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青灯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6 16:50:29
  • 《善存指尖,青灯不灭读后感1000字》
  • 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中国神话一直是人类最早的幻想形口头文学作品,上古的《山海经》有好多中国神话的影子,这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神话故事的典籍,是独一无二的。

    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怎样产生的?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又该如何解释?人类又是怎样一步步征服自然的……人们通过想象来解释这一切,于是便形成了早期的神话,这些故事在民间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一些神话还衍化出成语和典故。被赋予了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形成了文学宝库中一颗绕眼夺目的明珠。

    这个假期我正在读神话故事。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神话故事,共29篇。走进神话的世界,我们会认识很多可爱的人物:用生命创造世界的盘古与女娲;为人民造福的伏羲氏、神农氏、大禹、后羿;为理想奋斗不止的愚公、刑天、精卫;为人类文明发展而立下功劳的燧人氏、仓颉;承载真善美与人类梦想的八仙……

    这么多神话故事中我最喜欢 “女娲补天”。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她曾经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制造出一种叫做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动容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女娲用泥巴做成泥娃娃并赋予其生命,从此创造了人类。人类一直在大地上幸福的生活着,可是有一天,天上塌了一大块,顿时天塌地陷,人们饱受着水深火热的痛苦。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她把人类安顿好之后,他决定去寻找五彩石补天。女娲找了几天几夜却没有找齐,他咬了咬牙,继续寻找纯青石。五彩石找齐后,女娲又把五彩石炼了几天几夜,然后把它们装在盒子里面,端到天边,往上一泼,天立刻被补好了。

    因为女娲的善良与勇敢,人类从这次巨大的灾难中解脱出来了。从此,天地间有了日月星辰的运行,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和昼夜的交替,有了江河水流的归顺,有了茂盛的草木,有了丰硕的五谷。总之,天地间又恢复了宁静,人类获得了重生。大地欣欣向荣,气象万千,充满了生机。

    读了这篇神话,我深深地被女娲精神感动了,她美丽善良,不怕困难。把天补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她的勇敢,善良与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有些神话故事好像虚无缥缈,但是,这正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体现。故事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依然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同时,我们也要像那些善良无私的神话人物一样,为他人着想,尽力帮助他人,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善存指尖,青灯不灭。吾辈青少年应当传承这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善良之光,照他人前行之路,让人世间多一份爱,多一点善。

    同学们,听我说了这么多,你们是不是也迫不及待的想了解这些神话故事了呢?那还在等什么呢?快快行动起来吧!

  • 《青灯有味似儿时读《时光老人的礼物》有感500字》
  • “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的最伟大的馈赠。”这是我读了《时光老人的礼物》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时光老人的礼物》是徐鲁写的一本书。是由冬夜说书人、爷爷和我、远方、小船划过的童年等故事组成的一本优美的散文。讲述了作者的已经远去的童年时代,他用优美的文笔洋洋洒洒的写下了独属于他的童年:弯曲的、幽深的、坎坷不平的,但是小路两旁的风景却是葱绿的和亮丽的。因为那毕竟是人生中最纯真的岁月,最美好的回忆啊!

    童话大师林格伦甚至宣称,世界上只有一个孩子能够给她创作的灵感,那就是童年时代的她自己。“那个孩子”活在她的心灵中,一直活到今天,她深有感触地对同行们说,为了写出一篇好的作品,必须回到你的童年里去,回想你的童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

    是啊!当人们感叹日薄西山,星辰消逝,夏日结束的时候,又有谁能不怀念自己的童年呢?人谁不爱童年,谁又能忘却自己的童年?怀旧是必然的。就像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人走的再远,也离不开那颗童心。那些留在童年时光里的美好回忆,就像风雪中的一盏暖灯,明亮而温暖。

    青灯有味似儿时。有时候,所谓最好的时光,其实是一种不再回返的“幸福感”,并非因为它美好无比从而让我们眷恋不休,而是倒过来,正是因为它永远的逝去了,于是我们只能用怀念召唤它,它也因此变得美好无比。

  • 《双十祭》
  • 青灯冷透人世

    黄卷古来情太迟

    一壶客漂泊事

    铜镜深处回眸痴

    凄凉说与谁知

    已双十

    折壹

    藏进眼底的阴霾

    总是想取出一块

    就像谁的十指轻踩

    扯出弦端谁不敢给的

    是否是迟到的安排

    让人费尽心思的猜

    沉默里谁敢说未来

    怕只如小丑抹上油彩

    终究是这一出折子戏的悲哀

    恨什么荒唐年代

    要不得相思成灾

    城毁了人已不在

    楼空了老了梳妆台

    容颜败给了等待

    年华流成了沧海

    填不满前世谁给的债

    你若要为尘埃

    我又怎能说得明白

    折贰

    岁月摆弄着他的相框

    我数着双十看那些过往

    慢慢倒退回到奶奶家的弄堂

    灰色的墙 格子的窗

    遗落在角落里的摇床

    被谁丢弃在哪一段时光

    那土地穿上衣裳

    染色是夕阳

    那河流静静唱

    孩子的伤

    写在脸上

    年轻而又倔强

    长臂的螳螂

    墙角的蛛网

    油灯里流出的小小光亮

    像那年的愿望

    爷爷摊开的手掌

    模糊了梦的原样

    从粗糙里透出力量

    那星星慢慢唱

    孩子的伤

    在老人的胡琴上

    一声声 低婉悠扬

    传到远方

    黑布油画

    谁还在收藏

    白墙青瓦

    是谁家姑娘

    那雨在下

    心事比路还长

    一地落

    湿了谁的眼眶

    折叁

    秋末的天

    温度没了底线

    眼睛在转弯的地点

    藏进帽沿

    卷起的叶裤脚边

    像谁的思念

    碎了湖面

    我抛出硬币丢出从前

    想象的画面灼伤人眼

    里淹没的童年

    是谁把背景换成黑色图片

    街角的那家便利小店

    落地窗看过多少手相牵

    谁用石子偷偷刻下诺言

    如今墙的对面

    还能否记得当年

    小心翼翼的笑脸

    我站在老房子院子中间

    花落了一地感叹世事变迁

    老音乐还在像等人出现

    那巷口老人拉他的弦

    一遍遍一遍遍

    说多少辛酸多少挂念

    等青丝散尽沧海桑田

    谁写下弱水三千

    是太深还是太浅

  • 《今生今世》
  • 青灯下,你一身白衫,

    倩影妖娆,铜镜中,你散发素颜,却依旧绝代倾城。

    月朗星稀,木鱼声在古刹中回转不绝,我化作一阵轻烟,来到你的门前,静静地透着烛光看你,却再也不能触摸。

    曾在菩提下千年焚香,只为千年后的再见。

    曾在烈火中受万年煎熬,只为今生再续未了缘。

    上穷碧落下黄泉,你若相惜,今生我定不弃。

    飞火流萤,蜉蝣一刻,不知是谁辜负了那青涩的韶光

    我在山谷中日日为你奏上从前你最的箜篌,愿它伴你入梦,续上你那被斩断的情丝。

  • 《青灯》
  • 黄卷青灯间,我搔首苦吟。

    这本不该有,奈何。

    某名的残酷摧毁无端的感情。

    千顷湖水还留它不住,

    离开时微微摆起的红裙也是万道红鱼。

    登上了山巅也看不清。

    到底是谁住进了谁的心里。

    可许一次藏匿,我驾一叶扁舟。

    告别云间那些白衫,也听不见。

    是谁的胸中啼住猿鸣。

    一股风轻云淡的洪流将风消云散。

    一道绵柔无骨的细雨会绵绵无期。

    我看见一扬尘的狂飙。

    若今生不能永久。

    何必要给刹那温柔。

  • 回忆我的老师
  •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每当我在工作之余夜晚读书时,陆游的这些名句就浮上心来,现在头发岂止变白而且稀疏日甚,灯下披阅的又多是文体日新月异的报刊,幼时读过的诗文片段虽然常常忆起,但我一找中学时的国文课本,几乎全部佚失,这仿佛失去了童年的挚友,深为遗憾。还有比这个更为遗憾的是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男部)读书时,1940-1941年教授古典语文的张少元老师,我竟在1943年毕业后始终没有去看望以求得更多的教诲,现在先生早归道山,晤面无缘了。这除了怪自己懒惰之外,还应归咎于40年代以来亘30年的席卷全国的激进思潮和极左的运动,我在这狂潮里也备受折磨,从而也曾无例外地对学过的中国古典文化知识的价值一概予以否定,这样与以往从之问业的国文老师的关系的疏远,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张少元老师名鸿来,关于老师的生平事迹,在雷梦水著《书林琐记》(人民日报出版社)里有长文介绍,在此,不必多谈了。老师在小学、音韵、目录、版本各方面造诣的精深,以我们当年十五岁上下的少年确是难以了解的。现在只能说一些老师在教我们国文时的琐事。

        张老师身材不高,背微驼,头发微白,戴着眼镜,总是慢步踱人教室,也总是带着和蔼慈祥的笑容看我们,他从没有疾言厉色,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老学者,由衷敬服,所以课堂秩序极好。他上讲台后,就带着天津口音慢条斯理地开始讲课。

        那时大家用的是日伪时期华北教育编审会撰编、由“国立编译馆”印行的高中国文课本,它按照文学史顺序编排,即高一讲的是先秦两汉文章,高二、高三则依时代递降,年级越高,反而越来越浅,过了十几年,同学同级一班许曾重告诉我说,这一套国文教科书是有心人编的,他们把宜扬爱国主义的精神不着痕迹地融人编选之中。张老师担任高一国文课,教我们读的是《尚书》、《诗经》、《老子》、《左传》、(礼记)、《荀子》、汉代乐府等,若干篇他一上来就交代说,他怕我们不易理解,对我们只讲明书表面的意义,深的内容不能讲了。他讲课时,我们就在字句旁注上生词的释义,他用抑扬徐缓的语调朗读并逐句讲解,留给大家充分体味文意的时间。如讲《诗经·葭》,他动听地念着:“装菠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确实,这里的“溯洞”、“溯游”的意义是不容易得到确解的,但诗歌的美丽的韵律和意境,加上少年时代无限的幻想,使人神驰于另外一个世界,于是几千年先民的感情不知不觉地同自己通连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爱国的思想就这样一句一句地渗人我们的心中。日本帝国主义和敌伪政权痴想用古典作品麻痹少年一代,忘掉反抗,结果适与他们的企图相反,正是这些作品引导我在高中时就热烈地爱上陆游的诗,尤其耽读《剑南诗稿》中那些充滋着爱国抗敌精神的名篇。

        每讲完一篇文章或一篇中的若干段落,老师就要选出一段,不超过二百多字,叫大家课后背诵下来,所以那时放学回家,晚饭后,马上在淡黄色的灯光下,打开国文课本反复朗读,直到全部背熟。第二次上课,老师就点名叫同学背书,不是每个人都要背,一次他只叫两三人,但我们都不敢存侥幸心。先生听过背诵,就在一个本子上记下来评分,谁也不知道他用什么符号记的。在背诵中间,有时想不起来下文,老师只是微笑地叫坐下,从来没有别的同学敢小声提醒。这种严格的训练,使我至今还能忆起古典诗文的片断,脱口而出。在同学中,贾长兴(已故,他写得一笔很好的褚字)记性很好,每次背书都滔滔如流水。

        每两周有一次作文课,要求在两小时内当堂写出,用毛笔誊录在绿色竖格纸上,不许带回家去做。大家读的是古文,写的也是古文。字数不加限制,两段约在四五百字内。第二次堂上,先生不点名地评论交来的文章里POP写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然后逐一发还大家。写得最优的,他就在题目旁边用红笔画上三个小圆圈,次等的两个,再次一个。也有一个圈加半圈,若是两个圈加半圈的即将近全分了。直到近年,我才知道这个圆圈符号是清代乡试、会试房考官在应试者卷子上通用的。在全文后先生还加上一行评语。

        第一次作文课,先生命题“中秋之夜”,我就模仿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那样清雅的小品写了一篇,开头是“缚暑既去,阶前早作秋声矣,”然后说我的庭院里“植桐二本”(其实只有一株大槐树),我如何步月中庭,听桐叶作响,想到此时赏月者何止我一人,结尾是什么,“四壁虫声卿卿,几不成寐。”没有想到发下来一看,老师在题目旁边勾了三个圈,在他认为佳句旁又密密加点加圈,在文后用瘦劲的行书批了“遣词精了,作赋文才”八个字,这个褒奖大大地震动了我,从此我对古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这篇作文和其他经先生批过的习作,我曾珍藏了二十多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家人无知,怕文字贾祸,竟不告诉我把它们付之一炬,真是可惜。

        这里毫无露才扬己的意思。前面说过的贾长兴同学尽管背书很好,但每次作文总不能人优等,那时每人的成绩自己知道,彼此从不交换观看,承他一次给我看了一篇,我觉得文章的理路似乎有些不清。他颇以未得高分不平,一次在课外堂上高声大呼以舒愤慈了。后来在发作文的课堂上,张先生不知道贾有不快的心情(那时不设班主任,同学也不会打小报告),却微笑地对贾说:“贾长兴啊!我们初学作文的人,不能效仿龚自珍那样文字呵!你看,龚自珍《游庸关记》是难学的呵!”确实,龚的文章的风格多是跳宕悠肆的,老师劝我们不忙着模仿他。在批评同学的弱点时,张老师就这样委婉地启发他去内省,而从不简单地指责。

        如果说老师只是严肃地教书,多一句话不说,那就错了。先生讲书时附带地告诉我们一些典故和笑话。先生讲《荀子·劝学》时指出清代学者钱大听的(十驾斋养新录》取名就来自这里的“弩马十驾,功在不舍”。讲汉乐府诗时说:“琉璃厂书肆的人,目录版本都很精通,就是把乐府(yue fu )说成le fu,把《世说新语)说是王义庆著(应是南朝刘宋封为临川王的刘义庆)这就错了。”一次讲字音,他谈起,许多年前,他在北京碰见一位南方人问路,那位有口音的人问他:“jie ba gai”在哪儿?怕先生听不清,紧接着连问jie ba gai。先生先也不懂,后来才明白问的是“棋盘街”,这样诙谐不雅的话出自道貌岸然的先生之口,大家先是愕然,继之忍俊不禁了。

        先生也谈过自己的事,一次慨叹说他初来北京时,《左传》很熟,只要旁人提一句话,他马上就能找出在哪卷,而今老了,不行了。又曾诵过他曾给京剧名伶净角郝寿臣的诗,那时郝隐居不出,以此反抗日伪逼迫他演戏。这首律诗是“不薄今人爱古人,从此英雄面目真,善战每惊观壁上,孤吟独不到江滨……”开头用了杜甫《戏为六绝句》,颈联分别用了项羽、屈原的典故。下半记不起来了。

        课下在南新华街琉璃厂一带到处扬着尘沙的路上我们常常看见他挟着浅蓝色的小布包,里面大概是新买的古书吧,从容地走着。春节厂甸的一排排书摊上,常见他弯着腰端详检点他想买的什么书。我们见到他当面走来,总是离着约二米远,鞠躬行礼,他报以点头和微笑,这和蔼的笑容里充满了爱护鼓励下一代人上进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