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浮尘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0:59:05
  • 《惜海棠无香,叹身世浮尘,伤曲终人散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记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最为婉约凄美的一本。它缺少很多戏剧性色彩,其内容也不像其他三本名著那样激昂传奇。仔细品读,她似乎只让人看到了大观园中人最初的日常生活图景与最终的曲终人散。但正是这种掩藏在面纱下的凄美,才让《红楼梦》具有令人难以忘怀的力量。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之间的恋爱与婚姻悲剧为明线进行创作。但是书中并不单单描写这一事件,而是以此为中心,写出了整个家族的兴衰史,进而拓展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全面反映整个时代的特征。书中的大事件并不多,从秦可卿之死,到贾元春省亲,到宝玉被打,到抄检大观园,再到晴雯之死,黛玉之死……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大事件”,却每一次都推动故事情节向更远更深发展,直到组成了这一本书。

    《红楼梦》中通过事件对人物进行细致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从黛玉进大观园的那一刻起,就从她和其他人的相处中看到了她的刻薄娇弱和伤春悲秋;薛宝钗八面玲珑,是一个大家闺秀;袭人温和善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宝玉;晴雯虽是侍女,但她内心的骄傲与敢爱敢恨的性格,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对权贵的蔑视。贾宝玉在长辈的评价中,是一个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但真正懂他心的似乎只有林黛玉一个。薛宝钗,史湘云都曾劝宝玉去做官,只有林黛玉对这些闭口不谈,只与他讨论一些阳春白雪。从最初到最后,林黛玉与贾宝玉相互的知己只有对方,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不免产生爱的火花,却因为封建势力的顽强而被迫掐灭。在那个时代,不被支持的爱无法排除万难,越坚固的爱对他们来说越会成为悲剧。书中还增加了对人物的判词,从判词委婉告诉我们人物的经历与命运,似乎让我们看到曲终人散是必然的结果。

    书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不只是人物描写,还有处处的伏笔。早在秦可卿去世托梦给王熙凤时,一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便是对所有人结局的暗示;再到贾母带夫人小姐去踏青时,对于戏曲的选择,从《白蛇记》到《满床笏》再到《南柯梦》,象征了贾家从起家到鼎盛再到万事一场空的结局。除却这些大的暗示,一些小的细节处的暗示更是让人啧啧惊叹:黛玉与湘云联诗时,黛玉做了《葬花吟》,其中“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随花飞到天尽头”“质本洁来还洁去”等句读来句句伤感。这看似只是林黛玉一贯的作诗风格,但在细品之下却另有文章。在这其中,黛玉不就是将花比作自己,自己死去不就是花魂么。由此看来,林黛玉也在一个中秋之夜,沉湖而死。同时,甄士隐与贾雨村的名字,也象征着将真事隐去以及掩盖要说的事情。伏笔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同时又十分敬佩作者的文笔。

    惜海棠无香,叹身世浮尘,伤曲终人散,从家族最初的鼎盛,一家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闲情逸致,到大观园被抄,贾府由盛转衰,再到最终许多人呈西风而去的悲惨结局,我们看尽了贾府的兴衰。全书让我们看到的或许正如结尾诗句所言:说道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 《节奏·律动》
  •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房间里,它落在那满是浮尘的鼓棒上,鼓棒射出了耀眼的金光,看着它,我心中又回想起了那段振奋人心的时光……

    “今天是你的第一节架子鼓课,记得好好表现。”妈妈告诉我。听到这里,我心中满是期待与好奇。看!那名年轻的小伙子就是我的老师了,他说话十分幽默,总是能让我们在欢乐中学习,在他的耐心教导下,我很快就学会了打鼓,掌握了基本节奏。

    柔美的灯光照射着那黑白色的五线谱,一个个黑色的音符仿佛有了生命,它们在白色的纸上欢呼跳跃,迸发出一段段动人心弦的音乐。

    记得那是一年的夏天,随着我技巧的熟练,被安排要上舞台表演节目,当我坐在台上面对这么多观众时,性格内向的我心生胆怯:“我……做得到吗?”舞台灯光四起,音乐声响,手中的鼓棒随着节奏的带动也开始找到感觉,我不再害怕,尽性的挥舞着手中的鼓棒。台下观众大声为我喝彩着,呐喊着!我的心潮被热血倾注,终于,表演顺利结束,台上的烟火喷涌,台下掌声如潮水般一浪接一浪。从此以后,架子鼓演奏的激情律动成了我最喜欢的音乐,它让我找到了快乐。

    虽然我已好久不演奏了,可是每每看到那对鼓棒,心中那隐藏许久的澎湃又被再次点燃,那段快乐时光,又重现眼前……

  •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
  •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

    【回目式标题近年来比较得宠,它整齐匀称,形象生动,还能亮明中心,成为全文的眼睛。但八个字略显晦涩。】

    战机防护,止于表象众人服;力排众议,透视本质获真知。【用整句概述材料,有文字功底】沃德借透视本质之笔,书正解之章。故曰:浮尘不拂,真珠难露。透过现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曲为直,傲视群雄。

    【开头概述材料提出观点,是考场材料作文的一般思路。语言简练含蓄,但不应简练含蓄到让人费解,这里有点为文采而文采的味道。最后一句提出中心论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好处和意义。】

    莎士比亚有言:“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引用名句】表面上是愚笨的顽石,其内心却可隐着光彩的珠玉;表面上是争艳的罂粟,其内心却可是害人之物。【又是整句,这两句可圈可点】物皆有其两面性,其表象只起到麻木人心之用,而其本质才是事物的内核,抓住本质才能从容坦然地面对任何问题,才是有所成的真正捷径。【解说名句】

    【引用名句并进行解说,这是考场作文的亮点。注意最好紧扣作文材料进行分析论述,让材料既是审题立意的出发点,也是说理论证的结合点。题目中含有比喻,这里如能结合材料,对“浮尘”“真珠”作出适当的解说更好。在下文中,材料也再没出现,可见扣题不紧。】

    观本质者,柳暗花明,困境亦从容。

    【单独一段,突出分论点。此分论点很好地支持了中心论点。】

    瑞士化学家雄班在自家厨房做试验时,不慎打翻一瓶化学试剂,随手抓起围裙擦干后放在火炉上烤,突然,围裙“噗”地燃烧起来。表面上的一场小事故,雄班却嗅到了它的实质,于是仔细寻找根源,烈性炸药就这样诞生了。【叙述例子】倘若雄班沉浸在表面上灾祸的痛苦之中,不能从灾祸的背后挖掘本质,对于他个人是一次打击,烈性炸药更无从谈起。【假设论证】

    【例议结合得较为紧密。叙述例子时,如能加一句话,说一下雄班为什么能“嗅到了它的实质”就更好了。“倘若”这个假设分析好,但没有紧扣“柳暗花明,困境亦从容”这个分论点,降低了说服力度。】

    观本质者,出奇制胜,艰难亦英雄。

    【第二个分论点,与前一个分论点句式一样,有文采,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绝处逢生,透视本质败势转;叱咤风云,拳王台上称英雄。我国拳手武僧龙面对屡屡落败,没有被对方表面的英雄光环和嚣张气焰吓倒,不甘沉沦,细心挖掘失败本质,看到了对方强大力量下盲打的本质弱点,于是训练自己的抗击打能力。决赛上,他将身体裸露在外,不加任何防御,使对手在连击十三拳之后无名指骨折,他猛挥三拳,辉煌地结束了比赛。从此声名鹊起,逆袭成为世界拳王。如果武僧龙不能从实质上分析问题,寻找原因,便很难有他的逆袭之路,也便无“中华第一武僧”出世了。

    【同样用例证,同样是“叙述例子+假设分析”,也同样没有扣住分论点论证。“出奇制胜”是“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的意思,这个意思在叙例、析例中都没有体现。两次使用假设分析,略显单调。如本段换一种论证分析,就更富于变化。】

    论古,《河中石兽》老河兵明察秋毫,深挖根源,寻回石兽;塞翁不浮于表面的祸福之观,洞察实质,使人生更为顺利。而问今,正如巴尔塔沙所云:“只有小部分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表象。”人心之浮燥,致使多少探索的双眼蒙上了烟尘,致使多少脚步在茫然中徘徊不前:未调查清楚就盲目跟风,未深入分析就妄下定论,未论清状况便大打出手,未谨慎考虑便放弃生命……可见,拥有透过现象观本质之心何等之重!

    【这一段使用“排例”,与上文的“详例”不同,形成变化。列出两个事例、一个名言、四种概括性现象,可谓材料丰富,内容充实,非常好。语言整齐漂亮,又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最后一句话概括段意。是亮点段、加分段。】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敢于并善于采撷本质,就定能在鼻翼盈满生活的馨香。

    【结尾略显单薄。结尾应关注多个方面: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升华主旨,还可以回扣材料。】

  • 《爱如月光》
  • 月的光影在屋中流转,轻轻地,柔柔地,似浮尘化作的那温暖的手,安抚着一切,霎时间,风停了,星睡了,只是静谧。一掠,它又如一股无形的清水,推动着时间的脚步,钟针再次指向八点半。

    门轻启,久违的身影如期出现。“该睡觉了。”那声音仿佛是月季绽开了瓣,前所未有的温柔,缓缓传到耳畔。妈妈走到床头,粗糙的手提起被子,细细的往上拉了拉,放下,帮我掖掖好。伴随着而来的还有她独特的体香。不似胭脂水粉的浓郁,暖暖的,带一点清新,是绵延云朵的感觉,让人想被它包围。

    我嗅着闻着,眯眼看向妈妈。月光下,她脸的轮廓度上光环,更加黑白分明,却有说不出的亲切,嘴角勾起,微笑着。一根本不该出现在她头上的银丝闪了一下。“妈妈。”我轻唤,“有白头发,我帮你拔掉。”妈妈一愣,并不是很惊讶,只叹了口气,似乎在感叹什么,随后俯下了身子。我不由自主的皱起眉,小心翼翼地挑出白发,用力一拔。那叹气声仍回荡在我耳旁,这么的深沉,这么的无奈,看似轻浮无力,实则厚重尖锐,让我的心像被刀狠狠捅了一下:“妈妈为了我多么操劳,我还让她担心,而且妈妈听到我说的话,这么平静,难道她已经习惯了?”愧疚充斥了我整个人,我不敢看妈妈的眼睛,像受惊的小猫缩成一团,埋在被子里。

    “睡吧。”妈妈轻喃,转身欲走。“妈妈!”我撒娇叫住她,“亲一下。”妈妈应了我一声,露出了恬静的微笑,溺宠地看着我,走到我跟前,我搂住她脖子,“啵!”在她脸颊上印下轻柔地一吻,不知为什么,只要这样,我便会很快入睡。妈妈揉揉我头发,俏皮地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唉,都是老话了,早听腻了。”我口是心非,但说完后,却静静倾听这。“Iloveyou!”妈妈照常说,可那话语早已融入了月光,钻到我心田,激起了一丝波澜。我撇过头,脸上泛起“红霞”,如此熟悉的话,仍能让我感到不夹杂其他味道的甜蜜,我继而笑道;“Iloveyou,too。”那声音要多轻有多轻,也带着一点不好意思。

    妈妈依然听到了,帮我拉上窗帘,屋里立刻漆黑一片,我习惯性的闭上眼,倦意加浓了,等她退出门外后,我感到了一丝微弱的光芒。门留下了一条缝,使灯光透了进来,倾泻在床前,如霜、如粉、如黛······我完全放松下来,眼中满含笑意,幸福扩散了全身。小时候我怕黑,可妈妈想锻炼我,让我一个人睡,每到这时,我便让她关门时留条缝,见到光,想到妈妈就在我身边,我就不害怕了。如今,我长大了,不再恐惧,可妈妈还没有忘记啊!

    我抱住身旁一个枕头,把它当作妈妈,睡着了。这时候,它从门缝中悄悄挤进来,伴着月光,伴着笑意,伴着我均匀的呼吸声,也伏在床边睡了。那——就是

  • 《妈妈的米粥》
  • 当清晨的阳光偷偷地溜进带有一层浮尘的窗台,当窗台上盆中的叶子还沾有昨晚的露水,在厨房里总会有一个忙碌的身影,那是妈妈。可以说从我上学以来,每天早上都是妈妈与锅碗瓢盆联手给我做上一份份可口的饭菜。无论今天早上吃什么,总是不能少了一碗香浓的米粥。米粥是妈妈的精心之作,是最能吃饱肚子的饭,也是最具温暖的一份关怀。

    过去,家里不富裕,早上总是凑合着拿几块馒头垫垫,喝几口昨晚剩下的稀饭就算一顿。有一次,妈妈听说早餐对人的一天很重要,是最宝贵的一顿饭,不可马虎,就寻找快捷方便的早餐。妈妈知道豆类食品和大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那时市场上又刚刚出现了豆浆机,于是拿省吃俭用好几个月攒下来的钱到超市里买了一台豆浆机。回到家后,妈妈仔细阅读说明书,又去菜市场买了五六种豆子和各种各样平时没吃过的米。夜深时妈妈在厨房忙活了好久,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喝到了用豆浆机打出来的米粥。那米粥很黏糊,香甜可口,往上冒着热气,十分暖心,又飘着淡淡的清香,引来许多邻居品尝。妈妈也毫不吝啬,拿着大碗一勺一勺地给邻居们盛进碗里。可以说,那天早上一层楼都飘散着米粥的淡淡清香。

    过了几年,日子渐渐变好,科技也逐步发达。妈妈为了把米粥做的更香浓,又更换了新的豆浆机。时代在变,岁月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妈妈的米粥。那种由妈妈亲自用红豆、黑豆、绿豆、黄豆、豇豆加上大米、黑米、江米、薏米、玉米一起熬出来的粥。每天早上,温暖心灵的不仅仅是一米的阳光,滋润心田的的不仅仅是露水的透亮,不可缺少的是妈妈的米粥香。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念记,因为这已经融入进了我的生命,所以,明天早上,我还要闻到妈妈的米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