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秭归的乐平里启程,打汨罗江畔那块屈原石旁经过,以诗情传昭忠骨,用放逐天涯的脚步丈量屈原坎坷的一生。
战国风云,群雄并立,大争之世,你抢我夺,弱肉强食,合纵连横,兼并覆灭,屈子何其有幸,生于强国大楚,而他,又何其不幸,虽受怀王一时重用,却又难逃奸人谗言。
怀王不听其劝,自恃强大,执意前往秦国,殊不知楚国的外强中干,已被看得一清二楚。怀王被扣押,秦国趁乱,攻入郢都。满城内,昔日繁华,烟消云散,国破家亡,悲怆哀痛,屈子伫立汨罗江边,心如死灰,连发九问,问天问地问鬼神。威王时的鼎盛、少司命的庇佑、将士大臣的舍生忘死,前朝旧事早已岑寂,而今,楚国已亡,楼起楼塌,只在一瞬。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日光流泻在汨罗江畔,耀眼若星,安能以我察察之身,受物之汶汶。淙淙流水边,是否是他逐流的身影,亘古于青天大地;旧日宫墙下,是否是他诤诤谏言、拳拳忠心,燃烧了楚国的河山?屈原的岁月里,没有春秋冬夏,只有一片心系天下,效忠君主的赤诚之心。
凝望江水,他抱石而沉,彰显了浩然千古的忠魂。
这是屈原的故事,亦是五月初五那日背后的血色浪漫。
魂兮归来,屈子,你可知你为国尽忠、与国共存亡的坚定意志已流传了千古,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前进路上的动力?
魂兮归来,屈子,你也许不愿看到虎狼之秦赢得天下,但你的心里一定希望天下苍生安宁生活。繁荣与衰败本就交替更迭。而今盛世盛景,你的名字在泛黄史书上益发伟大。
寒假中的一天,明朗的天空,艳阳高照。我和小朋友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跟着老师赶路。我的心情是多么不平静啊!前几天,黄浦区少年宫通知我,到张乐平爷爷家去作客,一想到今天就能和老画家张爷爷见面,我心里顿时乐开了花。 终于来到了张爷爷家门口。只见一位两鬓苍白的老人笑呵呵地迎了出来。他,就是张爷爷,高高的个儿,笑容可掬,精神矍砾,布满皱纹的脸上,两眼炯炯有神。“张爷爷,您好!”“张爷爷!”……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张爷爷亲切地招呼我们走进他的卧室。我们毫不拘束地围着张爷爷团团坐下。 张爷爷满怀深情地向我们讲起他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的动人情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十分关怀文艺工作,十分关怀我们文艺工作者,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文艺工作前进的方向。”
张爷爷边讲边挥动着手臂。他那充满着激情的语调和神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周总理亲切地对文艺工作者说:你们对革命有贡献,人民需要你们!”这时,我们仿佛同张爷爷一起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中。二,… 我不由得抬起头凝望墙上挂着的两幅照片。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接见张爷爷时拍的照片,沐浴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下,这是多么幸福啊! 张爷爷接着又讲到自己的青少年生活。在旧社会,张爷爷曾当过学徒,生活贫困。他从小就酷爱画画。当看到流浪在街头的孩子们,穿着破衣烂衫,光着脚”r,有的提着破篮子,沿街讨饭,有的围在一块儿捡破烂,他十分同情这些孩子,尽力帮助他们,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疾苦。
打这以后,有名的长篇漫画《三毛流浪记》就相大家见了面。它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讽刺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爷爷目光深沉地追忆着,讲着,我听得简直入了迷。…… 突然,张爷爷从椅子上站起,怒目圆睁,挥动着双手,愤怒地说:“作恶多端的‘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疯狂摧残文艺工作者,剥夺了画家们画画的权利。” 听到这里,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和张爷爷一齐摸紧拳头。 粉碎“四人帮”以后,文艺园地百花齐放,春意正浓。”张爷爷讲到这儿时,声音是这样的宏亮,眼眶也有些湿润了。我们的心里也好不激动。 而今,六十九岁高龄的张爷爷,同许多老文艺工作者一样,又焕发了革命青春。他象映日的红枫,越老越红;如经霜的青松,越久越坚。张爷爷挥笔上阵,画了好些批判、讽刺“四人帮”的漫画。
张爷爷满怀革命豪情,为我们小朋友创作了《三毛学雷锋》等好作品。看了《三毛学雷锋》,更感到我们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正在幸福地茁壮成长,我也感到张爷爷一直在我身边。 我倾听着张爷爷生动而又风趣的话儿,受到的教育和鼓舞真不小。接着,张爷爷又兴致勃勃地把我们带进他的工作室,铺开画纸,聚精会神地画了一幅“三毛”像,作为赠送给黄浦区少年宫的礼物。这珍贵的礼物又使我想起《三毛流浪记》到《三毛学雷锋》,真是“换了人间”呀! 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张爷爷。回来时,站在市轮渡的船头上,一颗心好象眼前的黄浦江的水一样,难以平静。我的耳边仿佛回响着敬爱的周总理接见张爷爷时说过的话:“你们对革命有贡献,人民需要你们!” 是啊,张乐平爷爷、革命的老一辈,曾经对革命做出过贡献,如今,又在辛勤地劳动着。而我,是个红领巾,祖 国的未来,应当怎样抓紧这宝贵的学习时间,·好好学习,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呢?
讲评 这是一篇用词丰富、准确,记叙具体、生动,富有革命激情的访问记。 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访问的时间、访问的对象,又从“迈着轻快的步伐”、“多么不平静,、‘乐开了花刀等,具体描写了一路上激动、兴奋的心情。 访问记的主要部分是记叙在张乐平爷爷家里作客的过程。读完了这儿段,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一位热爱党、热爱少年儿童的老画家的生动形象。 小作者首先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这位六十九岁高龄的老画家虽然“两鬓苍白”,脸上“布满皱纹”,但粉碎“四人帮”后却焕发了革命青春:他“笑容可掬p.“两眼炯炯有神刀,“笑呵呵地迎了出来”,“亲切地招呼我们”。
为了进一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小作者还有详有略地记叙了张爷爷的语言和行动0如记叙了张爷爷“满怀深情地”介绍自己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的动人情景; ‘目光深沉地追忆着刀在旧社会创作长篇漫画《三毛流浪记》的过程;“怒目圆睁,挥动着双手,愤怒地”控诉“四人帮”的罪行,以及“聚精会神地画刀三毛像,作为礼物……写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记叙、描写张爷爷的这些外貌、语言、行动时处处和自己的感染结合在一起,拐此更觉亲切感人。如张爷爷在回忆周总理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教导时,小作者说“我们仿佛同张爷爷一起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中”;张爷爷在控诉,四人帮,时,小作者说“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和张爷爷一齐撰紧拳头”;当张爷爷讲到粉碎“四人帮双以后,文艺园地百花齐放时,“眼眼也有些湿润了刀,而小作者的心里“也好不激动”。
在小作者的眼里,张爷爷“象映日的红枫,越老越红;如经霜的青松,越久越坚”。这样写不仅从自己在张爷爷家里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来突出张爷爷的形象,而且也鲜明地表达了这次访问对自己和同学们的深刻教育。 文章的结尾简洁、有力。点明了主题,再一次突出这次访问的教育意义。 写告别时的“依依不舍”,写在市轮渡上“难以平静”,为开么“依依不舍”和“难以平静”呢?小作者接着用耳边响起周总理的教导,来回答,突出了自己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作贡献的决心,真是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还是我读二年级的那年,爸爸妈妈就离开乐平这座小城市到温州去了,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放在亲戚家寄养,虽说是亲戚,但我和他们以前却连面都没见过。在亲戚家,虽然我吃得饱穿得暖,但那毕竟不是自己家那里没有我的爸爸,也没有我的妈妈,那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陌生,所以在他们家,我十分拘束,觉得浑身不自在。最难过的时候是晚上,我一个人到房间睡觉,望着这空荡荡的房间,我是多么的孤独和寂寞,不由得又想起了爸爸妈妈,想起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那些快乐日子,泪水不由得落了下来。
当时我真想大哭一场,但是又怕被亲戚听见,只好躲在被窝里默默地哭,心里不停地念着:“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我好想你们啊!”我哭着哭着,慢慢地就睡着了。在学校里,每当放学和上学时,我看见同学们的爸爸妈妈接送他们,和他们有说有笑的,我是多么羡慕他们啊!现在,我已经读五年级了,仍然寄养在亲戚家。这学期,我们班来了几个从农村来在城里住的插班生。其中,有一个同学叫王希。他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想家。有一次,星期一他刚从家里来,上课时又开始想家了,竟趴在课桌上哭了起来。老师责怪地说:“王希,刚从家里来,又想家了,怎么搞的?”其实老师根本不明白,一个孩子在和亲人刚分开没多久的时候,心里就会觉得少了什么东西似的,特别难过。这种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理解的。我就劝慰王希:“你的爸爸妈妈把你一个人放在城里,让你跟着亲戚,他们自己却在农村里劳动,就是希望你能好好读书啊!如果你为了想他们而误了学习,他们会很伤心的。”是啊,我爸爸妈妈不也正是如此吗?他们撇下我到温州去也是有原因的。爸爸在乐平驻温州市的办事处上班;妈妈又在那儿开店,生意也正红火。
我不可能让他们丢下这些,马上回来和我团聚吧。以前,我总是想:“爸爸妈妈根本不理解我,他们整天只知道上班、挣钱乙”所以我曾经埋怨过他们。现在我明白了,爸爸妈妈这样做,也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庭啊!要不,我的吃喝穿住能有这么好吗?再说,爸爸妈妈也想我呀!一到我放长假,爸爸妈妈就把我接到他们那里去玩。每当春节的时候,他们也会回来和我一起过,而且还会带给我好多好多我喜欢的东西。记得在去年过完春节后的几天,爸爸妈妈又要离开我,到温州去了。在他们临走的时候,我突然伤心地哭了起来。妈妈看见我哭,眼圈也红了起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连忙放下行李,坐在我身旁,一边帮我擦着眼泪,一边对外婆(当时外婆也从农村到乐平来送爸爸和妈妈)和爸爸说:“你们先到车站去吧!我在这里陪陪王瑜。”但后来妈妈还是走了。外婆从车站回来后告诉我,她看见爸爸在去车站的路上也偷偷地擦着眼泪。我从这件事中体会到爸爸妈妈还是非常爱我的。所以,我不再埋怨他们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地长大了,也懂事了,再也不会躲在被窝里哭了,只是偶尔翻看他们的照片,把思念埋藏在心里。因为我明白:品味过思念之苦,才能真正感受到亲人团聚的欢乐,我在企盼着那幸福时光的到来。
在我家的墙上,挂着张乐平伯伯画的一幅《三毛》。三毛歪着头,咧开嘴,愉快地笑着,两颗大眼珠望着脖子上的红领巾,好像在说:“今天,我是个新中国的新三毛了。”看着三毛像,我想起了在张乐平伯伯家里作客的那一天……
按了电铃,我和爸爸等在门外。大门上的油漆有些斑驳脱落,在一行竹篱上爬满了丝瓜藤,几条嫩绿的丝瓜在秋风中微微摇荡。门“吱”地一声开了,出来的正是张乐平伯伯,我连忙叫:“张伯伯好!”
张伯伯五十多岁的年纪,中等身材,两眼炯炯有神,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
爸爸和张伯伯好多时候没见面,他们正谈得起劲,我便好奇地东瞧瞧西望望。那边一个大书橱里,有许多古董和千姿百态的塑像,还有不少文艺小说和关于绘画的书籍。这边墙角里,立着个高大的颜色微褐的“女俑”,仿佛刚从泥土里掏出来的,古色古香,奕奕传神。在“女俑”的旁边,挂着幅年画,两个胖“阿福”眉开眼笑,虽然用了不少红色,但一点儿也不俗气,使人看了感到喜气洋洋。靠窗口有个大桌子,桌上摆着“文房四宝”、笔砚和十多种颜料。窗子旁挂着月历,月历上是齐璜(白石)画的《牧牛图》。我想:画家家里真是一个艺术的殿堂,它时刻在激发着人们的艺术灵感。
在张伯伯家作客,机会难得。于是我取出准备的宣纸,请张伯伯画个三毛,他很乐意地答应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名画家作画。平时,每当看到宜纸上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花鸟草虫的时候,总想,最好能有一天亲眼看到名画家当场挥毫。今天,我的夙愿实现了。
张伯伯磨浓了墨,带上老花眼镜,拿起枝秃笔,蘸饱了墨水,望着洁白的宣纸,稍作构思就提起笔来:随手一笔,三毛的大脑袋出来了;再几笔,三毛的鼻子、眼睛、耳朵都长出来了。最后,在脑门上添了三根头发,顿时,一个活泼可爱的三毛从纸背后钻了出来。
我见张伯伯画三毛这么熟练,这么快,就问:“张伯伯,你画三毛有多少时候啦?”
张伯伯摘下老花眼镜,背靠着椅子,若有所思地说:“将近20年了,《三毛流浪记》是1947年开始创作的,至于画单幅的三毛,还要早一些。”
我又好奇地问张伯伯怎么会想起画《三毛流浪记》的。张伯伯想了一会儿,慢吞吞地说:“……提起画《三毛流浪记》,这里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呢:1947年初的一个夜晚,北风卷着大雪,呼呼地刮着,天气冷极了。我从外面回家来的时候,在弄堂口看到三个流浪儿童,他们紧紧地偎依在一起,靠着一堆火,嘴里不时地喊着:冷呵,冷呵!他们鼓着腮帮吹火,就靠这点火取暖。我站了好久,心里很难过,但那时自己生活也很苦,没有能力帮助他们。回家后,躺在床上老睡不着觉,心里尽想那三个流浪儿童,他们能不能熬过这风雪之夜呢?第二天早上,我走过弄堂口,三个流浪儿童中,两个已经冻死了···”
张伯伯难过地说不下去了,我也热泪盈眶,心想:在我懂事以后,马路上早就没有流浪儿童了,解放前儿童的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这些儿童没有家,失去了亲爱的爸爸和妈妈的抚养,整天在街上流浪,提着一个破洋铁罐,向人家乞讨。他们有的擦皮鞋、推车子也过不了生活,有时饿得没法子,只好到垃圾堆里找吃的。”张伯伯十分感慨地说:“我想到这样冻死的儿童何止千百。我作为一个漫画工作者,决心用我的画笔,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愤怒的控诉,那时,便开始创作了《三毛流浪记》。”
张伯伯还告诉我们,《三毛流浪记》在报纸上登出后,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甚至有人写信给他,表示愿意出钱出力帮助三毛解决困难。直到现在,他还保存着当时一些小读者寄给三毛的小绒衣、小鞋子、小袜子……
张伯伯又高高兴兴地和我谈起解放后怎样创作新的三毛这件事来。他说,旧社会使人变成鬼,新社会就要使鬼变成人。由于这个强烈的对比,于是他创作了《三毛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我的心情随着他的讲话变得愉快起来……
“当!当!当…”钟声使我从深沉的回忆中惊醒过来。思念过去,喜看今天,阵阵思潮在脑海中翻腾。是的,旧三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以今比昔,向往未来,我更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更热爱伟大的共产党,更热爱我们的领袖毛主席。
抬起头,墙上挂着的,还是张乐平伯伯画的那幅“三毛”,画上的三毛,不,应该是全中国的“三毛”,都歪着头,咧开嘴,愉快地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