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题高三作文
这是上午的最后一场考试,只剩下不到10分钟的时间,可我才读完最后一题的题目。
似乎在哪见过,隐约还记得为此请教过老师,好像老师还强调了某个地方,可是,怎么现在什么都回忆不起来了呢?大脑里发生了一点小骚乱,思维有点不听指挥了。
怎么办?要坚持下去吗?还是放弃呢?
继续坚持,说不定我能突出重围,在战场后方打一个漂亮的胜仗。都说“坚持”是最终实现目标的关键,只要坚持就有成功的希望。或许,这道题会花掉我余下的10分钟,可我坚持了,努力了。“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即便拿不了满分,也无憾了。
这样想着,便埋头苦算起来。拆开,合并同类项……咦?怎么更复杂了呢?换个方法,仍然行不通。梯子上方的敌人太过强大,我被阻挡在了楼梯口上,久久不能前进。
怎么办?是回头?还是继续攻?
回头,仔细检查前面的题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捞足了小分数,一样打胜仗。毕竟只有在选择的`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执着努力才有意义。否则,执着成了一种愚蠢。就像印度热带丛林里的猴子,执着地抓着坚果不放,最后只能落得死于非命的下场,倘若它肯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日后在丛林里摘取的坚果又何止这一颗呢?仔细一想,发现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适当为要做的第二件事做准备,也该为第三件事考虑考虑。汪国真说:“执着和远见结合起来,便容易无往而不利。”以这最后一题来看,放弃或许会成为这张卷子的一个瑕疵,却为前面的题赢得了更多宝贵的检查时间。检查出错误的题,更正,会使我信心大增;检查无误,也会使我底气更足。无论怎样都会让我在下午的考试中心情愉快,信心十足。
想到这里,不禁停笔作罢。翻至前页,从第一题耐心检查起来。事实证明,放弃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找出了好几处错误。
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其实无论在考试还是在生活上,我们都应该懂得适时放弃。适时的放弃,并不意味着我们将永远失去什么,而是为了更好的获得什么。如《圣经》所言:“顾念所不见的,才是真有智慧的人;只顾眼前好处的,可能是愚昧人。”我一直相信。
【最后一题高三作文】
密密麻麻的考题 ,排山倒海般向我袭来,而且一题比一题难,刚写到第三大题 ,刺耳的下课铃声响起 ,我无可奈何地将试卷交上去 。
那天的夜格外黑,妈妈的脸更是铁青:“你一定没有用心好好做题目。”她深吸一口气,继续说,“考试时候在玩吗?”我局促不安地抬头又低头,最后摇摇头。房间里安静又紧张。
爸爸轻轻走进来,我以为他也要发火——毕竟他经常为我做饭,而且辅导我学习。“这一次没考好 ,静心分析问题,下次要吸取教训,加油!”
我舒了一口气,终于抬头,爸爸妈妈都坐在我面前,怎么?他们为什么这么沧桑?妈妈的眼角有了一些细纹,爸爸的鬓边也有一丝银白。月光从窗前斜射进来,我们三个人都仿佛浮动在水光中,我的眼睛也满是水光。爸爸妈妈起早贪黑地工作,自己不愿享受,但对我的吃穿用度无比上心,桌上的牛奶钙片,墙角的架子鼓,不都是他们爱的见证吗?
夜更深了,秋虫在月下呢喃,月光如纱,丝丝缕缕将我和他们缠绕在一起。在他们爱的注视里,我突然充满力量。打开资料,拿起笔,我在月光下开始新的启程。
如一个同学写“我长大了”一题,选用家里“亲人不和”的材料:奶奶与妈妈争吵不休,爸爸两面解劝而无效。小作者觉得这样下去“这个家非拆散不可”,而自己在姐妹中最大,应当帮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一面把家务事包下来,尽力带好妹妹,一面努力学习,让优异的成绩给妈妈以安慰;还找了“婆媳纠纷,终归和睦”的文章给妈妈看。当妈妈心情好的时候,学着爸爸的样子劝说妈妈。奶奶那方一面的工作则由爸爸去做。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成年人对家庭纠纷也很难处理,而这位小作者的“见识”与“行事”真可谓识大体顾大局。
这样的题材把“我长大了”的题意表现具足而又不落案臼。还有一位同学写“生活告诉我……”一题,也是选用切身枚关的事情,写父亲生前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管束极严,貌似冷酷,而寄望殷切,当父亲患肝癌拌然病逝后,自己才痛切感受到可贵的“严父之爱”。以上两篇作文都取材于切身有关、感受深切的“自家事”,因而自有其独特性。作家们谈论创作经验,往往强调作品内容应与自身的直接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这样在选择和提炼素材时就可以得心应手,发为文字也就真切感人。当然,对作家来说,“直接生活经验”不应限于个人和家庭生活,作家必须深入到丰富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就中学生来说,则不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他们感受深切的多为学校、家庭生活,作文较多地取材于这些方面。有些同学也许要问:发生家庭变故甚或不幸的毕竟是少数,要选材“出新”,仍然困难。
诚然,这类不幸或不愉快之事并非人人皆有,件件值得抒写。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体验,即便一般的日常生活、家庭琐事,也不乏有用的素材。如许征同学写“生活告诉我……”一题,确定文章的中心是:若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必须尊重别人。题材是极平常极细小的:暑期里小妹到上海伯父家里去度假,要想多住一星期,便写信给姐姐(我)征求妈妈的同意并盼复信。文章细致地描述了天妹妹阿兰和自己对小妹来信的不同态度:自己把信搁在一边,只顾看小说,而大妹妹却认认真真地写回信。从对比中,作者反躬自间:人们诚然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却常常忽略了尊重别人,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兰妹为什么得到小妹的尊重?不正是因为她时时处处尊重小妹吗了而我呢?请看,作者从姐妹间一件小事悟出了一个道理,这件小事一经选用,赋予某种意蕴,不是给人以新鲜真切之感吗?还有一类文章是写社会见闻、偶发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