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东来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8 12:10:14
  • 《难忘的一天作文250字》
  • 今天我参加了东来舅舅和舅妈的婚礼,但是跟我往常参加的婚礼却不一样!那是因为,今天我是他们的“小花童”。

    伴随着音乐声响起,有一束光直照着我。我右手牵着小妹妹,左手捧着一束鲜花,缓缓地走到舅舅和舅妈的面前。大声的说:“祝舅舅、舅妈此情不渝,永结同心。比翼从此添双翅,连理于今有合枝,相濡以沫度生活,早生贵子喜事多!”台下掌声一片,爸爸、妈妈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我当时紧张极了,但我还是顺利的把祝福送到了。我相信有了这次经验,下一次我一定会做的更好,真是难忘的一天啊!

  • 《蜻蜓》
  • 飞,飞,飞

    有一架小飞机

    飞到东来飞到西

    小飞机

    为什么这么可爱

    哦,原来是一只小蜻蜓

    小蜻蜓啊

    小蜻蜓

    飞过蓝天和白云

    飞过大海和高原

    带着我的梦想

    飞向遥远的未来

  • 《秦王论》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东来!

    我最崇拜的英雄是秦始皇嬴政。古往今来各界人士对赢政的评价褒贬不一,而我始终认为,秦王赢政乃万年不遇的“千古一帝”“虎狼之君”。

    秦王统一六国,铁蹄踏在腐尸之上;修筑长城,人骨建于长城之中;弑父驱母,血缘毁于权力之下。人们每每看到赢政如此凶残的一面,都口诛笔伐,称其为虎狼之君。可秦王若不统一六国,谁又来结束诸侯混战的局面?若要等下ー个这般的人物再出现,怕是千百年以后了。而统一六国,必定不可减免战争。人人都知战争是残忍的,但古往今来,军事一直是一个国家的硬性实力,战争,是为得天下而不得而为之。继而,秦王便开始修筑长城,为了抵御匈奴人的侵略,成就了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是中国的象征之一。而赢政弑父驱母,我确认为若不是吕不韦与赵姬对其政权构成威胁,赢政也不见得会这么做。顾惜骨肉亲情,便不可成天下之事,在这件事上恰恰表现了秦王嬴政的雄大才略。

    在西方人眼里,秦王是中国的拿破仑。十三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十二岁在古都雍城举行了成人礼,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而在十九岁时就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接着他又不失时机的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秦国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的建立了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大秦帝国”的建立,仅用九年时间,其间嬴政除掉了吕不韦、嫪毐,重用李斯、尉缭等人,大刀阔斧地改革行政。实不愧于官方的评价: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首先完成华夏一统的铁腕式人物。千古一帝”,非他莫属。

    秦始皇嬴政其实是一个极其有人格魅力的君王。霸气又内敛,有心计与谋略却十分光明磊落,兼听独断又能知错就改。李斯一封《谏逐客令》能让正在大为光火愤怒的秦王立即接受,把已经行至骊山脚下的李斯追回,还收回了逐客令;而且秦王也是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王,派三十万大军去请韩非,爱才若此,霸道若此,让人觉得秦王才是韩非的真正知己。

    而对于秦王赢政,我觉得他是个孤独的人。在任何历史书籍的记载中,关于赢政的身世都未有过明确的记叙。反而有写过秦王幼时被欺凌、被追杀,致使秦王内心一直没有安全感,一心要成为最强者,保护好自己的一切。他不敢深入的相信任何人,凡事都自主决断。后少年即位,而当时真正掌握秦国大权的是权倾朝野的相邦吕不韦,随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嬴政开始意识到了吕不韦对其政权的威胁,便找借口夺了军权,放逐了吕不韦到巴蜀之地。统六国前后,性格渐渐变为暴戾,然而这些却都来源于家庭的环境因素与社会中“胜者为王败者寇”的逼迫,初步培育了他坚韧、嫉恨、报复抗争的个性心理,兄弟相残的经历让他完全变成一个不动感情的“政治人。

    他的一生,是个奇迹、看秦王羸政生前身后,原来,最哀伤,不是魂不能归宿,不是赌局尽输,而是拥有天下却无处为家。再不见白衫一袭、清澈明浄的眸底,嬴了万里山河,输了自己。最后的最后,只剩一人,独坐高塔,长叹平生。

    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

    他的誓言在历史长河中永存!

  • 《最美是松湖》
  • 春去东来,我去过不同的地方,体验不同的江湖美景。游览过江水碧绿的漓江,也畅游过湖水平静的西湖,但我还是更喜欢“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松山湖。

    每当到了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时候,我就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湖边骑单车,赏绽开笑脸的花儿,看湖水清澈的松山湖,望天边色彩斑斓的云霞,让我心旷神怡!

    松山湖的水是灵动的,它会随着太阳而变化湖水的颜色。当阳光亲和的时候,湖面碧绿碧绿的,像一块天然的大翡翠。当太阳从云朵里出来时,湖水就变成了天蓝色。湖面将天空,新城,碧树,红的、白的、黄的花加上远处的青山,都装在一起,像一幅壮美的油画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一边感叹着大自然画工的绝妙,一边赶忙把自己放进了画里。

    松湖的花是多姿多彩的。红红的凤凰花,一丛丛,一簇簇挂满枝头,如蝴蝶翩翩,又如凤凰展翅。火红的木棉花, 大朵大朵的挂在枝头上,像是挂着一串串的铃铛,随风摇曳。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儿,装饰着湖岸、路边、山坡......最让人惊艳的就是黄花风铃木树的花,远远看到,大片大片的金黄,已让人挪不开眼睛了,走到近处,更是无法呼吸。天被染成了金黄,水被染成了金黄,人也似乎被染成了金黄......黄的是那样的直白、热烈和摄人心魄......

    松湖最美的是霞光。色彩斑斓的云霞映照在松湖之上,这时的松湖犹象一位身着锦纱花裙的少女在薄雾霞光之中翩翩起舞。周边的华为小镇和大学创新城也都被镀上了一层七彩之光,显得金碧辉煌......我不禁都陶醉了,这真是科技与霞光齐飞,新城共碧水长青。我庆幸我是一个松湖学子。

    美哉,我松湖山水!幸哉,我松湖少年!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咸阳城东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

    ⑴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今属陕西。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⑶“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赏析:

    《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在写景叙事抒情,情景交融,寓意深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 《豆腐曲》
  •     “豆腐.....豆腐!热豆腐!”

       你听,村东来了个男高音,豆腐挑子在肩上一颤一倾的,嘴里不住地唱着那“豆腐曲”他就是我的舅舅 !

        我的舅舅个儿不高,挺粗实的,浑身是劲.听妈妈说,前些年吃“大锅饭”那阵,舅舅总觉得浑身的劲使不出,晚上收工回家,就推磨做豆腐。那时,这份生意给舅舅的心上添了一点安慰。每当看到大人小孩就着豆腐吞儿那干巴巴的煎饼时,舅舅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可是,好景不长,割“资本主义尾巴”时,舅舅的豆腐挑被割掉了。从此,悦耳的“豆腐曲”再也听不到了。舅舅很少说话,整天沉默寡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富民政策象和煦的春风,吹遍了大地,吹暖了人们的心窝。沉默的舅舅又唱起了“豆腐曲”.他到处取经,改进做豆腐的操作方法,不上两个月,舅舅的豆腐就远近闻名了。他做的豆腐又嫩又香,味美可口,人们都争着买。眼看担着挑子卖豆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舅舅干脆买了个电磨,开了个豆腐坊,成了专业户,生意越做越兴隆了。

        秋收秋种时,人们争分夺秒赶做地里的活。舅舅偏在这个时候感冒了.“明天不做豆腐了。”舅母一边挑拣着黄豆一边说。“那还行?”舅舅从躺椅上一下子站起来,“很多人等着吃豆腐呢!我这就去泡黄豆。”说着就往外走.舅母赶紧把他拽住。“你疯了!自己有病,还…”舅母的话还没说完,舅舅就抢着说:“现在正是大忙季节,没有豆腐给乡亲们吃,你不心急火燎吗?”舅母真拿他没办法,只好把手松开了。

        “豆腐......!豆腐!热豆腐!”

        这金嗓银喉里迸发出来的豆腐曲,不正是农民走向富裕道路的序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