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以问领写的技法
实用技法之三:提出问题选好角度回答问题
议论文以问领写的技法
相对于那些优秀的满分作文,考场阅卷专家组在场内给出的评分标杆作文更多地考虑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对我们广大考生更具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学习。让我们以下面两篇标杆作文为例来谈谈对作文备考的一些认识。
甲文:
传递思想,传递智慧
广东考生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从古猿到现代人,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我们今天的文明社会,如果没有先人们的思想的代代传承,现代文明这幢大厦只是空谈。因此,思想需要传递。
思想的传递有利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1848年,两位伟大的德国人,向世界发表了具有深刻影响的《共产党宣言》,他们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了解和认识,结合全人类的文化成果,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新的大道。此后的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井冈山道路,无一不是在其影响下产生的。可见,思想的传递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思想的传递有利于丰富人类文明。牛顿建立了牛顿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他是伟大的,但正如他所说的“我之所以站得高,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由于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儿等科学家的不断探索,牛顿才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为人类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而居里夫人在发现了镭之后,有人劝她申请专利,可她拒绝了,她将镭和镭的制造方法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全世界,挽救了许许多多癌症病人的生命,造福全人类。所以思想的传递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丰富。
思想的传递还有利于人类自身的进步。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那我们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那我们每人就有两种思想。”我们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那么难题就迎刃而解。同样,一个人在社会中也会遇到多种困难,只要能够虚心求教,那么你就会获得别人好的经验,来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思想的传递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同时也有利于自己,只要我们互相帮助,把自己的思想和成果与他人分享,那么人类社会才会不断发展,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乙文:
传递,奏响生命的协奏曲
广东考生
悠悠中华五千载,漠漠地广数万里。传递是一部美丽的时光机器,它将几千年的历史连在一起;传递是一位勤劳的信使,它将数万里的土地连在一起。传递,奏响生命的协奏曲,演绎出人生的缤纷多彩,描绘出历史的绚丽多姿。
君读过《离骚》没有?可否听过汨罗江边的故事?一部《离骚》在华夏的天空卷成一段艳丽的虹,它告诉了我们谁是屈原,什么才叫爱国。
君读过《史记》没有?可否翻过那本浸满泪浸满血的巨著?一部《史记》讲述了一位铁血男儿的坚贞不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坚强,我们该怎样去度过人生中的每一个低谷。
书籍的传递,有利于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君难道没有听过孔圣人?没有听过他那“仁者爱人”的博大的仁爱思想?
君难道没有听说过孟子?没有听过他那“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君难道没有听说过范仲淹先生?没有听过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思想?
思想的传递,有利于我们古为今用,批判吸收。
谁没有见过远古的战场,见过岳元帅的英姿?谁没有感受到他那“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
谁没有听过陶渊明先生,没有读过他那优美的田园山水诗?谁没有感受到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归隐不慕名利的精神?
谁没有见过滚滚长江,没有读过苏子豪气万丈的诗词?谁没有领略到他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的精神?
精神的传递,有利于我们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传递,奏响生命的协奏曲。君不见,正因为有了传递,才有了中华文明的渊源流长;君不见,正因为中华民族的互爱互助;君不见,正因为有了传递,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得以重新腾飞,才得以在九万里的高空俯视世界!
传递,历史因你而更精彩,社会因你而更绚丽!
传递,奏响生命的协奏曲!
甲乙两文都是阅卷场印发给全体阅卷教师的标杆作文,为保持原貌,未做任何改动。粗粗一看,两篇文章似乎在伯仲之间。都是议论文,都有明确的中心论点,都有事实材料的支撑,结构都比较清晰,语言都很畅达,而且乙文表达似乎更有文采。但阅卷专家的赋分却很悬殊,甲文被判定为二类,最后得分是46分,乙文被判定为三类卷,最后得分35分。两个语言表达能力旗鼓相当的学生在最终的得分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能否良好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本前提,书面表达是手段,进行交流是目的。从历年高考作文的实际看,高考写作其实是一种对话,是写作者和命题者之间基于题目限定的前提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交流过程中,考生必须在命题人框定的范围内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要明白,所有的题目中其实都隐含着命题人提出的问题,考生要或形象或直接地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再来看2007年的广东高考作文,话题“传递”之前只有一小段提示性文字,并没有提出什么明确的问题,但是考生应该敏锐地意识到,这个话题其实是隐含着命题人对考生的若干问题的。比如“我们需要传递什么?”“为什么要传递?”等等,考生要在这些大的问题框架下回答自己对于传递的认识和理解,与命题人与阅卷人展开对话。
那么,这两篇文章有没有回答问题呢?
甲文的逻辑起点是“我们需要传递什么?”它的答案是“我们需要传递思想”。
乙文的逻辑起点是“为什么需要传递?”它的答案是“(因为)传递,奏响生命的协奏曲,演绎出人生的缤纷多彩,描绘出历史的绚丽多姿”。
当然,一个好的交流者不能仅仅给出一个答案,还必须给出充足的理由才能说服对方。于是,这两篇文章就有了第二层级的问答延展:
甲文第二层级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传递思想?”它的答案是“思想的传递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同时也有利于自己”。
乙文第二层级的问题是“为什么传递能奏响生命的协奏曲,演绎出人生的缤纷多彩,描绘出历史的绚丽多姿?”它的答案是“(因为)书籍的传递,有利于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思想的传递,有利于我们古为今用,批判吸收;精神的传递,有利于我们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截至这个层面,我们还看不到这两篇语言能力相当的文章在论证说理上的差异。
接下来的潜在问题进入到了第三个层级—段落层面。我们从甲乙两文中各选一个段落来分析。
甲文第三段的潜在问题是“为什么思想的传递有利于丰富人类文明?”它是以牛顿和居里夫人为例来阐述自己的理由的,这两个事例,尤其是牛顿与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儿之间传承关系的例子,能够很好地佐证本段的观点,回答本段的问题。当然,第二第四段落也是如此。
乙文第八自然段的潜在问题是“为什么思想的传递,有利于我们古为今用,批判吸收?”它的理由是前面以“君难道没有听过”的句式所引领的三个事例,但这三个事例只是说古圣先贤有着怎样的思想,但并没有说明它们是怎样传递的,更没有说我们是如何批判吸收古为今用的,也就是说,这些事例没有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文章对其它两个潜在问题的回答也犯了同样的问题。
至此,我们就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作为需要环环相扣逐层说理的议论文,在进入段落层面的时候,我们的有些考生露出了自己的软肋:缺乏在段落内严密说理的意识和能力。
由此可见,写好作文的关键是打开思路。为充分打开思路,学会“以问领写”很重要。以问领写,大的方面说只需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选择回答一个问题,也就是角度选择的问题。对于三个问题我们一般只需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把握的问题来回答就可以了,也就是每篇文章一般只需要一个切入的角度就可以了。选定一个问题之后在展开的时候还要不断的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从而达到说理深入的目的。
??譬如话题“距离”,运思时可先提问:“距离”是什么,是远与近的物理长度,还是亲与疏的心灵距离。“距离”包括哪几种类型,面对“距离”人们表现出什么态度,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距离,怎样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如认为距离是一种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距离为什么产生美呢……接下去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尽可能想得广一些、远一些、全一些、深一些,然后予以展开,进行写作,就容易达到广开思路、准确切入的目的。有一篇《距离》的文章堪称“以问领写”的成功之篇。全文分为三个小的章节,每一章节诠释了一种内涵:出门求学,无论是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家都同样在视野之外,同样觉得离家很远。的确如此,有时是不能用距离的多少来衡量远近的,如果希望是不可企及的,是远是近没有多大差别;姐姐的朋友是位军人,驻守广州时,感觉很近,调到海岛后,姐却觉得他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让她抓不着。其实广州要比海岛远,但在姐的意念中,小岛就是漂浮在海上的一只小船。原来距离是心的一种感觉,用牵挂的尺子来丈量。学校的不远处有方池塘,透过窗户,觉得那塘四周的景色好美。待真正走到旁边,却只有被骗的感觉,因为从近处看,那地方根本没有可入目的风景——水不洁净、树也干干巴巴。原来保持一定距离能产生美感,它巧妙地遮蔽了一些丑陋。
上文出色的关键就是运用了“以问领写”的方式展开思路,但“问”还需要有一定选择性,我们借下一则话题说明:
??风有自然风、社会风、民风乡风,具体点还有吃喝风、赌风、追星风……风的话题可谓包罗万象。然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一一道来,势必如散沙一盘,抓不住重点。我们可选其一种,进行“以问领写”。如“追星风”,关键性词语是谁?——“星”。有哪些种?科技大王是星,劳动能手是星,学习尖子是星,还有教坛新星、企业之星、文学新星、星级文明班级、影视歌三栖明星等等。对“星”的理解,也即对生活的认识。我们要选择做颗什么“星”。这是观念的碰撞,我们不同的“追星风”,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反映。是与非,善与恶,在“追星风”中一目了然。思路就此打开。
由此观之,“以问领写”的确是话题作文打开思路的一种好方法。“问”的方式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围绕着题意、范围、角度及现实意义等予以发问,要灵活运用。掌握好这种方法,必然会思如泉涌,写出不同凡响的文章来。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这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请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注意】(1)“清点”一般指对物品清理查点,在这个话题中,含义不同;(2)这个题目涵盖的生活面很宽,但个人的思想感受应与上述提示行材料的内容一致。
【议论文以问领写的技法】
自古以来,“秋”这个季节总能勾起文人墨客的百般思绪。一片落叶,一场秋雨,都能引发他们或悲叹,或豪爽,或思念,或凄怆的兴致。你喜欢用什么语言来描写秋天呢?
秋意渐浓,同学们是不是又为描写秋天的素材抓破了脑袋?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生描写秋天作文的技法+素材+范文。
凤头——写好开头
1. 以拟人的手法来开头。
夏姑娘静静地走了,秋姑娘静静地来了,为田野披上了漂亮的衣裳。
2. 总说秋天的田野很美。
秋天的田野景色多么迷人,像一幅漂亮的画卷。
3. 以对比的方法开头。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遍地金闪闪,黄澄澄的,秋天的田野更是非同一般。
4. 用童话色彩开头。
漂亮的秋姑娘提着一篮子香味弥漫的魔法花瓣飞向那漂亮的田野,只见她左手一挥,右手一撒,顿时奇迹出现了,一幅迷人的秋景映入人们的眼帘。
猪肚——写好重点段
我们先来看两个片段:
片段一:
踏上前往田野的小路,一阵凉爽的西风迎面吹来,树叶纷飞,如同仙女散花。落在地面上的落叶如同调皮的孩子在奔跑、打滚、翻跟头。沿路的柿子树上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亲密无间。秋天田野的代表物是那一望无边的稻穗。远远望去,一片片稻穗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微风吹来,田野里滚着层层波涛,连绵起伏,十分迷人!一株株稻穗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它们摇摆着小脑袋,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片段二:
走进田野,就像置身于金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天与地也融为一体,到处都是金黄一色。稻子的长势十分喜人,每颗稻穗都有八十几粒,粒粒都挺着个快要胀破似的大肚皮,沉甸甸的,直往下坠。它的秆很细,但十分坚韧,尽管已被压弯了腰,但从不趴下。它的根像鹰爪一样,紧紧地抓住大地,任凭风吹雨打,丝毫不动。瞧,那边的老大爷正在收割,他技术娴熟地挥舞着镰刀,一会儿,那密不透风的稻田便被割了好几垅,似乎是一条条通往幸福的金光大道。远处的谷场上人们也在忙得不亦乐乎……
以上两位小作者都是细心观察的孩子。他们让秋天的田野有不同的景色,并描绘出了各自色彩。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一、抓住了秋天田野里最有代表的景物来写:如落叶、稻子、柿子……并且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树叶飘飞,柿子火红,稻子金黄……
二、另外还用了一些生动的贴切的比喻句,如:"如同仙女散花","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根像鹰爪一样"让秋天的景物更形象具体;还用了拟人句,如:"如同调皮的孩子在奔跑、打滚、翻跟头","它们摇摆着小脑袋","都挺着个快要胀破似的大肚皮","尽管已被压弯了腰,但从不趴下任凭风吹雨打,丝毫不动。"让我们感到很亲切。
看来,写好这篇习作的要点就是:一要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来秋天景物的特点;二是要应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让文章更生动,另外还要注重叙述的顺序。
豹尾——写好结尾
1. 直抒胸臆,总结全文。
A. 啊!秋天的田野真美啊!
B. 多么迷人的田野!我爱秋天的田野!
2. 赞美田野,抒发喜悦之情。
A. 秋天的田野是美好的,它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欢笑。
B. 我爱秋色,更爱秋天的田野。因为它布满了喜悦,布满了希望,布满了生气。
3. 以赞美好农民的劳动来升华主题结尾。
秋天的田野是果实累累的田野,是丰收的田野,是希望的田野。我赞美它,因为它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出来的。
庖丁解牛——写好提纲
开头:秋天的田野景色多么迷人,像一幅漂亮的画卷。
中间部分:
(1)写秋天的庄稼地。(2)写秋天的菜地。(3)写秋天的果园。
结尾:秋天的田野是美好的,它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欢笑。
画龙点睛——写好文题目
《秋天的田野》《秋天的校园》
《秋天的果园》《秋天的菜园》
《秋天的公园》
沙里淘金——选好题材
1. 阳光温馨舒适,微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大雁结对南飞……
2. 金黄的田野。(金灿灿的稻穗、红艳艳的高粱、饱胀的豆荚;火通通的柿子、黄澄澄的梨、绿油油的菜地……)
3. 漂亮的公园。(火红的枫叶、千姿百态的菊花、翩翩起舞的落叶……)
描写秋天景色/景物的词语
秋高气爽 满山红叶 大雁南飞 霜叶知秋 天高气清
瓜果飘香 天高云淡 金桂飘香 秋风萧瑟 桂子飘香
红衰翠减 秋色宜人 秋菊怒放 金秋时节 北雁南飞
秋高气爽 满山红叶 大雁南飞 霜叶知秋 天高气清
瓜果飘香 天高云淡 金桂飘香 秋风萧瑟 桂子飘香
红衰翠减 秋色宜人 秋菊怒放 金秋时节 北雁南飞
秋高气爽 满山红叶 大雁南飞 霜叶知秋 天高气清
瓜果飘香 天高云淡 金桂飘香 秋风萧瑟 桂子飘香
红衰翠减 秋色宜人 秋菊怒放 金秋时节 北雁南飞
秋高气爽 满山红叶 大雁南飞 霜叶知秋 天高气清
瓜果飘香 天高云淡 金桂飘香 秋风萧瑟 桂子飘香
红衰翠减 秋色宜人 秋菊怒放 金秋时节 北雁南飞
草木枯黄 枫叶似火 颗粒饱满 大大小小 摇摇摆摆
翩翩起舞 色彩缤纷 丹桂飘香 果实累累 瓜果瓢香
落叶纷飞 遍地金黄 丰收在望 晶莹透亮 五光十色
秋虫唧唧 北雁南飞 沉甸甸
精选美句
1. 金黄色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
2. 深秋时节,枝头黄叶被一夜秋风吹尽,遍地都是,好像铺了一条黄色的地毯。
3. 落叶开始举行起《舞林大会》了,只见他们穿着明黄、暗红、淡紫的纱衣,旋转起来,宛如数十只蝴蝶翩翩起舞。
4. 秋天,叶子一片片落下,带着一丝丝的遗憾,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她们跳跃着,旋转着,轻舞飞扬着,翩然落下。
5. 身披绿色长发的垂柳,今日已变得枯黄干燥,伴着凉爽的秋风,一片片落叶纷纷飘下,仿佛一个个小女孩为游客翩翩起舞。
6. 落叶离开了母亲,独自去旅行了,体验那五彩缤纷的人生。她要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去演绎生命中最美丽的乐章,最精彩的歌。
7. 秋天的落叶落英缤纷,层林尽染,就连诗人龚自珍也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爱秋天,我更爱秋天的落叶!
8. 叶子从大树上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大雁展翅飞翔。地上洒满了落叶,像一条金光大道,载着我的梦想伸向远方。
9. 秋天,杨树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旁的小河里,仿佛是金色的小船。
10. 天空中,换装的叶子在翩翩起舞。山涧里,叮咚的清泉在随舞轻歌。他们是在默默地为秋花祝福吗?还是与秋花一起在享受这静美的温情时刻?
11. 当清晨第一缕凉爽的风从窗外飘进来,吹在脸上,很凉爽。当第一片树叶从枝头随风飘落,落在满是落叶的地上。仿佛闻到了秋天的味道,听到了秋天的声音。
12. 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大地妈妈敞开宽阔的胸怀像是在迎接、拥抱归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
13. 秋风瑟瑟地刮着,伴着心中的一丁点儿惆怅,树叶依旧翩翩起舞,看不出一点儿忧伤。在人们眼里,秋天往往是悲凉的,然而,在我的眼中,秋天却有异样的美。
描写秋天的精彩片段
1. 秋天的树叶就是这样五彩缤纷,黄的如金,绿的如玉,红的如火等等,把秋姑娘打扮得格外妖娆。一阵凉风拂过,金黄的树叶,摇拽着一把把小扇子,从空中飘飘而下,似乎在诉说着一个美丽的童话。
2. 在秋天,在秋日思语的美妙的旋律里,生命的琴弦在拨动着每一个生命的落叶,有时如狂风暴雨般倾向大地,落下金黄的一片美丽的绸缎,铺满来去的生命的旅途,有时如飘渺若纱的梦幻女郎,轻轻地低落,不愿去惊醒沉睡的大地,悄悄地走来,舞步轻盈地飘散在风的方向。沉淀,消融着那份寂寞,那份徘徊的影踪。
3. 又一阵风刮来了,来的是那么猛烈,又是那么深沉。漫卷着枫叶,也一片片飘落。我看着一片片飘落的枫叶,不禁思绪万千。叶落无痕,的确,落叶是那么宁静地落下来了,无声无息,令人丝毫无察觉。
4. 有人说,秋天的落叶是枯槁的,没有任何价值。我却不以为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坠落在秋天的它,融入泥土成为大树妈妈的养料,孕育着春的希望。我相信,在明年春天的嫩芽里,一定有秋叶淡淡的微笑。
5. 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树叶“沙沙”作响,我低头捡起一片树叶,这片树叶像一只小手,头尖的红色仿佛要滴下来,咦,为什么枫叶到秋天就会变红,哦,原来是因为秋天的气温比较低,破坏了枫叶里面的叶绿素,把叶绿素变成了花青素,所以秋天的枫叶是红色的。
6. 秋风,像一位少女。穿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人间。你瞧,秋姑娘来到田野里把一朵朵棉球染得洁白如雪,玉米见了秋姑娘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束金缨,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白牙;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然笑破了肚皮;稻子却特别地懂礼貌,俯着腰迎接久别的秋姑娘;高粱向来是怕见生人的,这不,见了秋姑娘;还不好意思呢,脸都涨得红红的。
7. 秋风吹来,银杏叶就随风一起摇摆,像在为我们扇风。这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钻进了我的脑袋:秋天之所以那么冷,会不会是被它们扇成这样的呢?我看了看银杏树,它似乎在向我点头。银杏树的叶子是淡黄色,用力摇晃,树叶犹如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
8. 秋姑娘来到了庭院。你瞧。菊花争奇斗艳,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走进果园。看到了含多种营养的鸭梨;一串串珍珠似的葡萄由绿色变成暗红,长的又圆又大晶莹透明,像玛瑙似的。葡萄摘下来,我挑了一个大的放进嘴里又甜又酸,果汁极多,真好吃。枣树上结满了一颗颗亮晶晶、红嘟嘟的小枣,咬一口是那么的甘甜,那么的脆。
9. 深秋,天地间已经奏响了冬的前奏。秋雨的小夜曲拉得如痴如醉,引来无数旁听者;冰雹的鼓号队已经准备就绪。听,我们已经隐隐听见了它们出征的脚步声;看,雪与雨的芭蕾舞业已开场。瑟瑟秋风是冬天的前奏,它们吹响了提醒野生动物们的越冬的最后一声警笛。
10. 突然,一阵微风吹过,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迎面扑来。我“顺藤摸瓜”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果园。果园里一个个红红的苹果像害羞的小姑娘朝人们微笑,黄澄澄的梨像葫芦似的挂满了枝头,橙黄色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十分诱人,还有红玛瑙似的枣子油光闪亮,各种各样的水果真让人垂涎三尺。
美文欣赏
范文一
秋,是个五彩斑斓的画板。盼望着、盼望着,这一天终于来了——黄老师带着我们乘坐大巴来到徐州植物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寻找秋天的色彩。
我们从植物园的北门进入,首先来到小池塘。整片整片的芦苇呈现在眼前,那芦苇的苇絮就像成群的仙鹤羽毛飘洒在半空中,密密的芦花舞动着袅娜的身姿,亭亭玉立,在风的吹拂下,芦苇就像天女散花一样。周围还有很多的灰喜鹊在树枝上嬉笑、玩耍。池塘里还有荷叶,形态各异、色彩丰富。几乎对称的初生小荷,好似一只只艳丽的蝴蝶,上下纷飞,挺拔的绿叶给人生机勃勃的进取精神、颔首的黄叶又饱含着成熟与硕果,它们的美不同寻常。一群小鸭子“嘎嘎嘎”地叫着,悠闲地向我们游来,还不时钻到水里捉鱼虾,在水面上溅起了一朵朵水花。我一低头,呀!一只小乌龟向我游来,不时被水波冲的后退几步,它没有放弃,更加努力地前行。
顺着路标继续前进,我们来到了——红枫谷,这里便是植物园赏秋的最佳景点。红的、黄的、绿的……每片树叶都在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的色彩,表达着对秋的思念。我从地上挑选出一片完整的三爪枫叶,捧在手里仔细地观察:它的形状像一把小巧玲珑的扇子,又像小兔子的脚印。叶柄红色中透出绿意;叶片和叶脉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宛如一对永不分离的“好朋友”。这时我想到了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一两片绿中带黄,好似镶着金边的银杏叶,悄然落下,划出一道优美的痕迹。
最后来到了蔷薇园,哇——阵阵清新的芳香扑鼻而来!月季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让小伙伴们目不暇接。一阵风吹过,月季花摇摇摆摆地晃动着身体,真像个美若天仙的公主在翩翩起舞,花丛中小蜜蜂为她伴奏,蝴蝶为她伴舞。
金桂飘香的植物园是一幅美丽的画,我会永远把它珍藏在心间!
范文二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一场场淅淅沥沥的秋雨后,天气自然地渐渐转凉。金黄色的落叶在空中随风翩翩飞舞着,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秋天的色彩是五彩缤纷的,像一盒颜料。一串串金黄色的稻谷弯着腰在向人们点头问好。蒲公英的花瓣已经变成白色的了,黑色的种子就像一个个挂好了降落伞的战士,随时准备飘到远方。橘子成熟了,一个个都穿上了橘黄的衣裳,让人看了直流口水。勤劳的蜜蜂“嗡嗡嗡”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不停地采着蜂蜜,它给秋天带来了“劳动者最美”的景色。
秋天的色彩是多愁善感的,让人回味无穷。萧萧的秋风吹到脸上带来丝丝凉意,让人想起夏日已经离我们远去,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一阵暖暖的叮咛,带给我淡淡的忧伤,真想把它们留下来啊!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秋天的色彩是如此的绚丽多彩,秋天的色彩是如此的迷人,让人留连忘返,我爱秋天的色彩!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些名家笔下的秋天,给大孩子们参考学习~
郁达夫《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罗兰《秋颂》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简媜《浮舟》
秋天把旧叶子揉掉了,你要听新故事吗。静静的河水睁着眼睛,笑着说: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所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浓,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笼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
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
冯骥才《秋天的音乐》
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老舍《济南的秋天》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
张晓风《秋天,秋天》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
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张爱玲《秋天的雨》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写在最后:
点个【在看】+【分享】用阅读与写作疗愈自己!疗愈孩子吧!
觉得小编今天的资料是有价值的可以分享给朋友们噢~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作文是语文拉开分数的题目之一。记叙文是考场作文常考的文体,掌握一定的记叙文写作技巧是得高分的必要手段。本篇为大家介绍考场复杂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复杂记叙文特点
第一,它通常是由相互联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件组成,使用的材料相对复杂了点,如果只叙述一件事, 那就要求把事情叙述得曲折有致, 避免直线性的叙事。
第二, 它使用的表现手法更为复杂, 即要求运用各种描写手段, 使人物或者事件生动活泼起来。
第三, 它在表达方式上复杂了, 要求做到记叙、抒情和议论综合运用, 即所谓夹叙夹议兼抒情。
写作技巧
一线串珠
所谓“一线串珠”,即就是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何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示例】当代作家赵丽宏的《炊烟》是此类作品中的杰作,该作品记叙的是作者在福建武夷山风景区旅游途中的一次经历,作品中作者从渴望炊烟写到看见炊烟,再由看见炊烟写到走近炊烟,认识炊烟,直到最后告别炊烟。
文章刻画了一对淳朴憨厚热情好客的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山村中年夫妇形象,始终围绕“炊烟”行文,推动情节发展。文中炊烟不光渲染了一种亲切自然的意境,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为作品的展开铺设了一条亮丽的大道,起到了“一线串珠”的良好效果。
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即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示例】克里蒙·史东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小时候,家里穷,他就卖报纸为家里补贴。一天他到一家餐馆卖报纸,刚进去就被老板赶出来。他没有放弃,趁老板不注意又溜了进去,老板发现后把他踢了出来,小史东揉揉屁股又走了进去,客人们被这个小男孩的勇敢所感动,纷纷向老板求情,又买了他的报纸。中年后史东创建了保险公司,以被认为傻的举动,获得了惊人的销售额。他说过:要是在哪里倒下,就要在哪里爬起来。(《倒树精神》)
本段节选就是运用了“以小见大”手法,用克里蒙·史东的事件折射那些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以顽强的生命力证实自己的一类人。“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穿插流动
所谓“穿插流动”,即就是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手法就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太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示例】王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这篇文章就是运用了穿插流动的手法。这些插入,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姑娘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增加了可读性。
粗笔勾勒
所谓“粗笔勾勒”,即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示例】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丁,他的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长着呢!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他身强力壮,显得很有力气。这两个人走在行列的前头。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保留着农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这段文字运用粗笔勾勒法描绘了伏尔加河上纤夫的形象。文段在勾勒这些纤夫时,侧重点不同。领头的纤夫,是写他的衣着和肩膀;中年人,是写他的胡须和体型;高个子,是写他的神态和动作。
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法就是通过曲折回环的描写和起伏多变的文笔来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摇曳多姿、引人入胜的写作方法。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第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第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示例】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对蜜蜂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由《荔枝蜜》可见,“曲径通幽”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一种谋篇手法。在很多情况下,运用“曲径通幽”能够造成峰回路转、恍然大悟的艺术效果。
铺垫照应
所谓“铺垫照应”,即就是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文章中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地点明题意。
(2)前后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首尾照应。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
▲【示例】这三种照应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所体现。
(1)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做小桔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桔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2)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3)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结构严谨,清晰鲜明。
灵活把握,综合运用
作文时,注意前后照应很重要,这样能使文章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不管用哪种照应方法,下笔前都必须考虑周密,不可提笔就写,写着前边,忘了后边;或前边没写,“半道杀出个程咬金”来,首尾脱节,使别人读不懂。
1.写熟悉的人和事
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
2.真情实感
写规范记叙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只有你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才能赢得别人的共鸣,有时候文章不需华丽,但求恳切,用词华丽堆砌起来的东西,会让人感觉很单薄,无法打动人心,而一篇好的文章,只有在“于人心有戚戚焉”的时候,才叫成功。
3.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所以要看,要听。
4.各种技巧的综合运用
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但不能为了技巧而技巧。
写景作文的开头与方法
1、开门见山。
开头直接写某个季节到来时你想写的景物。譬如你想写冬天,你可以这样开头:冬爷爷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仿佛看到了他带着白色的雪精灵来了。
2、反问句开头。
提出问题开头,引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种作文,要体现出与读者对话的色彩。譬如写冬天,你可以这样开头:在一年四季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春的明媚,夏的热情,秋的收获,冬的冰雪,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我最喜欢冬的白雪纷飞,银装素裹。
3、引用法。
在描写冬的景色时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来形容以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应该注意的是,一是开头不宜过长,老师提倡的是50-80字,也就是说,最好控制你的作文稿纸的三行半,最好别超过5行。一旦超过,就显得“头重”了。
二是语言要优美,要搜集些精美的词语,是开头显得文采飞扬。三是适当采用修辞方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通顺流畅。
写景作文的层次和顺序
1、描写的景物固定,时间不固定——以时间来分类。
2、时间固定,描写的景物不固定——冬天的作文就可以写雪后的不同景象所展现出的状态,如落满了雪的地面,屋顶,或是还没落满雪,还能隐约可以看见水的小溪。
3、地点固定,时间也固定——以空间顺序分类。这种方法适用于冬天去游览某一景区,比如去某公园,就可以写先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写景的几个要素
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对于写景作文来说,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
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 ( 空间方位 ) ,也可以是变换的 ( 移步换景 ) 。但无论怎样必须层次清楚。
第二步是抓住特征:
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如冬天可以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瑞雪纷飞等形容词来形容,这样可以让你的作文更加的生动起来。
第三、要层次分明: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容顺序,也即表达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心里要有数。比如可以先写近景再写远景,最后可以寓情于景,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
第四、要动静结合: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景色才能活起来,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例:夜里,下雪了,雪花簌簌的往下落。第二天,我推开门一看,对面的山白了,田野也白了。眼前的院子里也是一片白色,小狗在雪上踩着,踩出了一片小巧的梅花。第五、要抒发感情:
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如:在写家乡的冬天时,可以表达我对家乡的喜爱或是思念,而这样的喜爱与思念就融入在我们所描绘的景中。
第六、要文辞优美:
自然景色是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因此,我们在写景色时,一定要文辞优美,语气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比如用一些相关的诗句词语来形容)这样,文章才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范文合集
冬天的校园作文100字
冬天到了,树叶都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
花园里,花儿谢了,小草也黄了,它们都在等待明年春天的到来,发芽,开花。
同学们穿上了厚厚的衣裳,手和脚还是觉得很冷,但是,我们仍然坚持上学,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把我们的身体锻炼得更加健康强壮,不怕寒冷的冬天
冬天的校园作文200字
冬天到了,花儿谢了,花儿的根埋在土里等着明年的春天再开放。草儿枯了,等待明年的春天再打扮我们美丽的校园。
北风呼呼地吹进我们的校园,只看见挺立的松树屹立着保护我们的校园,像一个个守卫的卫士给我们挡风,让我们一点都不怕寒风。我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踢足球,还有的在捉迷藏。当你看见这一切欢声笑语的场面就不是冰冷的冬天了,而是美丽的阳光在温暖我们。
冬天的校园作文300字
冬天的校园是安静的,更是美丽的。让我们走进这美妙的校园一起去欣赏吧。
走进校门,一片雪白的景色呈现在我眼前。雪花在漫天飞舞,花坛变白了,操场变白了,房顶上、大树上都积了厚厚的白雪,就像盖上了一床温暖的棉被。花儿沉睡了,草儿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到处都静悄悄的。南边教学楼前的花坛中那三棵笔直的松柏,像守卫校园的战士一样,顶风冒雪静静的屹立着。那碧绿的叶子,在白雪的衬托下显得更绿了。
继续前行,北风呼呼的刮着。我的脸被冻的通红,一份份寒意不时向我扑来,身上不由自主的打了几个冷战。快进教学楼的时候,我下意识的环视了一下四周,依然被那三棵松柏所吸引,这么冷的天,他们还一动不动的立在那儿,真让人肃然起敬。
冬天的校园不仅美丽,而且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我爱你——冬天的校园。
冬天的校园作文400字
冬天到了,我们的校园有着非常大的变化。
变化最大的是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柳树的叶子再也不象夏天那样茂盛了,到了冬天,树上的叶子连一片也没有了,只有一些简单的枝桠了;爬山虎也和柳树一样只有枝了;校园里的很多树都没有了叶子了;操场上的小草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脱下了翠绿的外衣,换上了枯黄的冬装;枫树的叶子变红了,只有松树柏树比夏天更加苍翠了。冬天,校园的树木都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我们放假回来,学校里有许多的积雪,到了大课间,我们都兴高采烈地到操场上玩雪,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用脚滑雪。最好玩的是打雪仗,趁人不注意,把一个大雪球扔到对方身上,被打的满脸都是雪,活像一个“大雪人”,这时,对方也不示弱,立刻抓起了一把雪反扔回去,对方也成了“大雪人”,连头发都白了。雪真是太好玩了。
这就是冬天的校园,有点萧条也有一些快乐。
冬天的校园作文500字
冬姑娘牵着雪和风的手,迈着轻盈的步态,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雪白的大衣。顿时,大地变成了白茫茫的,雪姑娘给所有的花草树木添上了一件又一件的披风,花儿躲到土地里,等待春天的到来。
这时的校园已经变了,处处白雪茫茫的,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寒冬之旅。操场上的树木都变了,树木上光秃秃的,好像冬姑娘给树木剪了头发。那么头发在哪里呢?瞧!在地上给土地盖上了一件件衣服,使土地送来暖气。而十几棵立在土地上的树木,虽然没有了树叶送来的温暖,但是还坚强的站着。看!教室静的连一枝笔掉下的声音都能听见。桌子、椅子和黑板它们平时都是同学们的好伙伴,老师的好助手,这时的寒冬之旅使它们变安静了,静静地躺在那儿。
冬天的校园虽然没有了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但是寒冬的到来给校园增添了生气。花草树木正在等待春天的到来,它们在我们眼前还是那么坚强,它们还在互相嬉戏呢!
冬姑娘在校园里和她的伙伴一起做游戏,连那几棵树木都是她伙伴呢!它们的笑声校园增添了冬气,也使校园不变得那么安静……
冬天的校园既安静无比又生气勃勃,树木们给孩子们竖立了一个好榜样,花草树木们正在等待春天的到来呢。
冬天的校园作文600字
初冬,找不到典型的词语来形容。它不如深冬的银雪漫舞,没有金秋的诗情画意,更不具春天的鸟语花香。初冬的校园,与平时一样书声琅琅,只是无声无息地绽放着一朵朵茶花,凋零了一片片红枫……
整个校园中,除了教室,我最熟悉不过的就是楼下的花坛了。
花坛不小,鹅卵石铺成的弯曲小径蒙着薄薄的尘土,三角形的红砖为它镶着边,别具一格,掩映在翠叶青木之中,清新惬意。
小路两边栽着碧绿的山茶树。刚开学时,还是一抹深,一抹浅的油绿,才过一个月,就陆续冒出了许多浅红的茶花。看她们千姿百态的样儿,有的赶过了热闹,只剩零星两三片花瓣憔悴地卧在花托上,静待着被风吹下;有的怒放着,娇艳万分;有的还只是花骨朵儿,三三两两紧挨着花枝,裹着细密的白绒,尖角上裸露着,似是戴着白面纱。
茶花闻着并不清甜,但清新之极,涩涩的味儿丝丝缕缕地飘进鼻子里,倒也舒服。茶树下洒着许多心形的花瓣,凉丝丝的,为茶树丛勾勒出粉色的边儿。
花影参差迷离,连着弯弯小径,寒风吹过,落花飞舞,让我不由想起了李商隐的《落花》中的“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花坛中坐落着两株嫁接的龙爪槐,叶片中间淡绿,边缘泛黄。树枝黑而硬,全都有弧度地向下弯曲。撩开树枝,中空的,人可以直立在树下,这龙爪葵像极了一把绿伞。
花坛边,矮小而整齐的冬青“守卫边疆”。叶子脉路清晰与龙爪槐一样边缘泛黄,不过中间是深绿的,叶边呈锯齿状。在凛冽的寒风中,他们一个个都挺直了腰板,仍是精神十足。
初冬的校园依然不失生机,那“红配绿”的景象为校园浓墨抹了艳丽的一笔。
冬天的校园作文700字
校园的冬天是寒冷的,喧闹的,又是充满情趣与活力的。
冬天里刮着大风的时候,校园里静静的,除了风吹树梢的声音,再没有一点喧闹的场面,只听到同学门朗朗的读书声。高大的教学楼在风中像一个宏伟的巨人,护卫着整个校园,它的南面是实验楼,五星红旗在两楼之间高高飘扬,庄重而严肃,构成了校园一道不寻常的风景。
我们的校园是我们的乐园。同学们在校园里追逐嬉戏的场景,是校园的第二道美丽的风景线。一到课间,同学们都赶趟儿似的冲出教室,有的打沙包,有的跳皮筋,有的做游戏,校园里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最妙的是下点儿雪,校园成了一个琼妆素裹的世界。上课的时候,校园仿佛在雪里沉睡,绿色的冬青被雪染成了银白色,接受这洁白天使的呵护。雪仿佛像一个大棉被,覆盖着整个校园,使同学们的读书声也充满了无限的暖意。下课了,校园里立刻沸腾起来,欢闹声打破了校园的沉静,操场和体育乐园很快变成了一个雪中娱乐场,同学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还有的在雪中打滚、赛跑,有的甚至在雪地上跳起了舞。低年级的小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欢笑声此起彼伏,响彻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时候的校园人人都像赶集似的,来欣赏着美丽校园的奇特一景。
老师组织同学们出来扫雪了,一边扫还一边在谈笑风生:今年真好,下了好几场雪,庄稼一定大丰收,农民们就不用犯愁了。旁边的老师接过来说,这雪景还可以让同学们陶冶情操呢!听到这儿,我们真想说:老师啊,咱们不要扫雪了,给我们留一个洁白的世界吧!
放寒假时,爸爸妈妈带我们到操场上去玩雪,我和弟弟在雪地上打雪仗、打滚儿,爸爸就在一边给我们拍照。我印象最深的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堆雪人。我们堆起一个雪人,用萝卜给它按上眼睛、鼻子和嘴巴。欣赏着我们的杰作,我和弟弟拥抱在一起,一会儿给雪人拍照,一会儿围着它跳舞,欢笑声像一串串闪亮的珍珠,撒在美丽的校园里。
我爱校园的冬天,更爱冬天的校园。
冬天的校园作文800字
翻飞的雪花,刺骨的寒风,在我的眼中,冬就是这样的。但当11月的初冬姗姗来到校园里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寒气逼人,而是充满了诗意的美。
冬天来了,天显得格外蓝,蓝得甚至有些透明,浮云朵朵,好像是一种点缀。在蔚蓝色的天空映衬下,校园里的银杏更显得挺拔有力,枝干上长满了脆脆的黄叶。哦,春天时的绿意全无了。一片片的黄叶如一张张小手,似一只只蝴蝶,像一把把扇子。风一吹,银杏的枝丫便歪到一边,像个孩子似的发出风铃般的笑声,风儿还不甘心,他挠着银杏的痒痒,直到银杏树笑出了眼泪,这些“眼泪”就是落下的叶子,它们在风中旋转,舞蹈,然后落下。于是整个草坪上全是亮闪闪,金晃晃的“眼泪”了。
操场栏杆旁的法国梧桐,也不约而同地释放生命的辉煌。满天满地,全是一派黄色,它的叶子大的是我两个手掌那么大,最小的却只有一点点,大小不一,形态也不完全相同。最令我青睐的还是这些梧桐的色泽。有的呈土黄,有的呈绛红,有的上端是黄色,下端却还是嫩绿,有的一片叶子上有三种颜色的渐变……每每走到这里,我总是忍不住想要驻足观望。
校园里的中央草坪有一些小草还顽强地维持着最后的绿意,在一片枯黄从中,它们显得分外美丽。草坪上喷泉里的小鱼,全然不觉外面的冷,游得正欢,这绿草,这小鱼,不就是我们的写照?我们近乎贪婪地吮吸知识的甘霖,在何时都充满朝气与蓬勃的生命力!操场上的脱去棉袄的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男生们或抱着足球,或抱着篮球,头上的汗珠落在塑胶跑道上,与冬天近乎寒冷的天气形成反差,操场上因为有了他们卖力的奔跑,因为有了他们飒爽的英姿,整个冬天便不再死气沉沉,而是显得充满活力与热情。
校园里的初冬,藏在一点一滴中;校园里的初冬,没有什么一片白色,而是金黄遍地;校园里的初冬,显得优雅而热闹!
初冬的风吹着,百年银杏,法国梧桐,还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编织出美丽而诗意的——初冬的校园!
冬天的校园作文900字
眼间,时至冬季,原本使人秋高气爽的风儿突破了秋的牢笼,开始嚣张了起来,肆无忌惮。环顾四周,树木青葱一片,只能触到春的气息,无法感到懂得来临。我不禁自问,难道,在冬天的舞台上,只有寒风在独奏吗?带着憧憬,我尝试走进了冬天……
来到了大操场,一阵风吹过,那可没有春风拂面般的温柔,寒风刺骨,不禁使我打了个冷颤。放眼望去,有一群足球健将,围着一个足球,你追我赶,你堵我截,足球则在中间纵横交织,频繁易主,健将们激烈地踢着,左冲右突,往来驰骋,好似一匹匹骏马在草原上奔驰似的,我在远处,都不免为他们捏一把汗呢。下场后,人人都大汗淋漓,有的甚至脱去了外套,欢声笑语彼此起伏,为冬日的校园增添了一丝热闹的气氛。
青葱的树木依旧挺立在那儿,树上的叶子可谓是枝繁叶茂,只不过偶尔一阵风刮过,几片叶子禁不住寒风的肆虐,纷纷离开母树,投入大地深沉的怀抱中。风依旧地刮着,大树一动也不动,真有种“任尔东西南北”的气概呢!
冬天的校园里,最令人感伤的要数那全占据全长一百米,早已风烛残年的枯树了,那几棵枯树,屹立在那儿,没有一丝的动摇,面对寒风的肆虐,它又好似坚定的守卫一般,死死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让寒风有可乘之机。
我走进了枯树,摸着粗糙的树皮,愈感悲凉,似乎听见了,那老树对它这几年来,风吹雨淋,艰辛生活的无声泣诉,我长长地叹息一声,此时,我真正体会到了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那种哀,是同情,是哀怜,就如我现在一般。
我仰视着光秃秃的树干竟是如此瘦弱,如此纤细,一派萧条的景象。我俯身捡了一块小石头,朝一枝瘦弱的树枝砸去,竟折断半截。但是,那终日呼啸的寒风为何就吹不断呢?一想到这里,不禁对树枝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屈服于寒风的淫威,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百年传承,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吗?
咦?哪来的鸟叫声,原来树枝上不知何时停留了几只小鸟,它们停在上面,左顾右盼,飞往远方去了,我小声地对树说:“看吧,连小鸟都嫌弃你。”往下一看,厚厚的黄土依旧掩盖不了它那岁月的沧桑,我甚至能想像出底下树根交错纵横,粗老细长。
风儿再次刮来,我不禁将冰冷的已久的手放入了口袋,再次环顾四方。冬天,虽然都充斥着悲凉气氛,但也不乏有一些喜与乐存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一起去感悟冬天背后的喜与乐。
冬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
冬天的校园作文1000字
走进冬天的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门口摆放着井然有序的盆景,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这里好像是一个春天的角落,绿的植物尽情舒展着它们满怀朝气的枝枝叶叶。还有一些花儿竟相开放,偶尔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真是赏心悦目啊!
放眼望去,校园四周有些不耐寒冷的树木早已脱去了外衣。可还是精神抖擞地站着守卫着我们的校园。让人从心里增添了几分敬佩之情,真想问问它们冷不冷!还有那些曾经千姿百态的花也早已枯萎凋零,正哆嗦地站在寒风里。而那些不畏严寒的花草术木却各自穿着清翠的外衣和开着美丽的花朵,似乎要让我们感到青春的气息,微风吹来正向我们点头微笑呢!这些花草树木相映成趣,为校园增添了许多色彩。
校园操场四周的有些树木也已片甲不留。只有几棵柏树依然挺立着。四周的小草依稀可见,有的已经枯黄而不行了,有的则在偷偷地抽出嫩绿的新芽,盼望着春天的来临。
看啊!这边风景独好——小学部院子真是别有洞天。高达的树木悠然挺拔。尤其是那棵玉兰树虽然叶子早已掉光,可它却硬向我们绽开了一大朵一大朵洁白的花朵。看看这朵,再看看那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心情就十分激动。这美丽的景色引来了许多不知名的鸟儿。这些鸟儿有的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有的东张西望,不直它们在想什么。又为校园增添了许多情趣。
天气愈来愈冷了,同学们也穿上了各式各样的冬衣。把校园点缀得热闹非凡。
下雪了,飘飘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不一会儿,校园里白茫茫的一片。房屋上像是铺着一床巨大的被子,地上铺着洁白的毛毯。天上飞着雪花让整个世界都变了。那些树木不管是高的,矮的,大的,小的,都穿上了银装。远远望去
玉树琼枝,冰雕玉琢,真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下雪的校园充满了诗情画意。同学们一个个都不觉得冷了,反而比平常更活跃了,更加兴奋了。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跑出教室,你追我赶,涌向球场,奔向空地。游戏不约而同的开始了,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滚雪球。哇!一场好戏开始了。一个调皮的同学,趁着同学不注意,悄悄靠近大树,扯动了树枝,一场人工降雪诞生了。回过神的同学们,立刻去追赶那个调皮的同学……跑动的身影和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一个个精灵般的身影活蹦乱跳。红扑扑的小脸上挂满了喜悦的心情,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校园上空。
上课了,同学们还念念不舍。雪地上只剩下我们的“杰作”的无数双可爱的小脚印。这时,校园变得安静多了。寒风呼呼地吹着,像是在歌颂这冬天的校园。
啊!我们美丽的校园的冬天。我们校园美丽的冬天。我为你陶醉,为你歌唱!
雪后校园
雪住了。房屋、树木、荷池、操场……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眼前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放眼望去,教学楼在雪后的装点下,变为了童话世界中的城堡,静静地享受着阳光的爱抚,那耀眼的金黄与雪的洁白融为一体,闪烁着迷人的光彩,给碧蓝的天空镶上一道金边。
教学楼前的假山,变成了“大雪山”。假山四周的冬青树和别的一些花草也都换上了美丽的银装。花园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真是可爱。一阵微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现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教室里有的同学仍在专心致志地学习,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他们似乎忘记了冬日的寒冷。教室门前,积雪有五六寸,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雪后的操场,成了我们玩乐的场所。同学们玩得可欢了:有的堆雪人,一会儿一个美丽的白雪公主出现在眼前;有的在掷雪球,打雪仗,他们兵对兵,将对将,个个精神抖擞。同学们欢乐的叫喊声回荡在校园的上空,把老柳树爷爷的白胡须都震落下来了,但他一点也不生气。他看着我们欢乐的样子,似乎在哈哈大笑呢!
太阳出来了。它迷恋雪景的美丽,用自己鲜红的外套裹住雪,像是怕它跑了似的;雪却害了羞,红着脸悄悄地要隐退。这时,太阳紧了紧外套,将雪慢慢融入自己温暖的怀抱中。
校园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带给人无穷的信心与力量。是啊!青春年少的我们不怕寒冷,不怕困难,即使再大的风雪,我们也会勇往直前!
雪后的校园啊!你是最美的!
【教师点评】
这篇习作的最大亮点就是运用移步换景法,用“教学楼”“假山”“花园”“教室里”“教室前”“操场”“广场”等来标识全文结构的“移步”,层次井然。作者抓住雪后校园景物的特征,多层次地去再现雪后校园美景。譬如“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写手感和光泽;“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变换角度写雪的组合和分量,将静态的雪景表现得更加鲜明。在写动景时,绘声绘色,生机盎然,凸显了雪后的校园充满活力,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也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另外,文中比喻、拟人独特,活画了雪景的丰姿,抒发了对雪后校园的赞美之情。
倒叙写作手法的应用
同学们都知道写作记叙文运用倒叙能够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避免了记叙的平铺直叙。那么,写作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倒叙呢?我们现在就来谈谈如何合理运用倒叙。
首先,要考虑好倒叙的内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也不是事情的任何环节、片段都可以倒叙,而是要将最精彩的、最具有吸引力的,或者最能表现主旨的部分进行倒叙,比如事件的高潮、结局等。可以说,倒叙的内容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倒叙的效果,这一点首先必须考虑好。
其次,要考虑好倒叙的方法。倒叙不是简单地将高潮、结局放在前面来写就可以达到效果的。有时,就算将事件的高潮、结局放在前面来写,效果也未必好。因此,倒叙还是要讲求方法的。
1.睹物回忆法
即以物起兴,物可作为引子,可作为线索,先写眼前之物,以引起回忆,再围绕“物”记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
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分析】一件衬衫引起回忆,并通过强调衬衫的不普通,引起悬念,巧妙引出要记叙的往事。
2.对比回忆法
即通过对比引出矛盾的两方面,然后引入到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记叙。值得注意的是,对比要突出重点,强化矛盾冲突,以突出文章的中心。
例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这样写道:“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还记得。”
【分析】为什么国家大事,在我心里都不留痕迹,而一件小事,使我至今还记得?这是什么样的小事?通过对比,既引起了悬念,又引出了下文对“一件小事”的记叙,还突出了小事对我的影响,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3.情景回忆法
情景回忆法的基本思路是,先描绘情景,奠定文章的基调,增添诗情画意,再触景生情,引出回忆。
例如《难忘的背影》一文,开头就这样写道:“淅淅沥沥的小雨仍在下着,我倚在窗口,眺望着远方,不由又想起了那位乐于助人的大姐姐,想起了她在雨幕中远去的背影……”
【分析】眼前的这一幕之所以能引起作者的回忆,是因为以前的故事也是发生在雨幕中,眼前的小雨触发了我的情思,让我想起了“她在雨幕中远去的背影”。当然,倒叙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抒情回忆法、对话回忆法等。但无论用哪种倒叙方法,最关键的是倒叙部分要写得有吸引力,如果淡而无味,就起不到倒叙的作用。
最后,要考虑好倒叙的过渡。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以倒叙开头,紧接着就用“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进行巧妙过渡。然后用“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自然引入到顺叙,结尾再用“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照应前面,使文章起承转合衔接自然。
倒叙并不难,我们要在写作实践中,边运用边理解边体会,假以时日,就可以掌握了。
白描,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技法,其要点是把握物象的特征和神髓,不着颜色,不事烘托,纯用墨色线条勾描,给人以简朴、明快之感。 将这种绘画手法移用到文学的描写上,就是在记人、状物、写景时,均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杂的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真实有力的笔触,质朴平易的文字,明快精简的语言,千净利落地勾勒出事物的形貌神态,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白描手法可以用来描写景物,如普希金的小说《骚站长》.其中写墓地的一段是:“我们到了墓地,一片光秃秃的,毫无遮拦,满眼都是木头十字架,没有一棵小树遮荫. 有生以来,我不曾见过这样凄凉的墓地.”不作渲染,只几笔勾画出墓地的寂寞、悲凉的气氛。这就格外突出了释站长生前撩倒穷困的遭遇,也寄托了作者对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的深切同情。 白描手法也可以用来描写人物,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作品是这样描写孔乙己外观的:“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在这段文字里,写人物的服饰仅一句,但却抓住了特征:他曾是一个读书人,所以穿长衫;因为穷愁潦倒,所以长衫又脏又破;社会地位早已降到底层,但还不肯脱去长衫做短打扮,反映了他的悲剧性格。如此简括的文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并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 名家的典范之作不可能不给习作者以巨大的影响。徐凌云同学在其作文《重逢》中就试探着运用白描手法,勾画人物形象,表达自身的感受。 写林森,侧重于今昔对比的肖像描写。“怯生生地,动不动就脸红”,是过去的神态。只是几个字,写出了以往性格的特征—羞怯。而如今,在繁华的集镇中,却是旁若无人地向一名孩子瞪“两只冒火的大眼睛”,发出“暴怒的吼叫”,则仍是以不多的儿个字写出了他如今的性格特征— 冷酷。
前后对比,判若两人,给人的感受确如作者所言“难以名状”。 写方晓花,则是勾描人物的动态,记录人物的对话。一个动作,“笑着嚷着,搂着我的肩头”:两句对话,“怎么?不认识?记得‘小蒜头’吗?”“几年不见,你真是贵人多忘事啊!”都用语不多,却活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愿与作者一起分享方晓花的“愉悦”。 写星阳,更是惜墨如金。文中正面写他的只有一句:“他一个瘦瘦弱弱的男孩,蹲坐在老妇的身侧,黄瘦的双手捧着一本崭新的教科书。”虽然只有一句,但他给读者的印象丝毫不比林森、方晓花浅淡。因为他的生活境况之难,与他肘功学习的志气在简短的文字中更易突现出来。 显然,《重逢》这篇作文在运用白描技法方面基本上是成功。这给我们以启发:对于习作者来说,白描技法并非高妙至极,难以运用的。
但要想运用得好,也非易事。 白描落笔需简.因为简,也就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小有瑕疵,便显露无遗。因此,首先是要求作者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对客观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样,才能根据文章的需要挑选出最有特征性的事物作简笔描绘,其次是要求作者有深厚的文字功夫。因为白描要求的“简”,并非是语汇贫乏的“简”,而是蕴艺术美于质朴之中的“简”,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简”。它要求作者能用准确而简洁的笔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 鲁迅曾用十二个字归纳白描的特点,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他的作品便是运用这一技法的典范。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这些作品,必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白描的技法。
扇子原属于实用的工艺美术品,专供夏天酷热时消井之用。大约从汉末开始,流行在扇面上书画,极大地提高了扇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使之成为传统书画装核形式的一种特殊样式,而有别于一般的工艺美术品。扇子的工艺材料多种多样,并不是每一种都可供作书画的。
一般的纹扇,其形有月圈、腰圆、六角形式,大体上均倾向于固式,尤其以圆式为多,所谓“团染似明月”,所以又称“团扇”。同样也是昵称。迄今所传扇画遗存,以两宋的团扇画最为丰富,艺术水平也最为精湛,是传统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
两宋虽然盛行团扇,但同时又高丽的传来了日本的折叠扇,简称“折扇”,又称“撒扇”,一作“聚头扇”。因其收则折拢,用则撒开故多。苏轼曾有诗云:“展之广天余,合之两指许。”据文献记载,当时的舶来品上,有金碧重彩的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画、山水画画得十分漂亮,人物、鞍马、花鸟画画得栩栩如生。但中国书画家在其上书画的不多,所以传世的宋代书画扇,几乎全为团扇,而折扇则未有一见。推其原因,当是因为宋代折扇的使用尚未普及的缘故。
但是,毕竟因为折扇能放能收,比之团扇要方便得多,因此,进入明代以后,便风行于社会各阶层,团扇的使用反而不及折扇了。
以构图而论,或简或繁,作为山水画,都有一条或若干条基本的水平线和垂直线,如远山的影像是不明确的水平线,树木或屋舍是较为明确的垂直线。扇画面的边线,换向为弧线,里向为辐射线。这些处理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以墨而论,能在光滑的纸面上画出毛笔的墨效果来,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弥厚、实而弥清、团融浑沦、渴润华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虽为小品画,但气象堂皇,境界开阔。
扇子对于传统书画开创了新的装演形制和技法风格。
今天,不仅明清两代高手辈出,名作如云,民国以后依然还有着长盛不衰的艺术生命力。中国画认真地总结并继承发扬这一笔丰厚的传统遗产,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