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详有略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原则。一篇记事的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全过程用同等的笔墨写出来。背景交代,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记叙应详略有别。只有处理好详略关系,文章才能眉目清楚,中心突出。
《家庭趣事》一文,作者通过家庭周末宴会的记叙,语写了一曲主旋律鲜明而优美的时代赞歌。在记叙的过程中,文章紧紧扣住一个“乐”字,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文章一开始先简单交代了“我”的家庭和家庭成员,接着便转入重.点叙述家宾的经过上,先交代“十分丰盛”的“美味佳肴”,“有糖醋排骨、红烧‘狮子头’、蒸鸡蛋……”中间放着一大碗柳鱼汤,“就像一朵大荷花盛开在桌子上。”周末宴会开始,一场“排骨游戏”窝庄于谙,表现了家庭成员的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和家庭生活的快乐。家宾即将接近尾声,才通过文中人物之口,交代了举办这次宴会的真正意义。“爸爸”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妈妈”参加研究的课题得了头奖、“妹妹”数学考了一百分、“我”也交了入团申请书,把时代特点透过家庭生活细胞反映出来,既生动,又自然。结尾用简略的语言归纳概括并深化了主题。
所以,要使文章中心突出,一定要正确处理文章的材料,与中心有关的要写详、写细,反之就可以概括叙述。《捉蟹》一文,开头一小段说明起因,中间一大部分记叙事情的发展过程—“我”和“哥哥”在小涣边捉蟹的经过。最后一小段写结果—两人满载而归。
讨于起因和结果,因为不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只是几笔带过。而中间叙述捉蟹的过程,则是重点,也是作者详写的部分。兴冲冲地去捉蟹;来到澳边,“可连个蟹影都寻不着,不由得泄气了”;当发现了蟹不但没捉住,反而被蟹咬了一口;最后学着“哥哥”的捉法,“果然捉了好几只”。细致具体的捉蟹过程的记叙,给人非常退真的感觉。
所以,略写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详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才能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珍品)一文,作者写同学生日的晚上,来了很多的朋友,写字台上“堆满了五花八门的精致生日礼物”。什么礼物?作者没有一一交代,而是一笔带过,这是面上略写。在写“我”送的“珍贵礼物”时,则用了很长的篇幅,这是点上详写,有点有面,详略得当,有利于突出“珍品”这一主题。
所以,有点有面地叙事,点详面略,可使文章内容具体、完整、中心突出,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千字记叙文,本来篇幅有限,还要通过几件事写人,就更要惜墨如金。要使文章达到“短”而“精”的目的,处理好叙述详略和疏密的关系至为重要。
详略,是指事件叙述的详细与简略。主要的事件详写,次要的事件略写,这是不言而喻的。间题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事件的主次。回答是:文章的主题。主题的孺要,在写人记叙文中,就是依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来确定哪件事是主要的,哪件事是次要的。
疏密,是指叙述的连续和间隔。所谓连续,是指根据内容主要,有时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地叙述,中间没有空隙。所谓间隔,是指有时可以在叙述完一件事情以后,中间隔过相当长的时间,然后再叙述另一件事。
比如,鲁迅的《孔乙己》。文章在不足两千字的篇幅里,通过几件事的叙述,概括了孔乙己的二生。全文只详写了他三次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其他,如:出身、经历、抄书、窃书、挨打等都是略写。文章主要通过三次喝酒情景的精细刻画,反映了他迁腐、穷困、潦倒的一生,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不朽的典型。《孔乙己》在叙述的疏密上也是恰到好处的。例如:写孔乙己受人嘲弄,教孩子写字,分豆,一件事接一件事写,细腻生动。接着便有一个很长的间隔。再开始叙述时,已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下面又连续写了掌柜结账,孔乙己第三次来咸亨酒店喝酒两件事。然后又隔开,便到了“年关”、“第二年端午””二。真可谓“密得难以插针,琉得可以跑马”。
千字记叙文写几件事时,如能做到主次有序,浓淡相宜,琉密相间,穿插分合,就不但可使文章精练,而且使文起伏张弛,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详略得当。在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中,也有主次之分。直接表现主题的材料是主要的,对主题起说明、烘托、陪衬作用的材料是次要材料。主要材料要详写,次要材料要略于写,做到详略得当,枝叶分明。千字记叙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并非因其短小,便只需将主要事件或人物写进去即。它同样需要环境的烘托,人物的陪衬,情况的说明。一篇千字记叙文,如果把“主干”和“枝叶”,“点”与“面”结合好了,就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叙述清楚,描写生动
写千字记叙文不仅要善于立意,而且要善于达意。什么叫达意呢?达意是指熟练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来表现文章的主题。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有两种:叙述和描写。叙述和描写是截然不同的。叙述着重在一般情况、过程的交代,描写则着重于形象的描幕和刻画。下面就谈谈对这两种表达方式的要求。
叙述要清楚。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要把“人”或“事”交代清楚,主要靠叙述。叙述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方面,也就是一般说的记叙文“六要素”。在一篇千字记叙文里,不论作者采取顺叙、倒叙、插叙任何一种手法,只有把以上“六要素”交代倩楚了,才能使读者对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否则,就会使人读完全文印象模糊或者感到时间与空间概念混乱。千字记叙文的叙述表达方式是十分灵活的。既可以在开头叙述,交代事件的过程,尔后进行具体描写(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开头发议论,然后进行叙述(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当然,最常见的是叙述从始至终贯穿全文。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进行叙述,都要严格遵循叙述的基本要求。
在详略程度上,二者有一定区别。一般说来,决议比决定更科学、更严谨、更精炼、更准确,而决定要求详尽、具体。其原因是:决定的事项一般是事关全局、政策性强,任务艰巨、执行时间长的重大工作,而决议的事项则要窄得多,执行时间一般较短。
执笔人要了解并掌握决议的表现形式,以便在写作时正确选用。
决议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如下三种:
(1)表态式。又称为批准式。某一级权力机关按照其职权,通过会议,以决议的形式,就某一议案,或者是条例、法规、报告等表明同意、批准等的态度。经过决议赞同的议案,如条例、法规、报告等,才具有了法律的效能,才可以公布实行。例如,1963年10月23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一项议案,即为范文。现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此议案所作的决议和议案的原文一并附后,供同志们学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设立中国农业银行的决议
1963年11月9日通过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6次会议批准设立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附: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设立中国农业银行的议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近几年来,国家支援农业的资金有了很大的增长,为了加强支援农业的资金的统一管理,使这些资金充分发挥效益,更好地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提请批准设立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过去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的各项支援农业的资金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各项农业货款,统一管理起来,并统一领导农村的信用合作工作。请审议批准。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1963年10月23日
上面这篇文章,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吃药的小事,但是,就是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马虎了事”。水到渠成,点明了文章中心,避免了就事说事,使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深度。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小作者在文章布局上构思巧妙,注意了行文之间的前后照应。文中有两处伏笔,可以说是小作者的匠心。一处是文章第二段提到了“外婆的风湿性关节炎”,看似闲笔,但为下文外婆要吃药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另一处是文章第四段交代“我”是个电视迷,“一旦看起(电视)来,任何事情就都不放在心上”。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后文所酿成的大祸,也就顺理成章,而不感到突然。
总之,文章详略分明,层次分清,是一篇好作文。
在记事的过程中要注意写人,不能只写事不见人,要多想一想在这件事中“他”或“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不能只满足于事情发展过程的叙述,要着力于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刻画,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我们一起来分析下面这篇例文在这方面的描写。
指文章内容安排上的详细和简略。在写法上分别称详写和略写。
详写指用较多的笔墨和篇幅,对事物作较为详尽细致和全面周到的记叙和描写,对知识或道理作较为充分的介绍或论述。略写则指用较少的笔墨和篇幅,对事物作简要大略的记叙和描写,对知识或道理作简单扼要的介绍或论述。详写,一般总是具体的,略写就意味着概括。略写有时又指“不写之写”,即文中故意留下空白,但空白不空,作者旨在让读者根据上下文语境去想象,读者则可通过想象去填充那空白中的“故事”。这是一种以无寓有的笔法。
确定详略的依据,首先要看所写内容与文章表现意图的关系。关系密切的则详,反之则略,古代许多史书记叙战争,在双方交战背景、原委及各自谋划、准备方面从详;而短兵相接,战场厮杀则从略,这是因为作者著书目的在于总结战争胜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不在描述战争本身。其次,要行所写内容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关系密切的则详,反之则略。《第二次考试》用正面笔法详写陈伊玲的两次考试和苏林教授的心理和活动,而用侧面手法略写陈伊玲救灾中的表现,就是因为文章主题在干强调只有品学兼优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陈伊玲正是这样的苗子;而不在单纯表现她关心灾民积极工作的精神。再次,要看所写内容是否新颖和为读者所熟悉。新颖和不熟悉的当详,反之当略,这在说明文和议论文中表现更明显。最后,详略的选择当然还与材料的特点以及自己掌握材料的状况有关。作为写作材料的客观事物本身,仅含的成分有主有次,有轻重缓急。文章要反映它,其主要的方面,重点的部分,自然宜详;其次要的或非重点的部分,自然宜略。你手里掌握的材料丰富的,写时不妨详些;没掌握多少的,有时不得不略。
详与略是相对的。详,并不意味着啰嗦累赘。写进文章中的内容总是要作加工提炼的,它是对生活的集中反映,不能细大不捐,兼收并蓄;略,也不意味着简单敷衍,任何的略,也应该为文章内容表达所需要。
详写与略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是辩证的。比如写人,一般 应详主略宾,即详写主要人物,略写陪衬人物。但有的诗文,如《陌上桑》,就详写陪衬人物。以烘托主要人物;写法上的详略并不影响主要人物的中心地位。可见文章的表达效果大小并不以详略为转移,一般地说,详写,形象或感情表现充分细腻。感染力可能强些;但精采的片断描写,动人的抒情议论,可能很简略,但其艺术感染力、感情冲击力和思想启示作用。并不下于平淡的长篇铺陈,因此,不论详写部分或略写部分都是组成统一的文章内容的重要成分。均需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