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扫尘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11:44:46
  • 《春节扫尘作文》
  • 春节扫尘作文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 《腊月扫尘的初中日记》
  • 腊月扫尘的初中日记

    1月21日星期一晴 这几天,妈妈不断地念叨:“进了腊月门,家家迎新人。腊月二十五,家家扫尘土。”真的,我大哥、小哥、姐姐,他们先后从太原工业大学、临汾师范、山西建材工业学校放假回来了。

    吃罢早饭,妈妈说:“今天是腊月二十五,正是家家扫尘土的日子,咱家也来个大扫除。你们整天念书,很少劳动,今天就锻炼锻炼吧。”说完,给我们分了工。大哥、小哥清扫屋子,姐姐擦玻璃,我擦瓶瓶罐罐,爸爸出门赶集办年货,妈妈是总指挥。

    扫尘,又叫扫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家里也确实该打扫一次了。你看,椅角音兄挂满了尘网,墙壁上铺了一层灰,轻轻一吹,满屋子飘飞起来。窗台上、柜顶上、房梁上,用手一抹,好脏,一手灰,真呛人!

    劳动开始了,我们一起动手,先把锅碗飘勺、蒸笼面盆、被褥芦席等大小用具,全部搬到院子里,把屋里“洗劫”一空,接着就动手打扫家了,哎呀,多有意思。你看,妈妈头上系了块旧毛巾,手里握把大若帚;大哥、小哥每人头戴一顶旧草帽,手持扫帚,站在凳子上、梯子上,爬上跳下,还真有点像孙悟空呢!

    经过一个中午的打扫,屋子里焕然一新:厅堂里宽宽的,组合柜透明闪亮,洗衣机、缝纫机摆在两旁;正屋里,玻璃窗下放着写字台,写字台上并排摆着电视机、录音机;沙发中间的茶几上摆着茶壶、茶碗,干净漂亮;正墙上挂着的大挂钟,静静地走着;炕上换上新绒毯、新炕单;新做的'被子登得四四方方,还套着被罩;刚贴出的新年画,画上的大鲤鱼、胖娃娃正朝着我们笑呢!

    【腊月扫尘的初中日记】

  • 《扫尘除旧迎新年》
  • 如果你在腊月二十四日之前来到我们家,你会看到横七竖八的书籍,四处散落的笔,还有什么牛奶盒,易拉罐啊,有的甚至只喝了半瓶。它们随意地摆放在沙发上、茶几上,更别说遍地的灰尘了。于是,在腊月二十四日这一天,我们全家人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大扫除。

    大扫除,先是从老爸开始的。一大早六七点钟,老爸就开始拿着吸尘器呼呼地吸,几乎把我们家的地板全方位无死角地清洁了一遍。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老妈的身上。老妈负责的是整理卧室,她把卧室翻了个底朝天,把面膜、面霜、眼霜等一大堆护肤品全都拿了出来,看看保质期,前年、大前年的比比皆是,大多数都过期了。老妈一边叹息,一边依依不舍地把它们放进垃圾桶。不仅如此,老妈还在床底下翻出了许多“老古董”,一个个比我年纪还大。什么零七年的相机,零八年的毽子,还有一副“失踪”多年的眼镜。这还不算完,甚至还搜出了活物——两只活蹦乱跳的小蟑螂。

    最后压轴出场的,就是我,我挑的担子是最重的——把我们家镶嵌在墙上,用来堆放杂物的一列格子擦干净,将杂乱摆放的书籍整理好,放进格子。这在别人看起来不重的任务,在我眼里就如同千钧一般,原因你等会儿就知道了。

    现在,在我面前的是一纵列共七个格子。我先把下面几格的杂物都拿出来,再去拿上面的。因为格子最高处大约是三米,所以我拿了把小板凳垫在脚底下,五六两层是够着了,可是最上面的格子怎么也碰不到。我一咬牙,脚踏到第三个格子上,一只手扶着木框不让自己掉下来,另一只手便开始搬杂物,像只猴子似的挂在架子上。我吸了口气,诧异地发现,搬空的格子里传来一股不知名的怪怪的味道,我又猛吸一口,是一股臭咸鱼味!令人反胃的臭咸鱼味!

    擦洗是件难事,彻头彻尾的大难事。你以为拿着抹布沾点水,再往上抹几下就完事啦?休想!我们家的灰尘可是出了名的难收拾,一颗颗一粒粒,那都是陈年老灰,几年前就在这儿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了,是这里赫赫有名的钉子户,想让它们搬家,谈何容易!

    想想又没啥用,开干!

    我拿着一蓝一白两块抹布,再次踏上我的小板凳,先用白抹布往灰尘足足有一毫米厚的格子上,一放一擦,再翻过来一看,不得了,好好的一块白抹布就在刚才的一秒钟里变身成为黑抹布。这还不要紧,等我将抹布反了个面,在刚才擦过的地方又擦一次,白抹布的另一面也变成小黑脸了。就这样,它“牺牲”了。我又拿起了蓝色的抹布,正反面又是两下,它也“牺牲”了。为了拯救它们,我就在洗手间和架子上跑来跑去......

    一个小时后,终于擦干净了。我把寒假里妈妈给我买的新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格子里。我闻着那略带清新的空气,看着那整洁的书格,开心极了!

    如果你在腊月二十四日后来我们家,你一定会看到一个干净、整洁、舒适、温馨的小家!

    小作者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后 记

    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家,抚摸着整整齐齐的书本,我心想:打扫卫生也是一种付出吧,如果没有付出,就不会有这样干净整洁的小家了。

    家长感言

    平是家里也挺乱的,这一次大扫除是全家总动员,每个人干得热火朝天。孩子负责的这个格子,是镶嵌在墙上的,里面堆了一些杂物,确实很久没有打理过了。孩子在打扫后,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这一次大扫除写得很有意思,特别是对灰尘的这一段描写,让人忍俊不禁。

    教师赏析

    小作者用风趣幽默的文笔,记录了一次全家大扫除,文章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有自己特有的语言风格,一次原本枯燥的大扫除,通过小作者的描写,读起来轻松有趣。(倪敏敏)

  • 《春节习俗作文600字》
  •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春节习俗作文600字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清洁卫生打扫家,到傍晚要“祭火”。“祭火”是从萨满教传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后有所改变,蒙民把羊胸脯肉连同白“哈达”、肉米粥、黄油、酒等做祭品,然后由长辈点燃九个小灯,并将祭品投入旺火里烧,口里诵赞词,祝福家人幸福。祭火忌用红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为蒙古族都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烧完祭品后,全家进餐。有的把祭品的剩余送给附近亲戚吃。“祭火”的时辰为傍晚黄昏时,上祭品时,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叩拜。在古代,有钱人还专请喇嘛祭火。

    腊月二十三以后,就准备过春节。有关衣食住各方面的事,如炸油果子,油食花样繁多,尤其供佛之品要讲美观。其次是包饺子。年三十是最热闹的一天,全家换新装,上午要上供祭佛,在佛柜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型,上边插上特制的金银花。还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一天换一次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写对联(与汉族同,只是写蒙文)。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菜、肉,开始祭祖先。长辈嘴里念着高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又一盅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完祖先后,全家上席,晚辈敬酒给长辈送旧岁。这天,全家不论男女老幼,玩什么都可以。在牧区,男人下蒙古象棋,女人、娃娃玩“羊拐”,蒙语叫“沙”,一直玩到天明。初一凌晨,摆好饭菜上席给老人长辈敬酒,敬酒时要跪拜,男人双膝下跪,头往下低时双手向上下摆动。这时,长辈祝福你长命百岁,终身幸福等。未婚女子与男人一样叩拜,而已婚女人则右膝下跪,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额右侧上下摆动。新媳妇则须唱歌。初一不分男女相见第一名话是问:“新年好”、“过年好”,而不说“见面发财”之类的话。给亲戚拜年时,每人带蓝色哈达和酒。到亲戚家,先到佛堂或者供佛像之处,给佛像叩头,然后用自备的酒敬长辈。向长辈敬酒时,敬者必须戴帽子。长辈兄长向你敬酒,必须站起来等;而且喝完才算有礼貌,如不喝者可回敬。如今拜年时,已改为握手等新习俗了。牧区拜年时,不管你是否吃过饭,都煮饺子,实在吃不下可尝一个。

    春节习俗作文600字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 《春节习俗,中国春节习俗,各地春节习俗》
  •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5]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福字图片(4张)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6]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看春晚

    [7]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

    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现在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它的成功不仅牢固确固确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中央电视台衍生出系列类似的节目,如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春节戏曲晚会、春节歌舞晚会、各部委春节晚会(如公安部春晚)、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节日综艺晚会。随后,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频频效法并力求创新。

    目前,综艺节目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媒体文化形式。而春节联欢晚会为中国电视综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模式和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