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两年前就看过这段广告,可过了这么久,还是挥之不去,在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一位生下来就是哑巴的父亲,与女儿相依为命,可学校里经常有人嘲笑女儿,而父亲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女儿的想法。后来,女儿割腕自杀,那位父亲为了救女儿,宁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即使自己年事已高但还是坚持输血。最后,女儿醒了,父亲则躺在床上昏迷不醒。
广告的内容虽平淡,但真正打动人心、催人泪下的,却是那位父亲对女儿的爱,一种无私、伟大、没有理由、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的爱。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都拥有一个健康的爸爸,这何尝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幸福,对于那些父亲早逝,缺少父爱的孩子,我们何尝不是快乐的,何尝不该感到幸运呢?在父母的关怀下我们渐渐成长,过着有些人没有的生活,何尝不该感激呢?
别奢求太多,人不都是完美的,父母身上可能有缺点甚至缺陷,但父母已经给予了他们全部的爱,而我们就该好好珍惜,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珍惜你有一个爱你的父亲,和一个爱你的母亲。父母的爱永比金钱物资更可贵!
“严三精”原名严子晨,因某一小人(其实是我)赠外号“严三精”,所以才被大家“三精,三精”的叫。此“三精”从何而来?莫急听我娓娓道来。
一精:曰“猴精”
“三精兄”很调皮,上体育课时特别活泼,总是爱惹点祸事,被老师批评的他,每一次都面红耳赤,你上一秒还在看着他,下一秒只不过捡了一支笔或是看了一下老师,再看他时,脸颊早已红的像一个大苹果,耳朵也红彤彤的。可老师的批评他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不一会就“猴精”本性毕露。
二精:曰“戏精”
不久前的讲笑话比赛,可轮到“三精”大显身手了,他蹦蹦跳跳得走上舞台,凝视了大家一会说:“从前有一个鬼!”听到“鬼”这个字,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三精”,等待他说下面的话,“然后——他放了一个屁!你们猜他怎么了?”“三精”瞪大了眼睛用手指着我们问道。“它死了!”大家显然都知道结果。“对呀!它死了!”“三精”大叫道!瞪大了眼睛,把手伸直在身前拍了一下,嘴巴张成了O型,和网上的表情包一模一样!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却把我们都逗得哈哈大笑。
三精:曰“味精”
“味精?”这一下就有人想不明白了,其实我只是用了一个比喻,我们上课时就像一道正在锅中煮的菜,而“三精”就像是“味精”一注入,课堂就有了灵魂,课上也有了乐趣。你瞧,老师正在教育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同学,明天就是期末考试了,教室里的气氛特别紧张,仿佛有一般无形的压力正在压迫着大家,老师越说越生气:“昨天布置作业时,你没认真听吗?”那位同学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听了!”“那我说的是日语吗?”好,这道菜到沸点了,就差“味精”给他画龙点睛了!所有人都不敢说话时,味精就要冒个泡了:“就是的!”大家都看向了他,就连老师也是。可他却继续着自己的表演:“作业这都会做错,肯定是没好好听,老师你一定要好好教育他。”他一边说,一边一副为人师表的样子,对着那位同学指指点点,这一下。味精进了锅,这道菜到了味觉的顶峰,食材们也热闹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了讨论,刚刚的压力早已不知去了哪里,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了起来,这一节课,大家都是轻松愉跃,望掉了考试带来的压力与烦恼……
这就是吾班“严三精”:“猴精”让班上多了一个活泼的身影,“戏精”让大家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严子晨,“味精”则给大家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川藏高原的某一深处,存在着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村落,但因地势偏僻险峻,鲜有人知晓这里的一切。相传,这里曾经辉煌一时,出了个极其有才的年轻人,甚至连乾隆都召他进宫。但小村也正因此而萧条,就在他准备离开小村的那个晚上,他们一家蓦地消失了,没人知道他们的踪迹,但人们却在他的住所发现了满地死灰。有人说:“他们一家都死于莫名的火海。”真相无从而知,但乾隆却因此震怒,令人断绝小村的一切贸易往来。
小村近年来逐渐有了些起色,但此刻,村长却皱着眉在大厅里踱来踱去,村干部们同样也是愁眉苦脸,原来是由于大家伙渐渐富了,忘记了祖辈们所说的勤俭持家,对环境也漠不关心,导致村落中逐渐臭气熏天。因此村落中需要引进花种来改善环境,可问题就出在这儿,村里人认识字的都少见,更别说认花了。“让吕枫试试吧,他见多识广,肯定没问题。”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于是决定让他来引进花种。
吕枫是三年前来的云游医生,因他精湛的医术和不错的为人而受到村人的一致好评。不知他引进了什么花,仅仅三个月,村庄便焕然一新了。娇艳而美丽血红色的花朵与嫩叶上悬着的“小铃铛”布满大街小巷和人们的家,但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花,吕枫也只是含笑不语。直到有一天,村长的义子出来指责吕枫:“你引进的都是害人的毒花!”吕枫在得知他是村长的儿子后,神情微微有些不自然,但这只是一瞬间的变化。吕枫继而双手后放,笑着问道:“这花是什么你知道么?”他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的不知所措,许久之后,他吱吱唔唔地说道这是他以前在书上看到过的。吕枫上前,在他的耳边轻语道:“没证据就不要乱说话,这可是栽赃哦~~而且,你以为自己是那个当年才华横溢的才子么?”他被韩枫一连串犀利的回答弄的颜面尽失,无奈之下只能悻悻而去。
众人并没有也并没相信他,尽管他是村长的义子,但因为他为人太过于直爽,聊着聊着就会把他人丑事抖出来,因此人人对他都保持一份距离。
光阴荏苒,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此刻,大家发现自己竟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移植而来的两种花,疯狂地搬迁到家中,生怕它枯萎。吕枫每每见状,总会莫名地笑,笑得很灿烂。
小村的黑夜与白天相比,要静的多,也神秘的多。村长的义子夜出上厕所时,突地感觉有道黑影一闪而过,于是在好奇心地驱使下跟了上去。但不知不觉跟到了他义父的门前,然而此刻,他却发现,黑影没了。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他看到了一双眼睛正带着戏谑地眼神看着他。一惊之下,他想抓住那个黑影,却一低头,使腰间的玉佩滑了出来,碎至两截,而黑影却早已先行一步。
第二天,大街上传来村长已死的噩耗,这让身为义子的他冷不丁地吓了一跳。不久,便有人宣称昨晚看到他偷偷摸摸地溜进他义父的房间。他刚一听闻,便不断地解释自己昨晚正在睡觉,浑然不知这一切。但到后来,连他自己也讲不清楚了。结果那些村干部一致认为他是凶手,在这个没有律法的村庄内,干部们的决定便是法。最终,他疯了,他实在受不了大家的质问,受不了大家的冷言冷语,可这样,他们依然要处死他,他们说一命还一命,他必须死。吕枫立于街道旁,怔怔地望着村长家发呆,口中不知喃喃自语念叨着什么。直到火刑的实施,他才缓过神来。他望着村长的义子,似乎想到了什么,轻叹道:“他也该这么大了吧。”听着他痛苦的嚎叫,吕枫的心中似乎有些不忍,但他的脸上却露出了与之不符的笑容。
他死后一星期,办公楼无故失火,干部们全死于此。这次,村民们真恐慌了,因为到现在只剩下一个因病卧床的干部没死。而那个干部也是怕得要死,日防夜防,生怕自己出什么意外,好在有云游医生在不断安慰他,不断给他开安神药,才使得他身体渐渐好转。
正当这干部认为会风平浪静之时,他发现自己经常会出现幻觉。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决定请教吕枫。吕枫只是淡淡一笑,对他说:“不用担心,你只要睡上一觉,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夜入三更,干部却依旧睡不着,蓦然,门“砰”地被打开了,吕枫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这干部刚想说话,却发现自己竟无法动弹,甚至连呼吸都有些困难。见到他脸上惊恐的表情,吕枫笑得更灿烂了。他缓缓地对着干部讲道:“那个金矿开采完了吗?”干部面色变了数变,嘶哑着嗓子叫道:“什么金矿,这穷山辟岭的,有金矿我们会呆在这里?”吕枫并没理会他的反应,自顾自说道:“你们不是很想知道这两种花吗?告诉你吧,这是会使人产生幻觉的血色曼陀罗和身怀剧毒的山谷百合。”说罢,还戏谑地看了他一眼。“其实,到现在,你应该都明白了吧,那关于村长义子的谣言也是我讲的。”干部瞪大了愤怒的眼睛,仿佛在质问吕枫为什么。吕枫突然歇斯底里地咆哮道:“看看我是谁,你有什么资格问我!”他只看到了一张不堪入目的脸,满是被烧伤的疤痕,扭曲的面目让人心悸。吕枫突然“桀桀”地怪笑起来,轻蔑道:“您真是贵人多忘事,你还记得十年前的韩良吗?还记得那个被乾隆召见的人吗?还记得那个仕途正一片光明却被毁之一旦的人吗!就只因为我妻子知道你们的丑事,你们就杀了她嫁祸给我?真是个好主意。”他踱着步逼近干部,冲着他的头狠狠的拍了一记,而后大吼道:“可是,你们为什么要烧了我家,害死我的仁儿!”说罢,他自腰间抽出把一小刀猛地捅向干部心脏。干部瞪大着眼睛,不甘的眼神中似乎想诉说什么事实……
吕枫并没感到所想的那种欣喜,在杀尽了这群始俑作者后,却感到莫名的哀伤。于是,他去了妻子的坟前,月色透过光秃秃的枝丫照在孤坟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没人知晓吕枫此刻的心情,大仇得报,只是伊人、骨肉不在回首……
第二天,云游医生吕枫也疯了,没人知道为什么,人们只看到他手中捏着村长义子碎裂的玉佩不断喃喃着:“命啊,这就是命!”
两枚截然相同的玉佩被他捏在手中,只是玉佩上的字有所不同,一个是良,一个是仁……
时光
在某一年的某一天,
我含着糖果在街头乱转,
因为拼音没有写完,
心里总有些不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阳光温暖地洒在窗台,
我咬着笔头无聊的发呆,
烦恼的数学怎么也解不开,
羡慕楼下小弟弟,悠哉乐哉。
还记得很久以前,
那时我有一张天真的脸,
懵懵懂懂翻着书卷,
直到很久以后的今天,
回想过去稚嫩的瞬间,
才明白时光如流水一样奔流不复返。
让我们把我飞逝的瞬间,
不要留下惋惜的遗憾,
回过头来我们会发现
成长是如此温暖
如此让人留恋。
您好!
您一定还记得我吧!我就是清明放假,让您扎了8天针的那个孩子。因为有些感冒,所以妈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我到您这里接受治疗。我刚推开门,传入耳朵的不止是病人的声音,还有您的吆喝声:“某某,挂一瓶先锋”;“某某,打个肌肉针”;“某某… …”;某某… …”......打针不是错,可某些病只需要服用些药物便可痊愈,您为什么不为病人减轻经济压力呢?墙上的白板还未因阳光暴晒而褪色,上面字迹清晰的写着“在情况允许的时候,要尽量减轻病人的负担……”您做到了吗?这时,一位老爷爷因腿脚不便,所以缓慢的去付钱。好不容易到了收银台,您飞快的打完了算盘“七十八块九”,您说这。老爷爷用冻僵的手解开外衣,从衣服里拿出一把前来慢慢的数着。是的,那是一把一角、五角、一元混合的钱。老爷爷数好后,小心翼翼的递了过去,您不耐烦的一把夺过,收进抽屉,继续不耐烦的诊断下一名病人。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女医生。可有着“白衣天使”这一美称的女医生是不是都是这样呢?医生,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多么美好的职业啊!可是现在的医生呢?哪个敢勇敢的站出来。对众人大声说:“我没有任何私心,我只是想救死扶伤!”呢?这是一个真实的、典型的例子,医生们看到这封信,会反省吗?
最后,我恳切的希望你们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遵守医德,真心为社会服务!
你们的小患者:吴诗阳
2013年4月8日
自然是一种传统的章法.“断”,就是在叙述某一事件之后,插入别的事物,让原叙述暂时中断;“续”,就是接着原来的叙述往下写.这样,一断一续,断断续续,就容易形成波斓,达到多侧面地交代人物,多角度地表现主题,多层次地作铺垫的效果。 断续自然的关键在于巧断。那么,怎么个“断”法}} ? 一般地说,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中断甲事物而去叙述乙事物;二是在叙述中插入必要的交代说明,这就是说要当断则断. 林波同学的《我家的一位客人》就“断,,’得比较巧,我们分别来看这篇文章的两个“断”处. 第一次“断”是“我”在市场上碰到了乡下姑妈的时候:“我随着人群往前走,想去喊姑妈一声,可是走了几步,又迟疑起来,几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时候,农村还不富裕,姑妈三天两头来我家借钱,我见妈每次都有些不高兴.”
上文叙述的是发现姑妈在卖鸡蛋,本应接着叙述姑妈卖蛋的情况.可小作者却一笔断开,由自己不想喊姑妈一声引出几年前姑妈借钱的事。不要小看这一笔,它不仅交代清楚了‘我”不愿喊姑妈的原因,而且为故事的发展、主题的深化设下了铺垫,与下文的“富”姑妈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避免了平铺直叙. 第二处“断”是星期天到商场买东西经过鞋柜时:“我被一双式样新颖的球鞋吸引住了.因为我的球鞋破了个洞,露出了脚趾头。上体育课时,同学们都笑我,老师也说不安全。妈妈打算下个月给我买双新的,今夭正好看看价钱,回去好告诉妈妈.”
这一处的“断”的作用在于交代说明— 为什么被鞋柜吸引住了.没有这个交代,姑妈买鞋的情节就不好出场,如果改写成姑妈问“我”要不要,文章就索然无味了。 可见这两处“断”,确实是恰到好处。我想同学们也会从中得到启发. 运用断续法,要断得恰当,续得自然。怎样才算断得恰当呢?一是要选准断处,根据情节的发展,在需要铺垫。交代的时候断;二是要注意明断暗连,断处要为中心服务.不能游离主题.续的自然,就是连得圆合,不露痕迹.
因果联想是指面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联想到促使它形成的其他事物,或者由于它而形成的另一事物或现象。这是一种由果溯因或由因求果的联想。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出现,都有各自的原因,没有原因就不会产生结果。因果联想的客观基础就是这种永恒存在于客观世界一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朱自清的《森》由桃树、杏树、李树上开满了的花,联想到“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李儿”。这是由因(花)联想到果(果实);老舍《济南的冬天》由“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里是含笑的”(果)联想到那是因为济南冬天的温暖、慈善,让他们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因)。这是由“果”联想到“因”。
因果联想的两事物之间必须确实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这种关系有些似是而非,貌合神离,则其联想就显得牵强,不能令人信服,从而削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从某一具体的事物受到启发,联想到其他较为复杂的抽象的事物,从而阐明或带有普遍性或比较深人的道理。作者往往要在标题中点出触发写作的动机,这就要用由此及彼法拟题。 有一篇文章《从成亨浦店的格局说趁》,先谈到咸亨酒店的颇有特点的格局及其在文中的作用,进而联想到鲁迅其他小说中浓厚的地方色彩,“犹如一幅幅风俗画,既勾勒出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也折射出特定社会背景的微光。”
不仅如此,作者又把联想的触角延伸到我国其他一些著名作家的身上:老舍、沈从文、沙汀、艾芜、汪曾棋……并从中领悟到:“作家笔下的风俗民情,给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对读者来说,又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这就从文学创作的个别现象提升到一般规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位老师经过多年跟踪调查,发现学生走向社会而能有所作为的往往不是班上的第一二名尖子,而是第十名前后的同学。这其中自有它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因素,探讨一番,定能对我们的现行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如果写成文章,题目不妨拟为“从第十名现象谈起”。由此可见不管什么事物,只要从中产生有意义的联想,都可以来个“从X X X谈起”或“X X X的启示”。至于谈起以后要归结到哪里,一般在标题中是不必涉及的,留点悬念,反而更能引起阅读的兴趣。 通常“从x x x说起”这类由此及彼的标题,“此”只是引起联想的引子,它并不规定文章的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异同,中心的深浅,这就根据各人的认识程度和理论水平见仁见智了。
根据观察的计划和要求,对某一着重点进行的观察就是重点观察。重点观察是最常用的观察方法,它便于从本质上认识事物。没有重点便不好观察,抓住了重点才能正确和深人认识事物。 重点观察的对象一般是有代表性的,影响全局的,处于关键部位的,或者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局部。
例如,观察人物常以肖像为重点,观察肖像又以眼睛为重点。又如,观察景物常以处于中心地位的景物作为重点,或者作者认为有特殊意义的景观作为重点。
重点观察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宏观上,因为这样容易失之笼统、模糊,而要深人到事物的细部,分析事物的诸多矛盾,找出其中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矛盾即重点,然后探究事物的底蕴,以便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其次,善于分析、综合。对某一事情、问题有了正确的观点、认识,还需要有条理地去说清楚。分析、综合是说理的重要方法。分析是把一件事情,或一个间题,分解成比较简单的部分、因素,理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是把一件事情,或一个间题的组成部of因素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考察,对事情、问题形成整体的认识。人们在思维中,在表述思维的结果时,这两种方法是结合运用的。没有分析,就不能展开自己的思路,说不出道理,表现在文章中,)只是一些空洞的结论,没有综合,分析就没有归结,就不能一层进一层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就不能清楚地反映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那么,怎样分析和综合呢又在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简单地说,分析妥细致,要有条理。在对具体事物、间题进行分析时,要沿着一定的思路展开,或将问题分门别类,或一层深入一层,直至问题的核心、本质。《人不能没有信仰》一文,在分析“人应该有坚定崇高的信仰”这丫问题时,就是一层进一层地展开的。宋章第一段先引用小说对主人公顾丝丝眼睛的描写.“那两汪清泉似的凤眼,虽然总是淡淡地看人,.却有说不出的明澈。如果真的是两汪泉水,那么,一汪该叫清水湾,一汪该叫淡水湾。”接着展开议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她那双眼睛关,然而,更美的还是她的心灵。”为什么这样说呢?文章在二、三两段以具体生动的材料,运用叙述、议论的方式作了初步的回答。不仅懂得了作者为什么把她的眼睛比作一汪“清水湾”、一汪“淡水湾”的含义,而且揭示了她“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质,尔后,文章用“然而”一转,在第四段中将分析、议论又深入了一层,指出顾丝丝的高贵品质正植根于她对实现四化的坚定信念,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而且坚信“国家在走向现代化,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第五段引用革命烈士张志新的话,“人活着,总得有个坚定的信仰”,作为以上分析议论的归结.但是,文章并没有到此结束。第六、七两段,从读后感”的特点出发,进一步联系实际联想发挥,明确了“信仰”的实质,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并指出象顾丝丝这样相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一定能胜利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大有人在,从而自然地综合全篇的分析、论述,最后提出中心论点,照应篇题,收束全文。再看《生活的替笛》一文,文章在开篇提出观点之后,也进行了较具休的分析。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硬脊膜外血管病变后遗症造成了严重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但是二十多年来,她以英雄形象鼓舞自己,勤奋学习,忘我地工作,同病残作顽强的斗争。她以自己的先进事迹和闪光的思想回答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个人为什么活着和应该怎样活着。文章作者以激越的感情,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并联系实际,激励年轻的朋友从张海迪的先进思想、事迹中汲取力量,正确地对待生活,牢记张海迪的名字,将她视为生活的警笛。分析时,除应注意条理层次外,还要具体,要有的放矢。也就是说,在议论、分析一个间题的时候,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文章才有针对性,有说服力。联系实际应着眼于社会现实生活,写出某一时期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联系实际既可写正面的事例,也可写反面的事例。联系实际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只写反面,或较多的写反面,一是过多的写自己,形成检讨、表决心似的文章。我这里不再举例,请读者联系上面的文章评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