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行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0 03:18:22
  • 《一篇日记》
  •  1.行文时,必须用第一人称。一篇日记,无论篇幅长短、记事多少,都是由“我”的思想和活动贯穿起来的。 2.一篇日记的内容应该是发生在同一天的。什么事,哪些人,时间、地点、经过等,都应交代清楚。当然,日记以记当天的事为主,亦可采用回忆、想象、插叙过去、末来的内容。

     3.日记的内容极为广泛。世界见闻,国家大事,家庭琐事;工作进程,学习得失,经验教训,喜怒哀乐;四季风光,昼夜变化,气象自然……都在日记的写作范围里。可写的内容很多。

     4.日记的写作也很自由。鲁迅先生说:写日记,“因为是给自己看的,所以反而看出自己的真面目来,我想这是日记的正宗嫡派。”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写作极为自由。可叙可议,可歌可赋;可即兴记事,可浮想抒怀;长短不论,结构灵活。 总之,日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灵活自由、不拘一格的。这是日记独有的,也是其它任何应用文都比不上白勺。

  • 《2024年高考作文冲刺:材料作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 【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语文新高考博客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评析:今年的浙江卷没有沿用往年的新标题作文的命题模式,而是借鉴了新材料作文的经验,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这则材料反映了一个关于“中等生”的话题,在学校里,大多数人属于这样的“中等生”,然而他们的成长缺乏真正的关注。孩子提出来我不愿意做英雄,我愿意成为在英雄经过的时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功利性,不注重道德教育,只重视智力教育!反应了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考生写出写出优秀的作品。

    (1)引:开头概述材料大意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2)提:提出中心论点

        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跑”了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3)摆: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结: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

        开头引材料从材料切入,简要分析,引出论点。

        中间联材料说理议论的时候用材料的主旨或关键词来贯穿、衔接,如果能把背景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镶嵌进去,那么会使文章与背景材料融合得更为紧密;

        结尾再扣材料,使材料与文章融为一体,同时又体现出文章对材料的引申、丰富和升华。

  • 《把事实作为立论依据》
  •     行文至此,也就彻底批倒了“应不逃难”的妄说。但先生并未止于此,他笔锋一转,进而深究一步,开掘出了更深更大的主题:“大学生逃了以后,却应该想想此后怎样才可以不至于单是逃,脱出诗境,踏上实地去。”也就是说,学生逃难,罪在当局。不改变政治现实,是难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的。只有从根本上加以变革,国家民族才有生路。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分析,事实铁证如山,道理无懈可击,必然是宇字千钧,句句金玉。这样的例子,在鲁迅的杂文中比比皆是。像《宣传与做戏》(《二心集》)中,先生一口气摆出一连串做戏似的宣传事实:“教育经费用光了,却还要开几个学堂,装装门面;全国的人们十之九不识字,然而总得请几位博士,使他对西洋人去讲中国的精神文明;至今还是随便拷问,随便杀头,一面却总支撑维持着几个洋式的‘模范监狱’,给外国人看看。还有,离前敌很远的将军,他偏要大打电报,说要‘为国捐驱’。连体操班也不愿意上的学生少爷,他偏要穿上军装,说是‘灭此朝食’”。从对这一连串事实的分析中得出结论:“这普遍的做戏,却比真的做戏还要坏。”从而揭穿了国民党当局愚弄欺骗人民的反动丑恶本质。应当指出,摆事实,讲道理,也是其它议论文的要求。但是,比较起来,杂文所涉及的事实往往更具体,而且是从对具体事实的具体分析中形象而生动地阐明道理。在这一点上,它与一般议论文主要把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而依靠逻辑推理阐明道理,是有所不同的。

  • 《|《立志与成才》点评》
  •     行文开头释义全面,丈字简练,入超快,中心明确。将巴斯德对立志的见解与中国俗话“人无志而不立”相比较,指明二者的相同之处,都是在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这鱿使人们有理由相馆,无论无中国还足外国,人们都对立志的重要义有深刻的认识。在阐明“志向是力全的源泉,是前进的动力”的分论点后,“倘若……俩若……徜若……”排比句式的使用,使论i正角度更全面。这其中,既有政治家成功的范例,又有丈学家成才的事实,还有科学家突出的贡欲,他们功业率著,他们音得益于志向高远。论未王令人信服。从形式上说,排比句式可将亨例叙迷得简洁狡练,佼句式整齐,节奏感张。在正面论证的基抽上,行丈又用“没有了志向,鱿像射黄没有招子,永远不能命中目标”句过渡,再从反面举例加以论伍,使道理在正反对比的论证中用述得更明晰。接肴,行文又深抢立志的意义,从立志还可以侠逆境中的人史为孩者的角度,进份步深入论伍立志的重共意义。
       
        泛举与典型举例相结合,行丈简活,不撼泥带水。也许有人认为只要有所打葬便可算是有了志向,疏不知,志向有高下之分,习作者鱿立志的问通再做界深一步的甲发。例伍、引证等与现点相统一。结尾那分“祖国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成才的大好机通”耐人寻味。生活在这奋进的时代若无高远大志,若不能创出一番事业,岂不辛负了祖国?结尾用语不多,却能启发人们:必当立志。

  • 《议论文点评》
  •     行文开头从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当今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不相协调的事实中,提由,个发人深忍的问题;谁来承担改吏落后的社会现实的女任?青少年应当其有怎样的理想?这种从现实入手,以情入理提出论题的方法,亲切、自然。“你也许见过……你也许见过……”,“当你看到……当你肴到缓级的前进。当你看到这些情景,当你看到劳动人民那结满”,“你是否想到……”,你是否意识到……”整段都用了这种整齐的句式,情真意切,语言流杨,容易引起共鸣一,让人真切地感到一种贵任感。此文作者自觉地学习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白杨札赞》等文章的写作技污,但又不是生橄硬套,有学习有创新。
        中间论征部分,作者先通过祈旧时代的对比,热默赞硕了“九洲生气扬”的新时代,赞领这个时代是一个大展才华的时代。从而使人们对这个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创建功蜻的信心,起到了鼓动性的作用,坚定宁人们立志创业的信念一丰富了论点的内洒。接下来的两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来用了整齐的句式,列举了三位伟人立志建业的事例,鱿开人心,学有掩样。论征“理想也是我们勇于创新的动力”的分论点,说理充分,又能联系实际。‘结尾再次通过议论强调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出号召,引深了论征的中心。

  • 《描写性作文点评》
  •     本篇的行文特点是叙述线索清晰,语言贴切优美。全文12个自然段:以“我”的观察和客体的自身结构特点为线。先点出白杨的种属,然后分别写芽、花、果、叶、枝,最后总写用途,以“感”作结。她没有集中写为何“喜欢”白杨,而是把她的“情”,融于字里行问,如写“芽”,“给我带春的信息”;写“花”,“常常拣来玩”;写“果”,“落在脸上.怪痒痒的呢”等。作者对李物的描述,具体而细微,《文心雕龙·神思》:“博见为债贫之粮”,意即广博的见识是赠给知识贫乏的人的宝贵精神食粮。只有非常熟悉你所写的事物,才能写出好文章,细读此文,你不能不佩服小作者对白杨这一树种的全方位了解,加上语言功底较为扎实,所以用语也十分贴切,如“叶的背面密生绒毛,很细很细,用肉限看不出来.在阳光下,风一吹,杨叶闪着银白的光华.”看,写得多么美。
        虽是词美文,但仍有不足之处,即未能突出“喜欢”二字,而此,恰是文魂所在.“点面结合”的写法,关键还是应突出“点”,对白杨处处都“喜欢”是对的,倘若选个独特角度,选白杨与众不同之处,岂不给人更深的印象?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先生在1984年6月写过一篇《高尚的白杨树》。与茅盾的《白杨礼赞》不同,他独辟蹊径,只硕白杨的“独特的向上性”,不与同一排行的白杨树“争阳光”,而后与“某些人”相比照,遂成出类之作。

  • 《《家乡》作文点评》
  •     这篇记叙文行文条理清晰,文笔通顺流畅,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形象地描写了家乡的新变化。
        当我刚拿到这个题目时,觉得无从下手。于是,我便认真审题,从题目下手,抓住了题目的重心———变化。怎样使读者觉得我的故乡有变化呢?我用了对比手法。把自己两次回故乡的亲身经历真实地再现,通过从原来乡亲们靠种庄稼过活到后来的发展养殖业、种果树;从原来没有电视到后来的有了29叶大彩电;从原来喝浑黄的井水到后来有了清漱的自来水……处处体现了故乡的变化。在记叙的过程中,我注重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家乡的热爱。从很少回去到喜爱故乡,充分体现了我对家乡的变化欣喜。文中最后一段与第二段互相照应,描绘出了故乡未来的美好前景。不过,文章很难给人以更多的新意,正是其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