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历史书的成语故事
导语:中华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历史书的成语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只是静静地钓着鱼。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啊?”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3、千金一笑
西周末期,周幽王上位后,根本就不理朝政,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会了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坏家伙,他出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队伍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hà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下,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
幽王对此并不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多次玩此闹剧。不久,戎(róng)人发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这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
成语“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笑颜十分难得,价值千金。
4、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5、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叛乱有功,成了郑国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有关历史书的成语故事】
历史书的自白小学想象作文
我是一本书。一本长长的书。我大约一厘米宽,我穿着红色上衣,上衣绣着两个大大的字“历史”。裤子是多种颜色,还绣着一副大大的图片,身高三十厘米左右,共记录了一百三十多页历史。
从我被印刷厂“妈妈生产出来”后。我便是一个历史学家,我有很多兄弟姐妹,它们在不同年级讲诉着自己不同的“经历”,我真是八岁上半年(八年级上册)。
“铃铃铃”主人把我从书包中拿出。翻开第十课,我便把这一段历史故事讲述给我的主人。我主人对我很好,她给我一件深蓝色的.外衣,我很感激。
主人有时也很调皮。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有时候是个“女汉子”。有一天,主人不知道为什么生气了。拿起一支没色的在我衣服上乱画,我的衣服被划出一道道伤痕,我很伤心。主人一下子惭愧,气也飞到九霄云外。拿起“针线”把我衣服重新粘好,虽没以前的好看,但这条透明的胶痕却更像我记忆中那些英雄奋战后的标志让,我自豪。
我和主人是好朋友,她常常晚上拿我出来看看。把我所知的历史事件,记在脑里。考试也不用怕,我为主人提供我的记忆,主人就永远记住了。
这便是历史学家的我,学识渊博的历史书。
【历史书的自白小学想象作文】
亲爱的小主人,你好!还记得我吗?我就是那本被你讨厌、冷落并无情丢在角落里的一本历史书啊!
小主人,还记得我们在书店的第一次“邂逅”吗?我看见你一蹦一跳地进了书店,一本本翻找着自己心仪的书。你来到了我的栖身之地,我激动得简直要喊出声来了,因为小主人你将我薄薄的身躯捧了起来,我从此有了归属!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小主人你的好帮手!可是现实却总是那么令人匪夷所思,小主人你后来所做的一切都让我深感不解。
小主人,还记得吗?你一回到家就将我狠狠地丢在了沙发上,脚下生烟似的进了自己的房间,我听见里面传来的敲击键盘的声音,那么刺耳,我忍不住留下了伤心的泪水——我的主人拥有了我,我却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我孤寂地蜷缩在角落里,盼望着有一天小主人你能来看看我。一天、两天……当我快要绝望的时候,小主人你将我拿在了手中,我以为我为小主人你效劳的时候来了,可哪知小主人只是“换汤不换药”,你淡淡地瞥了我一眼,再次将我丢在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废弃垃圾箱……
亲爱的小主人,你可知道不见天日的生活有多么难熬吗?请来看看我吧,小主人,哪怕只有一眼……
我打碎历史书,翻阅祖国一生的波澜壮阔,装下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圣火,看他从远方缓缓驶来。看他烈焰涅槃,看他河清海晏;看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皆是脊梁。看我神州大地,一丝一念皆是未来。看我浩浩九州,一文一墨皆是骄阳。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有智者事竟成。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看那滚滚向前的车轮,那在树荫浓密处躲着的夜鹰,旭日东升,阳光照射在每一寸土地上。思想,它在等。信仰,它在醒。那是李大钊改造世界的少年中国,是邹韬奋始终心怀祖国的守望,是徐志摩和戴望舒制造翅膀的使命感和飞行的成就感,是杨沫憧憬未来、寻求真理的青春思想 。少年的我们正值豆蔻青春,风华正茂,意气纵横,我们的理想是诗,理想是梦,理想是远方的田野。
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今天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肩负着伟大的时代使命,未来的中国,有更多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书写,有更多美好的奇迹等着我们去创造。少年有志,国家有望。
一束微光,一川星斗。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亦有责。历史的长空总闪耀着点点责任坚守的微光:厮守敦煌一眼千年,困居囚室写就诗篇,鼓励学生立志强国,为国为民壮怀激烈。叹古今,中华民族从不缺默然静守的人、热血请命的人、报国赴难的人,他们的微光阵化为繁星,在浩瀚的天宇驱散黑暗,送来光明。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将古老的中国拉入百年灾难的泥潭,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入侵,无耻掠夺,内有晚清政府的无能统治,祖国山河风雨飘摇,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路在何方?从风雨飘摇的旧时代走来,中国共产党从上海石库门出发,浙江嘉兴南湖出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到井冈山,走到延安,经28年艰苦卓越的抗争,山河换了新颜,飞机也不用飞两遍,曾经的十里长安街,如今繁华如斯。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满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接续奋斗汇聚起强国复兴的磅礴力量,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今天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自豪。中国共产党是暗夜里的一束微光,互相颂赞,汇成星河,那就是一川星斗,必能照亮天下。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这样的觉醒需要漫长的修炼,它是“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回眸,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的顿悟。是李大钊先生“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誓言铿锵,是鲁迅先生“此后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的肆意呐喊。
我辈青年,以理想为帆,不畏远航。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智冠这种要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勇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这种人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努力铸就成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少年不知岁月长,彼光尚有荣光在。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时代的考题已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有些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得枯燥无味,于是丢下书,逃学出去玩儿。
李白来到小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旁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棒,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她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会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啊!”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哪!”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都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认真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变红了。于是他便拔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终于成为了著名的大诗人。
阅读心得
只要有耐心和毅力,再粗再大的铁棒也会磨成针。我们小朋友读书时也要有恒心,有耐心,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日积月累
近义词:深奥 —( )
反义词:深奥 —( )
学习方法
1.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
2. 将“日积月累”的答案在“留言区”留言。
上期答案
近义词:一模一样 —(千篇一律)
反义词:一模一样 —(截然不同)
《资治通鉴》是一本史书,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而成。这个寒假,妈妈陪我通读了一遍,我受益匪浅。这部书总共有294卷,历史跨度包含了16个朝代,其中,秦朝的历史变革令我感触颇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打败了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统一了全国,建立了秦朝。他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实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各诸侯国之间互相争斗的战争局面,让百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他修筑长城,阻止了匈奴的侵扰。但是他焚书坑儒,烧掉了数不清的文化瑰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后来,秦始皇的儿子胡亥,历史上称“秦二世”继承了王位。他实行残暴统治,从此人们对秦始皇的尊敬、爱戴和崇拜,更多地变成了无可奈何的服从和忍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也预示着秦朝开始走向灭亡了。
从秦朝的历史变革中可以看出,利用严苛的规章制度规范人民的行为,只能实现表面上的形式上的统一,并不能让百姓在心里产生认同。统治者只有把百姓放在心里,事事处处为百姓的利益着想,时时刻刻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把百姓的心凝聚到一起,自己的江山才能坐得稳坐得牢,统一全国的大业才能实现。
通观全书,我认为人民的力量是最重要的,是最强大的,民为国家繁荣昌盛之本。唐太宗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统治者重视人民让人民过得幸福,富足,那么国家也会繁荣强盛;反之,国家就会被人民所颠覆,走向灭亡。这正是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所必须遵循的思想。我们的国家就是因为重视人民,才越来越富强的。我为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而感到自豪与骄傲,中华民族一家亲,让我们团结一致,百折不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吧!
老师评语:
小作者先分析秦朝的兴衰,然后得出两点结论:一、统治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二、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最后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此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中心明确。是一篇较好的读后感.
指导教师:郭圣红
这是我外公,迅如先生。其实呢……他是诸葛亮。特别精通音律,弹琴、长笛、陶笛他全会。料事如神,碰到什么火烧眉毛的事情他都能一一化解。
这是我外婆,惠君女士。其实呢……她是妇好。喜欢舞剑;家里的大事小情全归她管,而且都做的非常稳妥,从不出错。
这是我爸爸,建华先生。其实呢……他是鲁班。他特别擅长修东西,家里的电器、桌椅板凳坏了,他都能修的跟原来一模一样。
这是我妈妈,业荣女士。其实呢……她是西施。她是我们家最漂亮的人,还特别爱看书,肚子里装满了墨水。
我呢,就是诸葛亮的随身小童,天天跟在他的身旁,形影不离。学习各种礼、乐、书、数,可乖啦!
我的家就是一部丰富的历史书,请你们多多来翻看哦!
一纸散文,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一卷史书,使人沉浮历史,体会百味沧桑,一部神话,却通常被人认作童话笑谈,其实不然,神仙鬼怪背后,亦藏着铮铮铁骨。
与天相争,与地相斗,以不屈信念换安乐生活。是为《中国神话》。
我看那夸父逐日,汗如雨下,力倦精疲仍不弃。天下大旱,江湖涸干,太阳散发热量,使得民不聊生。夸父大怒,发誓把太阳追下。太阳自然不依,向西奔去,夸父被炙热的日光烘烤,被刺目光芒照射,尽管口干舌燥还是坚持着。他喝干了黄河,饮完了渭水,要是常人早就放弃了,但他却咬牙挺进,眼看就要追到,哪知却两眼昏黑,一头栽倒在地,渴死。许多人说他不自量力,但他为黎明百姓,敢于与天相争,这不是自我膨胀,而是一种悲壮的,大无畏的精神。
我看那愚公移山,艰苦卓绝,众人群嘲心不移。太行、王屋两山挡住了愚公家门,使得出行不便,九十余岁的愚公与儿孙三人挑石挖山,日月更替,虽劳累却不放弃。智叟讥讽他:“你剩下的力气,能捡起树枝就不错了,移什么山?”愚公却回答“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孙,儿孙又生儿孙,生生不息,还怕移不了山?”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苍,天帝便派人移走了山。有人说他迁腐,但他为幸福生活,不惜与地相斗,这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
无独有偶,一位国外教授演讲时,感叹:“所有国家都有神话,这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方式,在我们的神话中,火是神赐予的,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在中国人的神话中,火是他们自己钻出来的。”的确,纵观古今,国人无时无刻都在抗争,抗争天地,抗争暴政,抗争侵略,一个中国人倒下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站起来。北宋抗元,近代抗列强,回首上下五千年,从不缺敢于抗争之人:文天祥,嵇康,戚继光……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抗争”,而是纯粹的为国为民。炎黄子孙早就将不畏艰险,不惧强暴的精神融入了骨子里,就如那位教授所说,神话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方式。洪水来临,他们选择建造诺亚方舟,而我们,则是以千万人治水换来安宁,这是何等的气魄!
改朝换代,多少民族消失时代洪流,但中国仍是那个中国,就如同那盘古,屹立于天地间。中国神话的荒诞中,怎不是那与天地相争斗的,不畏艰险强暴的铮铮傲骨?
精美的史书是轻盈的蝴蝶飞跃光阴的记载,轻叩我们的心扉;它流传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记载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承载着中国日新月异的王朝更替,镌刻着中国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与胜利,铭记着中国现代辉煌建设成就……
打开《中国近代史》,它是一部记载着我国由危亡走向复兴。
在鸦片严重损害人们健康,犹如一条毒蛇吞噬着,这时林则徐深明大义地上述朝廷请求严禁鸦片,从而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血腥掠夺、本国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洪秀全领导太平军奋起放抗。由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使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面对日本军队的突然袭击,挑起战端。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不畏生死,迎战敌舰,与日本军队同归于尽。面对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张学良,杨虎威发动西安事变,用“兵谏”的形式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林则徐、洪秀全、邓世昌、张学良、杨虎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将自己的生命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敌面前,他们不畏困难,顽强拼搏。他们不顾个人生死,处处为过为民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身心之间。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冲破重重阻挠建立太平军,但是社会矛盾十分激化,面对如此境地,洪秀全不畏艰险,领导太平军同清政府、外国侵略者反抗。他们用行动进行反抗,用精神同他们斗争。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洪秀全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敬佩不已的人。
在抗日就往运动的推动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抗体救过,对蒋介石实行了“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们不惧后果,一腔的热血随着抗日起伏。他们不希望国家再深陷于战火之中,用行动去证明。他们一刻不停地杀敌报国,心系国家安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是出来解国家之危,用生命去维护民族生死。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面对风云突变的局面,变幻莫测的战场,他们毅然去之。面对随时有生命的危险,他们仍知生死可以决定时,但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为国家流血牺牲。在战场上,他们积蓄能量在巡检释放和爆发了鲜红的光亮。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枪支弹药。那些鲜活的身影在那火光四射的背影下退场了。他们有着时刻准备为国家牺牲的决心,时刻准备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他们的身影尽管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品德,他们的精神永不泯灭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之上。
他们识大体顾大局,愿为国家牺牲。他们是这样的勇敢,是维护国家脊梁的战士。他们热爱祖国,保护祖国,他们之所以被世人称颂,就在于他们的爱国精神是留在人们心中的丰碑。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面强敌时不畏困难的决心,学习他们为国奉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孩子喜欢看历史书,他很早就知道了商鞅变法,我便告诉他跟商鞅有关的其他故事。
商鞅本名公孙鞅,也叫卫鞅,因战功而被秦王封为商君,故亦叫商鞅。小时候的商鞅就很喜欢法家的学说,成年后凭其才干,深得魏国丞相公孙座的欣赏,在魏相公叔座家里当中庶子(相当于今日的总理秘书长)。
公叔座本想把商鞅举荐给魏惠王,还没举荐自己就先得了重病,恰好魏惠王前来探望,问他万一不行了,谁能接替相国职务。公叔座趁机把商鞅好好称赞了一番,说他虽年纪尚轻,但是才华横溢,足可以担当国家重任。也许这番话来得太突兀,也可能魏惠王怀疑公叔座是不是病糊涂了,因此也就没有他接这个茬。公叔座看到举荐不成,也没有办法,但他让侍卫全部退下,郑重地对魏王说:“如果大王不用商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跑到别国去。”
等魏惠王走了以后,公叔座马上叫来商鞅,把事情经过如此这般讲述了一遍,然后说,看大王的神情不会用你,你要快点离开,免得落难。商鞅听了之后,若无其事地说:“大王既然不听你的话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
故事讲到这里,我就问孩子,商鞅的这前后两句话是不是很有道理?他点点头。我告诉他这就是逻辑推理。在这里,商鞅认为魏王对于自己的判断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有了这个结论才会认为公叔座的举荐是糊涂之举,才会不予理睬,委以重任。那么出于同样的理由,魏王也不会把自己当成重要人物予以防范,所以根本就用不着逃走。而且如果真的逃走倒会引起魏王的怀疑了。
果然,魏惠王对公叔座的话一点都不信,还对旁人感慨:“公叔座病得也太重了,竟然糊涂地劝我让商鞅当相国!”
公叔座死后,魏惠王果然没有听公孙座的话去重用商鞅,但也没有去难为他。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了求贤令,于是前去秦国。可惜魏惠王有眼无珠,硬生生放过了一个能够改变自己国家命运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