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将军虽然是名武将,但也非常喜欢写诗,生前写了1400多首打油诗。百姓都称他为布衣将军,他大义凛然,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每次驻扎在一个地方的时候,都要抽出时间来去植树,被百姓称为植树将军,冯玉祥不仅自己爱护树木,还要劝诫自己手下的官兵,行军打仗的时候,不要去践踏树木。
冯玉祥将军是安徽人,墓却在泰山脚下。他的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是西北之王,去冯玉祥将军的墓,需先过一道大众桥,此桥是1935年冯玉祥将军在泰山隐居时募集资金建的,这座桥方便了劳苦大众,所以取名为“大众桥”。
冯将军的墓前有66级台阶,代表他活了66岁,这66级台阶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级台阶,代表了他从出生到弱冠的20年;第二阶段是14级台阶,代表了冯将军从青年到成年;第三阶段是14级台阶,代表了冯将军从旧军人成为一名坚定的新民主主义战士;最后一个阶段是18级台阶,代表了冯将军坚持抗日,为祖国的民族独立不懈努力奋斗的一个过程。
很多人说冯玉祥将军是“倒戈将军”,是“墙头草”他一生经历了9次倒戈,但事实他倒清政府、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等,这都是正义的倒戈,恰恰是在紧要的关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这一次次地倒戈恰恰向我们表达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和爱国之心,他两次在泰山隐居,他深深地爱着这座大山,他希望自己在百年之后能长眠于泰山脚下,直到现在,泰山脚下依然有他创办的冯玉祥小学。
冯玉祥将军虽然曾经为旧军阀,但是他在面对日军侵略,民族存亡之际,在坚持抗战上立场非常坚定。他出身于平民,戎马一生,人送称号“泰山将军”。不讲美,不讲阔,为民为国,精神难得,值得颂扬!
书是光明,能照亮人生前行的路途;书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我们的心灵;书是小船,载着人们驶向成功的彼岸;书是良药,能医治人们的愚昧。
翻开书页,美丽的文字奏成一篇篇优美的乐章,令人心旷神怡;书籍里呈现出一幅幅素净淡雅的山水画,令人心中的郁闷,立即烟消云散。在书的乐园里,我们领略到了读书的乐趣;在书海中徜徉,懂得了人生许多的真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我们奋发图强,共筑强国的梦想。
墨香浓浓,如缕缕花香沁润心房。《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至今令我难忘。初读这本书被安妮的乐观、积极、向上所感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积累,现在的我对故事的理解更深了。这本书给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种让人想起就觉得充满斗志的无穷力量。
我要像书中的安妮一样,不被现实的挫折打败,要凭着刻苦努力让梦想一个个成为现实。
如果说《绿山墙的安妮》令我感动,那么《鲁滨逊漂流记》里,书中主人公鲁滨逊用他那乐观、坚强、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逃出荒岛的愿望,深深震憾了我。他的身上有如此之多的闪光点,都是常人所不能办到的,他在逆境中生存,面对遇到的任何困难都是无所畏惧的。我十分佩服鲁滨逊,他是多么了不起,多么伟大啊!
《绿山墙的安妮》让我学会了要积极向上,《鲁滨逊漂流记》教会了我乐观、永不放弃的生活态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则不断地激励我勇往直前!保尔,他双目失明,四肢瘫痪。他不仅以自己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还写出了世界文学名著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想想自己,有时只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打算打退堂鼓,相比之下,我感到惭愧!难道我就这么懦弱、萎靡不振?难道我就不能像保尔那样战胜困难走出困境?答案是肯定的。我也要像保尔那样钢铁般的坚强!
一本书,一个人生的启示,让我学会了许多人生的哲理。
书是朋友,书是老师。书让我们陶醉,书让我们的素质提升。“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摘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好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与书为伴,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让读书点亮人生,共筑中国强国梦!
我们的相遇在陌生前,我们的离别在熟悉后。——题记
“人生若只如初见,总是保持最初的美好,那该多好,这样就没有后来的离别之殇。”这是一位朋友告诉我的,不过我总是觉得离别也是美的。
独自走在古老的街道,陪伴着我的只有晚风,今天我才知道昔日是有多美好。上学时有你陪伴,放学时有你相随,可如今只有我一人。走到熟悉的校门前,一些熟悉的人与事有渐渐浮上心头……那是一个烟雨蒙蒙的午后,我与她擦肩,她回眸一笑,眼里满含对我的友善,霎时我便为她倾心,回她一笑。后来在课堂,操场,校门总有我与她共同的身影。她就是我的一个影子,在她身上影射出了我自己,我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就是她的一面镜子,在我身上可以照出她的面容,她可以知道她的不整。一个人岂能与影子分离,因为形影不离。再后来我与她争吵,我们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毫不倾听对方的建议,闹的不可开交,直到有一天我到她家去找她才知道她要转学的消息,当时宛如晴天霹雳般,我拉着她的手问这是真的吗?她没回答我,只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后来几天我们和好如初谁也不提转学的事,仿佛那就是一场梦。终究还是到了那天,她擦着我的泪水喃喃道“人生若只如初见,总是保持最初的美好,那该多好,这样就没有现在的离别之殇。”“不,你错了,离别也是美的,因为离别之美象征回忆之美。”“好吧,这次还是你对了。”我亲自将她送上了车,心里觉得空空的,仿佛有一半的心已随她的离去而停止跳动……
如今,每到晚风过境我总会想到那一天的分离,不过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离别是一种不同于初遇的美。两人之间没有美好的回忆那么离别只是离别,只有两人之间拥有特殊的回忆,那么离别也被赋予新的含义。与她的交心,争执,和好抑或现在,初见的一幕总是盘踞在心里挥之不去。我想不仅是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更是因为初遇那秒的震撼给了我最美的回忆。
知道现在,乃至以后我都依然相信离别也是一种美,它是不同于初遇的一种美。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古诗词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第二段,其全文如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1、了(liǎo)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2、天下事:这里指恢复中原的国家大事
3、身后:死后
4、名:英名
【译文】
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人心惊。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的宏图大业,才能赢得生前身后的不朽美名。可惜壮志未酬白发已生。
【鉴赏】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
他生前是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曾经表示自己想要做“社会主义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他同时又是一个孤儿,由军队抚养成人。生前的他从小事做起,全心全意地帮助别人,他将自己的津贴捐献给穷人,还为部队里的战友缝补袜子。他所有的思想和精神都体现在了一部日记上。在一次偶然的车祸中,年仅22岁的他不幸遇难。随后,毛主席将他推向了宣传工作的最前沿,以改变社会上的风气。他的精神永远将集体利益摆在个人利益的前面,他所牺牲和贡献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个人利益,还有自己本身。他就是雷锋。
对于他的精神,毛泽东曾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2周年的日子。42年来,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家喻户晓、熠熠生辉,雷锋精神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实践。42年来,雷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奉献社会;42年来,雷锋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神州大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42年来,雷锋永驻人们心中,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真情与爱心的化身,成为我们评判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成为衡量社会风气好坏的重要风向标;42年来,雷锋精神以其无可比拟的道德魅力永存人间,深入人们的灵魂深处,成为中国人民可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时代已发生很大变化,但雷锋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里,雷锋精神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历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行为准则;在我们周围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雷锋爱党爱国,艰苦奋斗,勤奋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等诸多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也一定要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呢?
雷锋曾经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我们共青团员尤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个人的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同时代和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从而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努力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生活懒散的学生风气,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将来美好的生活。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来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所体现的民族精神,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华民族发展、振兴的美好前景在召唤和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将雷锋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使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扬光大。在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取得新的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创造新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雷锋永远在我们心中,永远和我们手拉手,永远和我们同行,时代需要雷锋精神,人民呼唤雷锋精神。让我们唱响更加雄壮的雷锋之歌,让雷锋精神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意思]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庭。
[出自] 辛弃疾 《破阵子》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陈亮12世纪,字同甫(又做同父),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句:指部队驻扎的范围。一说指牛,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晋书 王济传》和《世说新语 汰侈》麾(huī)下:帅旗下面,此处泛指兵营。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麾(huī)下:指部下。麾,军旗。
⑥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⑦的(di)[四声或二声]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⑧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⑨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⑩可怜白发生:感叹的悲壮语,头发都白了,还没能实现平生的壮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译文1: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搏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译文2: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庭。
赏析: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译文] 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出自] 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注释:
《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译文: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绝句漫兴九首」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梦想,是人生前行的指路灯;梦想,是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梦想,是心灵深处的寄托。梦想也许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努力去实现它,就会有一丝的希望。
“快乐蓝天下。中国梦想秀”,这个节目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平凡人物来寻求梦想,渴望实现梦想。节目中有着许多追梦人,但有一个故事令我直到现在也无法忘记。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妈妈——唐蔚华在14年的艰难寻子旅程中遇到的坎坷。她虽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却帮助了其他家庭找到了亲属。她不知跑过了多少城市,遇到了多少困难,但她始终坚信儿子还活在世上,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着。也许找到自己的儿子就是唐蔚华最大的梦想。她的梦想旅程还在继续……
我希望国富民强,不受外辱。众所周知,我们中国的环境远远不如外国的好,这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素质差。我曾看过一篇报道“中国人随处扔垃圾,遭到外国人说中国人就是喜欢乱丢垃圾这一席话。”也许,这是我所改变不了的,因为我只是个小学生,但只要是为国家着想,这一切都是值得呼吁的。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周围的人不再乱扔垃圾,提倡文明。可能,从小事做起,就是做大事的开头。
也许中国梦可以编织辉煌梦。
我想当白领,这是我从小的梦想。因为白领是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工作的,舒适安逸。每当看到爸爸大热天的还要在太阳底下工作,那被晒得黝黑的皮肤让我触目惊心,我便在心中暗暗种下梦想的种子,等待着它萌芽并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现在,我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学好知识,为自己铺好梦想的道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班主任给我的留言。我会用我的双手为自己实现梦想,不管这个道路是多么坎坷,都要为梦想奋斗,坚持走下去。只要像唐蔚华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我的梦想还会实现不了吗?
我认为,只要国家富强了,我们又怎么会没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呢?为我的梦想,亦可说是中国的梦想,努力吧,奋斗吧!有梦想就有奇迹,而奇迹就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努力让自己与梦想越来越近吧!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梦是中国梦,中国梦是少年梦!这句话将是我为自己梦想起航的新的指引。
1、爷爷告诉我,奶奶生前最爱梧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是一种思愁;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剪不断’的离愁;周邦彦‘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寄托的也是一腔愁绪。在梧桐树下,我学会了很多诗词,也渐渐地懂得了诗人们的心情。
? 2、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归”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好那“日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 3、语文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语文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丹心照汉青”的浩然正气。语文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达。语文就是杜少陵“感语文就是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 4、追求者的目的也不尽相同。贪财者追求腰缠万贯;奉献者追求“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卑鄙小人追求“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可谓“小人常戚戚”;正直君子追求的是“我与因之梦寂寥,芙蓉国里尽朝晖”,真正的“君子坦荡荡”。
? 5、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感受到了李煜人生沉浮的无奈;我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味苏轼壮志难酬的压抑;我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中聆听李清照国破家亡的心语、、
??6、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综合体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7、友人来访/不小心碰翻一杯乡愁/浓浓的气氛四溢弥漫/情绪漂泊成不系之舟。
??8、风说:忘记她吧/我已用尘土/把罪恶埋葬/雨说:忘记她吧!我已用泪水/把耻辱洗光!只有小草不会忘记/因为那殷红的血/已经在花朵里放出清香。
? 9、月光如水,水如天。静静的夜,柔柔的月光,我站在花儿的面前,凝视着,花儿无语,我无语。我慢慢地听,给我以心静,给我以力量,这就是情,无须说什么,毋想什么,就这样,很美,很静……
10、命运就是西楚霸王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叹。命运就是屈原一心报国而屡遭排挤后遗留在汩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就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悲壮的交响。命运就是保尔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骨气就是那一页页辉煌的诗文。
??11、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刚正不阿。骨气就是陈然“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了里爬出”的凛然不苟。
??12、啊!原来美丽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落红落到地上的声音;就是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数载却只能在阳光下歌唱若天的蝉;就是小乌鸦为其年老父母找食而来去匆匆的身影;就是翻山越岭的游子对家乡深情地回眸;就是蜡烛在临熄灭前那一瞬间的无比瑰丽的跳动……
??13、风在大,雨在大,鸟儿不会怕,因为它有家;海再深,浪在大,鱼儿不会怕,因为它有家;天再冷,雪再大,鹿儿不会怕,因为它有家;希望再渺茫,前途再坎坷,我们也不会怕,因为我们也有一个家——我们的班集体。
??14、朋友之间就是这样,相交平平淡淡。但在你失落时,她会和你聊聊,为你消除郁闷;在你痛苦时,她会真心帮你排遣;一起玩时,大家快乐无比;见面时,会有聊不完的话题;分别时,割舍不下的是浓浓的祝福、、、、、、
??15、众山间,还印着徐霞客的足迹;溪流里,还刻着李白的诗句;飞瀑中,还响着方孝儒的长叹;青烟里,还飘着严蕊的哀怨。
??16、小时候,渴望得到父母的宠爱,渴望听到母亲亲切的呼唤,渴望看到父亲慈祥的笑脸;上学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渴望每周周会课上得到老师奖给的小红花,渴望看到老师欣慰的笑脸;
??17、何谓潇洒?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高人雅士的言行分明闪烁着潇洒的光辉:庄子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屈原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视为潇洒;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谓之潇洒;苏东坡唱出“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潇洒曲调;谭嗣同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强音、、、、、、
??18、何谓潇洒?潇洒是对苦难的抗争,对弱者的同情,对邪恶的惩治;潇洒是逆境中的大关,是痛苦后的表现;潇洒是一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从容,是一种不动声色大智若愚的大气,一种无需声张不理哄闹的微笑;潇洒是“如烟往事俱忘却,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宽容,潇洒是“不已己悲,不已物喜”,执著于自己的追求而具有的一种精神优势;潇洒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的豁达胸怀。潇洒是为自由献身的斯巴达克斯,是终日捣着炼锅的居里夫人,是泰坦尼克号上把生的希望慷慨的留给妇女儿童安然唱着赞美诗微笑着迎接死亡的那些绅士。
??19、我们的家长怎么了?在向孩子嘴里大口大口塞着奶油面包方便面的时候,是否也该充实一下孩子那贫瘠而又平庸的大脑呢? 我们的学校怎么了?在带着孩子题海泅渡竭力扒分的时候,是否要教会他感悟人生思考社会探索真理呢?我们的传媒怎么了?在不断向大众推出“欢乐总动员”“超级大赢家”等娱乐快餐时,是否该想着为我们的下一代服一服精神上、人格上的“龙牡壮骨冲剂”呢?唯有如此,我们民族的明天才能够真正的潇洒。
我虽然和吕先生有过较深的师生之谊,以至相知之情,但却对先生的身世很不了解。譬如先生的真姓名—何佶,先生原籍是安徽天长县人,就都是在最近几年才知道的‘先生的著作和译作,我基本上都是读过的,熟悉的,但是,即使如此,我也不是先生遗著的最适合的编选人,因为先生一生致力研究的课题,主要是美学,而我对美学的知识甚少。只是由于这项工作还没有人做,又恰巧在一九八二年,我看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有一个系统出版当代美学家著作的计划,其中列有朱光潜奖学文集与蔡仪美学论著的选题,这未免使我心中一动—吕先生不也是五十年代美学讨论中的一家么?正好先生长女潘怡失妇又来,、我得知当时尚无任何出版和再版先生著作的计划。我想,既然与先生论争的对手朱、蔡二位的美学著作已将出版,那么,岂可缺少一个对方?于是,我写信给当时尚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的王一纲同志并余仁凯同志,建议出版社也出版一本吕荧先生有关文艺与美学论著的文集。很快就接到了一纲同志的复信,说他已和余仁凯同志商谈过,同意我的建议,并欢迎我来编选这本文集。后来一纲同志虽离开了出版社,但担负此书责任编辑的高国平同志,多次来信热情地鼓励和支持,终于促使此书的编选和出版工作顺利实现,这是我首先要衷心表示感谢的。也要感谢吕先生的同乡吴腾凰同志为本书写了《作者小传》,感谢吕先生狱中难友姜葆琛同志愿把他的《冬天的回忆》作为附录,用以表示我们对吕荧先生惨遭不幸的深切地悼念和哀思!
关于文集的编选工作,我想做以下几点说明:
一、文集基木上是从吕荧先生的五部论著编选出来的。这五部论著(按时间先后顺序)是:《人的花朵》(泥土出版社,一九四五年出版),《文学的倾向》(上海书报杂志联合发行所,一九五0年出版),《关于工人文艺》(上梅新文艺出版社,一九五二年出版),《艺术的理解))(作家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出版),《美学书怀》(作家出版社,一九五九年出版)。其中《艺术的理解》,又可看作先生文艺论著的自选集。《人的花朵》和《文学的倾向》的主要论著,都选编在《艺术的理解》里,有些篇目在选编时,先生还做了很多的修改。这在《艺术的理解》的“后记”里有过较详细的说明。因而,这次编选时,我们尊重先生的意见,凡《人的花朵》、《文学的倾向》与《艺术的理解》相重复的文章,都采自《艺术的理解》以作定稿。
二、无论是在先生的文艺论著与美学论著中,都涉及到译名和译文的问题,这是很难处理的。现在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对于译名,因为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也为了方便读者,我们采用当前统一的译名。至于译文,因为有些关涉到内容的理解,而先生自己又是翻译家,他引用的译文,有一部分还是自己直接译的。我们以为,译文还是保留原译为好。
三、文集编选的文章共分四辑:
第一辑八篇文章,都是先生解放后写的学习经典著作的
心得体会和关于革命新文艺问题的m讨和评论。
第二辑十三篇文章,是有关现实主义艺术问题的探讨和论辩,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即“比较着重创作方面的问题、“直接关连着创作的实践”。
第三辑十篇文章,是关于中外几位大作家及其作品的评论或专论。
第四辑五篇文章,是先生的美学专著。
据韩文敏同志介绍,她曾看到一九四八年的《时代日报》上有吕先生的一篇《论单纯》,也是很有艺术见地的好文章,可惜这一天的《时代日报》,直到现在还没有查到,很可能这次只得暂时付阙如了!
当然,先生对一些文艺向题的看法,包括美学问题的见解,不一定是今天的人们所能完全同意的,而且先生也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潮流中间,也必然会留下时代思潮的烙印。我是同意《朱光潜美学文集》“出版说明”的这样几句话的:“这些著作既是历史上的足迹,就应保持历史的原貌,供研究者去分析鉴定。”但我又相信,先生有很多关于文艺创作原则的卓识,特别是他较早地对革命新文艺的公式主义、概念化的有害倾向的热情关注,都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如果这本文集,能使今天的读者较清晰地了解吕荧先生一生的文艺论著的概貌,吸取有益的营养,编者的微小的愿望也就能得到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