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书柜里放着母亲买来的全套的金庸的书,于是乎,从小我就看遍了那十四本“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然后再大一点,从书店里买了几本古龙的小说,对江湖更是心驰神往。
武侠是每个男孩的梦,这一说法未免有点以偏概全,不过大多数是一定的了。不过现在的物价飞速上升,书店里的小说也飞升到了三十多元一本,而且是“现代武侠”居多。(网络武侠?)
“现代武侠”,怎么说呢,有些情节让我觉得很不真实。有一些小说的主人公每一次遇到的敌人总是那种主人公爆发一下小宇宙就能搞定的角色,形象的说,主人公当时是LV。50的话,他遇上顶多是LV。5556的,主人公这种神装,道具,禁术一用上,这种小角色也就灰飞烟灭了,当然这时候我们亲爱的主人公也会受一点伤,像吐几口血啊,肋骨断几根啊,神志不清啊神马的,这些都无妨,反正等我们亲爱的主人公一醒,突然间就升级了!功力倍增!之前那些小角色现在居然就能一口气解决了!!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泰山北斗,著作甚丰,其中最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笑傲江湖》,这本书中有的不仅是精彩的打斗情节,还有反映当时的人性和社会组织,它给了我很多的感悟。
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任我行担任日月神教教主之位,与教中人以兄弟相称,他在管理上有些漏洞,东方不败发现了这些,一步步的扩大了自己的权力,预谋抢下教主之位。向问天发现东方不败的举动后告知任我行,但是任我行却认为向问天是在挑拨离间,最终任我行被东方不败抢走教主之位。东方不败担任教主后,改变了日月神教的状况,从原来的兄弟相称变成了主仆相称,任我行发现了这些事并杀掉了东方不败,夺回了了教主之位。
为什么任我行的问题向问天能发现任我行自己却无法发现?为什么任我行在教主之位无法发现离开位置后能够发现?正是因为当局者迷。
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当刘正风金盆洗手准备退出武林并归隐,想与被称为邪教的日月神教长老曲洋演奏音乐的时,却发现无法成功,最终被灭门,他无法如愿以偿的归隐,是因为他是衡山派的知名人物,所以他不可能轻轻松松的归隐。
江湖斗争也是政治斗争。左冷禅精心规划的打击,抓住刘正风与曲洋的关系,说他们与魔教勾结,要除掉他,这仅仅是大计的一步而已。
刘正风身处江湖之中,无法退隐;东方不败武功盖世,他想退隐江湖,让还是要和任我行做了断;风清扬要退隐江湖,但他的弟子令狐冲却还是要带着独孤九剑加入江湖纷争,这一切正应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悟·个性解放追求自由
令狐冲是一个天生的隐士,他对权力不感兴趣,天生的不受羁绊,他只追求自由自在。
任盈盈也是一个天生的隐士,她对江湖豪士有生杀大权,却宁可在洛阳中隐居陋室,弹琴吹箫自己娱乐,她只重视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舒展。
莫大师伯就是衡山派掌门,他一个人独自在江湖游走,对世俗事务毫无放心,所以他的尸体没有在岳不群的阴谋中出现,一生活得逍遥自在。
这些人能够退出斗争的漩涡,独善其身,他们都得到了个性解放并一直在追求自由,能够不被权力所操纵,是非常不易的,想想就非常羡慕!
《笑傲江湖》虽是一本武侠小说,但它含有的哲理却很多,我喜欢!
说起武侠小说,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金庸的武侠小说,他曾自述:“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可为什么他笔下的这些“娱乐性的东西”可以如此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甚至一度被奉为经典。
那么,何为经典呢?互联网上的淫秽小说能被视为经典吗?答案肯定为不。经典作品是最能代表一个时代、一个系列的作品。可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够被奉为经典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金庸武侠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往的武侠小说往往更加看重的是情节,不注重对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的塑造,但他却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极为生动而又丰富的人物形象,表现诸多人物内心的想法、和其精神世界,并非简简单单的好与坏,每个人物背后都有着故事。例如,任我行居心叵测地《葵花宝典》传给东方不败,东方不败修练后变得不男不女,因此东方不败痛恨任我行,在其为圣姑疗伤之时,偷袭夺得教主之位。后爱上杨莲亭,不理教务,杀害众多教中忠心之徒,最后在任我行、令狐冲、向问天联手,在任盈盈对杨莲亭的拷打下,分心被杀。
此外,其小说既有古典文学的影子,也充斥着现代文化的意韵。小说通俗易懂、简洁生动。语言上也运用了各种手法,自然流畅而又古朴文雅。同时它还引用许多诗词、歌词、楹联,同时小说整体上使用白话文,从而使适宜阅读人群增多。
第二,其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小说中兼容吸纳了我国的古典文化的精华和西方小说的思想派系,如《射雕英雄传》对应儒家,大侠、《倚天屠龙记》对应佛教,主人公张无忌看破红尘皈依佛教。同时金庸也小说中融合了琴、棋、书、画、药、相、卜、术、山、水、花、草等,提高了其小说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水平。同时,其小说中的武功“降龙十八掌”,各招式的名称都来源于《周易》。鸿渐于陆,时乘六龙,神龙摆尾等,都是《周易》中对人生各个阶段的比喻。《射雕英雄传》中的,五绝也都对应着五行。不仅如此,金庸的所有作品都是建构在中国古代的某些朝代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射雕英雄传》和《倚天屠龙记》,前者中的郭靖不仅在江湖中武功卓绝,更是一位守护襄阳的大英雄,抵抗着大金的侵略;后者中张无忌也和元朝的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赵敏更是一位元朝的郡主。
第三,金庸武侠小说具有一定的现代精神。
武侠小说诞生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侠肝义胆之士存在的渴望。但古代武侠小说中总有着“快意恩仇”的观念。如《水浒传》中,武松被张都监陷害,又被蒋门神暗算,盛怒之下回到孟州,将鸳鸯楼中的人屠了个尽,不管男女老少,又如黑旋风大闹江州法场之时,也是随心所欲,杀人为快。
金庸却否定了这种观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笔下的大侠,不仅仅武力超群,品行高尚,更怀有家国之心,忧国忧民,就像《神雕侠侣》中杨过痛恨郭靖夫妇,想要为其父亲报仇,却被郭靖夫妇的为国为民之心所打动,深深地质问自己,后来又清楚了父亲的人格和品行,更是羞愧不以,完完全全放弃了复仇的念头。
最后,金庸武侠小说具有积极而又深刻的价值导向,金庸在小说中通过写江湖上的恩恩怨怨、正与邪来回斗争,弘扬了正定胜邪的理念,发扬了爱国爱民的情怀。
综上,金庸系列小说完全符合经典小说的全部要素。这也是其被奉为经典的原因所在。鉴于知识局限,不能完全领会金庸系列小说的文化底蕴、写作背景等等,对金庸老师的作品不能做到完全体会。但是金庸系列小说的境界,至今未被超越。在往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会逐渐了解的更多。
近来心情比较郁闷,从我的同事那里找了一本武侠小说来消遣时光。不想竟欲罢不能,一口气将其读完不说,还意犹未尽,到网络搜索了一大帮武侠小说来解解瘾虫。看完了,又觉得有东西要写,于是对着电脑开始写起自己的小说来。这一写真吓了自己一大跳,在五个小时里,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写了四五千字,而且现在已经无法阻止了。我的第二部武侠小说开始了,而距第一次写作已经过了整整一十五个年头。
我想起一九九三年,也是早春,我呆在百旺中学71班的教室角落里,蒙着头,不要命地阅读金庸的系列武侠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接着就是《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连城诀》《碧血剑》《书剑恩仇录》《鹿鼎记》。一个春天,我都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根本就感觉不到决定我命运的中考已经悄然袭来。当我头昏脑涨地从书堆里偶尔抬头看一下被窗户框得凌乱的春天,心里的第一感觉就是我还活着。为什么还活在现实里?为什么还要吃饭睡觉听恼人的课?为什么没有一个武功高强的人物路过我的校园,不经意间发现我拥有练武的天赋,然后把我带到一个无人知道的山洞,把他一身的武功传授给我。然后我就可以在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里——比如有一帮歹徒冲进校园,对女同学进行骚扰,最好我那个暗地里喜欢的叫覃利春的女同学也在慌乱的人群里,——就在歹徒准备调戏我心中的女神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身影突然跃入歹徒群中,一对拳脚指东打西,但听哎哟哎哟声不绝,歹徒们全被打倒在地。而大家定睛一看,救美者不是别人,正是平时沉默不语、一身病容的石肖永!就在此时,受了惊吓的心上人一把抱住我,人生的浪漫由此如滚滚长江水,一世不绝了。
可惜这些都只是白日梦。从始至终没有任何一位武林高手经过这个偏僻落后的校园,从梦中醒来的我也依然是那个沉默不语一身病容手无缚鸡之力的石肖永,心中的女神也当然没有投入到我瘦弱而贫穷的怀抱,十五年后也仍然如此,看来将来也将维持现状了。细细一想,单这一项自己就活得很失败。
我的初中时光啊,就是这样在幻想中随着一泡屙出的尿完蛋了。我的中考成绩真是糟糕透了,从初一时的班级第七名,一下子落到了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两分。那一年,百旺中学一共有三百五十三人考上中专和高中,我排在第三百五十四名。为了这两分,我到都安二高就读时比别人多交了150元的高价费,直到第二学期才消掉这个高价生的耻辱身份。武侠小说啊,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让我告别了我的黄金时代。现在想来,有悔恨,也有幸运。懊悔的是我没能成为我父母和老师希望成为的人,幸运的是我在那个黄金遍地的黄金年代里学到了其他所谓优秀同学所永远无法学到的能力——我的敏感的幻想!我想武侠小说给我的东西,远远比课本给我的东西多得多。我至今依然觉得那些所谓的教科书,真的害人不浅,就像我在初中的时候和我的同学争论分数时轻蔑地说过的那样。教科书里让我学的东西,都是那样的单纯,不食人间烟火,最难受的就是按部就班地为考试服务的枯燥无聊的说教,完全禁锢了我们的想象。当我们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的时候,老师们给与的除了善意的提醒外,就是简单的批教。直到现在,我性格懦弱,思维单一,不敢突破传统的牢笼,做什么事情都要思前想后,犹豫不决,一事无成。这样的结果得归功于那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我们那一代,害这种病的人真是不计其数。如果那时候的课本里有一门叫闯荡江湖的实践课的话,我想现在的我就不会是这个样子。武侠小说给了我一点勇气和豪气,但也仅停留在幻想的层面。而教科书告诉我的,就是这样循规蹈矩地做一个好人,不犯错误就是成功。
我想读武侠小说没能改变我的性格,主要原因是我在阅读这些小说的时候是带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理去读的。老师的眼中这些书都是不良书籍,属于毒害人心的精神毒药,读这些书而不努力研究试题的学生将来是不会有任何前途的。后来我的中考失败给了他们最好的证明,并被当成最好的反面教材用于教育我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因为这,我忏悔了很久,是我害了他们啊——我那时没有能利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导致中考失利。如果那时既能酣畅淋漓地游弋于武侠世界,又能顺利考上理想的高中,那么学校的教育体制可能会因此有所改观罢。这都是我的错啊。
在那时候,只要老师发现有学生在看武侠小说或者其他诸如琼瑶岑凯伦之类的爱情小说的话,一定没收掉,然后是极其严厉地批评,大谈其与中考的厉害关系。如此的阅读环境,实在是非常糟糕。所以我的阅读里就带着胆怯和不安,知道自己正在沉沦却无法自拔。阅读时的喜悦、过瘾交杂着担心和害怕,使得一个人失去了神采,失去了支点,不知道应该如何才能左右兼顾,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即将充满什么变数。那种左右为难的处境,实在无法表述。这种经历,我想是很多和我一样喜欢武侠小说的同学所共同拥有的,是中国教育体制阅读状态下一道异样的风景。从此点看,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不懂得害惨了多少人啊。原本以为十多年后,这种局面会得到改观。可惜,就在我的身边,我的同事们每天都从学生的手里缴获一两本武侠小说,一边摇头,一边狠声批评,倒似那学生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一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学生们参与赌博或者翻围墙出去上网吧时,很多老师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性和宽容,要么教训一下,要么写张保证书后一笑了之。“都是社会环境惹得祸,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责任推却得干干净净。不知道为什么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却表现得那样心胸狭窄,不可理喻?也许他们是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要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如此循环,中国才多出人才,中国才有救。我们的老师以前这样告诉我们,我们当然也要这样告诉我们的学生,这叫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我觉得我的中学老师在十多年前就善意地误了我的前途,我现在不想再走他们的老路。丰富的课外阅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一个卑微的人物长成伟人,至少从心灵的角度来看是这样。这就是灵性!灵性造就创新,灵性代表潜力,灵性赋生命予希望。也许,作为指导学生成才的领路人,我们老师应该尊重他们对知识的无限渴盼,我们应该给学生在思想和心灵方面更多的自由和权利,让他们在升学的同时,拥有真正属于他们的心灵的力量!
在一次小宴上,老朋友重逢叙旧,谈起香港武侠小说谁开风气之先的问题,梁羽生笑指罗孚说:“是他始作俑的”。经梁羽生这样一提,我不禁想起二十五年前澳门的一次比武。当时《新晚报》首先发表了武侠小说,而想到这一招的却是罗孚,他要梁羽生试写一个武侠小说连载,借以配合澳门比武,也为报章打开销路。梁羽生一试之后,竟一发不可收拾,接着另一老友金庸上阵,以《书剑恩仇录》继后,从此香港就吹遍了武侠风。这风二十多年来未衰竭,如今电视节目几已成为武侠小说雄踞的阵地。“始作俑者,罗孚也”,考据当年武侠小说的史实,这一判断是不误的。当然,中国武侠小说的历史早有传说,明清的小说就有侠义小说及公案小说。
产生这一小说流派的原因,鲁迅说:“时势屡更,人情日无于昔,久亦稍厌,渐生别流,虽故发源于前数书(按:指《三国》,《水浒》、《西游》等),而精神或至正反,大旨在榆扬勇侠,赞美粗豪,然又必不背于忠义。”于是就有了《儿女英雄传》及《三侠五义》间世。此后侠义,公案小说盛极一时,《七剑十三侠,《七侠五义》、《彭公案》1}施公案》等都风行起来了。- 考侠义、公案小说的写作,多以“善人必获福报,恶人总有祸临,邪者定遭凶殃,正者终逢吉庇,报应分明,昭彰不爽,使读者有拍案称快之乐,无废书长叹之时……。”鲁迅引《三侠五义》及《永庆升平》的序文这一段话概括了这类小说的思想。后来演变的武侠小说,也仍沿着这一条思想主线,虽然写作技巧比过去有了进步,而表现的公式大抵如斯。
明清流传下来的武侠小说流派,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有了新的发展,情节、故事、人物比过去的作品更为曲折紧张,高人奇事引、人人胜,或结合史事及民间传说以写拳棒技击,或专写武术而寄以超人的神技,或专叙剑仙斗法,LEI幻想变为文字游戏……互相因袭摹拟,形成武侠说部之风。一“ 在大量作品中,作品的思想却有了一些不同的变化,用鲁迅先生评述的话来说是:“遗民未忘旧君”,反映义和团、红灯照的历史背景小说也有了,草泽英雄有反清复明之志,于是活动于山野之间,人物多淆绿林的粗豪作风”描写多有家国兴衰之恨,具有民族意识。由于义和团、红灯照的活动已是有了洋枪的时代,于是小说的打斗场面,既有拳棒刀枪,也有洋枪祥炮,中间还掺杂有封建迷信的神怪故事.,就使得作品有点不伦不类了。
从武侠小说传统考察,与宋代话本二脉相传有关,可说是一种平民文学流传数百年而荐起。清代、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渐渐多起来参因此武侠小说风行、翻看上海清末民初的报纸,有“小说林”一类的副刊,就发表了许多武侠小说,有如今天港澳报纸专栏连载武侠小说一样。当年的武侠小说,在北方,有赵焕亭写的《奇侠精忠传》,在南方,有不肖生写的《江湖奇侠传》成为代表作。赵焕亭对《奇侠精忠传》的写作曾有所表白,他说: “取有清乾、嘉间苗乱、教匪乱、回乱各事迹,以两杨侯、刘方伯等为主干,而附以当时草泽之奇人剑客。事非无稽,言皆有物,更出以纤徐卓苹之笔,使书中人须眉跃跃,而于劝惩之旨,尤三致意焉”。小说以劝惩之旨为纲,另外“奇节伟行,‘乐闻轶事··,…”等为纬,构成了《奇侠精忠传》,连续篇共写成了十四本书。继赵焕亭之后,类似的作品更多了。白羽写的《十二金钱镖》负有盛名。南方的不肖生写的《江湖奇侠传》更打开了另一局面,‘除了小说畅销之外,还由明星影片公司摘取书中一节制成《火烧红莲寺》的电影,我在几十年前也曾看过。
这部影片轰动一时,连续影了十八集,创武侠电影的纪录。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这部小说,也赚了大钱‘不肖生擅长幻想、构思,对十八般武艺的描写可说空灵多变,例如“向乐山一条辫打山东老”,就是把发辫变成神奇的武器,与香港丽的电台广播的武侠片,描写绳子,竹节练成武器是一样的,很显然,后者的编剧从不肖生学到了窍门。‘ 早年流行的武侠小说,还有《荒江女侠》、《碧血丹心大侠传》,《蜀山剑侠传》等等.《碧血丹心大侠传》取材争《明史》,写忠臣于谦的事迹,技巧较高,其中也把侠士扶危济困,除暴安良一类人物的精神面貌描铆碍很生动,也寄托了“挽颓唐之文艺,救民族之危亡”的用意。至于《荒江女侠》、《蜀山剑侠传》就已入神怪荒诞一流了。清末由于有了党会活动{于是以党会为题材的武侠小说应运而生,姚民哀的《四海群龙记》、《江湖豪侠传》、《山东响马传》都是代表作。
他有反清意识:“故余少长·…并加盟于陶焕章先生之光复会,陈其美先生之中华革命党为会员”。因此他的作品,寄寓了对清“丧权辱国”的愤慨,可说比起前人的武侠小说来是跨进一步了。香港近二三十年来的武侠风,包括我的老朋友等的武侠小说在内,他们都是行上面所提到的一些流派通过研究而写出来的,有轨迹可寻,不过描绘的技术比过去的作品高明些,因为可以融中西小说技法于一炉,融古代现代的社会生活风习于一个故事,借以显示新派武侠之另有途径,另有风格。如果仔细研读起来,又怎能跳出幕仿因袭,故标新异的圈子呢?到了以声光电等入武侠作品之中,则不禁令人叹为观止了。我对武侠小说、武侠片并无兴趣·,但对这种文学流派却也关心,至于它能否入于文学史之林,则未知也。
我们常在武侠小说、电视、电影里看到大侠们一跃而上房顶、飞檐走壁,或者从房顶、树上跳下,动作潇洒、毫发无损,便以为那是传说中的“轻功”。
我们还特别崇拜·燕子李三”,我们对“凌波微步”之类的武功很是向往。可是现实是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轻功’,对于房顶这个高度,莫说往上跳,就是往下跳也有骨析的危险。
所有的大侠“飞翔”都依靠背上那根细钢丝。而现实中的“轻功”好手就是我们的跳高运动员。助跑、腾空、背身翻越……体育史上那因为不断挑战而一寸寸往上升的横杆,才是人类现实能企及的高度。
武侠小说历来被排斤在高推文学之外,我却对它情有独钟。早在孩提时代,那些浪迹江湖、除暴安良、扶贫济困的“大侠”形象就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我羡慕他们,我钦佩他们。许多人都认为那太不现实,太荒谬,但我却固执地赞赏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英雄、神话般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寄托了我的人生理想。
所有武侠小说中,我最喜欢读的要算《天龙八部》,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为喜欢乔峰—这个丐帮帮主。当我如醉如痴地看完《天龙八部》,掩卷沉思,不由感慨地说:“乔峰,你是真正的君子!”同派弟兄陷害他,想尽一切办法杀他,他没有抖白,没有幕怒,只希望查明真凶,洗清罪责,却不在乎兄弟的无情与枉屈;在女色面前,他仍是一腔正气,大义凛然,毫不动摇;当他发现自己这个从小长在宋国的帮主是个契丹人时,多少僧恶与仇恨的目光一齐投来,所有的人都把他当罪人,却从未想过他为两国做出的贡敲;契丹王用金钱和高官厚禄来诱惑他,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在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刻,他用生命挽救了一场战争,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乔峰死了,但他的精神万古流芳!
乔峰的人生,像一次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的远航,航程漫长而曲折,有数不尽的险滩暗礁,但这一切更有力地反衬出乔峰的光明磊落、乔峰的坦荡忠诚。卑都小人一次次制造挑衅和事端,身边的暗流旋涡随时随地出现.但他那正义的熊熊烈火,却不折不浇永不停息地燃烧着,惊涛骇浪、波谷浪尖尽显英雄本色。
“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司马迁刚直不阿,留下了照耀千古的史家绝唱;闻一多大义凛然,语写了《最后一次讲演》这令人荡气回肠的正义之歌,他们都拥有正直坦荡的人生,而乔峰的人生也毫不逊色于这种壮丽与伟大,他是那种泰山压顶色不变,海啸扑面胆不战,重权压身志不改的人。这就是大丈夫,真君子。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少人失去自我,被金钱和权势所迷惑,在他们心中只有钱、权、势,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出卖朋友、出卖家人、出卖国家,甚至出卖尊严和人格。他们简直是金钱的奴隶,权力的附庸!
醒醒吧!朋友们,不要再执迷不悟,快快清除心灵的污垢垃圾,为我们灵魂的栖息地寻找一方净土。
人可以没有权势和地位,也可以没有功名与利禄,但不能没有正直与坦荡。我们的理想是做一个新时代的“乔峰”,对得起大写的“人”字与自己的良知。
也许是武侠小说看得多了,想像中的五老峰是令人神往的:
缭绕的云雾、高耸的山峰,人杰地灵,满是剑侠隐仙之流藏龙卧虎的传说。
终于有一天,来到了五老峰下,时值清晨,山体在雾纱下半掩半映,更使我有种揭开真面目的冲动。
一行人拾阶而上。山间翠色葱郁,雾水沾衣即湿,飘渺间如登天境,就连足下的台阶也整洁古拙,有如天成。
大家谈笑风生,说着种种关于五老峰仙人的传说。兴至正浓间,大家忽然察觉一件怪事:自上山以来,一人始终跟在我们后面。他并无非神即仙的貌,衣着平常,还略显得寒酸,弯着腰低着头,背了一个扁扁的麻袋,似乎在寻找些什么。
大家有些诧异。
“他是什么人?不像游客,又不像小贩。”
“样子太土了,是山里人吧!.
“真人不露相,也许身怀绝技呢?”但仅过了一会儿,那人就落在后面。石阶似乎无穷无尽,好不容易找了块地方坐下,拿出饮料水
果大吃起来。
不经意间,那个神秘之客又出现了,弯着腰,低着头,连面目都看不真切。我们正愕然,他居然径直朝我走来,我吃惊地看着他,心里悬了起来。他一步步走到我面前。突然蹲下身子,捡起我扔下的空饮料盒,扔进身后的麻袋中。
身旁一阵哄笑:
“原来是个捡垃圾的!”
“我还以为他是谁呢!”
“一个瘪三……”
“哈……”
我没有笑,他抬头的瞬间,我看清了他的脸,神色平静,但从眼神中却可以看出像做了件神圣的事一样。我只是怔怔地看着他。
他对哄笑恍若未闻,依旧重复着他的动作,弯着腰,低着头,捡起,扔去,仿佛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般专注。
我痴痴地望着,看着那弯着腰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云雾缭绕的山道之中,突然领悟到为什么五老峰能如此之清幽爽洁。
上学后,武侠小说曾对我产生了一股特殊的“魔力”。它像鸦片,使我终日迷在里面,整天萎靡不振,成绩日益下降。老师、同学的劝告,我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但不久前的一件事。却使我终于从这些小说的迷雾中走了出来。
星期一的早晨,上完早操,我捧起一本武侠小说刚要看,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小名,抬头,一看:是母亲!我高兴地跑出了教室。母亲她那紫黑的脸上,尽是汗水,也许是起早赶路的缘故,头发上满是露珠,鞋上、裤脚沽满了草籽、泥水。我有些奇怪,母亲一大早赶来一定有什么急事?
母亲见我出来,用手理了理被吹乱的头发,用略带焦急的语气说:昨天下午,你走时忘记带一本书。”说着从腋下的黄布包里掏出一本又大又厚的书—《神秘跟踪传奇》递给我。接着说:“看你常念这‘大书’,一定很重要吧,本想昨晚送来的可路太远。没有耽误你学习吧?”
此时的我,面对母亲那饱经风霜的古铜色的脸,能说什么呢?是的,书是放在家里的,可那是我看完后放在家里的一本与学习毫无关系的书。我机械地点了点头。看到我点头,母亲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她一定又为帮自己的女儿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高兴!
那你去读书吧,我走了。”母亲说话的!语气明显地比刚才轻松。
你……吃饭了么?”母亲转身要走的时候,我几乎带着哭腔问了一句。母亲又折回身来,没回答,却从衣袋里掏出一张五元的人民币给我。“食堂里吃不惯,你就到街上饭馆吃点……”
我木然站着,头埋得低低的。许久,才抬起模糊的双眼,望着母亲远去的身影。“妈……”泪,不住地滚下来。那本可恶的“大书”不知何时滑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