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经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1:21:31
  • 《温州人经商的哲理智慧的哲理故事》
  • 温州人经商的哲理智慧的哲理故事

    温州商人是一群神秘部落,他们往往能从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经济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温州人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特有的创业风格和经营手段。

    天下没有不敢去的地方

    温州老板无论在哪里都能创业,都能很快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适应人家的要求,我们才能生存、才能赚钱。”一位温州商人这样说,他在杭州边上的富阳农民城里建了一座温州商城,从设计施工到产业规划,每天都想着怎么才能适合杭州人、富阳人的要求,适应当地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有了这种适应能力,温州的产品才具备了竞争实力。时间可以准时,款式可以按要求不走样,价格可以最低,低到令人难以相信。

    但问题就出在这“低得令人难以相信”的价格上,因为价低而又质优是有限度的,一旦低于这个限度,在别处一般是不会接受订货的。但温州人没有让客户失望的习惯,再说到了家门口的生意放跑了,对自己来说是失败,对别人来说是笑话。

    或许,绝大多数温州人对达尔文及其“适者生存”理论并不知晓。不过,他们却以自己的实践向人们显示出了温州人精神的实质:适者生存。

    运动战和阵地战交替

    温州人多地少,他们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正因如此,温州商人在全国分布最广,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

    最初他们以手工为主要谋生手段,如理发、补鞋、裁缝,一个个散兵游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于是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地。

    每到这时,散兵游勇就聚到了一起,出谋出钱出力,一定要在竞标中拔得头筹。因此,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有的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分公司、分销点、办事处,将温州人的商品意识传达给当地,辐射到周边。目前,在巴西、南非、欧洲、美洲都出现了新的温州人经商的网点。

    温州人攻伐之术的特点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安营扎寨,守住阵地,除非是市场衰落,否则绝不后撤。可以说,这是运动战和阵地战的巧妙结合。

    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温州老板有个特点:年轻、头脑活,能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而且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见到什么市场前景好,认准了立即调转“枪口”投资。举凡服装、皮衣、皮件、建材、陶瓷、灯具、印刷、电器等等,一个温州老板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可以涉足数个不同的领域。现在的温州老板没有不敢投资的行业,只要能带来利益,没有不敢去投资的地方。

    叶世光是1995年到南京投资的,当时投资什么心中无数。他注意到当时南京的饮食、休闲很火爆,便多次去消费,了解他们的消费结构。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行业,因为他感到消费热点不一定是投资热点,往往市场越火,投资越要谨慎,恰恰是要在需求和市场的空当和矛盾中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就在他想开办公司租房子时,他注意到当时南京办公房难以租到,价格也高。于是,他决定投资数千万元开发中低档的`商务中心。这一招果然击中市场要害,他的诺亚商务中心建成后,由于市场定位准确,一经招商,立即吸引了许多中小公司认同入住。几年来,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南京大量高档写字楼因为租金太贵而闲置。

    拼抢速度

    1983年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家里打来电话:“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需要68万副标章,每人两套就是130多万。你们可不可以做?”

    两个温州个体户心急火燎地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署长阐述意向。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两个温州老板不温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

    也许美国人有“不去白不去”的心思,两位警察署专员来到温州,工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过程。几天后美国人带着100副样品回去了。美国警察总署头头们一看,价格只有本地一半,而且不需要定金,成交!温州人如法炮制,又做成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和驻港部队标章的生意。

    温州老板抢占市场的速度实在令人叫绝,往往是头一天打听到某个商机,第二天就能拿到订单。“抢”字点明了温州老板做生意的一大风格。

    不贷款也能做生意

    温州老板做生意很少从银行贷款,他们有自己的融资渠道。一是朋友互助。温州老板老乡观念很强,极富互助精神。二是赊货变现。温州有一绝:卖人参。全国的参茸市场不在东北,反而在千里之遥的温州。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同等级人参,东北供货价是2000元/公斤,而在温州却只卖1900元/公斤,旁观者傻了。明摆着赔本买卖,温州人是图热闹还是图好看?这样一来,由于价格关系,东北没有形成参茸市场,反而在温州形成了全国专业市场,何等奇妙!

    温州老板做参茸生意,一般第一次订货,开口10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关系熟了后,先付20%~30%的定金,卖掉货后再交钱;关系铁了后,往往不用交定金,来年再付,东北老板觉得铁哥们迟一年无所谓。温州老板与东北老板的看法正好相反,在他们眼中人参不是货而是现金。

    他们的一般做法是接到人参后,迅速在市场上销售,甚至低于进货价,变现后的这一年可以做五六回其他生意。这样到年底,人参生意虽然亏了,其他买卖可赚了不少钱,盈亏相抵,利润颇丰。这样温州老板有了一个货源不断的民间银行。用这种巧妙的融资方式来增加流动资金,再将其投入到最赚钱的地方,温州老板盘活商业资源的手法真可谓绝了。

    跟仇敌也照样做生意

    听到温州人论友谊,一温州人对一北京人说:“我一眼就看出你是个可依赖的人,我相信我们会成为朋友。”接着就是具体的帮助内容。北京人说:“你听见了吗?这就是温州人,跟你做朋友是看上你有用。”

    温州人不空谈,不幻想,也不怨天尤人。国家投资少,就自己建设;没有资源就搞眼镜、打火机、纽扣等玩意儿;科研教育水平低就开手工半手工工厂;路窄街头挤就开菲亚特……总之,要干事业就要改变现状,要挣钱就得面对现实,干实的。

    温州人不爱炒股,对此上海人很是不明白。《解放日报》曾把“温州股票不热”当新闻。一向以头脑灵活、精明能干著称的温州人,超前意识强、勤劳而不甘落后,事事都走在国人前头。可是,唯独对股市避而远之。尤其是那些“大款”,投入资金“炒股”的更少。这问题到了温州人这里,解释极为简单:不熟不做、不实不干。

    温州人如果跟人吵架闹翻了,又觉得这人够朋友,会很“务实”地化干戈为玉帛。

    做事情从功利出发,而且毫不掩饰,这便是温州人。

    跟北方人一样义气

    凡是到过温州的外地人一致认为,温州人具有北方人的豪爽与义气,这是温州人在残酷的商海拼搏中最具优势的人文与个性特点。它大约来自于海风的吹熏吧,温州面对东海。

    温州人穿着良好,饮食讲究,腰板挺直,笑声爽朗。与人做生意时,这综合的因素往往给对方以极大的好感与信任。而温州人或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或大大让利的手法,或今天吃亏明天或许能收回的聪明气量,使他们在商场上屡屡得手,意气风发。

    温州人的豪爽来自于他们的自信,他们的友好,他们的诚恳。这是昨天、今天乃至明天温州人做生意的最佳宝典!

    【温州人经商的哲理智慧的哲理故事】

  • 《沙漠里的故事》
  •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个骑着骆驼去经商的大叔,走着走着他迷失了方向,努力地寻找着方向。他越走越饿,然后他拿出自己带的干粮,发现只有一个小面包,水也没了,现在的他越饿越渴。走着走着他看见了一棵树,他就拿了一把铁锹在树边挖了一个坑,水出来了,他拼命地喝水,像这辈子都没有喝过水一样,他也不忘给骆驼喝水。喝完水他继续寻找出口,走了一会他看见一辆车,他努力地引起司机的注意,终于那个司机看见了他。最后他跟着那辆车离开了这个沙漠。他说:“我这辈子都不会来这里了,差点让我死在这里。”

  • 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
  •     白圭是西周人。当魏文侯在位时,魏国国相李悝致力于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他了解,太岁在卯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不好。太岁在午宫时,会发生旱灾;转年年景会很好。太岁在酉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变坏。太岁在子位时,天下会大旱;转年年景会很好,有雨水。太岁复至卯位时,他囤积的货物大致比常年要增加一倍。要增长钱财收入,他便收购质次的谷物;要增长谷子石斗的容量,他便去买上等的谷物。他能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追逐有利时机就像猛兽猛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因此他说:“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不够用来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因而,天下人谈论经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白圭大概是有所尝试,尝试而能有所成就,这不是马虎随便行事就能成的。

  • 《第一次“经商”》
  • 七夕节到了,街上特别热闹!我们打算卖气球,让人们开开心心地过这个七夕节。

    万洁阿姨投资买了几十个气球,我和雨函、姗姗去推销。我领了十一个气球:十个小气球,一个大气球。五颜六色的气球牵在手上,可漂亮啦!

    我们来到了民族广场,好多卖气球的人啊。这次有竞争对手啦。我区打听了一下,其他卖气球的人一个小气球10元,大气球15元,好贵哟!

    为了有更多的人来买气球,那我就便宜点儿,小气球卖5元,大气球卖10元。

    等啊等,终于来了第一个顾客,一个阿姨带着一个小弟弟来买气球。她挑中了最大的星形蓝色气球也!可是,她嫌10元太贵,要用5元钱买。我不同意,她就要走人。为了做成第一笔生意,“5元就5元!5元钱大气球,成交!”接着,我再接再厉,又卖出三个气球。

    我只有7个气球了,我的好朋友只有6个气球了,我们便把气球合了体。

    一对情侣走来告诉我们,他们全要!我兴奋地跑过去,告诉妈妈:“他们全要噢!”可就在这时,妈妈尖叫一声,把我吓得半死。我回头一看,我的好朋友把手一松,5个气球飞上了天!幸好妈妈抓住了8个,不然……血本无归!

    回家后,我算了算,除去成本,我共赚了13.5元,除了以前我挣过稿费,这还是我第一次从经商活动中赚到的钱呢!

  • 《首次“经商”记》
  •     一看这题目,你会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小小年纪不好好读书,经哪门子商?别忙,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快过年了,家’A免不了要贴个“福”、“春”之类的挂画。那天,我去街上买,摊主要两元一张。我嫌贵,去了批发市场,结果一元就买下了。嘿,不能批发了去卖吗?一来尝试一下当商人的酸甜苦辣,二来嘛·一赚一些钱。正巧,李科、王亮来找爸爸辅导功课,我一提议,二位拍手称好。说干就干。爸妈均开明人士,鼓励我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妈妈嘱咐我们要注意安全。我把平时积攒下来的巧元钱拿出来,和这两位同学直奔批发市场而去。

        车子如脱缓之马,惹来路人异样的眼光。卖挂画的摊点一个紧挨一个,我们选了有两位阿姨的这摊点。

        “阿姨,这个‘福’怎么卖?”

        “1元1个。”阿姨头也不抬,好像以为我们是随便问价的。

        “那个‘春’呢?”

        “一样价钱。”还是那么漫不经心。

        “那一大堆‘龙’呢?”

        “噢?”她这才正眼看我们。“你们买很多吗?”

        “当然!”

        “那好,我给你说说价钱。”阿姨一下子热情起来。

        你来我去一番磨嘴皮子,花13元买了大大小小20多张,又兴冲冲去找出售地点。

        来到了工商银行东边的小市场。远远地看中了一块地方,我跑了过去,他俩尾随其后。不好,我向他俩吐吐舌头,看好的地上用白漆写着四个大字:禁止摆摊。我们继续往前走,可惜都摆满了摊子。没办法,只好摆放在市场头上人少处,东张西望地盼顾客。

        有一位大哥哥走过来。不过,他没有买的念头,却采访起我们来,还说要写一篇文章,寄到我们学校去。这事新鲜!  

        又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阿姨。她带着一个小姑娘。我见那个小姑娘长得很可爱,就送给她一只小小龙。阿姨看了看我们的摊子,欲走又留。我在心中大声祈祷:“买一张吧,买一张吧!”谁知阿姨领着孩子还是走了。我的心情一下子低落下来。“阿姨,捎着几张吧!他们是学生,是来锻炼的,不是专门卖东西的。”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原来是那位正要走的大哥哥说的。阿姨回头看了看我们,也许是看到我们可怜巴巴盼望的样子,也许是被那位哥哥的话说动了,就拿出钱买走了一张“春”。王亮拿着钱,探着身子递给我。第一笔生意做成了,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路上的人来来往往。李科看着远处有了好主意:“那个老奶奶很和善,我让她来买。”当那位老奶奶走近时,李科面带笑容地迎上去:“老奶奶,您买一张吧,新千年新构思!”老奶奶面无表情地走了过去,连看都没看他一眼。我和王亮捂着嘴巴笑起来。李科说:“这个老奶奶怎么是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人还不少,不少过路人总是先看看我们3个小孩,又朝地下一瞥,就面无表情地过去了。王亮气得咬牙切齿,给他们起了一大堆外号:油条脸、小坏孩、小气鬼……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中午,我说“收摊!”3个人收起来,各自回家,约好下午再卖。

        可是下午一开始情况也不好,换了一个地方才卖掉2元钱的东西。又换了一个地方,刚到就和旁边卖苹果的叔叔阿姨认识了。他们一早就到这儿出摊了,中午在这儿吃的饭,下午继续卖,辛苦极了,而且天还这么冷。我这才体会到摆摊的劳苦,不由得对他们起了敬重之心。

        等到4点多,顾客涌上来了!有的买“龙”,有的买“春”、买“福”,一阵紧张忙乱。最有意思的是一位老爷爷,他提着一篮鸡蛋走来,我忙说:“老爷爷,您买一张吧!”“噢,我先看看!”说着,他把篮子放在了树旁,走到了摊前。

        “你这个怎么卖?”

        “2元。”

        “那个呢?”

        “1元。”

        “这两个就2块5吧,再搭给我这个‘龙’。”

        “啊,老爷爷,这两个该是4元,2块5太少了,我们不能卖的。”

        “那给我这个‘龙’吧!”他指了指那个大龙。

        “不行,老爷爷!”

        “那我就不买了!”他一边说一边放下“福”。

        “老爷爷,我们真的不赚您的钱。那您总不能让我们亏本呀!”我趁热打铁,“这样吧,我再找找有别的什么搭给你。”  

        我装模装样地找起来,抽出一张卖I元5角的小龙。

        “彭帆,这一个就7毛5呀,你给了老爷爷,那老师批评我们怎么办?”好聪明的王亮,不过也急中出错,7毛5是批发价呀!我故意为难地说:“唉,没办法呀!那就让老师批评我吧!”我故意不情愿地把这小龙搭给了老爷爷。老爷爷一看多给了他一张,就拿出钱来给了王亮,拿着“龙”和“福”心满意足地走了。

        待老爷爷走远,我们放声笑起来。我们蹲下,从书包里倒出钱,数了数,嘿,不但卖回了本,还赚了一大笔:3元。我们3个人高兴得一个劲儿握手,一个劲儿大叫。天渐渐黑了,不再卖了,我们把一对“龙”送给了旁边卖苹果的叔叔阿姨。他们还要辛苦地守着小摊。他们自然感激不尽。

        第一次“经商”,我成功了。我想请客,但是拿着自己赚的钱总不想花,总认为它很珍贵,这也许是亲自劳动的结果。我想到平时常向爸爸妈妈要零钱,心里有了些别样的思索。

        第一次“经商”使我增长了一份阅历,我感到长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