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很大程度上是应付考试的,当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必要的套路还是要学一点的。
开头点题与结尾扣题就是必要的技巧,以前讲过开头,今天谈谈结尾扣题。常见的结尾扣题方式是用感叹句,一学就会,就是太俗了,老师都看腻了,举几个例子:
写家里的小狗,结尾:我家的小狗真可爱!
写某个景点,结尾:这里真美啊!
据说很过有欺骗嫌疑的广告特别喜欢用感叹句,动不动就三个大叹号,仔细想想,面对一处美景,如果你突然大声感叹一句:“啊!这里真美啊!”会不会被误以为脑子有问题?所以作文中少用感叹句,我们平淡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可感叹的。
下面开始讲方法,方法很简单就是写希望写未来。
举例1:文章题目《可爱的小狗》
结尾:坐在院子里,看着小狗那可爱的样子,我真的希望它能永远健健康康陪伴在我身边。
说明:点题一定要提到可爱,但不用感叹句,改用对未来的希望,同样能表现出对小狗的喜爱。这种写法更真实情感更细腻,当然字数也会更多!
举例2:写某处景点
结尾:放眼望去,在夕阳的照样下这里的景色显得更美丽了,真希望能够在这里拥有一座小房子,这样就可以每天都看到这如画一般的景色了。
说明:希望能长期住在景色优美的地方,用这种方式表达这里真美。
因为文章类型不同,对未来的希望也有所不同,如果是写自己尊敬的人物,那就希望以后变成他;写事的文章,具体要看什么事,好事你就希望变成做好事的人,坏事你就希望变成警察或者相关人员去阻止。
1. 开门见山,落笔扣题
所谓 " 开门见山 ",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学所青睐。
2. 引用经典,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如下例几种常用的:
■ 诗词开头
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如:"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头,可是依然很平凡……
■ 俗语开头
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如:中国有句俗语说:" 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 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
■ 名人名言开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一学生写《自信》: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 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如一学生写《宽容》时,这样开头:" 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 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 声音开头
对话、琴声、风声、雷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如:"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 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3. 精辟修辞,韵味悠长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
■ 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
■ 排比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
■ 设问
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如: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4. 借物联想,引发情趣
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借以烘托要写的事物。
如一学生这样写《路》: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别,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应该择路而行。
5. 巧设悬念,曲径通幽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如一学生写《感受生活之美》:" 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
6. 名人作答,启人深思
采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开文章,有利增强开端气势,给人高远之感。如一学生如此写《幸福》的开篇: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 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 而思多葛派却认为:" 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7. 场景描写,渲染气氛
描写法即借助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
请看《考试》一文的开端: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 嚓、嚓 " 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8. 交代要素,引人入胜
交代要素式也是写作文较为常见的一种开头形式,即交代记叙文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如《捉鱼》一文的开头:"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着小盆,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 这样开头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记叙文的几要素,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作准备。
9. 介绍背景,蓄势待发
以介绍情况、交代背景的方式开篇,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正确、顺利解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写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
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10. 概括内容,凸显主旨
开头总领全文,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而且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梗概,一睹为快,为下文的阅读埋下情感基调。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开头:“文明的春风,吹开了学校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的朵朵春花。让我们从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摘取几朵,领略一下那满园春色吧!”
11. 巧用倒叙,暗度陈仓
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请看一学生如何写《异乡情怀》: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12. 抒发感情,先声夺人
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直抒胸臆,渲染气氛,达到以情感人。
如一学生在《诚信》开头写道:"如果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轮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航行中的大船,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将伴你永远前行。"
常言道:" 文无定法 "。是的,作文的开头往往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等综合因素所决定,并无固定的格式。
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
我们学生朋友要善于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巧妙派生,才能写出好的开篇。
一、开门见山 一笔扣题
“ 开门见山 ”,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学所青睐。
二、引用经典有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1、诗词开头
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2、俗语开头
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如:中国有句俗语说:" 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 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
3、名人名言开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一学生写《自信》: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4、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三、使用修辞有新意
1、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
3、排比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
4、设问
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如: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
四、巧设悬念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
如一学生写《感受生活之美》:" 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
五、名人作答有深度
采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开文章,有利增强开端气势,给人高远之感。
如一学生如此写《幸福》的开篇: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 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六、巧用倒叙
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请看一学生如何写《异乡情怀》: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作文小攻略
把一个长句子分成两句或三句来说,能避免病句的出现
倒装句能起到突出某个词语的作用
写人时,如果不会写,那么就从“人物姓名+一个外貌特征+一个性格特点”开始
写景时,可以从景色的一处细小的美丽开始
叙事中如果交待时间和地点,可以通过写景的方法来间接地说明
一篇文章起码分有四段,在六七段最为适宜
书写整洁极其重要,阅卷老师的第一好感来自于你的字迹
遇到生冷的作文题,不要害怕,缩小其范围,发现其核心
考试中,作文体裁不限,并不是说你想用什么体裁就用什么体裁,而应该根据“扬长”原则来完成,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体裁
对于作文写作家长们不要着急,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而作为家长及老师,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提高思维深度,广度,提升想象空间,丰富孩子精神世界。
许多作文的题目便是文章的中心,如“舍己为人的张华”、“爱护公物的小模范”、“慈祥的奶奶”等等、紧扣题目,便是紧扣中心了。实际上,有些题目虽没有直点中心思想,但是通过标示中心事件,也间接地表达了中心。如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等等。 “最难忘”、“有意义”等词语便对中心思想有极明确的范围、重点的规定性。从小学命题作文的总的情况看,完全与中心思想毫无关系的题目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少的。因此,紧扣题目作文便成为突出表现中心思想的有效方法了。
河南张玉新小朋友,是农村里一个小学的五年级学生,他写了《“傻”大伯》一篇作文,虽只六百字左右,但紧扣题目,描写了一个农村老大伯的感人形象。 文章开头说:“傻”大伯并不像,因为他穿戴俭朴,为人憨厚,办事老实,干活有一股傻劲,被青年人_誉为傻大伯。”这个开头不仅扣了题,而且这概括性的人物介绍,勾勒出傻大伯的特点,成为全文的总纲、文章接下去,便是这些特点的一个个的具体记述。如描写他头戴一顶破旧的志愿军帽,上身穿一件粗布对襟袄,虽然有扣,但从来没有扣过,这是位朴了。他大儿子在县里开小汽车,一次路上遇见 傻大伯,要捎他一段脚,他不肯坐上去。这是憨厚的注脚 了。从穿衣到不坐车,又都让人感到他有些所谓的“傻”气。数九寒天,粗布对襟袄的扣也不扣,小汽车很气派,他不坐,表面上看,够“傻”了,但“傻”中闪出思想光辉。
正是题目里那打引号的“傻”字的内蕴。小作者集中描写的是傻大伯的一件傻事:从郑州到菏泽架高压线,路过村南,电工从车上推下铝线破,每隔百米放三个,夭快黑了,无人看管,正巧傻大伯拾粪路过,电工请他“护一夜电线”,他答应了。整整一夜,他从这堆铝线破走到那堆铝线破,没敢停步,这倒不算,谁知电工第三天才架线到村南,傻大伯连守了两夜。电工按规定给他五块钱酬劳,“他生气地:‘不·…“不要,’钱一扔,扭脸走啦。”不计报酬,舍己为公是他的 “傻”精神。这行动,又是第一段里“办事老实,干活有一股傻劲”的具体化。我所以如此大量的复述原文,在于使小朋友切实地体会到“紧扣题目”的道理。、 除了扣紧题目以突出中心的方法外,还有什么表现中心的方法呢?那就且听“下回分解”了。
文章结尾象文章的开头一样,处于一个特殊的惹眼的位置,一些文章的作者,把中心牢记心里,含蓄地融在开头及主干部分的文字里,直到结尾才把中心明白、晓畅地揭示出来,以图给人深刻的印象,这种情况便是篇末点题了。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很欣赏这种手法,他在他的一组名为“新乐府”诗的序言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意思是说开头扣住题目,结尾明示中心,这是《诗经》的要义。卒章,即文章的结尾部分。因此,.后人将篇末扣题也叫“卒章显志”。 的确,篇末扣题也是个突出中心思想的好方法。
《大雁会飞回来》这篇作文主题深刻、记述具体、选材新颖,具有震动人心的力量,是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然而,题目虽是“大雁会飞回来”,但文章的开头却没有一字涉及大雁。文章只是叙述了一双离别40年的母子见面的故事,只是描写了他们见面的场面,而这一切文章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记述出来的:陈奶奶的儿子从台湾归来探望母亲。老奶奶忙着找棍子准备打儿子。因为当地有个风俗:儿子出外三年以上,回来时就得挨父母一顿打。陈奶奶挑来挑去,最后才挑中了一根小竹枝儿。儿子回来,他一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门口等候,便扔了皮箱,跪倒在地,磕了四十个响头,才跪着爬向母亲。
陈奶奶在邻居的一再催促下,才用竹枝子在儿子背上轻轻地打了两下,母子相抱大哭…… 那么,小作者想表现什么中心思想呢?歌颂母子团聚?歌颂母子情深?直到文章的结尾,文章才写道:“我仰着头,望着天空凝思,大雁虽然南飞,但来年总会飞回家乡,‘落叶归根,嘛。”这是“凝思”后的结论:游子眷恋故土。文章表现的是炎黄子孙那割不断的民族感情、家国之念,表现的是被人为地隔离几十年后仍然浓郁的亲人之情。这个中心思想是那么深刻,在结尾处用大雁回归烘托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小作者运用的正是卒章显志的方法。 运用篇末点题的方法,一定要注意几点:一是中心思想虽在篇末才点出来,但作文时要在动笔之前,便确定好中心,并以这个中心贯穿全文,融入一切文字中,让它统领全文。篇末点题只是在篇末才把中心明确地摆出来,并非写到文章的篇末才确定中心。二是篇末点题要点得淮确,并且力求简洁,不要拖泥带水,三是篇末点题要自然,不要到了结尾故意去拔高,强硬地“升华”。
所谓“入手扣题”,就是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扣紧或点明全文的主旨,也即中心思想.因此,又称作 “开门见山二 这种写法的最大好处,是能让读者直截了当地把握住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并且从而容易理解全文的内容。
梁启超先生当年就曾说过:“文章是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于动人.” 再则,入手扣题,也是文字简洁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大师老舍说过,“必须学会抄近路,使之简炼。”
我们一些同学作文,往往喜欢绕大圈子,开头说上一大套与题意没有多少关系的话,因而文章显得拖泥带水,而且容易让人如坠云里雾中,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你究竟是要说些什么。
一、文章扣题准,选点妙。“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作者正足根据这一名句构思,组织材料。一个长期处于鲜花与赞扬声中的少女,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不是倒下去,而是变得成熟,找到一份长大的感觉。这样选材不仅扣题准,而且文章中激荡着一种昂扬的精神。
二、本文结构和谐自然。伏笔照应做得很好:开篇写我“背起并不算重的行囊”出发,结尾写父亲那微驼的背帮我背上“行囊”,以及我从父亲肩上接起“行囊”,这些都使得丈章结构浑然一体。并且字里行间表现出:我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不是简单的行囊,接过来的是一份时父亲的理解,一份对生活的责任,而这种理解与责任恰好又是一种只有成长后才会有的表现。
三、语言流畅自然,且有诗的韵味。有不少句子看似信手拈来,却表现了小作者那较好的驾驭语言的功夫,有的语言贴切生动而节奏铿锵。例:“闲暇之时,读读家信,陶醉于母亲那充满感情的呵护与父亲那充满理性的鼓励声中。”有的语言充满着哲理,例:“死亡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等待死亡的过程。”有的语言则含蓄隽永而意味深长且有点示主题的作用,例:在车上父亲那关于大树与小树的对话。
四、文章对比方法的运用,环境气氛的渲染,修辞手法的使用,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
五、文章也存在着不足,如果能把“感觉”的具体内容抒写得更充分些,情节结构中“巧”字用得更娴熟一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