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原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2:20:42
  • 《原子大夫》
  •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人们往往谈原子能色变,因为放射性物质确实对人体有伤害。但是,如果应用得当,并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原子能非但不会伤害人体,反而可以成为出色的治疗人体多种疾病的大夫。核医学就是这位“原子大夫”的总称。 核医学在国际上是20世纪60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现在在美国,每三个就诊的病人中,就有一人受到“原子大夫”的检查和治疗。在我国,做钡餐造影、肝脏同位素扫描、碘131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癌症的放射治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早期妊娠,等等,也比较普遍了。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放射免疫技术,它的最大特点是灵敏度高、准确性大,操作简便。

     一些不易在早期发现的病症,只要取患者少量的血、尿标本,便可测定其中是否含有产生病变的物质,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例如,肝癌很不容易被发觉,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往往已到晚期,难以挽救。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90%的病人是在死亡之后才得到确诊的;到60年代,90%的患者是在生前得到诊断,但大多数己到晚期。利用甲胎蛋白放射免疫分析,则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存活率。我国在几十万居民中采,最小的可以发现直径为0.5厘米用这种方法进行肝癌普查,最小的叫以友现且住刀u.}逞不的肝脏恶性肿瘤,对提高肝癌的根治率和延长病人存活期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患心肌梗塞的病人较多。

     有些人平时根本没有发现自己患有心脏病,突然因心肌梗塞病倒,亲朋好友也没有料到,碎然死亡。而采用碘125肌红蛋白作免疫分析,只消30 分钟,就可以从血浆中测定出是否患有心肌梗塞,梗塞的程度如何。另外,还可以进行心绞痛的鉴别诊断和心脏手术后心肌擦伤程度的观察。一此外,运用碘125甲胎蛋白诊断牟丸和卵巢畸胎瘤、妇女妊娠胎儿异常,用碘12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诊断乙型肝炎,用碘125甲状腺素判定甲状腺机能状态,等等。 我们相,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子能一定能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地位。写于1982年3月

  • 《高通蛋原子反应堆》
  •     一个高达125米的从不冒烟的大烟囱耸立在苍翠的群山环抱之中,在几座平淡无奇的楼房之间显得鹤立鸡群。这是核科学技术基地的一个标志。不错,这里正是西南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院。我国第一座高通量研究反应堆就建立在这里。 1981年春节前夕,我们参观了这座反应堆。研究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向我们作了介绍。建立研究反应堆是为了获得高通量的中子,以进行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因此,1 秒内通过I平方厘米的带1兆电子伏特能量的中子量即中子通量,就成了衡量研究反应堆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这座试验堆的功率为12.5万千瓦,热中子通量为6.2 x 10'4中子/(平方厘米·秒)。中子通量高,可以加快辐照过程,这是一般反应堆所不可比拟的。据不完全统计,到1980 年底,世界各国建成约400座研究反应堆,其中中子通量在3 x 10'4中子/(平方厘米·秒)以上的只有20座左右。

        世界上只有美、(前)苏、英、法、德和日本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高通量反应堆。我国建成这座反应堆表明我国核科学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建造高通量反应堆是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比如,要建立核电站,其关键部件是动 力堆的核燃料元件,用什么材料制作?能不能经得住各种恶 劣条件的考验?怎样应付可能发生的事故?都要在试验堆上 做模拟试验,得到科学的数据,才能使核电站经济而安全。 早在1958年,我国就曾计划建造这样的高通量研究反应 堆。由于当时苏联的封锁以及“十年动乱”,工期一拖再拖,直 到1978年I2月才安装就绪。

        经过两年的调试、综合技术鉴 定,终于在1980年12月16日达到高功率运行。 我们来到明亮洁净的主控室。这里好比是反应堆的大脑。穿着洁白工作服的操作人员,通过几百个仪表和红、黄、 白色的指示灯,指挥整个反应堆的运行,观察其变化,保护反应堆的安全。这些情景与一般主控室大同小异。使我们感兴趣的是,参加这座反应堆设计、调试的几乎都是中青年科技人员和工人。主人向我们提供了几个数字:反应堆及主工艺设计队伍的工程技术人员,90%的是20世纪60年代大中专毕业生。1970年完成设计时平均年龄仅32岁左右,到1981 年,运行室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仅30岁左右。这些中青年科技吞员和工人中90%以上是第一次参加反应堆的建设。正是这些生气勃勃的中青年,凭着为祖国的核科学技术事业献身的革命热情,向老一代专家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严格地要求自己,扎扎实实地工作,为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了功勋。

        十年呵!时间虽然长了一点,可我们通过这座反应堆的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原子能工业设备制造能力,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反应堆工程科学技术队伍。这是继续发展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如果说主控室是反应堆的大脑,那么堆本体就是反应堆的心脏了。我们穿上白色工作服,戴上白色小帽,蹬着长统胶靴,来到堆厅参观。正巧赶上反应堆暂停运行,主人特意打开堆盖上的操作孔,让我们仔细观看内部结构。这是个用不锈钢做的压力外壳,除了顶盖部分外,全都埋在钢筋混凝土之中。压力壳的外表像个球形大水塔。这个不锈钢的庞然大物,高11.86米,重达65吨,是我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锅炉厂联合制造的。整个反应堆是由二机部、一机部、冶金部、四机部的200多个单位研究、设计、制造和施工的,全国除西藏、青海、新疆、台湾之外,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生产和提供了有关的设备和器材。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产物,充分地体现了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汽汽水分离器电力亘之产J‘~t一,低压汽轮机直压力︸冗控制棒 'd L二型哩堡竺鲤竺核蒸汽供应系统汽轮发电机系统 从压力壳顶上的圆孔看下去,首先见到一i}G清水。这水是冷却剂,把核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带出来;又是慢化剂,使中子的速度减慢;还是防护剂,屏蔽放射性物质向外扩散。底下的活性区像一块蜂窝煤,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圆孔,有的用来装核燃料元件;有的装控制棒,控制中子通量和燃烧速度;有的装披和铝做的反射层,当然还有做实验用的辐照材料的孔道。在这里经过辐照而带放射性的材料和烧过的燃料元件,都是通过水下的小车,拉到“热室”,或做物理化学性能的分析,或装进铅罐运到后处理厂,或去倒源车间进行同位素分装,供工业、农业、医学等方面应用的需要。 谈到核技术往往使人心理紧张,因为放射性污染对人体有害。有人把核技术比作老虎,弄不好会咬人。反应堆的污染严重吗?主人特意让我们详细地参观了反应堆的“三废”处理。这里的“三废”问题,从设计时就被引起重视,对放射性 “三废”的量和质、处理设施的方案以及外界的稀释条件都作了较充分的论证,才建立了处理设施。

        现在,还设有专门的防护监督机构,对周围环境如空气、水和农作物等做严格的检测。 我们又回到大烟囱下。这个大烟囱之所以从不冒烟,是因为专门用来交换空气的。反应堆运行时堆厅里被污染的空气、“热室”里接触过放射物质的空气都经过定向流动集中到这里,经过过滤,然后排放。据实地测定,周围居民区的最大污染点,其放射性浓度及个人受污染的剂量都只有国家规定标准的0.1%0 来到废水处理车间,照例是看到大大小小的管道和离子交换塔。在这里处理的污水大致有四类:冲洗受过辐射的设备的废水、反应堆第一回路的冷却水、洗刷“热室”的废水以及冲洗堆厅等工作室地面的污水。这些水都有放射性,有的还含酸、碱,都按水质情况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一般都是经过几级蒸发,滤去其中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杂质,再经过离子交换,然后排放。第一回路冷却水则先要放在水池里沉淀一周,让其中的放射性物质自然衰变,然后再处理。

        排放到河流里的废水,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已经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不再对人体有害了。研究设计院的同志告诉我们,他们喝的就是这里的河水。 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这里还有剂量安全室,定期测量工作人员内外受辐射的剂量。剂安室负责人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人超过国家规定的年照射剂量(即每人每年5雷姆)。有个别工作人员超过月照射剂量(0.4雷姆),一经发现,马上调离休息。 参观这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反应堆,我们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眼界,看到了我国核科学技术发展的前途和希望。正像西南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周圣洋同志在接待我们时所说,我们已经培养了一支自己的核科学技术队伍,建立了自己的科学试验基地,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具备了一定的设备制造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建造核电站,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

        写于1981年2月10日

  • 《历史实验》
  •     夜空苍茫,繁星璀璨。神奇的宇宙间,一个个原子核裂变,释放出中子以及巨大的能量,消亡了旧的星体,也闪现出新的星光。穿透时空的厚墙,我们不也清晰看到人类社会也在屡屡发生着“裂变”吗?历史的裂变实验延续至今,从未中断,也引发了我对人类文明的遐想。
        历史的裂变实验又一次点燃了“欧洲火药桶”,在巴尔干半岛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南斯拉夫这个完整统一的国家,一夜间便解体了,裂变成数个独立的政权。战火舔乱着大地,硝烟遮蔽了天空,惶惧无措的难民逃离了家园,失去父母的孤儿无助地哭泣……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类,为什么要彼此仇视,兵戎相见?为什么不能共享同一轮太阳的光明和温暖?
        我追问历史,但历史无言。它只是将裂变的场景在时空的荧屏上轮回展现:《圣经》中巴别塔的坍塌,古罗马帝国的崩溃,孔雀王朝的瓦解,“安史之乱”的烽烟……历史的每一次裂变实验,都释放了战争“中子”以及它的同伙:饥荒、瘟疫、死神……“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历史啊,难道你真像恩格斯说的那样,是踏着鲜血踩着生命行进的吗?
        可是我知道,潘多拉魔盒里还为我们预留着“希望”。
        两千多年前的华夏大地上,一位圣明的长者带着他的弟子周游于列国之间,他希望将时代拉回到传说中的尧舜盛世而处处碰壁。然而,他或许没有听到,就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竟显风流的铁血军歌声中,更有一曲文采斐然的雄伟乐章响彻天地间,传唱于千古。乐曲中混合着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墨子的“非攻”思想,以及这位圣贤的仁政儒学……可见,历史的裂变实验释放的不仅是战争“中子”,而且还有一种“中子”称之为文明,它的能量似乎更为巨大。就在距此一千多年后发生在欧洲大陆的裂变实验中的文明“中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不是将罗马教皇的精神独裁宝座砸得粉碎么?那是黎塞留和克伦威尔的时代,也是但丁和达·芬奇的时代。
        由此看来,历史的裂变实验有时或许是在研开束缚它前进的桎梏,而裂变时难耐的阵痛不就是催促新生的预兆么?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主宰裂变实验的不正是人类自己吗?在原子核反应堆中,人类既然能够成功地控制和利用它所释放的巨大能量,那么,无论现在乃至未来的裂变实验,我们也就有能力自主选择,让世界变得更加文明、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安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