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人定胜天,也有人质疑:人只是万物之一。窃以为,二者并不矛盾。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赞颂道,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确,人是世间万千生物中独特的一族,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敬畏和谦卑之心。
我以为,生而为人,就要目光高远,心怀壮志;但与此同时,也应保留谦卑敬畏的姿态。人心之大可怀辽阔平野,又可细谨存一花之芳馨。
正是心怀豪情壮志,秉承“人定胜天”的意志,才有了人类不朽的创造和奇迹。从绵延千年的万里长城到平地突起比例精绝的埃及金字塔,从最初的蒸汽轮船到载人航天器,哪一项奇迹的创造离得开人类的突发奇想与必胜制天的信念?而如果没有“人定胜天”的豪情壮志,“新冠”战斗队伍又何以不断壮大,毅然扎身恐怖与危机的苦海,奋勇前进、一往无前?
可以说,正是胸中有信念,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天地,才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奇迹。
可是,人真的“定胜天”吗?此次“新冠”来势汹汹,扫荡中国又席卷全球,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警告:人并非世界的主宰,不可肆意妄为。
生而为人,不但要心怀天地,更要有敬畏与谦卑之心。古罗马法学家提出“自然法”一说,认为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无疑是“敬畏”与“谦卑”的先声。敬畏谦卑的姿态往往异常美丽:昆虫学家法布尔低头匍匐四十年,才有了不朽巨著《昆虫记》;李白仰止于巍峨奇诡的蜀山崎道才有了“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喟然长叹。我们需要敬畏与谦卑,从自然到生命,从桌前到人间。如果说“人定胜天”的信念可以支持人类创造奇迹,那么敬畏与前辈的姿态则可以帮助人类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安泰与稳健。
生活在这世间,好比乘船远航,有梦,有远方,也有大风大浪,艰难险阻。而这大风大浪并非尽可克服,道路的凶险也非尽在掌握。故此,人类若无勇无信念不可航行,而无敬畏无谦卑则不能顺风顺水。
心怀平野阔,犹存一枝花。志在凌云持信念,谦卑敬畏犹护花,愿人人可达理想之境。
星垂平野阔的下一句月涌大江流出自杜甫的诗句
旅夜书怀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词语注释
⑴危樯:高高的桅杆。
⑵独夜舟:孤零零的一只船在江上过夜。
⑶平野阔: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著:著名。
⑸ 应:认为是、是
⑹飘飘:随处飘泊,无依无靠。
作品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韵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评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历史评价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文学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漂泊无依的孤寂,却正是对社会的评价,那个时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辗转来到成都,却因为严武的离世,被迫离开,因为无重用他的人,无他的伯乐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如此,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今天表哥回老家都平平野,顺便去了平野采石场,从那儿捡回了很多很漂亮的石头:有一个大石头上镶嵌着很多五彩斑斓的小石头,好看极了;还有的石头花纹特别好看……看得我心里直痒痒。表哥还说,那里遍地都是形态各异漂亮的石头。我缠着表哥,问他明天还去不去,正好,表哥还意犹未尽。我们便和他们一家约好第二天一早就去那儿捡石头。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就起了床,吃过早饭,准备了几个用来装石头的袋子便出发了。车子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颠簸。一路上,我发现公路旁边堆了很多黄色的大石头。我问:“这些石头有什么用啊?”姨父说:“别小看这些石头,它们可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黄蜡石,可值钱了。”我又接着问:“把它们放在路旁,不怕别人拿走吗?”姨父回答:“这种石头很重,没有吊车,别人是搬不走的。”听了这话,我不禁对这些石头肃然起敬。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平野采石场。这儿和表哥说的一模一样,到处都是石头。我和爸爸妈妈立即分头行动。我来到了一个高高的石堆旁,心想:漂亮的石头们,等着我来发现你们吧!我爬上石头堆,这里的石头色彩斑斓。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层层叠叠的绿色石头,活像一个长满了植物的小岛。我兴奋得大叫:“妈妈,快过来看啊!”我把我找到的那块石头高高地举起来。妈妈在远处听见我的喊声,赶紧过来。看了石头,妈妈赞叹不已。接着,我又找到了许多有趣的石头:有一块又红又长就像一块牛排;有一块圆圆的石头,上面有红、黄、白、黑、灰五种颜色;还有一块大大的石头,上面黑白相间的花纹如同风卷残云一般……爸爸妈妈也收集了不少了:有一块像乌龟一样的石头,它的背上还有着;还有一块石头,上面有两根白色的草,爸爸说,那可能是一块很有价值的化石;还有一块绿色的小石头,上面的纹路一圈一圈的,像一潭清清的河水……每次我们发现新奇的石头,我们都会激动的不得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搜集了两大袋了。现在我们该去集合点向表哥炫耀一下我们辛辛苦苦找来的石头了。
我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我的脚边有一块黄色的石头尖,大部分都还埋在碎石堆里,似乎颜色和表哥找到的黄蜡石有些相似。我想:会不会是黄蜡石呢?我赶紧叫爸爸来看。爸爸过来和我一起动手,把石头挖了出来,搬到河边洗干净。我们定睛一看:果然是一块黄蜡石。我高兴得欢呼雀跃。哼哼,有了这块黄蜡石,就不怕没有表哥找到的石头好了。
来到集合点,我和表哥纷纷展示出我们找到的 “宝贝”。一对比我才知道:我找来的石头和表哥找来的石头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表哥找到的漂亮石头比我的多得多,特别是有一大块金灿灿的黄蜡石,比我找到的那块形状漂亮得多,颜色也纯净得多,让我羡慕不已。
在我们检验成果的时候,遇到了当地的一个奇石爱好者,他和表哥聊天,告诉表哥,一块好石头要具备“瘦、透、漏、皱”四个特点。他说,表哥找到的那块黄蜡石具备这四个特征,是一块好石头。表哥告诉我,那块黄蜡石是在很远的河岸边找到的。看来,最好的东西,总是藏在最不经常想到的地方。
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回到家,我把找来的石头用心地洗刷干净,每个石头都变得更加漂亮了。
有机会,我还要到那里找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