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兴大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0:49:07
  • 《力主抗金复兴大宋读《文豪武将辛弃疾》有感1500字》
  • 这个夏天我读了一本名叫《文豪武将辛弃疾》的书,它主要写的是辛弃疾生平事迹,里面细致描写了辛弃疾的性格,还有他有勇有谋的才智,却惨遭皇帝唾弃,在宰相那里没有得到重视。他原本是一名英勇善战的武将,但被贬职在家写诗,不过他还是心系百姓,仍然想上战场抗金人。这本书的作者是李东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曾多次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和第十庙庄重文文学奖。

    辛弃疾抗金的缘由有一部分是他爷爷带来的,从小辛弃疾的爷爷就教导辛弃疾要好好读书练武,长大了收复被金国侵占的领土,所以辛弃疾很早就立下了抗金的志向,辛弃疾曾两次去燕京赶考,但实际上是借机考察金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为以后的起义做好充分准备。在辛弃疾22岁时,他投靠了耿京这个手下有二十多万人的队伍首领。耿京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辛弃疾还是心甘情愿的,在这期间他曾只身匹马捉叛徒,被宋高宗召见授予了“检校少保”的官衔,但好景不长,在辛弃疾回去的时候,意外传来,耿京被部下张国安给杀了,张国安还投靠了敌人,于是辛弃疾就带了五十个人勇闯五万人的敌营,在敌人眼皮子底下从容不迫活捉叛徒,还策反了一万人起义,说起来真是如同神话一般,让人不敢相信这件事。在此之后,辛弃疾越级上奏了《美芹十论》和《九议》,但都没得到朝廷对此的重视,不过虞允文还是知人善任的,乾道八年春时,他任命辛弃疾为滁州知府,让他兴建滁州。

    辛弃疾刚到滁州时,这里还是一个人人鄙视的荒蛮之地。辛弃疾用他奋发有为的精神,用他对老百姓的爱护,用他的聪明才干,渐渐将滁州复兴起来:从满地的砖头瓦砾、到处是饿死的人的尸体、无钱掩埋就那么倒毙在街头躺着,变成现在能悠闲地站在奠枕楼上,看到街道整齐,人群熙熙攘攘个个精神饱满,极日远望一派太平的景象。

    皇帝难免对能干的大臣有些猜忌,就像辛弃疾那样,隔一两年就换个地方做官,因为他干成的事情太多了:兴建滁州,扑灭茶商起义军,为民请命上奏章,整乡社建飞虎军,隆兴荒政救灾民等等,这无论是什么人都要对辛弃疾有些防备。但是没多久辛弃疾就被弹劾罢官了,其实对罢免一事辛弃疾早有预感,他之前就在江南信州买了一块土地建了一所房子,并将它命名为“带湖”,辛弃疾在带湖一住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朝廷似乎把他给忘了,再也没有起用过他,一般人肯定会牢骚满腹喝酒游乐日渐沉沦。不过辛弃疾不一样,他要是去前线打仗就是一个好士兵好统帅;他去其他地方做官,他就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他什么都不做待在农村,辛弃疾就吟诗作赋,成为一代词坛大家。

    他在信州闲居的这十年里,是非常勤奋刻苦的,他买下了近万卷书阅读。我们看辛弃疾的词的时候,会发现他擅长运用典故,很多典故他总是信手拈来。后来辛弃疾又在铅山县和上饶相交接的期思渡旁营建了一所新的居所来住。辛弃疾平日里除了纵情山水,读书创作之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和朋友往来唱歌,在他闲居期间最有名的一次和朋友的聚会,就是他和陈亮的鹅湖之会了。绍熙三年,已经闲居十年的辛弃疾没有想到自己又重新被朝廷记起,被任命为福建提点刑狱,辛弃疾这一年已经53岁了。辛弃疾在福建做官时,他的好友朱熹正隐居在福建武夷山,他曾好几次探望了朱熹。他们性格差别很大,之所以能成为好朋友,是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抗金复国的主张,不过辛弃疾开心没多久,他就又被罢官了。这次整整闲置了八年,加上上次的十年,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没有被朝廷起用,在这八年中,辛弃疾和曾经闲居的那十年一样,整日读书创作诗词。嘉泰三年的夏天,辛弃疾正沉浸于山水和诗书中时,突然接到朝廷的命令,出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这时辛弃疾已经64岁了,在古代的时候已经算相当大的年纪了,但他还是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要出任。就在辛弃疾对浙东情况做了充分了解之后,在正月里,皇帝突然要召见辛弃疾,皇帝任命他为保谟阁待制,还给了他一个提举佑神官的空名头,把辛弃疾的浙东安抚使的官职给解除了。经过一系列的周折之后,又返回江西铅山去了,随着宋兵的节节败退,68岁的辛弃疾怀着深深的遗憾与世长辞。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复兴大宋的心愿却屡屡落空,只好借诗词抒发满腔爱国热情,有诗作六百多首留存后世。他的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满腔炽热的爱国情怀,激励的一代又一代的人,更激励着我奋发读书,报效祖国。

  • 《千锤百炼》
  •  1987年11月10日。慕尼黑。德国明兴大学的一间教室,布置得同往常一样朴实无华。但讲台上新添的两大盆婉紫嫣红的鲜,却使这里的气氛显得格外庄重、喜庆。 为中国学者汪酞重发博士学位文凭的仪式在这里举行。重发博士文凭是德国高等学府的一个传统。只有那些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以后50年中,从事科学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学者才能获此殊荣,中国学者中除贝时璋之外,汪酞是获得这种荣誉的第二人。寿方窟,点 穿着一身藏青色西服的汪酞,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接受明兴大学施泰因博士代表校长委员会授予的证书。证书上写着:“重新授予汪酞1937年12月23日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赞美他对天然有机物方面的杰出研究工作,尤其是胰岛素的全合成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全合成。” 按照惯例,仪式之后是学术报告。

     汪酞今天报告的是他新近领导研究模拟核糖核酸酶的进展。演讲最后,汪酞朗诵了一首他写的七绝: 负岌重游秋气深, 明兴漫步忆前情。 胆酸巨著垂青史, 脱氧宏文传鼎铭。 哺育英才多大器, 栽培桃李满芬芳。 流光五十惊霜鬓, 盛会多欢少故人。 对于汪酞的研究经历和成就,学者们是熟悉的。他是浙江杭州人,1931年在南京金陵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 1935年到德国明兴大学化学研究所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德国威廉皇家海德堡医学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和英国伦敦密特瑟斯医学院生物研究所任客籍研究员。他1939年回国,是我国抗生素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他领导研究成功的橘霉素,曾在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以后,他领导了人造代血浆、石油脱蜡、石油酵母等方面的研究。尤其使世界同行们敬佩的是,他还领导和参加了人工合成胰岛素、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上作。后来,在他的领导下,又研究清楚了天花粉蛋白的一级结构,并且组织协作研究完成它的三级结构。这些成就被看做新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重要代表作。 我们并不懂有机化学,但从汪教授和其他科学工作者的介绍中,我们领会到这是一门极其艰巨复杂而又令人神往的学科。谈起这项处在世界前列的研究,这位77岁的老专家显得依然雄心勃勃。他说:“这是一个新的设想。当然,这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很可能要通过有机化学家和其他有机学科的科学家共同协作才能胜利完成。”

  • 《游马踏湖》
  •     马踏湖,这颗镶嵌在博兴大地上的明珠,闪着诱人的湖光水色,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 前年暑假,我随爸爸游马踏湖。我们走下汽车,看见下停泊着几十只小木船。我一下子愣住了:这里不是我想象中的经过人工装点的湖光水色,而是一个毫无修饰的天然湖!然而,美,就在这里! 马踏湖既不像洞庭湖水那样水夭一色,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它湖中有岛,岛上有人家,人家都被串村绕户:纵横交错的沟河分割开来,户户都掩映在绿丛中。

        人家门前有小桥,桥边停泊着小船。我们乘小船沿沟沟汉汉向前驶去,只见两岸垂柳拂水。水道时宽时窄,时直时弯。碧绿的湖水像一条绿色的缎带弯曲着伸向远方‘我们不时看见村民们撑着小船下湖捕鱼。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水道两边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像列队出征的士兵,威严雄壮,不禁使我想起“马踏湖”名字的来历。据说,战国时齐桓公曾在这里会过六国盟主,为耀武扬威,重兵列阵。而六国盟主也恐束手被擒,也率精锐之师纷至沓来。于是众马践踏成湖。可见当时齐国实力之雄厚,各国斗争之尖锐。 船行间,忽然传来了悦耳的叫声。我四处寻视,原来是些不知名的水鸟在芦苇丛中鸣叫。无数只蜻蜓在苇丛中和水边飞舞。水莲和槐叶争相浮出水面。特别是水莲,头戴粉红色的环,在两旁频频点头示意,仿佛在夹道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芦苇真不愧是马踏湖的“卫士”。

        它们遮挡着荷花池,形成了天然屏障。池塘里一张张大圆盘似的绿荷叶密密匝匝,叶上的水滴如同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嫩黄的花苞,粉红色的荷花在绿叶丛中亭亭玉立,简直就像一幅绝妙的国画。微风吹来,香气扑鼻。忽然,几只蜻蜓飞过来,落在莲蓬上,真是妙不可言! 纯朴好客的年轻女船工滔滔不绝地对我们说:“我们这湖盛产鱼、鳖、虾,还有稻、蒲、苇、藕。白莲藕和鱼龙香稻还是历代向宫廷进献的贡品呢!” 离船乘车时,我不禁回头赞叹:马踏湖以它的清秀、朴实、富庶、恬静著称,难怪已成为滨州著名的游览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