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论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04 02:05:22
  • 《小学名著读后感600字》
  • 名著”是所论述的都是各个专题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话,我们可以说是“名著”是基础教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名著读后感600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小学名著读后感600字篇1

    《西游记》是古代著名长篇神魔小说,四大名著的其中之一,是众人最喜爱的一部名著,《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先生。它里面的故事内容精彩,常常叫人爱不释手。

    《西游记》中有四位取经人,他们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唐僧是个和尚,会念经,是个善良的人。

    叫大师兄的是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他本领高强,神通广大,是当年女娲补天后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一只猴子,他也是当年大闹天宫的美猴王,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时,路过五行山救了孙悟空,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孙悟空手拿当时大禹治水时留下的一根定海神针为兵器。是唐僧西天取经时的第一个徒弟。经过许多年的努力,学会了许多法术,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等。

    二徒弟是猪八戒原是天宫的天蓬元帅,后下界误投猪胎,是个好吃懒做的人,喜欢耍小聪明。兵器是九齿钉耙,会三十六种变化。唐僧在高老庄收猪八戒为徒弟。

    沙僧是一个忠臣、老实的和尚是天宫的卷帘大将,在蟠桃会上摔碎天宫的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而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兵器是降妖杖,平时用来挑担。

    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时最大的困难是牛魔王一家,分别是红孩儿三味真火的考验、火焰山三借芭蕉扇。也有许多妖精有一些法宝,比如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等等。

    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挫折,师徒四人陷入困难时,孙悟空常常上天请求各位神仙帮助他们。

    现在我知道了,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

    《西游记》还被人们排编成电视剧,各种电脑游戏等等,人们从古至今都喜爱《西游记》,现在更是爱不释手了。

    《西游记》真是一本让人回味无穷的好书!

    小学名著读后感600字篇2

    在假期中,我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我仿佛徜徉在那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里,读《西游记》真是让我既过瘾又趣味。

    《西游记》中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很离奇,他们师徒四人更是深深得吸引了我。唐僧诚心向佛,他为了大唐历经艰险去西天取经却从不抱怨,可是我觉得他太顽固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画面在我脑海里记忆有新。不论白骨精变成一个美貌的村姑,还是变成拐着拐杖的老妇人,甚至变成一个在找他的妻子和女儿的白发老公公,都逃可是孙悟空的火眼睛睛。而菩萨心肠的唐僧却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一遍遍念着紧箍咒,可怜的悟空只能连忙哀求。在这个小故事中,我看到了悟空的正义、机智,更看到了唐僧的顽固,那是因为他太善良了,我们也不能责怪唐僧对那些妖怪这么仁慈,破坏悟空打妖怪,因为他可是没有火眼睛睛啊!

    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悟空总是很顽皮,但他本领高超、机智勇敢,在取经路上功劳最大。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而胖嘟嘟的猪八戒呢,我觉得十分可爱,他一出场就让我兴奋,如果《西游记》少了他,那么西天取经就一点都不好玩了,还有啊,猪八戒之所以这么胖,因为他好吃,并且心态很好,这就是心宽体胖吧,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再说说沙僧吧,沙僧是个真正的老实人,取经路上,他就只是做一些平凡的小事情,但他对师傅忠心耿耿,不会临阵脱逃。

    我深深爱上了《西游记》这本书,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唐僧师徒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学习唐僧的大慈大悲,学习悟空的不屈不挠,学习八戒的乐观向上,学习沙僧的忠诚踏实。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还要学会宽容,善待别人,互相帮忙,我们要为追求自我的梦想而奋斗,勇敢应对困难和挫折,每一天都要过得很精彩。

    小学名著读后感600字篇3

    一段没有关爱、黑暗的童年,一个值得人敬佩的名字:简爱,把我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充满人间善恶的世界。

    刚开始,我以为故事主要只是讲述主人公是怎样样追随她的感情,慢慢读得更深去理解,主人公简·爱呈现出来的独特性格反映了她不平凡的气质和十分丰富的情感世界。她虽然身材瘦小,相貌平凡,无金钱、无地位,但她追求独立的人格、不向人生低头、主张平等。

    在当时的英国,这样的女性是可贵的,值得尊敬的。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在舅妈家过着尽受指责与蔑视的不堪的生活。在刚起步的学习生活中,小女孩并可是得如意,布洛赫斯特先生当着全校的面诋毁她,之后善良的丹波尔小姐帮她解脱了“罪名”。

    好朋友海伦病逝后,简爱在牢沃德学校受了八年的优良教育。她不甘心在学校里一成不变地过着,她渴望外面的世界。于是,她前往桑菲尔德府做阿黛拉小姐的家庭教师,进而爱上了府邸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他有运动家的身材,长得并不好看,是个绅士,但很容易发怒。

    当他们准备结婚时,惊奇地明白罗切斯特先生是一个已经结了婚的人!他的妻子是个疯子,就住在桑菲尔德府。简·爱决心离开他。浑浑噩噩地过了三天,她在饿昏的时候被圣约翰一家救起。当起了乡村教师。当圣约翰向她求婚时,她还是毅然选择了回到罗切斯特先生身边,尽管这时罗切斯特先生已经失明残疾。

    简·爱在应对一切苦难时,她是坚强的。就像她得知她的偶像:罗切斯特先生已经是个有妇之夫,她并没有哭泣,甘愿自我锁在房间里承受着一切黑暗,心灵发出“离开桑菲尔德”的念头,并不顾罗切斯特先生的苦苦哀求,固执地离开了。她坚强,没有被巨大的磨难打倒;她固执,相信自我会改变命运;她渴求真爱,收获了不平凡的感情。

    《简爱》写了一个女性的人生,她平凡却不平庸。自尊、自爱、自立、自信,我想这四个字眼大概就能刻画简爱吧。

    小学名著读后感600字篇4

    一、二、三、四、五,五只萤火虫,朝爷爷飞来,此时,爷爷心中活下去的希望又重新点燃……在这个世界里,萤火虫成了爷爷最重要的东西。在爷爷的眼里没有什么可以跟萤火虫所媲美――她们的美是一种行动,是一种善良,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这只美得诡异的豆娘将天真的爷爷引入这一望无垠的芦苇荡里,引入黑暗无边的死神的世界。在我看来,天真的爷爷和美得诡异的绿豆娘就如故事中纯真的男主角和抚媚恶毒的反派一般,从人物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爷爷是一个非常坚强、勇敢的男孩,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走出了死神的世界,战胜了自己。在爷爷的童年里,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这段故事已经深深的印在了爷爷的心里,爷爷用行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即使现在的处境不为人意,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秋虎跟爷爷一起长大,可性子却和爷爷本末倒置。后来因为一系列的故事也和爷爷一起保护萤火虫。

    第12篇《铁窗》,爷爷才过半百,恶霸离爷爷而去。爷爷的心里是多么孤单、凄凉,爷爷有一种快要走到尽头的感觉,在我看来爷爷的命运是跌宕起伏的。读过这本书的人应该都会想到大仲马和季羡林写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尽管这些萤火虫都不是人,但“他们”却有人的善良,人的友好,和人的团结,这几种品质让人们感慨不已。

    这本书的最后,开发商夺去了萤火虫的家,一个个小生命就这样流离失所了。萤火虫也是我们的好伙伴,所以请不要再伤害“他们”,令“他们”流离失所了。

    小学名著读后感600字篇5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节小说的先河,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水浒传》及相关文化的研究被称为水浒学,简称水学。

    《水浒传》曲折动人的情节,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往往通过一个个场面展开、一个个细节描写、一步步地推向高潮。第23回写武松打虎的情节就是如此。第一个场面,写他在景阳冈下酒店一连喝了十几碗酒。接着第二个场面,写他走出酒店被店家喊住说:有大虫伤人和三碗不过冈。武松怀疑店家用心不良,决计过冈。第三个场面写他行数里,看见剥皮树干上写着有大虫伤人等两行字,武松将信将疑地仍继续上冈。第四个场面写他来到景阳冈上,看到山神庙前的印信榜文确信有虎。接着第五个场面才写他在冈上遇虎、打虎。在打虎这个场面中,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一躲过,以及武松的哨棒打在树上被折断,他就势按住老虎拳打脚踢,老虎以利爪刨出土坑等等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的腐败的一面,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 《精选事例》
  •     精选事例,深人论述议论的中心明确以后,我们就要精选事例来证明所阐述的中心。让事实说话总比空洞的说教要有力得多。那么,怎样的事例才算精选出来的呢?所选的事例除了能与议论的中心相配外,还应该是典型的。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个老和尚,他叫两个徒弟各摘了一篮杏,对他们讲:“你们各自回房将杏剥开,看看是不是都有仁,谁先弄清楚了谁先来找我。”

        大徒弟回房后用最快的速度把杏一个个全都剥开,然后赶紧回到师父那儿说:“我弄清楚了,这些杏全有仁。”老和尚见他那篮全都是剥开的杏,笑了起来,指着一旁的小徒弟说:“你师弟早就来了。”大徒弟不解地问:“怎么这样快?”小徒弟回答:“我没有全部把杏剥开,只挑了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一个深黄的,一个浅黄的,一个圆的,一个椭圆的。我发现它们都有仁,就知道这一篮杏都是有仁的。”

        大徒弟一听,这才恍然大悟。故事中小徒弟挑选的杏是典型的,具有以一当十的作用。我们写议论文,精选事例也应当如此。例如《说礼貌》,作者在议论必须重视“礼貌”的中心时,就选用了两个事例:没有礼貌对一个人将有严重的祸害;讲礼貌能帮助成就事业。尽管这两个事例属于总体概括,但它们都有代表性。

        为了使议论更加深入、更加有说服力,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事例的精心选择,从正、反两个方面或运用对比的方法对议论的中心进行阐述。《说礼貌》所选用的两个事例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中心的,《与徐师傅比童年》是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述的。

  • 《议论文的要素》
  •     议论文的要素:

        (1)论点写文章的人在文章中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换句话说,是写文章的人要在文章中表示什么,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论点,人们常叫它为中心思想或论题。在结构上是文章的主线,是选择和组织材料的依据。在思想内容上,它是文章的灵魂,是论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文章中所确亿的论点必须正确、鲜明和有现实意义。

        (2)论据当文章的论点提出后、要有证明论点的材料。这些材料就是论据。它是形成论点的基础和依据。

  • 无产阶级的思想立场
  •     读了列宁这些论述托尔斯泰的文章,它们给你的第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鲜明的无产阶级的思想立场。列宁绝不是从什么抽象的人性的概念,或者是从什么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共同相通的为“恢复人的完整的个性”“进行斗争”的观点出发,来评价托尔斯泰创作的历史意义,而是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联系着俄国革命的利益,具休地评价托尔斯泰创作的时代价值及其作用。不错,列宁曾经把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说他的作品,“可供群众在推翻了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而为自己建立了人的生活条件的时候永远珍视和阅读”,列宁甚至还说过:“为了使他的伟大作品真正为全体人民所共有,这一就必须作斗争,就必须向那使千百万人陷于愚昧、卑贱、苦役和贫穷的社会制度作斗争,就必须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然而,列宁对于托尔斯泰创作的“镜子”作用的评价,以及他的作品必将为全休劳动人民所“珍视和阅读”的估计,绝不象某些研究者所歪曲的那样,说这是由于托尔斯泰的作品超越了它们的阶级限制,可以成为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混淆起来的证据。恰恰相反,列宁虽然给托尔斯泰创作的历史意义以很高的评价,却丝斑没有离开托尔斯泰创作思想的历史内容和阶级立场分析他的作品。列宁虽然赞扬托尔斯泰“能用卓越的力最表达被现代制度所压迫的广大群众的情绪,描绘他们的境况,表现他们自发的反抗和愤怒的感情”,但列宁也同时指出了:“托尔斯泰主要属于一八六一至一九O四年这个时代,他作为艺术家,同时也作为思想家和说教者,在自己的作品里惊人地、突出地体现了当从现代工人运动和现代社会主义角度去评价(这样评价当然是必要的,然而是不够的),而应该从反对新兴的资本主义,反对群众破产和丧失土地(俄国有宗法式的农村,就一定会有这样的人反对)的角度去评价。”

       因此,列宁即使是那样热情地肯定了“这位激烈的抗议者,愤激的揭发者和伟大的批评家”,“无畏地、公开地、尖锐无情地提出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妇最难解决钩向题”,“对现代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却仍然深刻地指出了,就是托尔斯泰对于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抗议,也是和无产阶级的批判和抗议,有着本质的差别。

       列宁说,托尔斯泰的这种“充满最深沉的感情和最强烈的愤怒”的对于资本主义的揭发,只是“表达了宗法制农整个第一次俄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它的力量和它的弱点”。具休地说,托尔斯泰这面“革命的镜子”,并不是依靠什么抽象的人道主义,或者是什么“为恢复人的完整的个性”,才得以对于这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作了真实的反映,而是由于他是“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因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好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反映农民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一面镜子。”“他充满着最深沉的感情和最强烈的愤怒对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断的揭发,这种揭发表达了宗法制农民的全部恐怖分,这是多么准确多么深刻地论述了托尔斯泰这面“革命镜子”的历史内容和阶级内容l何况列宁还特别划出过这样的界限:“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不应民的全部恐怖”,“是宗法式农村的软弱和’善于经营的农失’”迟钝胆小的反映,而“现代工人运动的代表们认为,他们是有东西要抗议的,可是没有什么要绝望。绝望是行将灭亡的阶级所特有的,而在一切资本主义社会(包括俄国在内)里,雇佣工人阶级,必然是正在成长、发展和壮大,绝望是那些不了解祸害的来源,看不见出路,没有能力斗争的人所特有的。现代产业无产阶级并不是这样的阶级”。我们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贯串在列宁对托尔斯泰的评价里的,是非常鲜明的阶级观点。列宁确实不象庸俗机械论那样,把托尔斯泰当作贵族阶级的老爷,彻底否定他的创作,但是,列宁也决没有抹杀托尔斯泰的创作的历史内容、阶级内容,把托尔斯泰当做什么“为恢复人的完整的个性而进行的斗争中的路标”来肯定有些研究者想从列宁对托尔斯泰这份遗产的评价里,找到超阶级的肯定,那是徒劳无益的。

  • 《初中作文:改革者的理论支柱》
  • 第六、七、八章,科学地论述了只有“按照商品经济原则”和“顺应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改革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体制”。书中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要摆脱商品经济被歧视、受抨击、遭限制的厄运,找出人们鄙视商品经济的社会历史根源.把发展商品经济和发展资本主义严格区别开来,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功能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联系起来,使大家认清商品经济的核心功能就是激勤鞭惰、优胜劣汰,激励人们以劳为荣,多劳为荣,勤劳致富,从而还商品经济以本来面目。

    最后在第九、十章中,分析了“大锅饭”“铁饭碗”的弊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按劳补偿,激勤鞭惰”的分配方式。进而把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归结到消灭贫穷上来.正如邓小平同志说过的:“改革的总目标,都是为了使我国消灭贫穷,走向富裕;消灭落后,走向现代化”。总之,这是一本有真知灼见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书籍。

    该书在运用文字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它虽然是理论著述,语言却生动活泼.例如在阐述多年来娜视和限制商品经济时,提到山西省昔阳县的“西水东调”工程,是“不算经济账”的“霸道”工程。提到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时说:“在中国只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才为人们照亮了通往这个学校大门的道路”。比喻形象而生动,正因为它是来自群众,来自实践的结果。

  • 《《劝学》读后感》
  •    以往写读后感是就所看文章内容立意、论述,联系实际“同理可得”,末了,笔锋回转、收回话题即可。而

        《劝学》这篇精美的古文早已把道理说得明明白白,且有声有色,再要就此说些什么,那只能扯开去了。

        这篇荀子写于二干多年前的文言文毕竟与如今的白话文相去甚远,以我的水平,不看注解只能通读,若要深究其间某些字、词的含义就难了,即便如此,我还是看不横其中的个别句子。可这并不妨碍我喜欢它、朗读它,即便不知所云,每每读来,朗朗上口,齿颊生香。尤其是那句“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工整、有韵律,倒真正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口中读着,两耳便同时将这些清朗的字音一个个收了进去,似喝了口凉水,又像含了片薄荷,清清爽爽。感觉是种很奇妙的东西,而古文恰恰能给你朗读的感觉,妙不可言。

        古文之美,亦在简约。古文往往短小精悍,但其白话文的译文可就长得多了。我们看译文是助于理解,但从不会欣赏译文,倒不是嫌它“盗版”,只是感觉上已繁琐得很。繁琐容易简洁难,古文中主语可省、宾语可省、量词可省、关联词可省,省得有分寸,省去了也看得懂,而且更耐看,更有韵味,这便是古文之美。

        古文之美,还在柔。且看,古人惜墨如金,但“之乎者也”是少不了的,我以为这四个字独有妙处。“之、者、也”分别位于句中或句末,多半拖长了声音念,给人一种稳稳当当又悠哉悠哉的感觉,一般阵述句中的生 硬语气便由它转为亲切柔和。“乎”常用于感叹句戴疑问句末,无义,音短且轻,念到“乎”字,前半句中激动、气愤之类的情绪便都随之轻轻带去一部分,语气又趋于缓和,一时的心急气盛开始转为冷静。古代文人的儒雅也在这里显留一二了。儒者,柔也。水,柔也。柔是一种宽容的美。因此有些文言文读起来就是糯笃笃的,而即便是议论文,也不会过激、尖锐,总显得诚心诚意,心平气和。

        当然,古文的魅力远不止于此,以上仅为读《劝学》之感。

  • 《唯心主义的古典作家》
  •     这一段精彩的论述,既是歌德几十年创作生活的经验之

        一百多年前,一个唯心主义的古典作家,尚且能够如此深刻地认识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这样明确地指出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坚实的基础”,这对我们不是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吗?有些初学写 作的青年朋友,总认为创作只是靠“灵感”、靠“神来之笔”,凭想象和虚构去大放葫芦。这种不从现实生活出发,不从生活中去找寻创作材料和创作动机的创作方法,是不会有什么真正收获的。即使 当作一种“尝试”,也还是越快放弃它越好。谈,又是文学与生活关系的深刻概括。他讲的是写诗,实际上也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共同规律。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这里明确地提出了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坚 实的基础”这个观点,指出不仅“诗的材料”必须来自现实生活,而且“诗的机缘”(按歌德自己解释就是“做诗的动机”)也同样必须来自现实生活。古今中外,一切文艺作品,之所以具有一定的艺术 生命力,能够流传下来,都莫不由于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或某一侧面上反映了彼时彼地的生活的真实,这些作品中闪光的东西,都莫不是从生活的矿藏中提炼出来的。歌德还反复地说到:“不要说现实生 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必须由现实生活提供做诗的动机,这就是要表现的要点,也就是诗的真正核心”。“如果作者每天 都抓住现实生活,经常以新鲜的心情来处理眼前事物,他就总可以写出一点好作品,即使偶尔不成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生活,生活基础,生活积累,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的广度与深度,是作家进 行创作的第一个基本功。一篇作品反映生活的真实深刻不深刻,描绘生活的画面真切不真切,人物性格的刻划生动不生动,都和作者对他所描写的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有关.“作家对生活认识和理解 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深度”,这句话值得一切决心在创作道路上走下去的青年朋友们经常当作创作的座右铭。

        前面谈到唯心主义的古典作家对生活与创作关系的深切体会。至于掌握了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艺术观的无产阶级作家,这种体会就更深刻、更全面,对我们也就具有更现实的教育意义了。这里可以 举高尔基的一段话:(文学作品)“它的形成,是由于文学家观察、比 较和研究各种生活现象的结果。文学家的社会经验越丰 富,他的见解就越高,他的精神的视野就越广,他就越能清楚地看见世界上什 么跟什么相联系,以及这些彼此接近和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科学的社会主义为我们创造了最高的精神高峰,从那里可以清晰地看 见过去,指出一条走向未来的唯一的捷径,从‘必然的。

        王国到自由的王国,的大道。”(《论文学》第83页)

        高尔基在这里明确指出了两点:第一,生活是文学的基础和源泉,文学作品的形成是作家观察、比较和研究各种生活现象的结果。第二,作家要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首先就要正确地认识生活,深刻 地理解生活,透彻地了解复杂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对帮助一个作家去正确地认识生活、理解生活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说,培养这种正确的科学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是一个无产阶级作家的又一种基本功。

  • 《《过程与结果》点评》
  •     这篇杂文论述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颇有辩证的眼光。作者认为“结果只是过程的必然体现”,倘若换个角度,过程中其实也“包含着结果”,因此,看重结果也不可忽视过程;由此进而指出,倘若不然,有时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纸漏“都有可能酿成悲剧的结果”。这一独到新颖的立论远非拾人涕唾者所能提出的。举率论理选材广,内容博,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典故传说、新闻旧事,均旁征博引于文中,比如拈来“哥伦比亚”号爆炸的祸因,“只是隔热网的一点点错位”,论证过程的不容稍许疏忽的重要性;生发联想以都江堰代表过程,以长城代表结果……诸如此类,杂不离宗,贴切新颖。看来作者具有比较宽的知识面,这是很可喜的。
        此篇系赛场作文,由于时限,粗疏之处难免,致使这篇本来该臻佳篇之列的杂文留下了遗憾。《逍遥游》中学坞斥鸡无知嘲笑鹏上高空欲适南海的宏志,并无“羡慕不已”之心,引用典故悖逆了本意;“夸父逐日”反映了先民征服太阳,战胜干旱的意愿,文中“带去了……热的憧憬”,显然错J晤了传说的主旨。“穷武默兵”、“兵”“武”错位,义就不通;“奢心妄想”,纯属生造,“心”何以“奢”?语序紊乱,词语生造,配搭不当等类的病句不少。语言文字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一字值千金或一字失千金的牢不是时有发生的么?读书作文岂能不细心呢?
        杂文结构务必严谨,然而本文疏漏之处也时而可见。“在我看来,过程是‘本’,结果是‘末’”,但是纵观全文并未涉及孰本孰末的论题,这是有论无证的漏洞。引述’‘三国”逐鹿过于繁杂琐碎,夹缠纹裹,中心定向含糊,病句错论不少,论证作用不清晰,文章结构也因之而松散,删去岂不更好么?“文贵一起”头难开,本文以典故传说开篇设想本不错,却因知识性失误黯淡了文采;编筐编篓重收口,文章结尾收得好,就有“辞尽意不尽”的效果,然而这篇杂文口号式的结句抽象化也概念化,“意止而辞难止”,给人以仓促草率的感觉。
        语言表达似乎也拖杳了。
        长短相较,长处弥足珍惜,短处亦不容忽视。但愿作者取长补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