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灯的传说》是一篇记叙与扦情兼备的散文习作。文章以“菜灯”为线索,通过时元宵节、古老的传说以及丰收情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莱园子王庄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后,一片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表达了两个小作者时自己家乡的热爱感情,读了令人神往,不禁为文章构思立意的新颖而叫绝。
按照初二学生一般的写法,记一篇传说故亨,大体是根据敌事的梗概,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地依葫芦画抓。而本文虽题为“传说”,但并没有构泥于叙写故事本身,而是借助传说故事,来描绘家乡的巨变。作者巧妙地把传说中的“理想”与落实政策后的“现实”结合起来;把十年浩劫中遭到的“灾难”与在安定团结局面下获得的“丰收”加以时比,这就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传说故事本身所表达不出来的思想内容,赋古老传说以新的意义,使文章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构思立意,不落案臼。
在材竹的选取和安排方面,本文也有很多令人首肯之处。在写传说故事之前,先由元宵节起笔。淡淡的雪景描写之后,接着又写了富有乡土气息的灯节习俗,写了别具一格的“雪花烛”……这些描写,并非闲笔,因为它们不仅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传说故事的记述,而且创造了一种“活”与“喜”的气氛。这种气氛,正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村所特有的。看,雪花给古老的灯节“平添了无限喜气”,“村落活跃起来了”,连“破四旧”时关闭的小蜡厂,如今也“张灯结彩,重新开张”。这些典型材杆的摄取,正是本文表达中心所需要的。文章在前后照应方面也显出了功力。在所记的传说故事中,主要是写菜农盼水的情景。那位种菜老人,一旦挖出了水,他便连夜奔走,传播吝讯,呼唤逃离家乡的人们重返家园。而在结尾处又写道:人们在茉园子里所能亲眼见到的,倒是比传说中的“土井飞龙“更为神奇壮观的一番胜景,那就是由莱农自己投货建成的电力口贪灌网。这一照应,表现了菜农的夙愿在今天终于实现了。只有解决了水源问题,莱农们才能“根满仓,茉满窖,钱满拒,笑满脸”。电灌网成了幸福泉,这是多么传神的一笔啊。
这篇丈幸之所以能写得这样深沉而又活脱,是因为作者具有细致的现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较为纯熟的表达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也正是我们读写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细致的观察力,可以付白菜灯的形象描写和具体说明上看得出来。白茉灯原是由一探真实的白菜做成的。它的“菜心”彼“挖空”,“菜帮儿”被“刮磨”得很薄透明,梢头上的“卷叶儿”是用染色塑料薄膜“复制”而成。这些动词的准确运用,是由于作者仔细观察制作过程的结果。文中那些通真的描绘,如“看去新鲜碧绿,活灵活现,仿佛还闪动着晶莹的露珠呢”,更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写得出来的。
丰富的想象力,较明显地表现在作者时“土井”出水时的形象描绘上。愁然听得一阵‘咦嗤’的冒水声,象是从井底发出的,接着就是一根白色的水柱胃了出来,转眼间,一条银龙冲天而起,水花四减……”这种情景,本来是谁也没有见到过的,可是在作者笔下,竟被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颇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发挥想象力的结果。
书面的表达力,除了构忍立意、谋篇布局等能力之外,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本文在说明莱灯的制作和“雪花烛”的特点时,用语准确而精当;在描绘元宵节的景色和电力喷灌的胜景时,用语形象而得体。雪景写后,引用了“雪打灯,兆丰年”的谚语,使全文充满了丰收的气氛。“东风染尽三千项”一句妙语的活用,又极精炼地棍括出粉碎“四人帮”之后,莱园子王庄的新变化。结尾处,“那五光十色的菜灯,该不就是从那异彩纷呈的菜园里剪裁下来的吧,”“剪裁”一词,起到了卒幸点题的作用,真有画龙点睛之妙。
“文”成活水“智”为源。我想,从这篇文章的写作上,不是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吗?
纵览全文,解决水源问题该是本文叙写的主体,在这点上,笔墨还欠集中。至于曲卒县境内的“自流井’,与本文所记毫无关系,大可不必赞述。
《我的伯父》是一篇比较有特色的扦情散文。这篇散文立意比较高,也比较深。文章一落笔好象要批评某些看不起农民的言论,然而笔锋却转到借典型事例赞硕农民的索高精神品质,说明农民伟大的历史作用上去,这就使读者站在一个高点上去认识农民,使读者经历一番感情上的激荡之后,去自我回味那看不起农民的言论。这样的立意是习作者认真思索,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看不起农民的形形色色的言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时有发现的。一般人虽然觉得不时头,往往是一羌即逝,在脑海中留不下什么深刻的衣迹。习作者是个头脑勤快的人。听到看不起农民的言语,她沉入了深思,联想起了以往的农村生活,伯父的身影浮现于脑际,农民的辛苦,农民的作用认识得深刘了。由于联想力被调动起来,各种知识发生了纵的横的联系,互相促进、加深,形成了明确的深刻的思想。这就是这篇文章立意比较高、比较深的基本原因。一篇文章写得是否成功,立意是重要的一环。时生活,衬问题的认识,是立意的根基,善思则是积累认识的途径。有了对社会生活的细致观察,有了对社会上各种问题的较深刻的认识,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本文在材杆的选择与处理上很有可取之处。能说明农民崇高品质的材料是很多的,而习作者只选取了自己非常熟悉而又很有典型意义的伯父着意刻画。在写这个人物时,使用了概括叙写与具体叙写相结合的手法。具体叙写仅仅截取了三个片断。写伯父那双手,着墨不多,给人的印象是深刻难忘的,因为这抓住了特征。写伯父过不惯清闲日子的细节,材料虽不很典型,然而寓大于小,闪光的思想从这细琐的材抖中也显现了出来。写宁着一大萝筐花生而饿得晕倒在地的事例,写得震人心魄,文笔简,而人物却立得高。在以黄牛作衬托时,习作者极力铺陈。写老黄牛的辛苦,写老黄牛的贡献,写老黄牛的寡欲。文字饰陈,读来毫无冗赞之感。在这铺陈之后,便转入个别向普遏升华,把个别农民的精神品质提高到中国农民素质的高度。,后这升华之笔又极简约,读来又觉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喻的作用。总起来看,这篇文章选材比较恰当,剪裁比较可体。习作者在提炼材杆上是有功力的。
在结构安排上,文章是按照逞样顺序叙写的。习作者开笔写自己听到看不起农民的话的心情,接着很自然地过渡到对伯父的回忆,从付伯父的回忆合乎逻拜地引出关于老黄牛的叙写,在这墓础上,水到渠成地升华推衍,把内容向深处开掘,写中国农民的伟大历史作用,最后,用复笔重蚕的笔法再写自己的心情,回应开头。这就构成了很有条理地步步向高峰推进的首尾紧密呼应的结构特。在这结构中贯穿着一条合乎逻杯的心理发展线索。
文章的不足之处是个别事例选取得不够好,例如伯父拾破烂的细节。选取这一事例是想说明伯父离不开劳动,然而拣破烂与劳动是不一样的。用拣破烂的行动不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优秀思想品质。这就告诉我们,认兵选择、提炼材杆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