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是一个渔民,我为他而感到骄傲。
全家的经济都是靠爸爸。晚上11、12点,我总会被一阵很“轻”的脚步声吵醒,那是爸爸,他要出海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习惯性地眯起一条缝,看着爸爸从南门进来,又从东门“偷偷摸摸”的身影。大概几个星期后,他该从海上回来了。那会儿我也一直睡不着,直到凌晨听见熟悉的摩托车“突突突”的声音,才安心地睡下。
爸爸从不抱怨。那天,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饭。小侄子对着外面诉苦:“我们每天5:30就起床了,要10:00才能睡觉。唉,住宿……”爸爸打断了他的话:“吃饭别讲话。”本以为他会讲讲他在船上艰苦的生活,但他没再多说一句话。
常听人说,渔民浑身上下脏兮兮的,还散发着一股鱼腥味,难闻。我只想说,你从市场上买回的鱼没有腥味吗?你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都是我父亲这样的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捕捞上来?
抓螃蟹的渔民往往会带个头大肚子小的竹楼。抓到第一只螃蟹后,他们会把盖子盖严,以防止螃蟹跑掉。抓到第二只螃蟹后,渔民就不再盖盖子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是,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拥去。但是,竹楼的口很窄,只能允许一只螃蟹爬到通过,于是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那同样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下来,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往上爬。尽管篓口一直开着,但却没有一直螃蟹能够幸运的脱离牢笼。
看到这个故事感想太多:就像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终端品牌;就像是我们。竞争面前固然不必讲什么谦让,但竞争的规则却不容随意践踏。很可笑的是,我们竟然与螃蟹的思维方式一样,面临困境时,看到别人找到突破口,做的不是别的,是不择手段的把它拉下来,不择手段的互相攻击。到现在我们一样都在苦苦挣扎!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谈资产重组日寸讲了一个日本渔民的故事 :过去日本渔民出海捕鳗鱼,回到港口后鳗鱼都是死的,有一个渔民他的船以及船上的装备和别人一样,但他的鳗鱼却是活的。真到临死,他才向儿子讲了他的秘密:捕了鳗鱼之后,再放一些鳃鱼等别的鱼进去,这些鱼进去后乱钻乱咬,激起了鳗鱼反击,这样他的鳗鱼当然就被激活了。
资产重组也是这样,应当把网打开,外商的、中外合资的、私营的、集体的统统放开,让他们在市场条件下自由组合,这是市场行为,企业行为,有时候,行政干预反而是在帮倒忙。这里,厉教授将纯属抽象思维的资产重组这一经济学观点运用形象思维和日常用语讲得深人浅出,恰到好处。
所谓形象思维是运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认识事物或揭示道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像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也叫“艺术思维”。写作者进行形象思维,就是对现实生活进行深人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然后选取并凭借具体的富有感性特征的事物,通过联想、想像,伴随着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它与逻辑思维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