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萧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3:28:02
  • 《萧江奇观》
  •     萧江,是我的故乡,这里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那孤崖顶上的双榕树,耶稣堂前的樟水井,涣底殿的大鼓,是人们传颂已久、远近闻名的奇观。

        当人们来到萧江老陡门时,一眼就望见一座六角的望江亭。紧靠望江亭后面有一块孤立而突兀的岩石,人们称之为孤岩。孤岩顶上长有一棵奇大的榕树。

        这可榕树少说也有几千年的树龄。那盘曲嶙峋的树根穿出石缝,暴露在阳光之下,又互相扭结,一直扎人地下。高大的树干已经开裂,形如两棵,腰围之粗要五六人才能合抱过来,现在竟还是那么青翠挺拔,枝叶茂盛,绿荫如盖。弯窿形的树冠覆盖着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地,遮掩着许多小商摊贩,方便了许多游人避雨乘凉。

        1986年,萧江人民在大树底下又建起一座亭台,名日“双榕亭”。县长亲笔为其题词:“双榕双榭听鼓听潮人换世,客来客往避风避雨坐何妨。”更为双榕树增添不少色彩。

        面对奇特的双榕树,我想,当年这树苗长在这上无半点泥土,下边水源拓竭的孤崖顶上,靠的是天然雨水和岩缝中渗出的微小的水滴来维持生命,其成长之路可谓坎坷艰难了!但双榕树能忍饥渴,熬霜雪,挨过了漫长的岁月,到如今竟长成了诸树之冠,不亦奇哉?

        萧江菜场北面耶稣堂前有一口老的水进,名曰:“樟水井”。井水冬暖似汤,夏凉如冰,清甜可口,美味绝伦。就在这口井里曾生有樟抱榕的奇树。

        早在数百年前,萧江人民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在这里开了一口井,并筑好不久,井壁上竟长出一棵樟树苗和一棵榕树苗。骤观之,两树倒映并底,犹如同根相连。几年后,樟树竟伸出枝叉,慈母般地紧紧地拥抱住榕树,那榕树也像怕羞的孩子似的紧紧地偎依在樟树怀抱里。这样,人们就把这两棵树合称为“樟抱榕”,那涓涓清澈的井水就是从这树根底下流出来的。又过了几十年,不知什么原因,那棵榕树枯萎了,只剩下一棵樟树。后人就把这口井叫“樟水井。”

        樟水井是萧江人民饮用的唯一的水源,又是酿酒的好材料。每年农历10月20日,萧江镇的人们总要到这里挑几担水回去酿过年酒。据说这口井历史上从未干涸过。

       樟水井,井壁生树,涓涓细流发自樟树之根,水清源长,不亦奇乎?

        萧江还有一面远近闻名的大鼓。

        据说早在明朝嘉靖年间,萧江人民为了抗楼冠,在娘娘宫建造了一面大鼓,其鼓面可摆一桌酒席和八把八仙椅,八个人在上面会宴,还可有人在上面沿鼓巡酒一圈。如果擂一下大鼓,从初一到十五,还能听到鼓声的余音,足见鼓声之宏矣!就是那取皮蒙鼓的键牛,据说它关在牛栏里,头能伸到隔河对岸的菜田内吃菜呢。这些只不过是传说罢了。而萧江大鼓的名声早就播及浙、闽、赣等地。

        随着年代的变迁,大鼓先后改装四次。后来,鼓皮破了,只剩鼓桶放在古庙内,在文革期间作为“四旧”搞得无影无踪了。1987年,萧江人民为了保留萧江的文物古迹,在侠底殿又蒙制一面大鼓。其鼓面直径为2.30米,高2.50米,竹钉900多枝,鼓桶用了60多块木板,计木材为1.4立方米。鼓面上用彩色瓷漆画有双龙戏珠和流云焰火。那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在改革的大潮中,全国各地来萧江联系编织业务的人和回乡探亲的侨胞,都要去侠底殿看一看这面大鼓,听一听“隆隆”的鼓声。据说这鼓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奇鼓。

        我想,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家乡的山山水水会变得更奇更美。

    与萧江有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