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味物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1:16:15
  • 《说说“状物咏物”》
  • (一)什么叫“状物咏物”

    本册收录的都是状物味物的习作。为了便于阅读,首先要明它是怎样的一类文章。

    “状”是描述,“咏”是讽泳,“讽咏”就是在描述中有所寄托,或寄托某种感情,或窝有某种道理。只说“状物”,还不能算是一种文章,它只是一种写法,状物的写法在记叙文、说明文以及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而我们把“状物”和“咏物”联系起来,就是文章的一个种类了。这种文章以“状物”为主,在状物中有所讽咏,“状物”是手段,“咏物”是目的,“状物”为“味物”服务。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状物味物”的对象是“物”。一般记叙文是记事写人的,议论丈是说理的,它们的写作对象都不是“物”。说明文有许多是写“物”的,但其目的仅在于介绍说明,不必有所寄托,即或阐明了一些事理,抒发了某种感情,但这不是目的。写景散文、山水游记的写作对象是“景”,而“景”是“物”的集合体,仍然不同于“物”。“状物味物”的文章所写的往往是一个物类,如“莲”、“菊”;甚至是一草一虫、一辛一榭这些个体事物。有时也写到一山一水,但和游记不同。游记往往具备记叙文的要素,按作者游晾状写景物,抒发由景物直接引发出来的情感,而状物味物的文章却不一定具备记叙文的要素,往往超越了时空次序,把这一山一水作为个体来写,抓住某些特征,引发出联想,寄托更深层次的情感或道理。

    (二)为什么要学写状物咏物的文章

    我们学写状物味物的丈章,是因为它有重要的作用。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反对无病呻吟地吟风弄月,“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主张有感而发,陶冶情操,激励意志,同时给他人以积极的影响。

    状物味物由于把情或理寓于形象之中,可读可感,实在比抽象的说教更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其社会功用是不可低估的。孔夫子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虽然只是一句话,还没有成篇,但寄托了作者为了理想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成为千古明训。屈原在《橘颂》里写道.“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通过味橘树寄托了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永不背离祖国的志节。陆游《卜算子·味梅》词里“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康作尘,只有香知故。”的名句,借梅明志,使我们宛然看到一位国志士的高大形象。陶铸同志写的《松树的风格》,倡导了一种“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多少新中国的建设者为崇高理想而献身!

    诚然,我们不是作家、诗人,我们现在还只是一名学生,但是决不能认为写作文只是给老师看的。还拿“状物味物”来说吧,假如你发自真情,潜心思考,靠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完成了一篇状物味物的“得意之作”,抒发了高尚纯洁的情感,那么,在构思、写作过程中,你的心灵不是得到净化了吗?如果把这篇文章拿给同学看,或者老师当众宣读评析,它不是影响了更多的人吗?你熟练掌握了这种写法,将来发表了更多更美的作品,其社会效益不是更大了呜?今天的“练兵”是为了明天的“实战”,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状物咏物的文章所以比较难写,是因为它需要较强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较高的语言水平和写作技巧,也正因如此,它才是一种更好的锻炼途径,只要迎难而上,它会使你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

  • 《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     前面说过,状物味物的文章都是有所寄托的。那么,寄托什么呢?无非是情和理。情和理不能截然分开,往往是理中有情,情中有理;这类丈章也没有纯粹抒情的和纯粹明理的,总是情理兼备。但是,情、理在一篇文章中却有主次之分,有的以扦情为主,抒情其归宿;有的以明理为主,明理是其目的。

        这里要说的是抒情。状物抒情的文章,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物是文章的主体,情是丈章的灵魂。

        前面习作中,(黄土地一文歌味的对象是祖国的土地,借此表达了小作者对祖国的土地、祖国的人民、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李恋和立志建设祖国的感情,写得热情奔放。(绿叶情思)满腔热情地歌硕了“绿叶的事业”。

        有的同学把抒情视为畏途,其实大可不必。有的同学认为抒情是作家、诗人们的事,与我无关,这也是一种误解。我们写文章也是离不开抒情的。特别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我们把它归入扦情散文,可见抒情性强是它的一大特点。只有文章感情真实而强烈,才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更能打动读者的心。那么,怎样掌握抒情这种写法呢?

        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是要发自内心,抒发真情实感。虚假的感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动人的。这枕要求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民息息相通,爱人民之所爱,僧人民之所僧,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无论是成功、荣誉还是失败、挫效,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自己的爱僧感情。

        有了真情实感,接下来就是表达问题。表达感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扦胸臆,是作者直接刹示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写法。例如:我的无比坚韧、持之以恒的黄土地啊!在你的渊深面前,我感到浅薄;在你的浩瀚面前,我感到渺小。—《黄土地》这一段面讨所味之物—黄土地直接抒情,感情显得更加强烈、奔放。

        第二种是间接抒情。是把作者的主观感情融于记叙、描写、议论当中的一种写法。例如:带着千里奔波的疲惫,常年思恋的饥渴,我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扑进黄土地的怀艳。敞开胸襟,品味着风儿梢来的新翻的沃土芳香,感受她那畅快的呼吸,脉汁的流尚。—《黄土地》黄土地从贫疥的壁缝里挣扎出来了。长城脚下,大运河畔,村庄城镇,生机勃勃;楼房建筑,高耸林立,座座烟自促高了黄土人的身蚤;隆隆机器,歌声牵放,飞转的机轮,改变了原始老牛破车的节奏,经纬网般的电线编织出热烈的真诚与企盼。—(黄土地》踏在黄土岗上,强劲的山风扑面而来,拂弄我的鬓发和衣衫,抚摸我起伏的胸膛……我静静地伫立着,心在剧烈地跳动。—《黄土地》

        第一段以记叙为主,叙述自己回到阔别的故乡,在记叙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千里”写出原先离开故乡之远。“常年”写出离开故乡时间之长,又把思恋喻为饥渴,突出了思乡之情。接着把风儿、土地拟人化,使人仿佛听到风儿低语、土地的呼吸与脉搏,倍感亲切。面时这些,作者“敞开胸襟”,表达了对故乡土地的一片挚爱。

        第二段以描写为主,描写故乡的建设,在描写中抒发了作者的感情。除了几处拟人的写法以外,本段从句式上多用四字句,节奏短促明快,像进军的鼓点,表达了喜悦、豪迈的感情。本段又把长城、运河这凝聚着古老文化的事物同眼前的楼房、烟囱、机器、电线融为一体,在喜悦、紊迈中又给人带来深沉的思考。

        第三段是景物描写,具体来说就是写山风。作者使山风人格化,像顽皮的孩子,又像慈祥的长辈。就是这山风,吹动了作者心头的涟漪,为作者的紊迈奔放的感情推波助澜。

        作者的感情必须借助一定的语言手段,才能得到恰当而充分的表达,拙劣的语言是不能很好地抒发感情的。换句话说,抒情离不开修辞。上面几例,似人、排比、反问在抒情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屈原》剧中《雷电硕)一段,屈原面时风雷电抒发了火山爆发似的感情,这也借助于多种修辞格的运用。“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运用了呼号和反复的辞格,感情不可遇抑。朱自清在《春》里,写“风,轻悄悄的;草,软纬纬的”,运用了对偶和重全的辞格,感情细腻而悠长。衷鹰在《井冈革竹》里写道:“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基低头,不向敌人育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运用了回环、对偶、顶真辞法表现了对井冈山的毛竹,也就是对井冈山的人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的选择对抒情有重要作用。有许多词语本身就是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使用恰当,就会娜上添花;词语使用不当,有时会伤害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用词是不能不注意的。

        《黄土地》中,写过去,用的是“酸甜苦辣”、“屈辱艰辛”、“白骨累累”、“惨哭声声”、“冲刷”、“剥独”、“践路”、“毒化”、“创伤萦军”、“忧患重重”这样的贬义词;而写今天,用的则是“威严”、“肃穆”、“雄浑”、“清醉”、“黄水滚滚”、“钻机突突”等一系列衰义词。这样,感情表达得恰如其分。

        我们还要了解这一点:是不是多用了几个好词,多用了几种修辞格,就能淋漓尽致抒发感情了呢?不是。任何词语,任何修辞格,如果孤立起来,就什么意义也没有;互相配合不恰当,也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就好像眉、眼、鼻、口都很标致,如果组合不恰当,就不会成为美人一样。汉语讲究语势、语流,或回环曲折,或一泻千里,都要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或者把语气急促的短句与语气舒缓的长句交互使用,使语言疾徐有致;或者把语气平缓的陈述句与语调上扬的疑问句、感叹句恰当安排,使语言抑扬顿挫;或者把语气自由的散句与语势酣畅的整句(对偶、排比等)妥善处理,使语言波澜起伏。达到这种境界,不论抒发怎样的感情,都会各尽其妙。当然,这是不很容易的,但做为一个目标,应该努力争取达到。

        前面几篇习作,无论作者有意与否,在语势上都有特色。《黄土地》语气豪迈奔放,《绿叶情思》语气激昂奋发,同时,它们也并非全文都是一个格调,奔放中有舒缓,曲折中有畅达,这都表现了作者的语言修养。可见,语言运用的高境界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要用心学习,就可以达到。

  • 《明确中心选取角度》
  •     题旨就是中心思想,状物味物的丈章也要有中心。前面讲过:这类文章其实就是“托物言志”的文章,状物是手段,咏物是目的,状物为味物服务;而味物就是有所讽咏,有所寄托。这类文章所言之“志”,即它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就是文章的中心。

       中心从哪里来呢?

        第一,中心从辛物的特征来,从事物的特征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如果中心思想与事物的特征缺乏联系,不相吻合,只能造成中心的模糊、无力。好的咏物作品,其中心思想总是从对事物特征的描写中自然生发出来,使人觉得天衣无缝。

        于谦的《咏石灰》诗,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读后,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提炼思想的功夫。第一句写石灰的原料-一一石灰岩需要千锤万凿开采的特征。象征志士的坚贞品德、出众的才能经过了艰苦的磨炼;第二句写从原料到石灰需要烧炼的特征,象征志士不畏千难万险的顽强意志;第三句写石灰使用之前,与水反应,由生变熟,由块状变成粉状的特征,象征志士不怕栖牲、宁死不屈的精神;第四句写石灰洁白的颜色及其用途,象征志士高洁品质的深远影响。因此,作品的主旨就在对石灰的描述中自然地显示出来了。再如,郭沫若先生的散丈(银杏),用银杏树象征祖国,这也是从银杏的特征而来的。银杏是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它树身十分高大,枝干挺拔,木质坚韧,它那呈扇形的革质的叶子光洁美丽,玲珑别透,到秋天会“翻成满园的蝴煤”。用这最完美的树种象征历史悠久,又有优秀传统的祖国,是再合适不过了,简直不可替代。80年代,我们把银杏定为我们的“国树”,是不无道理的。

        第二,中心从现实需要中来。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为现实生活服务,如果离开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病呻吟。所以,要留心现实生活,洞察各种生活现象,关心人们的思想动向,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具有指导启发作用。例如,多年来,我们歌颂小草,歌硕它的不求名利、双肤奉献的无私精神和不畏风霜、“好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这是因为社会主义事业是千万人的共同的亨业,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共同奋斗,需要发扬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前进,历史的发展,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需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因此我们又歌颂参天大树,以鼓励人们发愤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其实二者并不矛质,只是根据现实的要求,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歌味对象,强调了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即使今天,我们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大志,争做栋梁的同时,仍然需要无私奉蔽的精神,难怪人们仍在赞颂小草、野花、老黄牛了。

        事物特征,现实需要,是丈章中心的两大依据,把两者结合起来,文章的中心思想才更合理,更有针对性。

        上面习作,中心思想都是明确而深刻的,都是从事物特征和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梅花赋》以梅花“斗残冬,报早春,在年岁交替之际给人以信心,给人以温暖;而在真正的春天到来的时候,你却悄然逝去”的特征出发,歌颂了不图名、不居功的崇高精神《我和苦棣树》抓住一个“苦”字,赞扬了“自己吃苦,给别人以芬芳”的精神。《心中的》抓住家乡的木桥充满险情,却能使人走向彼岸的特征,同母亲对作者的严格教育联系起来,歌硕了母亲博大的爱。这种种精神,都是现实所雷要的,几篇习作的中心思想,都是同时代合拍的。

        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但要明确、深刻,还要做到新颖。如果没有新意,言辞再美也不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取新鲜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事物都具有多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特征.因而也就可以提炼出不同的思想。比如一把刀,用来砍柴是工具,用来作战是武器,用来作案是凶器,数百年后放进博物馆,就是文物。再如虎,从一个角度看来,它有威武的体貌,威猛的气势,给人以堂堂正正的印象,可以用来象征正义和力量,所以它成了画家的爱物,民间也不乏关于‘’义虎”解人危难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一种凶残的猛兽,而且是百兽之王,正像人间的暴君,所以许多故事中把它写成残暴的统治者。

        古住今来,凡是传世的优秀作品,即使歌味同一事物,其角度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黄巢有两首著名的泳菊诗。一首是《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蛛难来。他年我若为,报与桃花一处开。”另一首是《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两首都从菊花的花期立意,但立意的具体角度不同。第一首着眼于菊花处境险恶、孤寂冷落的特点,揭寡了现实的不平,表达了要求平等的理想。第二首着眼于菊花独占秋色的特点,扦发了科考不第的愤巷,表现了倒转乾冲的雄心壮志。而黄必武同志的《菊花》诗更是不落案臼:“托根在石禅,叶盛花亦繁。生机随地茁,何用费篱樊。”釜老不从花期方面立意,而是选取了全新的角度,歌咏菊花不择地势、不用扶持、生机盎然的特性,表现了革命者不怕困难、顽强奋斗的情怀。上面习作,在选取角度方面也有一定特色。梅花有美丽、芬芳、耐寒、花期早等特性。而《梅花赋》主要从梅花冬天开放、早春逝去的特点着眼,抓住一“斗”一“逝”,提炼出“不图名”、“不居功”的中心思想。《我和苦徕树》一文从苦和美相统一的角度立意,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心中的桥》没有写雄伟的桥、坚固的桥、美丽的桥,却写了伴随自己度过童年的乡间木桥。它朴实无华,桥身倾料,伤痕累累,桥面高低不平,并且有很大的缝隙。作者正是着眼于这些特点,从过桥艰难却又得到锻炼的角度,很自然地把这座木桥同母亲的教养联系起来,表现了文章的中心,可以说是新颖别致,颇具匠心。

  • 《由实入虚发挥想象》
  •     写作离不开想象。写状物味物的文章,想象尤其重要。

        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龙的形象就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人们见过蛇、牛、鹿、虎、鱼、鹰等动物,在这些感性形象的基础上,人们通过想象,创造出了客观上并不存在的龙的形象,它有蛇的躯体、牛的头、鹿的角、虎的牙、鱼的须蜂、鹰的爪……是一种最完美的动物。所以,想象就是由实在的事物创造出眼前并不存在的甚至世上本不存在的形象,是一种由实入虚的思维过程。

        那么,想象对状物味物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它可以使描写生动形象,富于美感,具有魅力。高中语文课本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想象十分丰富。李白并未到过天姥山,却想象出山中奇幻的景色。这还不算,他还通过想象,描绘出一个情忧迷离的神仙世界:“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觅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窝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里天空空明澄碧,不染一丝尘埃;楼台金碧辉煌,日月双照,没有一点阴影;仙人们服饰奇特而华美,为世间所无,就连猛虎神鸟,也驯顺地为仙人服务。这样,就产生无比的艺术魅力,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引起了读者的共鸣。高中语文课本还有李健香的《雨中登泰山》,其中不乏状物的片断。例如写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愚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针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鉴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这里通过想象,把松树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了人的感情、动作和神态,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同时也使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了松树的种种姿态。再如写山石:“有的石头象莲花辫,有的象大象头,有的象老人,有的象卧虎,有的错落成,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把山石想象为各种不同的事物,把静物写成了有生命的东西,生机勃勃,妙趣横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其次,想象有助于表现丈章的中心思想。初中课文《荔枝蜜》中,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小密蜂,表现了作者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决心为人民酿造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高中课文《雄关斌》中,作者多次想象自己身穿戎装,手执武器,站在山海关城楼之上,成为一名力敌千军的守关武士,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状物咏物的文章,有许多都是借助想象来表现主题的。

        上面习作在想象方面各有独到之处。(迎春花)抓住迎春花外形的特点和花期早的特性,把它想象成一串串金色的小喇叭,发出“春来了”的呼唤,在这呼唤声里,百鸟、小澳、枯树、花儿,都醒来了,“大地春意盎然,到处生机勃勃,万物都在唱着新生的歌。”这就更加鲜明有力地突出了迎春花的特征,为下文的联想准备了条件,也为主题的表达作了有力的铺垫。《彩石赞》一文,所状之物—彩石铺成的路—本身就是想象出来的,这种想象从现实的石子路生发出来,加以理想化,使它更为完美,以便为中心服务。

        想象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想象虽然多是奇幻的,但它并不荒诞,不能随意乱想,而必须以现实为依据。世间本没有龙,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但人们毕竟见过蛇,见过虎,见过鹰,见过鱼,龙的一蜂一爪,都有现实根据。李白没有到过天姥山,但毕竟见过别的山;没有见过金银台,但毕竟见过世上的楼台;“宪为衣兮风为马”,似乎不可思议,但虹霓七彩,毕竟与衣料相似,风速很快,毕竟与奔马有共同之处。即使《西游记)里的神仙袄怪,虽说形态各异,与人不同,但毕竟也都有头面,有四肢;三头六嘴,也毕竟是头是臂;熊精狮怪,幻作人形,具备了人的形体和智能,同时也保留了动物的面貌与习性。同样,想象一条彩石铺成的路,其依据是普通的石子路,相象迎春花变喇叭,其依据是现实中的喇叭。

        第二,想象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要围绕中心,而不能偏离中心。例如《迎春花》一文,从迎春花的花期早、能报春的特征出发,展开联想,赞扬人们为迎接四个现代化之春而大干的精神。这是文幸的中心思想。而喇叭具有呼咦、号召的功能。把迎春花想象成喇叭,使它发出“春来了”的呼唤,这就把所状之物同所窝之情恰当地联系起来了,因而显得自然妥贴。即使不是直接揭示中心的想象,也同中心有关系,也要服务于全文的中心。例如上丈所举《雨中登泰山》中描写松树一段,想象松树那样富有感情,那样热情好客,这就写出了泰山松树的美好可爱,与全丈热爱祖国山河、文化的中心相一致。如果把松树想象成猛菩奇鬼,那就破坏了文章的中心。

        第三,想象要尽可能做到街巧。所谓“新”,就是有新意,不与别人的雷同;所谓“巧”,就是想象能把所味之物与中心思想巧妙地联系起来,毫无牵强之感。茅质写过散丈(雷雨前),把满天阴云想象为灰色的悦,并且想象没外站着一位巨人,雷声是巨人的怒吼,闪电是巨人的大刀臂过的闪光,巨人要劈开这灰色的没。这样,借助想象构成新奇而巧妙的比喻,形象地显示了革命爆发以前的形势、反动势力的顽固和革命者摧效反动统治的意志和力量。这鱿叫“新巧”。

        想象是一种复杂的忍维活动,但只要多读、多看、多思,想象能力是能够培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