼,竟又出现在我家的鱼缸里。只见它们安祥地沉在水底,吞吐着水泡。我欣喜地望着它们,重新燃起了美好的希望。

        曾记得报载云:鲑鱼一度在污染严重的泰晤士河绝迹,而今泰晤士河经过综合治理,水又变清,鲑鱼又重返故乡,在泰晤士河栖息生长。是不是我们保护环境已见成效,四鳃鲈鱼又回来了。啊,多美妙啊!回来吧四鳃鲈鱼,归来兮四鳃鲈!

        碧波荡漾的小河,发出动听的娓娓细语声,岸边垂柳婀娜妩媚、鸟语花香……在远处有一座桥影映在水中——那不是秀野桥吗?我仅仅去过一次而带给我失望的地方,如今显得春意盎然,生气勃勃。桥下有鱼儿在跳跃,哟,还有四鳃鲈鱼,虽然不太多,一条,两条,却带来了希望……

        我憧慷着美好的未来:两条小鱼忽然变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在水间戏耍,在秀野桥下的水中欢快地跳跃。我似乎也看到,长年积聚在人们脸上的悔与愁,在四鳃鲈鱼回来之后,在清冷冷的河水轻轻地冲洗下消失了……

        洁净的河水更加欢快地吟唱,我忽然想起毛主席《水调歌头·长沙》词中有这样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是的,过去的就让它随着这洁净的河水流去,永远流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