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回乡,自然要受到亲朋们的一番盛情款待。鸡鸭鱼肉我不太稀罕,最急于品尝的是一种家乡特产——鲜蛤。
这种蛤为什么叫鲜蛤,原因我无从考究,但它的“鲜”却是名副其实的,它的营养价值也许远不如海参、海米、扇贝、对虾,然而,它那独有的难以形容的鲜美昧道却足以使你品而生叹,回味无穷。自随父亲到县城读中学,五年来,这种享受就无缘体验了。今天,伯伯果然端来了一盆热气腾腾的鲜蛤,要不是坐在炕上,我这个“海的女儿”准高兴得跳起来。
谁知,硕大的蛤壳剥下几只,肥嫩的蛤肉才吞下几个,我就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怎么,一股浓烈的汽油味?迥然不同于记忆中的美味了。
得到的解释是:“你不见海上那来往如梭的机帆船么?那可都是些喝油的家伙。”
哦,明白了,鲜蛤不鲜,这也算是大海对于人类对它不恭的一个小小的报复吧!
大海是有着广阔胸怀的。它多么慷慨地容纳,又多么无私地奉献。但它不能容忍的是对自己纯洁品性的玷污,它不能允许的是对自已所抚育的生灵的残害。是的,“礼尚往来”嘛,你对大海不恭,又何怪大海对你不义呢?
然而,受到不恭的仅仅是大海吗?
家乡之行,我的情绪被一个巨大的“变”字主宰着:茅屋变广厦,新装替旧服;昔日扶犁的黑手,今朝也奏响了机器的轰鸣曲。生活,展开了笑脸,然而另一方面呢,苍山变成秃岭,清溪变为浊流,浓烟随风弥漫,垃圾四处成堆……
“伯伯,你们应该注意环保啊!”
“换宝?嘿嘿:”伯伯笑了,“闺女,如今党的政策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伙可都在千方百计地‘换宝’呀!咱这地方,依山仿海,是块风水宝地,那山哪、树啊、鱼呀、虾呀,可都是换不完的‘宝’啊!”
“伯伯,我说的是环境保护。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就会象这鲜蛤不鲜一样,不仅危害人的身心键康,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呢!”
“咳,俺可没那么多讲究,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嘛。再说,大伙正齐心奔富裕路,谁还去顾及那些小事情呢?”
也许正是这句话,证实了我并非在“杞人忧天”:家乡的父老只陶醉于“换宝”的甜蜜,却没有看到那潜伏着的危机。
然而,就在忧愤中祝默吗?不,我要呐喊:想想这片饱经风霜的古老的土地吧,怎忍心让它裸露着肌肤经受风吹雨打?它需要绿色的装扮,想想那广袤博深的大海吧,怎能让龌龊的秽物损伤它蓝色的情怀?想想那清新透明的大气吧,何以要在它纯洁的血液中融进黑色的“诱惑”?想想这世界上的另一些生命吧,它们虽不及人类伟大,却也以自己独有的本能,维持着一个充满生机的和平……
当我与故乡道一声‘再见”,提着盛满欢乐和情谊的包裹踏上归程的时候,大海,请允许我留给你这样一个疑间:当咱们再次重逢时,鲜蛤会鲜吗?
期待的,是肯定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