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整体感知,逐段概括要点。先阅读全文,感知文章大致谈了什么内容。然后,逐段概括要点。具体作法是:用一句话(一个单句或一个复句)概括一段要点。内容简单,读后一目了然的段,可以直接概括(如有中心句的段);内容比较复杂的段,可以先勾画重点词语,然后连词成句,适当改造一下,用来概括要点。
第二步:分析结构,把握全文论点。大致过程是:
(1)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合并同类”的方法,划分出全文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
(2)分析引论部分:是提出了全文中心论点,还是提出与中心论点有关的问题。
(3)分析本论部分:这部分举了哪些事实,讲了(引了)哪些道理?再归纳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递进的,还是总、分、总的?再归纳使用了哪些论方法。
(4)分析结论部分:全文是怎样收束的?是发出号召,再次强调论点,还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5)在清楚了解了全文结构的基础上,理清全文思路,明确文章的论点。
另外,读正文前审视议论文题目也是益于读懂文章的方法,这样做还可以训练联想能力、推断能力,对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也有好处。审题一般从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确定题目重点词语入手。
第三步:揣摩语言的准确、严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语言包括:对词语的含义要了解清楚,不能含糊;一些指代性词语指代的意思要看明白;要注意词语使用时的搭配和前后照应;弄清楚一些重要句子的结构,等等。
小的时候,我常常能在网上看见各种大师级的代码程序,背景是简朴的黑色,上面却不断跳动着密密麻麻的白色字母和各种奇形怪状的符号。它们有规律地排列着,有着超强的计算能力。我总是被这些代码吸引,好奇这些代码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有如孙悟空七十二变般的能力,能“每秒数十亿次计算”。
四年级时,我开始上信息课。从那时起,我接触到最简单的编程语言:积木块拼接。每一块积木都代表着一条指令,数块积木块拼接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功能。我抱着强烈的兴趣学习编程,学得比其他人快许多,也更深入。后来,我自学了其它类型的积木块,配上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我学会了编一些小动画和计算类的程序。
记得有一次,我的父亲给我介绍了一种数学游戏,名叫12AB。
游戏一共两个人参加,一人当裁判,另一人当玩家。裁判随机选出一个ABCD式的四位数字作为答案,玩家可以说一个ABCD式的四位数字。裁判会根据玩家说的数字进行评价,一个A指的是有1个数字猜对了并位置对了,一个B指的是有1个数字猜对了但位置错了,空指的是有1个数字猜错了。根据裁判的评价,玩家要在10次以内猜出来数字及其位置。反之,玩家失败。比如设置答案是1578,玩家输入1689,评价为1A1B,指“1”“6”“8”“9”这四个数字中有一个数字正确且位置正确,有一个数字正确但位置不正确。
那时的我玩不太会,屡玩屡败。父亲总是摇摇头,说我逻辑能力不太强,要在这方面加强练习。于是,便给我一个任务:用电脑编程编出这个数字游戏。我有点犯难,但仍接了下来,着手策划。期间,我用掉了8张A4草稿纸,在电脑上新建了十几个副本。我绞尽脑汁思考着,连午饭都没吃,喝一杯水草草带过了。
历时六个小时,我终于编了出来。尽管制作得十分简陋,但主要功能还是很好地实现了。这个程序能分析玩家输入的数字,并给出正确的评价,而且会限制输入次数。在这之后,我对这个游戏的理解逐步深入,赢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我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大幅提升。
之后,我继续学习了更多高级的编程语言和技术,参加了许许多多比赛,制作了更多贴合生活实际的作品。
编程的意义不仅仅是用来展示和炫耀,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能力,并服务于生活。计算机固然强大,但操纵它的人更强大。也许未来我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这会成为我的一门专业乃至“饭碗”,但有一点不会变的,是我对编程的热爱。
(作者是广东省新会尚雅学校八年级学生)
后 记
由于疫情影响,想起延期数月的编程比赛,回忆起学习编程的经历。
家长感言
孩子从小热爱编程,面对新的事物求知若渴,积极探索编程内在真理;面对挑战,勇往直前不退缩,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愿他保持着谦虚、向上进取的精神,在编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教师赏析
绝活需要兴趣的火花,更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从他专研了一天的劲头可见他对编程的喜爱。(梁宝英)
程序说明法就是根据生产制作或实验的先后次序逐步介绍每一个步骤的一种方法。运用程序说明法既能增长别人的见识,又能使别人学会生产制作或实验的具体方法。 叶圣陶先生的《景未盆的刊作》就是以景泰蓝制作的工艺流程为顺序来说明的,整个工序分为八道:制胎,掐丝,烧焊,煮洗,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作者按照这八道工序的先后逐一介绍,不仅说明“做什么”,而且还介绍“怎么做” “为什么这样做”。比如介绍“掐丝”这道工序:“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经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作者对这八道工序的介绍不平均用墨,当详则详,该简则简,详略得当。 运用此法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应具有某制作的实践经验或生活基础;二是介绍程序的步骤不能颠倒;三是比较复杂、能表现说明中心的或难以理解的过程应详写,反之则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