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的上学期,兼任语文老师的班主任蒋老师带领几个同学去县城参加比赛,回来后在班上向我们描述县级中学的美好,他是这样说的:古朴的校舍坐落在高大的枫树林里,钢制的窗户闪着银色的光,教室的地面是白色的瓷砖,亮得耀眼,棕红色的青石板路干净清爽,浓郁的桂花香在校园里游荡,穿着整齐的校服的学生行色匆匆,精神昂扬。这才是梦想中的校园啊!最后,他扫视全班,眼神在我身上掠过,神秘地说,明年夏天的毕业考试我们学校将会有两个考县级中学的名额,按成绩高低分配。
班主任的这番话,像一颗巨石砸进我的心里。对于从小在乡村长大,从来没有想过村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来说,偶尔跟在大人的身后去镇上赶一趟集市就觉得见到了莫大的世面;所看的课外书只是从班级里一个是教师子女的同学那里偶尔借来的几本《小朋友》《故事会》或者是《少年文艺》就觉得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书;唯一能看到的电视是当工人的伯父家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哪怕是电视里播放《大风车》节目也觉得与我没有多大关系。但是,班主任的这番话,却让我神往不已。也许是小学学校只是几间土砖平房,逢上下雨还得用大大小小的盆接漏下的雨水,地面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同学们脚上带进来的泥浆使得地面又湿又滑令我烦恼不已;也许是当我对语文课本中描述的名胜古迹、大好河山产生向往,想多了解一些却找不到可以阅读的书籍令我失望不已;也许是觉得只有两个名额,如果我是其中一个该是多么的荣耀令我激动不已。总之,我像阿拉丁突然得到了一盏神灯,像阿里巴巴突然知晓了芝麻开门的咒语,像孙悟空被菩提祖师敲了三下头顶,开窍了。
从此之后,每天晚上,吃完饭后,我必定是碗筷一放,坐在专属于我的写字桌前,打开书本,开始学习。那时候好像没有作业,我也不是个成绩很差的女孩,也不冒尖,我想来想去,觉得把白天学过的知识再学一遍,把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先学一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在课堂上,我能够回答的问题一下子就变多了,老师看我的眼神都变了,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不约而同地塞习题给我,要我回去完成后交给他们批改。乡村小学每个班人数本来就不多,我迅速地在每一次小考大考测验中稳坐第一。
第二年的小学毕业会考,我是达到县城分数线的两名学生之一。但是,那一年,县级中学并没有在乡村小学招生。
你觉得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中学时,我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无论作业多少,一定是把白天老师讲过的内容再学一遍,第二天的课程先学一遍(其实就是复习预习嘛),稳坐年级第一。
初中二年级时,有一天,我去英语王老师办公室送作业。老师的房间有一个棕黑色的书柜,从来没见他开过。那天,他正在备课,身后的柜门竟然开了一扇,我看到——里面全是崭新的各种标题的书!即使我只看得到书的侧面,也可以感到五彩缤纷的颜色直接撞入我的眼睛,好像有无数双手拉着我往书里拽。我呆呆地站着,痴痴地看着。王老师许是觉察到了,放下笔,冲我微微一笑,问:“想看书?”我赶紧点点头。“这些是明年我们学校要搬迁,新建的图书室的书,还没有人读过呢。你想看,就选一些吧,看完了再来换。”真是天籁之音,人间值得!我知道挑什么书喽,只是顺着书柜搬了十几本。王老师走过来,看了看我选的书,把几本放回书柜,换了另外几本。我犹如一个发现了金矿的人,搬着一叠书回教室。我觉得搬的不是书,是金灿灿的珠宝,是隐秘的渴望,是内心对世界的向往。我和同学分享这些书,热烈讨论我们读过的内容。看完了,王老师就换给我们另一批,从来不过问其他。渐渐地,我们班知道王老师那儿有书的同学多起来了,手中有书的同学也多起来了。我们班的下课不再是喧哗打闹,而是安静如清晨,我们平时聊天的内容全部都是书里读过的故事,我们的教室里弥漫书香。
毕业后,每每同学聚会或是班级群微信聊天,大家最难忘的都是初二那一年开始的读课外书时光还有给我们换书却从不给我们提要求的王老师。
如今,我也当了一名语文老师。我经常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时不时向学生描述他们未知的世界;二是给他们找书看,从不限制他们读课外书。
这就是老师的影响力。
我的语文老师兼任学校的教导主任,但他在我们学生面前从没有摆过领导架子。老师平易近人,对学生和蔼可亲。他的名字叫刘富文。
刘老师虽然还要忙校务工作,但他在给我们讲课时,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有一次,刘老师在给我们讲《伤仲永》这篇课文时,一字一句都给我们做了详尽的解释,对每一个字的意思和在文中的特殊用法都讲的一清二楚。比如“仲永之通悟”中的“之”是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卒之为众人”中的“之”是助词,只为奏足音节,但没有任何含义……
有一次,班主任芦老师查作业,有人没写语文作业,芦老师那天语重心长的给我们说:“你们要理解刘老师,他既要忙管理还要忙讲课,虽然没有更多的时间检查作业,但不写语文作业就是对刘老师的不尊重。刘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你们不尊重他,他能有心情给你们传授更多的文化知识吗?”听了芦老师这番话,没写语文作业的同学感到很惭愧。
那天,我和高雨婷一起回家,我听她说他们的语文老师上课还有让她们写作业的时间,我说:“真的吗?我们有时候一篇课文刘老师要给我们讲好几节课呢,笔记记得满书都是,我的手都写疼了。”高雨婷说:“还是你们语文老师好。”
我也这样觉的。刘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对教学一丝不苟,又从不摆领导架子,平易近人,真是个难得的好老师,我们只有认真的听他的课,按照他的要求做好作业,就是对刘老师劳动的最大尊重!
《加华新闻》的林先生同时还兼任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秘书长,他像许多社团侨领一样,对大陆新移民问题十分关注。这些侨领们对新移民问题的看法值得深思。
在与他多次交往后我们已经相当熟悉,我几次向这位社团领袖问起“如何看待大陆新移民找工作难的现象”,他每次都能抽出时间就此问题进行回答。总结起来他的看法大致为:
从1997年开始,大陆来加拿大的新移民猛增,现在大陆移民成为加拿大新移民的第一来源。不过,大陆新移民的就业难题也较突出,大约只有20%的人可在移民后的一年内找到与本行接近的工作,大多数人尽管有比较高的学历,不少人语言能力也可以,但是仍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加拿大的工作经验,是这些新移民找不到工作的首要原因。另外,大陆新移民好象都喜欢集中在多伦多,而就业机会又分布在加拿大的不同地区,这样,不少移民尽管在“职业”栏里打分很高,移民后却长期找不到工作。
林先生告诉我:加拿大政府给工程师、科学家等专业人士在移民评分时给分还是比较高的,可当这些人来加拿大后,尽管他们大都有着硕士和博士的学位,可是他们的专业经验往往不被这里所承认,加上他们没有加拿大的工作经验,许多人只得面对失业了。很多人为了生存只好去卖苦力,医生开小店,博士跑餐馆的例子比比皆是。还有一些人为了重操旧业,不得不到大学或学院将自己过去学过的知识再学一遍。尽管不少华人团体也通过多种途径向有关方面反映,希望政府能推出相应的对策,使这批人才不致在加拿大被白白浪费,但是外来移民的专业资格承认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的良方。由于中加两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语言的巨大差异,从中国大陆来的移民比其它地区来的华人所面临的困难要大得多,有个别人来加拿大后走上了成功之路,更多的人却处在社会底层挣扎。
我个人认为,林先生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
在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在那里值班的兼职侨领向我分析了华裔家庭生活在加拿大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其中包括因为移民海外而造成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改变,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语言的障碍、移民父母与在加拿大出世的孩子两代之间文化思想的冲突,彼此价值观的不同,中国父母对孩子施以传统教育法的受挫及语言沟通的隔阂、华裔移民如何适应加拿大生活等等。
我也发现,针对大陆新移民的新情况,多伦多的一些移民服务机构也在调整服务项目。
一家华语服务中心计划主任张先生指出,随着加拿大近期对中国大陆移民政策的开放,自1996年开始每年来加拿大报到的中国大陆移民都连年大幅度增加,其中一个特有的现象是独立移民人数的增加,许多在国外读过书,回到中国大陆之后再申请移民的人数也不少,其中不乏博士、硕士、学者、教授等。由于文化、教育、经济背景与台湾、香港地区的新移民完全不同,中国大陆新移民在这个新天地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适应与调适。根据移民服务机构的介绍,中国大陆新移民大部分在这里没有朋友与亲戚,所以从一进海关开始,就需要移民机构的帮助,这种情况与台湾、香港地区来的新移民在报到时就有亲朋好友欢迎的场面截然不同。
一些华人移民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大部分从中国大陆来的新移民都是第一次踏上加拿大的土地,所以他们对整个环境都感到陌生,连坐公车买票都不会,更不用说找房子、找工作了。而在机场服务的义工,通常都会询问新移民想在哪个城市居住,然后将其附近的一些移民辅导机构的地址告诉他们,再为他们叫出租车离去。新移民接下来要做的是找房子暂时安定下来,接着是赶紧找份工作。可能许多新移民在中国大陆时,对加拿大目前的经济景况并不完全了解,所以许多人在“落地报到”之后,才知道在这个国家找一份工作很不容易,相当多的新移民只准备了半年的生活费,所以如果在这段期间找不到工作,压力是相当大的。当然,能够获得加拿大独立技术移民资格的申请人,本身就有相当的专业技术,许多拥有电脑背景的人,也因此获得移民审核的特别加分才能通过移民局的审核。但不熟练的英语沟通能力,使得这些有技术的专业人士仍被堵在就业的大门之外。此外,中国大陆的学历不被公司认可、无当地工作经验、很多人以前做研究工作,来到这里找不到相似的学术领域,都是问题重重的原因。
有一家华人家庭生活服务中心专门涉及新移民的家庭问题。比如有小孩的中国大陆新移民家庭,由于同样面对着经济压力的问题,所以夫妻都得去打工,而小孩交给保姆又负担不起费用,于是常跑到有关服务机构询间是否能将孩子送回中国大陆由双亲照顾,将来长大了后再接回来是否符合移民法规定的问题。这家家庭生活服务中心是这样做广告宣传的:“朋友,当你踏上一块陌生的土地,面对着纷至沓来的各种烦恼而无以解忧的时候,当你遭受家庭暴力的袭击不知向何处倾诉的时候,当你沉腼于赌博中无力自拔的时候,当你按照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失效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他们—某华人家庭生活服务中心,来寻求他们的帮助呢?”“我们是专为华人社区提供专业的家庭咨询辅导服务工作,是一间非牟利的慈善机构”。
该机构负责人向我描述到这样一些情况:伴随着大陆移民高潮,来加拿大的华人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在原居住地相安无事的家庭,在熟悉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各种家庭矛盾也随之而来,家庭暴力、夫妻反目、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的代沟等等在传统的概念中算不上大问题的“家庭琐事”,困扰着许多移民家庭,使他们在历尽艰辛的人生新的旅途中雪上加霜。最初加拿大的华人社区服务并不像现在这样活跃,华人家庭由于受到语言的限制和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发生问题以后不知向谁也不敢对外倾诉。扭曲的心态和无奈的生活现实,使许多家庭支离破碎,当事人倍受身心的摧残。华人家庭矛盾已经成为日渐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些家庭迫切斋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华人家庭的矛盾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社会的模式去解决,西人的社区服务也不能有效地调节华人的问题。不能眼看着同胞们在陌生的环境中遭受心灵的创痛而苦于无助,同样移民来加的一直从事社会工作的华人社工,在关切这个问题的同时,有意要创造机会为同胞们服务。
于是,华人家庭生活服务中心就成立了。他们举办各种家庭问题的专题讲座,通过大众传媒发放资料,带出积极的信息。组织不同性质的互助小组及青年服务,提高参与者的责任感及训练生活的技巧.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除进行专业辅导外,也提供咨询及转介服务。同时还设立了电话咨询热线,24小时提供录音信息,讲解有关家庭及人生际遇的问题,帮助有需要的人士了解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慢慢地他们闯出了声誉,打出了名气,中心也逐渐受到加拿大政府的重视。政府开始给中心注资,以后逐渐增加服务项目,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需要提供帮助的家庭和人士排忧解难。
一些华人移民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讲到,现在移民来加拿大的华人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此要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想方设法帮助新移民在自我形象、情绪、学业、事业、恋爱、教育孩子、人际关系等方面提供咨询辅导与治疗。辅导的最终目标是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处理人生历程中不同的际遇、变迁或者挫折,在异国他乡创造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