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同等重要高三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理性与感性同等重要高三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性主义者认为,思想成就人的伟大。感性主义者认为应当摆脱思想,因为人的幸福只于感情。综合二者的想法可知,理性与感性都是对于一个人缺一不可的东西。
一个充满理性但缺少感性的人可能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他缺少同情、善意,有可能为了理性做出有违社会伦理的事情。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的科学家进行实验验证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效果。当实验进行至一半时,他发现这个药有很强的副作用,不但不能治疗病人还会削减病人的生存期,但为了实验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可靠性,他没有停止实验。他的行为是理性的,同时也是冷漠的,因为他缺少了感性的关怀,才做出了有违社会伦理的事。从核科学家为禁止核战争而努力的行为上,我们也能看出,哪怕是以理性为主的科学家,也需要感性的支持。只有理性思想的人,是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一个充满感性但缺少理性的人将难以客观地认识世界和社会,也难以发展自身。因为他放弃了理性思考,这是人类最有力的工具。在东西方发展的对比中,理性的力量得到了体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没有用理性思维分析世界的传统;而西方国家从古希腊时代,就有用理性思维认识世界的传统。通过科技的发展,西方逐渐超越了拥有悠久历史的东方。东方逐步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感性的佛教和儒家并不能拯救东方于水火之中。由此可见,光有感性而缺少理性的人难以跟上社会、文明发展的脚步。比如,清末的士大夫们由于担心铁路会影响祖坟和风水而反对修筑铁路。
兼具理性与感性的'人是伟大而又幸福的人。理性与感性不是对立的两面,它们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存在。居里夫人是位大科学家,她发现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又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的丈夫与她志同道合,她的子女也在家庭中健康成长。居里夫人就是一个既有理性又有感性的人,她也是一个伟大而又幸福的人。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不仅体现在科学家的身上,在艺术家的身上也有所体现。达芬奇是位伟大的画家,但他不仅是个感性的人,更是个理性的人。他为了掌握人像的画法,曾解剖尸体研究人体结构。如果没有理性的严谨,他也无法将感性的美展现在细致的画作中。同时拥有理性与感性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成就伟大,获得幸福。
感性与理性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两种素质,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理性与感性同等重要高三作文】
感谢小王子,你让我混混沌沌的世界顿发新生之光与感性之光。
小王子,你还好吗?
每次,我仰望星空,听到星星在呢喃,这多么像五亿个闪闪发亮的小铃铛,它们碰撞在一起,叮铃铃叮铃铃,汇集成你那银铃的笑声。我突然担心起来,那只没有画口罩的绵羊有没有将你心爱的花儿吃掉……不会的,你会用玻璃罩护好花儿,管好小绵羊的……那时,所有的星星都温柔的笑了……那边的星星,像极了可爱的模样……我的眼前,浮现出你的影子……
我很是想念你,我想到你把火山当作小板凳看落日的影子。那个背影,是多么多么的寂寞啊。你曾说,在一个人情绪低落的时候,就爱看日落。你那天,看了43次呢!我在你的旁边多么想要安慰你啊,可却又无从安慰……那是多么惆怅……是因为……那朵骄傲自负的玫瑰吧,哦……原谅我这样形容你心爱的玫瑰……后来,你离开了她……我理解你的心情,自那以后,我理解了每个人的忧愁和善感。你让我知道,正因为你为了自己爱的事物付出,她才显得如此独一无二。我们也无法责备自己爱的人,无她是怎样自负的骄傲的……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你对玫瑰的影子。
满天繁星,若隐若现,好像在游动,在奔跑……我看到你游历各个星球的影子。我追随着你的影子,认识了许多荒谬的大人,高高在上、专权的国王、一直数星星要占为己有的商人、为自己喝酒而羞愧而喝酒来忘记羞愧的酒鬼……在你眼里他们自私自利、愚蠢以及欲望满身,他们是奇怪的。为什么一直数星星?那满眼星光望不穿,绚烂了这夜空。为何不去发现夜空的美?因为星星而美妙的夜空。“与其占有,不如欣赏。”你微笑着告诉我。我和你一同认识了点灯人,他的工作让我们对他崇敬,他,不是为自己,是为他人。
我与你离开,经过以为地理学家的指引,来到了这个神秘的国度——地球。我们这才发现,这里有许许多多,记不住数字的国王、商人、酒鬼……那些奇怪而虚伪的人啊,都在这里呢。更让你落泪的是,你发现,自己的玫瑰并不是独一无二的!那个花园里,都是你的玫瑰!那时,我多么想为你擦掉泪水:“你的玫瑰依旧是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啊,那是你花时间何经理精心侍弄的。因为啊,她是爱你的,你同时深爱着她。”
那只狐狸说了。驯化了,就要负起责任人。他会因为你的头发颜色是金黄色的而爱上对他而言毫无用处的麦子;会因为你四点要来在三点心情就开始愉悦;会为你哭泣,为你手足蹈……原来,所谓驯化是要经历泪水的掉落的。
我差点留下了眼泪,你被有着剧毒的蛇咬了。夜里,我只看到了一道黑色的影子,轻盈地倒在沙漠,竟然一点声音都没有……不过,我想到,的确身体太重,思念太深,你超脱了身体的界限,在大漠的地球上,投射出一颗鲜红的心,照在了你深爱的玫瑰上。
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看见你了。我很想你,就像你思念你的玫瑰一样。我像你在沙漠遇见的那位飞行员一样,到处奔走,寻找你的消息,我想要找到你,告诉你我很想你。
我只是一个“感性”稍微多于“理性”的平凡人!当你们其中某些人总是“不思进取”,我很想忘了你忘了我,但是那所谓的“绝情”总在关键时刻消遁得无影无踪,原来你们一直停留在我的心里,没有片刻能够割舍,哪怕因为责骂伤了你们,那也是“爱之深,责之切”“关心则乱”的情愫在其中。
今天我给我那些可爱充满生命律动的精灵们讲了一个冷笑话,那是疲惫身躯里由心开始通过声道再到脑门然后从嘴里辗转千百会才冲出来的爱的颤音。那一节课我享受到了来到这个班第一次最宁谧的寂静,谢谢你们,你们也是“有情”的!
早上五点五十五分,如平时一样快捷地掀开被单一跃而起,却只能换来天旋地转的晕眩,挣扎着孱弱的身子却几乎和墙壁来一个深刻的亲吻,倚靠着发白的墙面,挪动着那如铅一般的双脚,勉强移动到水管前,却弯不下身来,用力尝试了好些次,最后也不得不反转无力地躺在床上。外面的号角声一直响着,而我却总也起不来,忍不住眼角有像珠子的晶莹的东西溢了出来,是泪水,是汗水?在那一刻,我想到见不到我的你们,我也不知道我这个现在仿佛不堪一击的躯体会迎接到你们怎样的状态,还好,你们没有让我失望,你们让我这些天的劳心劳力都变得值得,苦原来是甜的!
下面是一个顽皮的却让大多数人不得不喜欢最终却离开的学生的QQ留言:
李卢梅 2008-08-26 14:48:29
现在语文课活跃起来啦,这都是你的功劳啊,也有很多同学爱上语文啦
李卢梅 2008-08-26 15:03:56
我也不舍得你们
李卢梅 2008-08-26 15:05:18
可是老天偏要我走,我不得不走。
李卢梅 2008-08-26 15:09:19
老师,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过我现在希望我可以说服家人,感动家人,然后我就可以回来咯。可是我没信心, 因为他们根本不想听我说,强烈反对我回来啊
李卢梅 2008-08-26 15:10:05
【难过】
李卢梅 2008-08-26 15:12:15
不过我会经常回来的
李卢梅 2008-08-26 15:03:20
现在好多同学都喜欢上语文课,我相信在你的领导下,64班的语文成绩一定会上来的,我知道你将会很辛苦,但是我知道你一定会坚持下去的,64班一定会更好,现在他们都很认真学习啦,比以前努力多啦,认真多啦。我说的都是真的,老师,好想念 你们啊,如果我不走,我一定会回来。我好想念64班的一切,以前在3中我真的很快乐。
老天总给我眷顾,天赐良缘,让我有福气接手这个班,也许某天我离开的时候我不哭,但我相信我这一生都会呗你们的牵绊着,你们是我生命里永远的活力因子。
理性与感性,往往是相对而言的。在我们每个人性格当中,都具有理性与感性,理性居多,那么他就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感性居多,那么他就可能是一个过于看重情感的人。我并不评判究竟是理性好还是感性好,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合理的把握二者。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鲁莽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说“你太冲动了”,这就是理性暂失的表现,这个时候往往感性占据了高端,我们可能会凭借一些自己的情感去做出一些我们自以为是正确的事情。比如我们常常所说的“抵制日货”,尤其是在钓鱼岛事件之后,很多所谓的“爱国群众”走上街头,打砸日系汽车,甚至打伤车主。请问这种抵制对日本来讲有何危害?我们伤害的是我们自己的同胞,损害的是我们自己的财产,这种看似是爱国的行为其实就是一时的冲动。
阿伯拉德曾经说过:“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的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为。”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万万不可失去了理智。那么感性的认识是不是就没有用了呢?当然不是,感性使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第一认识,世界的美都需要我们去用心灵感知,如果没有感性,那我们的心灵便会变得枯燥乏味。
总而言之,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方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一次公义的裁决令人拍手称快,一场爱心的募捐令人倍感温馨,一次冷酷的狼孩实验令人群情激奋,一种封建迷信的崇拜令人歇斯底里。
大千世界与百态人生给我们生存提供了不同的处境,我们只能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用心思考、周旋才可以得到最好的出路。
最近几年,发生在公路上的一些爱小动物人士怒拦运狗运猫的大卡车事件层出不穷。我不禁纳闷,即使他们拦下了一大卡车小动物帮它们免去一死,但这么庞大的数目又将安置在何处?那位无辜的卡车司机只是老板雇来的临时工人,他的损失谁来买单?还有因此堵塞了的公路又会耽误多少人的宝贵时间?站在理性的角度,这种行为幼稚且无知,仅凭一腔对猫狗的热爱而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爱狗爱猫不应该是以这种方式宣告体现。而从感性的角度来看,这些人士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不希望这些猫狗被送进屠宰场,他们认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就应当好好保护它们,因此不得不波及到了人的利益。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一直颇受争议的话题:为科学献身的小白鼠,为了适应当代科学的发展的步伐,科学家们不得不每日专心研究科学技术,做科学实验来造福人类,这个也让一些激进的爱动物人士拿出来忿忿不平,更有甚者还在抗议,试问如果不让这些繁殖速度快、易养的小白鼠来帮助人类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又哪来资本去照顾关心比我们更加弱小的动物呢?
遇事就拿出不忍与温情,这样真的好吗?人不能遇事就易感性,太感性了往往容易陷在美好的童话里,感受不到生活给我们的酸甜苦辣,只会沉溺于事物表面现象,被自己单纯的情绪所蒙蔽。
再来说说关于“狼孩”的实验吧,很久以前有位国外的科学家宣称为了研究人类的行为活动为人类探知谜团,将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孩与外界隔绝,只是每天送去食物维持他的生命,阻止他与外界接触,就这样十年后这样一个可怜的小生命从人彻彻底底变成了一只没有情感与行为能力的野兽,并且他的身体状况远不及正常人,没过几年就应病死去。这种理性让人发指。过于理性只会泯灭人性,让人变成冷漠无情的机器。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纠结于是是非非,正是我们无法真正拿捏好感性与理性的度,自身的情感又不足以丰富到指导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理性也无法完美地帮我们排除万难。
在我看来,感性偏隐深、温情,理性更智慧、冷静。这两种处世之道就像万物阴阳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无感性的理性是空洞的,它往往会使人变冷漠无情,而无理性的感性亦是迷茫的,没有理性的指引只会让人变得无知且疯狂。我们只有正确地找准解决问题的角度,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待困难,兼顾理性与感性,在公义面前品味感性,在温情之中坚守理性,以此来感悟生活带给我们的大智慧。
善良的修女质问科学家,为何不去关心正在挨饿的地球上的孩子,却将大量精力、物力投入到外太空的研究上。科学家的回答告诉世人,他在追求能为人类带来光明未来的真理,其效益远高于救助几个孩子。那位睿智学者的贡献,是一份执著和心血,是对未来的承诺和期盼。反之,善良的修女只看到眼下,看到了身边正在忍受苦难的孩童。忽然心中涌起阵阵感动,修女看的不远,却无比真实,她所贡献的正是那一份真实的善良。
看过一部电影,有一个片断尤为印象深刻。发达的科技造就了自能机器人,在一次拯救落水者的行动中,由于判定女孩的存活率低于男人,便在男人焦急的嘶吼中放弃了女孩鲜活可爱的生命。愧疚的男子开始思考,这些登峰造极的机器,真的可以带来幸福么?当冰凉凉的机器冲洗了那份本真,那么一切就都失去了意义。真理带不来感动,极尽精巧的机器,也无法真正让人活得多彩,看过很多类似题材的书刊,在人的智慧攀升到了一个崭新高度后,所有的问题便都回到了对人性的剖析上。人文的消失是惊人的快,不知不觉中便丢掉了那份善良,我庆幸我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感性的环境中。
悲天悯人也好,展望未来也罢,都基于同一个目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幸福。为了这个美好的心愿,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在努力,但追求到了最后,当心中的未来来临的时候,却有种幸福抓不住的感觉。人们的幸福不一定要生活得多舒适、多方便,但人们的幸福永远基于那份淳朴天然的情感。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的确该有人提醒,不要忘了最初时的单纯和温柔。
走在长长的旅途中,既要时刻铭记起步时的初衷,也要有一直坚定不移地追求梦想的执着。欢乐的小溪拒绝了鸟儿、草地和湖水的邀请,永不停留才汇入江洋,只有追求,才能带来未来。与科学的长远相比,若一味地陷入当下的环境而无力远望,人类社会也无从进步。就好像匹克威克的旅途,永远有那么多好玩的事物,但没有一样能使他驻足。然而,匹克威克的传奇故事,不是他一个人的,更多的是得益于有趣的同伴们。一个人无法跋涉遥远,成长的道路中,总有不经意的鼓励与感动,或许是教会夏洛蒂•勃朗特读写的那位善良的牧师,或许是拯救正欲投河的拿破仑的路人,又或许是支持帮助诺贝尔的兄弟们。在探索和奋斗的时刻,需要关怀和温暖。
人文情怀,是求善求美的执着。中国古代,重“礼”和“仁”,更是将人性的至善发扬极致,尚礼、尚法、讲伦理、讲道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精神是代代创造的,声声不绝的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原动力。在生活中,表达是怎样的呢?是冬夜里温暖了朱自清的灯光;是徐志摩一曲告别母校的诗歌,又是冰心心中亮着的小桔灯。而往博大了讲,那是一句“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是关注世人,关注社会的悲悯,是尊重生命,维护生命的赞歌,有了这些一丛丛点亮的灯火,生命便顿时鲜活起来了。
而科学精神,多表现于儒家那种格物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让人们求真求实,在历史长期的发展中,沉淀下了勇往直前的气魄,处事不惊的态度,坚苦卓绝、不屈不挠的美德以及果敢的探险精神。科学精神即求真求实,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普勒的天体定律,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和牛顿的力学定律等等。在他们脚印踏出的大道上,人类文明走的格外长远。而在小处,科学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起的是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诚实不欺,明白是非,坚韧顽强,勇于冒险,一切都是由科学精神分化出来,点缀生活。
时至今日,更是要具备人文情怀与科学的精神,苛求学业,成事业。论语中,既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也有“朝闻通,夕死可矣”。追求真善美的全部是人类世界的基础。无科学则无文化,而无人文则无民族。在两种精神结合并发扬之后,民族文化才有前途。
轻步出口,眼跳远方,手弄青草,鼻嗅花香,生活就轻快而活跃地蹦跳到生命中了。想一心向着远方,却无法不留意身边的风景,想心无旁骛地追求梦想,但抵不住双手掌心的温柔,生活就是这样,不会阻碍飘向窗口外的视线,但会包裹住蓬勃的身心,追求的是真理,而真正让人活着并活的多彩的是那一份人文的关怀。
在把握着那一份悲悯的人文情怀的同时,追求科学的精神。我想,生活就是这样,心于感性,至于理性,便丰富而精彩了。
科学与人文,前者重理性,而后者则重感性;前者关注物质层面,而后者则重视精神层面;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足,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科学与人文,我们的生活无论离了其中的哪一个都不行。若无科学,人类文明将停滞不前,甚至于倒退,我们也将无法享受到科技为我们带来的种种便利;若无人文,我们的生活将变得索然无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将变得单调乏味,这样的生活又有何意义?科学与人文,我们的生活哪个都离不开。
我曾听闻:在德国一个被瘟疫所困扰的小镇上,一位伯爵在竭尽所能帮助那些为瘟疫所困的人的同时,还资助一位发明家进行研发。尽管他的做法遭到他人的非议与埋怨。但他不为所动。最终,发明家的发明——显微镜,大大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从而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
倘若该伯爵没有那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恐怕小镇上会有不少人死于瘟疫;但倘若他没有关注未来、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恐怕瘟疫还要在世界范围内横行很长时间。人文治标,科学治本,只有标本兼治,问题才能得到更好地解决。
但科学与人文,无论太过侧重哪一方面又都是不行。若太过侧重科学而忽视了人文便难免在精神层面有所缺失。当今社会上,高能力低道德的人还少吗?他们或是有着出众的才华,或是有着杰出的本领,但却没有高尚的情操,不仅不用他们的本领或才华造福人类,反而以此危害他人、危害社会。这样的人终究会得到他人乃至全社会的唾弃。
但若太过侧重于人文而忽视了科学,便难免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不也是有很多吗?他们大多空有光鲜的外表而胸中却无半分学识;他们大多空有千万句甜言蜜语却不懂半句诗词歌赋;他们大多只懂得花天酒地之道但一旦面对问题便变得手足无措。这样的人,又怎能对社会、对国家作出贡献呢?又怎能造福于人类呢?
科学与人文于生活而言,便如同水一般,过少则旱,过多则涝,只有当二者均处于一个最恰当的位置,并达到完美的平衡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科学是一种精神,一种关注未来、造福人类的精神;人文是一种情怀,一种关注当下、悲天悯人的情怀。科学与人文,我们的生活少了谁都不行。
辩论之风在大学盛行由来已久。它是智力的较蟹,是在观念的冲撞、知识的交锋、逻辑的散打中显现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我校的大学生辩论赛已连续举办了两届,笔者有幸两次参与了该项赛事,每次赛完均有不吐不快之感。现诉于笔端,一家之言,难免偏颇,合理与否有待商榷。
但凡观看过辩论赛的同学几乎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正反双方在陈词阶段慷慨激昂、气势如虹,到自由辩论时却词穷语尽、场面沉闷;陈词阶段辞藻华丽、思路鲜明,自由辩论时却胡搅蛮缠、鲜有经典。并非辩手无如簧巧舌,而是参赛者感性认识大于理性思考的结果。参赛者往往按自己事先拟定的理论框架侃侃而谈,显得有章法,却由于缺乏对辩题的深层次思考与理性的分析能力,一旦被对手置疑,就力避展开正面交锋。同时,还难以及时准确地抓住对方漏洞以图一针见血、穷追猛打。为了满足观众的感官刺激,再将大量华丽而空洞的言语堆砌于陈词之中,使陈词表面上饱满充实,让台下人听起来热血沸腾。整个陈词阶段显得感性十足,然而大差终究还是出现在了自由辩论开始后的三五分钟内,对辩题分析不深与把握不足,使双方前面的气势对比往往化为乌有。没有理论的基石,纵有千舌万嘴也无法赢得观众的接连喝彩,感性在理性面前有时又显得漏洞百出。比赛的胜负,也不再取决于“辩”,而仅仅停留在了“论”上。于是乎,演讲高手大行其道,借其煽情的陈词赢得阵阵掌声并最终以气势而非理性取胜。
“赛前的准备其实就是辩词的准备,自由辩就主要靠技巧靠嘴皮子了。”一位元老级辩手曾这样跟笔者说道。叹哉,悲哉!诚然,没有好的辩词准备,就没有更好的自由辩,然而自由辩真的就是嘴皮子之争就是技巧之辩吗?难怪会出现面对对方的发问时要么偷换概念要么避重就轻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搪塞过去。当然这也算是辩手智慧的闪烁点,毕竟偷梁换柱、暗渡陈仓等技巧也并非智者就不能为,这大概也成了辩论赛“出彩”的原因之一了吧?只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展开对真理的探究,其实并无多大好处。在技巧之后呢?噢,大概就是耍嘴皮子了。正反双方总喜欢在一些无关痛痒的细节上相互抛绣球,你抛给我,我再抛给你,有时甚至在一个离题万里的字眼上抠过来抠过去,最后你说我跑题我也说你跑题,反而把真正的论题扔在一边,讨论起到底谁先跑题了。待双方回到原论题上时,往往已到总结陈词临近辩论结束了。这种目标不明的反复盘诸,使得场面貌似激烈实则乏味,这大概是不符合辩论的主旨的。
我国先秦时代的孟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都是令人仰慕的一代辩才,因为他们不徒以气势逼人,不徒以如簧巧舌取胜,而是为澄明公理而辩,通过辩论追究真理。希望我们的辩手在辩论时,亦能少一些对技巧的过于偏重而多一些对真理的探讨,少一些感性的认识而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回首大学时光,我曾经在随波逐流地涂鸦了几年诗歌之后,便弃而增进了理性与思辨的兴趣,尽管周围的诗友们依然执着地追求着。
那时,我藉着专业的需要走进了康德、黑格尔的世界。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曾连续伴随过我四个月的时光,黑格尔《美学》也成了我长久留连的一片神圣天国;康德对个体完满的关注,黑格尔对人类精神(理念)历史的剖析,以及他们那智慧杰出的思辨光彩。曾给我难以忘怀的理性享受。
思想家的力量是巨大的,道家可以造就柳宗元在官场失意后成就寄情山水的浪漫,儒家可以涵养出“直挂云帆济苍海”的济世豪情,尼采可以成为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亦曾在世纪之交掀起无产阶级风暴,而卢梭的一句名言奠定了文明杜会的现代基石,民主的潮流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寰字。
哲学给人智慧,可以涤荡个体生命的粗糙;然而,长久的哲学依恋,对理性思辨的过于执着,则又易扼杀丰富的感性生命。在理性与感性之间,而今的我更加亲近感性。
我以为,对思想家可以崇敬,可以仰慕,可以追求精神的交流,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而于追求思想拥有的同时泯消思想家的成就欲,则不失为保持并高扬生命感性的可取路径。沉入书斋,去拜会精神不朽的思想家,自是一种清远、高洁的精神享受,然而仅此是不够的,书斋以外的世界更精彩,何不藉着理性的灵光去享受感性的丰富多彩呢?要知道,理性若不与感性相伴,内在的理性灵光不能外显于人格的魅力,所谓生命的完满便无从谈起。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一生从事美学理论,有一次赴香港讲学,曾不无感慨地奉劝青年人:多做一些创作,少做一些理论。朱先生的此番忠告不无生命感性的留连与期待,亦见其晚年取得成就后的人生失落与惆怅。
我总觉得,人生干世,理性的兴趣当不可少,走出生命初始形态的粗糙有赖于日臻丰盖的理性灵光;但理趣之外,别忘了:去游山玩水、去聆听音乐、去交朋友、去创作散文与诗歌、去临摹书法、去涂解绘画……
想象是人们对原有感性形象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里过程。《丈心雄龙·神思》中说:“丈之思也,其神远夹。故寂然凝虑,思接千丸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这段话足以说明想象对于写作的重要。写景时,如果没有想象,那么景物只能是呆板干瘪的图片,很难激发读者的审美热情,当林读者也就不会为你的描写“悄然动容”了。
写景中常用飞腾想象。即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想象,这种想象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吴伯萧《难老泉》中的一段描写。“晋祠三绝,一绝是‘宋塑侍女’。在圣母殿又围绕着邑姜凤冠霞被的坐像,有四十四车侍女塑像,据说是宋朝的作品,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虽然身体的丰满俊美,脸形的清秀圆润,神态的婉约自然,都有共同的地方,但是四十四尊四十四个样子。有的像在沉思,有的像在凝视,有的像在缓歌徐吟,有的像在低声细语,还有的微笑,有的轻举……衣裘、服饰、颜色,一切都那样遥真。走近去,你仿佛会听得见她们说笑的声音,会感觉出她们呼吸的温卑。”
作者由侍女的不同神态,想象到她们说笑的声音,想象到她们呼吸的温馨。把这些塑像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人们读后仿佛置身其中,与之同乐。
《紫藤萝瀑布》也使用了这种想象方法。“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鱿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摸了一下那小尔的萦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作者在对紫藤萝的描写中,注入了浓烈的感情,他把本没有联系的“藤萝”和“派布”按照自己的意愿,超越时空地联系在一起,让那种像征生命的萦色沿着“派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让萦色的花舱“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这种飞璐想象,恰似一条纽带把写景和抒情紧紧地联系起来,突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写景中也常用饭设想象。这种想象的特点是,作者饭定一现实中不可能有的境界,把自己的情感、意愿在这个饭定的境界中表现出来。朱自清的(绿)中的很设想象十分感人。“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艳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响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现实中作者无论如何是不能裁绿为带,艳绿为眼的。作者假定这样的境界,意在表现梅雨潭的绿,绿得轻盈飘逸,绿得明亮清漱。用这种假定的境界,烘托自己对梅雨谭的绿的至爱之情。《幕秋果因》是这样用假设想象的:“果园的地上怎么有一块黄色的地毯?,原来是秋姑姑用小草织成的。小草刚刚脱去了夏哥哥送给它们的绿衬衫,又换上了秋姑姑赌给它们的黄棉袄,它们穿着黄棉袄,一个个排列起来形成了一块黄色的地毯。当它们想到冷酷的冬爷爷就要夺取它们的生命时,不禁痛哭起来,它们哭得多么伤心啊!哭得弯下腆去,哭得苍老了,还在哭。“泪水”流到小坑里停住了,为了表示它们的一生是清白的,成了纯洁的白颜色,这就是冰。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冰上的花纹姿态万千,各式各样,像皱纹,像花朵,像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