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春联。挂上大红的灯笼,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大街小巷,热闹非凡。鞭炮声、欢笑声响彻云霄。
除夕的晚上,妈妈和姥姥在包饺子。我和爸爸在外面放烟花,烟花在天空中开放,有红色的玫瑰,有紫色的喇叭,有黄色的菊花……… 我和爸爸回到家里。我们一家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我还吃到了四个硬币。我给长辈磕头问好,收到了很多压岁钱。
这个新年真快乐呀!
我最喜欢的春节到了,家家户户贴上崭新的对联,挂上了火红的大灯笼,哥哥把我带到门前的地上放爆竹,先把爆竹放在地上,然后点 上一根香,慢慢的靠近爆竹,我怕 捂住了耳朵。啪的一声!顿时五光十色的烟花绽放,美丽极了!此情此景我想到了首诗“竹声 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家团团圆圆真热闹!
一张张春联贴上墙壁,一盏盏灯笼飞上屋檐,一阵阵欢呼迎来春节……过年啦!
大洋湾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盐渎里一片火红,年味十足,到处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景象。游人有的在看黎族人表演跳竹竿,有的在一起大声唱歌,有的在边走边吃,真是热闹非凡。
今天我们还去了美食街,那里热热闹闹的,各个店主吆喝着:“好吃的好玩的xxx,快来看快来买啊!”。有糖葫芦、棉花糖、热狗还有玩具,多种多样。妈给我买了一对晶莹剔透的玻璃小龙,真是漂亮极了。
春节真是一个好玩、幸福、难忘的节日……
过年了,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对联,有的还挂上了红灯笼,真是喜庆。
我家,奶奶打扫卫生,爸爸贴对联,妈妈择菜,最后爸爸和奶奶一起烧年夜饭。对了,我们老家过年还有祭拜祖先的习俗,当然是爷爷和叔叔负责祭拜事宜。
年夜饭终于开始了,我们一大家子围桌准备开吃了,有虾,有螃蟹,还有羊肉、牛肉等等好多好吃的!我们还一起举杯祝福新年快乐!晚饭后,我和妈妈又去给外公外婆他们拜年,收红包、看春晚真是太开心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换上新的容颜,表示新的一年开始。贴上对联,吃年夜饭,再迎来孩子们最喜欢的放烟花。
而这些举动却与一个故事息息相关——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一次,老百姓在寨子里点着烟火祈祷“年”不要过来,都拿着红条纸,写着一些祈语。谁知,当“年”再次来捕人吃时,它见烟火熊熊燃起,火在天空中飘荡着,人们手中的红条纸,它像见了“鬼”似的,跑了。一位老者见了,便招呼大家过年点上烟火,爆竹,在家门前贴上对联,写上祈语。
没多久,下一年来了,又要度年关了,百姓听取了老者的话,贴上对联,点起烟火。“年”又来了,果然,红色的烟火,令他望而生畏,又跑了。接下来几年,“年”再也没来过。可这个传统却永远不变。
回到现实中,过年了,四处可见红色,寓意喜庆。最让人振奋的,还是跨年晚会结束时的激昂倒数:“十,九,八……三,二,一!祝大家新年快乐!”
亲爱的90后:
你们好!
很多时候你们会被贴上形形色色的牵强附会的标签,别人以近乎偏执的眼光审视你们的一切。作为90后,我们正值黄金时期的少年,可能会无奈的承受两旁观众们飞溅的瓜子屑。骄傲,倔强,现实,脆弱等少年特质在我们身上依旧清晰的毫发毕现。因此,我们面对这样的评论,我们还必须显现独特的思想,责任感和爱心。首先,我们就应该学会感恩。
90后的同学们,你可知道,我们都有双亲,那时的他们,貌美如花,少年如玉。可是,岁月蹉跎,时间像流水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已流淌了十几个春夏秋冬。自从有了我们,他们可以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点头哈腰。或许你没见过他粗糙的双手,满面的皱纹,你不知道他赤膊光脚扛天逐日,你更不懂他忍气吞声时绞心的痛;或许你不知道她曾为了一毛钱跟小贬争吵,她一抹掉鼻涕就会望鞋子上噌,更不懂每天在你面前的絮絮叨叨。面对这些,他们却视而不见,只为我们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他们的亲恩是我们永远也报不完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旁观者对90后刮目相看,让他们明白90后也一样会有责任感和爱心。
2011年感动中国的90后女孩,她是当之无愧的“90后榜样”。她的母亲瘫痪了,小小年纪就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令人佩服的是,她照顾的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而是她的养母。但她仍无怨无悔,为了能更好的照顾母亲,她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以便于能够方便照顾。学校,小屋有了她奔波的身影,面对生活的困难,她的微笑感动了大家。因为她知道感恩,要不是她的养母把她抚养大,或许她早就没命了。她这种行为可歌可涕,真正诠释了中华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她就是——孟佩杰。
所以,90后的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谢我们的父母,老师,同学甚至是帮助过你的人,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人生才会过的丰富而精彩。
你们90后的同龄人
2011年3月5日
“哎,你知道吗?袁新在自己的红花薄上贴上一朵小红花。”
“哦,是吗?这怎么行,”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批评袁新说;“你想得红花,也不能自己在本子上贴呀!”说着说着,有的动
手要去撕他的红花,这下可把袁新急坏了,他的脸涨得通红,眼峭蹬得老大,手紧紧地把红花捂着,气呼呼地说:“你们管不着。”大家见他不讲理,批评得更凶了。还有两个同学跑去找王老师告状。我也在想:袁新自己给自己贴小红花,真有意思。过了一会儿,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各自回到座位上,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王老师已经到门口了。
这节课是思想品德课。王老师徽笑着走进教室,用喜悦的眼睛望着我们,态度和落可亲。我们把刚才发生的事说了一下。同学们想:老师一定会批评袁新的。王老师听了不但不生气,还笑呵呵地向我们说。“同学们,你们都很关心袁新的小红花,但是,你们仔细看过这朵小红花吗?这是一朵什么样的小红花?,课堂里活跃起来,老师摊开他的红花簿给大家看。咦!怎么和我们不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可事呢?王老师亲切地给我们讲起这朵小红花的来历:“袁新看到少年报登了红花少年做的好人好事,他想了想,决心象红花少年那样做,不再淘气了。就这样,他把报上那朵《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的小红花剪下来,贴在自己的红花簿上,他多么想能得到一朵真正的小红花啊!”这下子,我们全明白了。几个错怪他的同学,有的伸舌头,有的搔脑袋,有的调皮地向袁新眨眼皮……
在开展小红花活动中,袁新的确有很大进步,上课时他专心听讲,不再象以前那样小声讲话了,作业本他也能够按时交了。还主动为同学们在墙上钉衣帽钩;下雨时,他把同学们的伞整齐地挂在一排钩子上,再不为没地方放伞发愁了。在评比会上,大家一致同意,给袁新的红花簿贴上一朵小红花。
王老师走到袁新面前,翻开他的红花薄,写下一行字:“在校做个好学生”。端端正正地贴上了于朵小红花。,衰新接过红花簿,看着这朵小红花非常激动,刀份付大而明亮的眼睛闪着晶莹的泪花,同学们都为他高兴,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小红花啊小红花,今天你伴随我们茁壮成一长,明天在“四化”建设中,我们还要争戴大红花呢!,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脸,写不想写的事越写头越疼,说不想说的“大人话”越说越讨厌。可是怎样才能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恰当的材杆,写想写的亨,说想说的话呢?《一朵小红花》会给你一些启示。
这篇文章以一朵小红花为线索,记叙了衷新同学的转变过程,表达了少年儿童天天向上、苗壮成长的愿望。事,是小事,是同学们之间的事。从衷新同学在报上剪下小红花,贴在自己的红花薄上,到哀新同学得到真正的一朵小红花为止。这些事时于大人们来说,也许根本不当一回事的。可是对于同学们,却是那么认了。七嘴八舌的议论,哀新气呼呼地把红花薄捂着,气呼呼的杭争,王老启发诱导的言行,都显示着学校生活的特.点。这些事是同学们熟悉的事,事的本身往往就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写起来当然就兴味无穷了。 话,是自己的话,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的语言。“说着,说看,有的动手要去衡他的红花筹”,“还有两个同学去找王老师告状”,后来,几个错怪他的同学,“有的伸苦头,有的搔脑袋,有的调皮地向衷新眨眼皮……”,衷新开始时“气呼呼地说:‘你们管不着。”后来真的得了一朵小红花,“眼睛闪着晶莹的泪花”……这些语言在小朋友的生活中,不是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吗?特列是丈幸结尾,今天争戴小红花,明天“争戴大红花”。说的还是自己的话,这个由今天到明天,由小到大的“争戴”红花,十分巧妙地揭示了文幸的中心。
可见,作文时写想写的事,说想说的话,就会使写作文的兴味无穷,越写越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