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五大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09:09:27
  • 《中考满分作文得分的五大技巧》
  • 中考满分作文得分的五大技巧

    作文成绩的优劣关系到语文学科成绩的高低,考生要想夺取中考语文高分,必须首先要夺取作文高分。那么如何夺取中考作文高分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蓝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

    【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

    一是你去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

    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

    【中考满分作文得分的五大技巧】

  • 《我们班的五大元素550字》
  • 在我们班,可谓是人才济济,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我们班的五大元素。注意!可不是金、木、水、火、土哟。

    我们班的五大元素之一——小梁,她可是我们班的状元,每当考试成绩发下来时,她的成绩总能稳稳地定在95以上,也总被挂在全级前五。不仅如此,她的作文更是一绝,哪一次不是当作范文来读?

    来!再来看看五大元素第二——小肖,他可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数学小王子”。记得有一次,在数学课,老师出了一道难度很大的奥数题,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苦想,不知道该怎么做。而他却立刻想出了答案,并完整有条理地讲了出来,真是佩服呀!

    这是我们班第三大元素——小涵,她是英语课代表,英语自然也是好的不得了。每一次学习的小阅读,她都能翻译出意思,并以流利的英语读出来。况且她还不放过那些爱国的学渣。小涵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找Miss汤练习对话。不用说,她的英语当然每次都一百分!

    第四大元素是品德上的记忆天才——那么,就非属小豆子啦!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总对乏味无趣的品德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一课的知识点大约在2000字左右,他却能在20分钟之内一字不差地背下来,真令人羡慕!

    我们再来瞧瞧这最后一个元素吧!那非属“科学家”小柯了。每一次做实验时,他都要抢在第一个人,生怕别人抢走了他的专属位置,况且他的科学成绩也总是全班第一。

    这就是我们班的五大元素,他们可是天才哟!

  • 《高中议论文五大常见开头技巧_议论文开头怎么写》
  • (1)亮观点,单刀直入。198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习惯》有篇高分作文的开头这样写:“就像那溪流惯于奔腾,大海惯于咆哮一样,我习惯于沉思,习惯于遐想,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记簿上。”

    (2)打比方,隐喻题旨。1987年全国高考材料作文“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有篇高考作文拟题为《灯塔·路标·理论》,开头写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点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标指引方向。否则就要触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讲故事,引入主题。1994年全国高考有篇高分作文《习惯》的开头幽默风趣:“我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小公务员曾在厕所里遇上了局长,于是,他脱口而出:‘局长,您也亲自上厕所?’一听这话,旁人当然会捧腹大笑,但一笑过后,发现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深思。据说,这小职员在其他场合也总‘局长,您亲自……’、‘科长,您亲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动物性条件反射,哪怕时间、地点、环境早已改变。我说这就是习惯所致。”

    (4)引名句,扣住中心。这里所说的名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诗词歌赋等。1995年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责任》,开头这样写道:“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

    (5)摆现象,揭示论题。作文题《父辈》,有篇作文这样开头:“父亲这一代人,他们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居民户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他们的眼睛依然闪亮,他们的腰杆依然挺直,显得踏实、自信、沉稳。”

    另外,材料作文的开头要注意三点:一是转述材料必须简洁;二是必须根据试题要求和提示转述;三是迅速从叙述转入议题或论点。

  • 《描写动作的五大技巧》
  • 作家老舍先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我们也知道有哪些动作,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你认真阅读本文,配合布置的练习,你就不是一般的你啦!一个个就会成为动作描写的大师啦!

    1、给动作“化功大发”

    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

    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

    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砸巴砸巴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砸巴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

    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打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

    2、给动作“涂脂抹粉”

    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不是就很美呢?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我们对这句话里的动作“涂脂抹粉”,就成了这样一句: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这里就叫“涂脂抹粉”。

    我们再来看一篇“涂脂抹粉”的。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

    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张小虎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

    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

    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呢。

    上面的片段中,运用“化功大法”把张小虎爬杆的动作进行了分解,然后给部分动作“涂脂抹粉”,文章就显得活灵活现,就真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为你面前的动作片段,也来“涂脂抹粉”吧。

    记住,不能太多,化妆多了,也难看呢。你们说是不是?

    3、给动作“配上声音”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

    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我们看一段动作描写。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

    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

    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涂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近200个字的小片段,厉害吧?

    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克服“偷懒”心理,勤快一些,这样,我们平时看上去挺简单的几个动作,认为不可能写进作文的“一般内容”,都可以成为你作文的素材。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我们来看看再次修改后的片段。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就这么一点高度,还难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

    说完,张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

    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声,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

    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嘴里还发出“嗨嗨”的声音。

    他的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我上来啦——我赢啦——”。

    这一段动作描写中,就有了人物的语言与象声词的插入,比上一段“无声的世界”好多了。

    同学们,还不赶快拿起笔,继续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话呢?配上声音,动作也好听!

    4、给动作“加上表情”

    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动作,还要思考此项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是怎么做的,这就要让动作与表情、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

    课文《全神贯注》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艺术家形象。

    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这是给你的礼物!”

    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

    “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

    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

    忽然,妈妈一把把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子!妈妈谢谢你!”。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再次修改我们的动作描写片段,给动作描写“加上表情”吧。

    5、给动作“融入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同样,来看一个例子。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拾你!

    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

    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

    “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这是《雪战》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得出在“反攻”时小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雪球”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

    想想你面前的作文片段,妈妈打你或爸爸打你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补充上去吧。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几个绝活,当然,并不是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必须运用到,我们可以选择使用。

    多次练习后,你就会把这些技巧运用自如的。

  • 《描写动作五大技巧,非常实用!》
  • 作家老舍先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我们也知道有哪些动作,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你认真阅读本文,配合布置的练习,你就不是一般的你啦!

    一个个就会成为动作描写的大师啦!

    给动作“化功大发”

    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

    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

    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砸巴砸巴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砸巴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

    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打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

    给动作“涂脂抹粉”

    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不是就很美呢?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我们对这句话里的动作“涂脂抹粉”,就成了这样一句: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这里就叫“涂脂抹粉”。

    我们再来看一篇“涂脂抹粉”的。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

    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张小虎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

    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

    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呢。

    上面的片段中,运用“化功大法”把张小虎爬杆的动作进行了分解,然后给部分动作“涂脂抹粉”,文章就显得活灵活现,就真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为你面前的动作片段,也来“涂脂抹粉”吧。

    记住,不能太多,化妆多了,也难看呢。你们说是不是?

    给动作“配上声音”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

    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我们看一段动作描写。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

    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

    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涂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近200个字的小片段,厉害吧?

    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克服“偷懒”心理,勤快一些,这样,我们平时看上去挺简单的几个动作,认为不可能写进作文的“一般内容”,都可以成为你作文的素材。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我们来看看再次修改后的片段。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就这么一点高度,还难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

    说完,张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

    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声,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

    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嘴里还发出“嗨嗨”的声音。

    他的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我上来啦——我赢啦——”。

    这一段动作描写中,就有了人物的语言与象声词的插入,比上一段“无声的世界”好多了。

    同学们,还不赶快拿起笔,继续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话呢?配上声音,动作也好听!

    给动作“加上表情”

    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动作,还要思考此项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是怎么做的,这就要让动作与表情、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

    课文《全神贯注》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艺术家形象。

    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这是给你的礼物!”

    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

    “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

    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

    忽然,妈妈一把把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子!妈妈谢谢你!”。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再次修改我们的动作描写片段,给动作描写“加上表情”吧。

    给动作“融入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同样,来看一个例子。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拾你!

    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

    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

    “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这是《雪战》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得出在“反攻”时小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雪球”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

    想想你面前的作文片段,妈妈打你或爸爸打你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补充上去吧。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几个绝活,当然,并不是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必须运用到,我们可以选择使用。

    多次练习后,你就会把这些技巧运用自如的。

  • 《1到6年级小学生作文指导:打造优秀作文开头五大技巧,必看!》
  • 如果作文的开头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睛,行文如流水,配上文章中跌宕起伏的情节,一篇好文章也就诞生了。

    那么,一个好的作文开头应该怎么样的构思,可以下笔如神呢?今天班班老师教大家五个技巧,希望孩子们看完作文都能进步~

    01、抒发真情实感

    例:母亲,您是一股清澈的甘泉!我是一棵绿油油的禾苗;您是早晨的太阳!我是一株刚冒出嫩芽的小草;您是湛蓝的大海!我是一条小小的鱼儿……妈妈呀!请接受女儿的这份爱!

    作文的题目是《……笑了》,小作者写自己为妈妈做了一件事情,看到了妈妈欣慰的笑。在开头中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直抒胸臆,赞美了妈妈,也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抒发了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并引起了下文。

    02、突出文章中心

    例:一直以来,我有一个高远的梦想,就是能挺起胸、昂起头,做一个成功者!然而,殊不知,没有洒下汗水的土地怎能收获丰收的喜悦?没有精心培育的大树怎能长得叶繁枝茂?只有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文的题目是《成功其实离我们很近》,小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写出了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洒下汗水”、就要“精心培育”;只有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能成功。开头直接进入主题,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

    03、紧扣作文题目写开头

    例:成功时,我会听到妈妈的声音:“孩子,你是我的骄傲!”失败时,我会听到妈妈的声音:“别灰心,下次一定行!”骄傲时,我会听到妈妈的声音:“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作文的题目是《声音》,小作者紧紧围绕“声音”两个字开篇,“声音”一词出现三次,每一次还都直接写出了“声音”的具体内容。让读者感受到成长中的小作者在关键的时候总会得到来自妈妈的赞扬、鼓励、提醒的声音!显示了审题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例:生命是一段牵挂的行程,即使是一把伞,也是父母对儿女一份暖暖的爱。在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是可以淡忘的,但是有些东西却无法忘却,譬如这生命中的伞。

    这是一篇课外阅读《生命中的伞》的开头,作者紧紧围绕自己的题目中“生命”和“伞”开篇,强调了一把蕴含父母之爱的伞令作者终生难忘,开篇点题,引人深思。

    04、渲染环境气氛

    例:冬季,雪花翩然飘向大地,窗外是一个粉妆玉砌的童话世界,眼前是一片晶莹的白,我的思绪也如同轻灵的雪花,舞动起来。

    作文题目是《财富》,小作者写了雪花纷飞的冬季里妈妈关爱自己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感悟到伟大的母爱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开篇描写了特殊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气氛,为后文对人物的描写,事情的记叙做了铺垫。

    例:夜好静好静,月光悄悄洒进我的房间,我躺在床上,想着白天的事情,久久不能入睡。

    作文题目是《我做的对》,小作者写的是有一定朗诵水平的自己在朗诵比赛的复赛中被淘汰了,心情不好,但当进入决赛的同学需要帮助练习时,自己经过思想斗争,毫无保留地去帮助同学。同学在比赛中胜出,自己在分享别人的快乐的同时也慨叹自己做的对。文章开头只一句话,描写了“静静的夜”,“悄悄洒进房间的月光”,营造了一个恬静的夜晚,一如小作者“做对了”后那颗坦然、满足、平静的心境。

    05、结合文章内容写开头

    例:小时候,听外婆讲过吃到双黄蛋的人运气好、有福气,偶尔吃到双黄蛋的我总是高兴得不得了。前一段时间尽管我一直很努力,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很是郁闷。最近,爸爸为我准备的早餐中总会出现双黄蛋,每次爸爸惊喜地把双黄蛋端给我看时,我就会拥有一份好心情,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在我庆幸双黄蛋带给我好运的时候,我发现了爸爸为我“制作”双黄蛋的秘密……

    作文题目是《这就是幸福》,小作者的这篇文章是写父亲为了调整孩子的心情,故意买小鸡蛋制作出“双黄蛋”给孩子吃,孩子发现了“秘密”后被父亲感动,也感悟到自己的幸运、福气与双黄蛋无关,自己的幸福是父亲用爱给搭建的。文章的开头将这件事的内容基本概括了一遍,令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

    写在最后

    语文作文,不管是作文本身,还是开头,都没有固定的写法,看同学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各种重要的元素联起来。有些人习惯在开头设置些悬念,有些人习惯开门见山点题……

    不管怎么写开头,都要符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作文的具体要求,灵活运用,尽量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开头方式。

  • 《动作描写五大技巧,非常实用!很多家长都打印了》
  • 作家老舍学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我们也知道有哪些动作,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你认真阅读本文,配合老师布置的练习,你就不是一般的你啦!一个个就会成为动作描写的大师啦!

    同学们,我们先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有没有被爸爸或妈妈惩罚过?特别是“竹笋炒肉丝”的那种?如果有,你现在就在纸上写上“妈妈打我”或“爸爸打我”,就暂时别动,听我继续说,然后再一起来修改。

    好了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动作。

    李老师喝茶。

    这句话和你们现在在纸上写的那句话差不多。如果扩写,有同学这样写:李老师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这样写,还是很笼统,到底怎么喝的呢?是不是还可以更具体呢?用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说,怎么写才是“慢镜头”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同学们的动作描写的技巧。

    给动作“化功大发”

    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砸巴砸巴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砸巴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打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

    给动作“涂脂抹粉”

    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不是就很美呢?《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我们对这句话里的动作“涂脂抹粉”,就成了这样一句: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这里就叫“涂脂抹粉”。

    我们再来看一篇“涂脂抹粉”的。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张小虎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呢。

    上面的片段中,运用“化功大法”把张小虎爬杆的动作进行了分解,然后给部分动作“涂脂抹粉”,文章就显得活灵活现,就真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为你面前的动作片段,也来“涂脂抹粉”吧。记住,不能太多,化妆多了,也难看呢。你们说是不是?

    给动作“配上声音”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我们看一段动作描写。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涂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近200个字的小片段,厉害吧?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克服“偷懒”心理,勤快一些,这样,我们平时看上去挺简单的几个动作,认为不可能写进作文的“一般内容”,都可以成为你作文的素材。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我们来看看再次修改后的片段。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就这么一点高度,还难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说完,张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声,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

    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嘴里还发出“嗨嗨”的声音。他的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我上来啦——我赢啦——”。

    这一段动作描写中,就有了人物的语言与象声词的插入,比上一段“无声的世界”好多了。同学们,还不赶快拿起笔,继续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话呢?配上声音,动作也好听!

    给动作“加上表情”

    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动作,还要思考此项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是怎么做的,这就要让动作与表情、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

    课文《全神贯注》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艺术家形象。

    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这是给你的礼物!”

    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

    “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

    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忽然,妈妈一把把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子!妈妈谢谢你!”。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再次修改我们的动作描写片段,给动作描写“加上表情”吧。

    给动作“融入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同样,来看一个例子。

    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这是《雪战》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得出在“反攻”时小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雪球”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

    想想你面前的作文片段,妈妈打你或爸爸打你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补充上去吧。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几个绝活,当然,并不是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必须运用到,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多次练习后,你就会把这些技巧运用自如的。

  • 《太湖一游》
  •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景色优美,令无数观赏者慕名而至,我就是其中之一。

    沿路,各式各样的景色吸引了我的注意。有些树的树冠,竟然是雪花形的,好似美丽的冬姑娘穿越时空来到了炎热的夏季,为闷热的空气注入一丝清凉;一座不知名的桥,它的桥顶是拱形的,像一根根骨头两两相交,看起来十分有趣,我戏称它为“叉骨桥”。咦?那是海吗?风平浪静,一望无垠,与蔚蓝的天空,形态各异的白云,交织成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画。“太湖!太湖!”弟弟兴奋地大喊。我这才恍然大悟。

    我们到了宾馆,一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赶往渔人码头,一览太湖的美景。渔人码头餐馆遍立,我却无暇顾及,只想进一步亲近太湖。穿过一座石板桥,我和弟弟坐在一张长椅上,眺望远处的风光:太湖真大,真宽广啊!一望无边的湖水仿佛和天空融为一体,没有界线,海天一色的情景再一次浮现在眼前。几艘出去捕鱼的帆船,在薄雾弥漫下,蒙蒙胧胧,若隐若现。几只在远处翱翔的鸟儿,为这幅静态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波涛汹涌的湖水,由远到近,一层推近一层,凶猛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疾驰而过的摩托艇,在湖面上肆意奔驰,对慢吞吞的游艇“不屑一顾”,仿佛自己就是湖上的“统领者”。但却忘记了天上的观光飞机正在傲然地俯视一切,将南太湖美景尽收眼底,它,才是南太湖的“霸主”。我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任何不愉快都消失殆尽。

    我看到了风景如画的太湖,听到了湖水撞击堤岸的声响,闻到了湖水淡然的气息,想尝一尝“太湖三宝”鲜美的味道,去感受太湖所带来的那份闲暇惬意。

    等等,别急着走,这儿的夜晚灯火辉煌。“月亮酒店”在湖面上闪耀着它那不同色彩,时时变幻,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五颜六色的亮灯桥、月亮湾广场上的灯光喷泉等等,都会让你心生喜爱。

    “烟波浩渺薄雾漫,湖水暗涌浪打岸。月儿悄然登天梯,彩桥无悔任人行。”我不禁诗兴大发,也当了一回“小诗人”。

  • 《游西岳华山》
  •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山岳之一,是从古至今的风景游览胜地。华山高大耸削,气势雄伟,海拔2100多米,自古素以“奇、拔、险、秀”著称于世,每年都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来此登山。

    7月28日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乘车来到华山脚下,我们先乘坐索道上到北峰山腰,随后我们轻松地爬上了北峰顶。北峰形势孤耸,三面空绝,唯西南一岭与山路相通,峰上松柏苍古,庙宇倚山崖缘边修建,异常奇险。

    我们离开北峰向南,经过一段蜿蜒崎岖的石级路,就是“擦耳崖”,又见一座石壁,整齐而笔直,高约五六米,壁上垂挂铁索,镌有石窝,游人必须面壁援索,足登石窝而上,这就是“上天梯”。因为山路崎岖难行,我们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走走停停,呼吸着山上纯净的空气,微风拂面,坐在崖边石上,远

    瞰秦川,真是令人心旷神怡。虽然爬山有些累,可是我知道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用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攀爬到了西峰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从西峰乘坐索道下了山。华山游真让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 《“魔山”和“奇水”》
  •  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在我们游赏的第一天,五大速他就展出了一幅瑰丽画面:居然在晴天里,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 这天凌晨,我1t'9就来到了三池①的池畔。在那广裹的水面上,能罩着一层晨露。对岸老黑山和火烧山亘大的黑色驱体,被严严地遮住了。露,因此而成了华透明的“蛋光屏”。当太阳从东面龙咫山脚下徐徐升起的时候,彩虹就出现在这自然的鳖光屏上了。昨天老i兔民介貂税这儿常常出现“显山”②,原来,前多奥妙就在这里:那两座黑彤彤的山,和这 一他白晶晶的水,就成为大自然魔法师的幻术道具了。 露散后,我佣乘上踢部的小汽艇遗巡在明镜般的三池 上,久已听靛的“群山倒景”就映入眼帘了。果然这是一个 统有风趣的现象。池周围十二座山,远近不一,最远的格拉 球山、焦德布山,都在儿十里外,而它们都会一一不落地把 影子映在池里: 据砚三池虽然明媚柔顺,但却喜怒无常。

     在风平浪静中, 会突然掀起风波。池中旋流,会像磁石吸引跌屑那样,握住船只不放。但每当她脾气发作之前,善良的二池,就用雷声瞥告渝民。在万里无云的晴天,当你听到从二池里发出轰隆隆的雷声,就应当毫不迟疑地引帆归航。 池与池之尚都由一条小溪—石龙河相街接。有的地方,可通船只,有的地方不通船只。我们走了一段路,换乘了涣船前进。 这条小溪宽仅能容下晚船撑开的双桨。溪水静静地流去。夹岸丛生着茂密的芦、水葱、蒲草和蔗浆草,构成一道椽色的屏嶂。清亮亮的水面,飘浮着嫩椽的J霭蹄递和释征的菱角秧。菱角已翘熟了,伸手就可以采撷。游焦哆喋在水草里,时常跃出水面。在溪水旁,有一个用棒木搭起的约焦台。我想,就是没有钓焦嗜好的人,手下缺少根渝竿,恐怕也会咸到遗憾吧!小溪迂曲前去,走到尽头,就是四池了。

     四池,池水静得如一席平铺的锦锻。在漫天云霞的傍晚,池水五色精粉,仿佛天上彩云的颜色,都洗刷到池里一般。白天鹅和成群的野鸭在这儿嬉戏晃水。这又是多么方便的猎禽场所J但如果我是猎人,却很难以想像用火药来破坏这里的宁静气氛。 最幽美的,还要推崇五他、五池他面之夫,仅次于三他。在一个肘弯状的池中,由一个半岛形的沙洲,把池水分为两部。沙洲上,一排排在晚妆的小白棒,正映着池水,欣赏着自己娇美的面容和窈窕的腰身。站在沙洲上,极目西望,在一潭浩渺的池水之外,速接着漫抵天际的金色草原,是那样悠远辽胃。池上飞翔着沙璐、白鹤,草原上奔窜着山狐野兔,大概这里就是传靓中的古代围爆吧! 我们分别登上四分爆扑焦队的四只渝船。涤船泛起彩壮般的涟漪,徐徐前进。脑际立时想起“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的fP}'句,不党地走进了古老的山水画的意境中去了。但当这个思潮为那同行的青年渝人矫健的身形,绷熟的动作,一尾尾跳到舱里的池卿所打断时,焉上党得我1P}的生活不只是浪漫主义的,而且史是现实主义的A画。

     那古老年代, R人把涌人写得高远飘逸,而兼又知“焦儿难扑租税重,扑得焦儿腹内空”的隐痛呢!而我佣的生活的画,还不过是一幅彩色未全的画,我侧的工人、农民正在一笔笔勾勒,一笔笔涂色,这幅画是六亿人民动笔作的画,也是六亿人民所共同欣赏的画!当你的目光触到青年渝人秋衣上印着一行醒目的征字:国营五大速池扑焦队,是那么激发你的深思!,这解明 b汇,不正是生活画幅的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