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童谣,同学们一定会想到一个节日吧,没错,它就是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
在我们广东,端午节最重要的节目就包粽子和划龙舟了。果然,大清早一起床,餐桌上琳琅满目,摆满了爸爸妈妈提前准备好的包粽子食材。
广东肉粽不同于北方的甜粽,首先,让我介绍一下我们的食材吧:主角当然是一大盆提前一晚煮好泡在水里的粽叶了;第二主角是泡足了三个小时的糯米,吸足了水分的糯米像一颗颗胖嘟嘟的蚕宝宝一样憨态可掬;脱了壳的绿豆也提前泡好了;还有一大碟肥瘦相间的农家五花肉也已经调好味,整装待发;另外还有一小碟切成小片的精华火腿;以及一个个黄澄澄晶莹剔透的咸蛋黄。
开始包喽,只见爸爸拿出两个网上买的包粽子神器,一个四方形的,一个三角形的木盒子。爸爸先演示给我们看,只见爸爸先拿起三张粽叶用剪刀修剪好头尾,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整齐的铺在包粽神器底下,抓了一小把糯米铺在第一层,接着又抓了一把绿豆铺在第二层,然后放了一个蛋黄和一大块五花肉,又加了一小片金华火腿,材料放好之后,把它们压紧实了,再继续铺上一层绿豆和一层糯米。这样整理好之后,把粽叶小心翼翼地围拢起来卷好,再拿线绳子把它们一圈圈卷好,最后打了一个结。耶,一个漂亮的大肉粽就完成了!
接着我和哥哥开始争先恐后地模仿起爸爸的操作。唉,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呐,看爸爸包得那么容易,怎么到了我们手上,粽子就这么不听话呢?一会儿我喊:“爸爸,粽叶烂了!”一会儿哥哥喊:“爸爸,我这里漏了!”爸爸像个消防员一样,不停地忙着帮我们灭火补救。在爸爸的帮助下,终于,我的第一个粽子勉强包好了,这形状嘛,呃……方不方、三角不三角,真不好看。妈妈安慰我说:“没关系,第一次能包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虽然不好看,但煮出来都一样好吃!”
就这样,第二个、第三个,慢慢地,我已经越包越熟练了。连妈妈都称赞我:“哇,书曲,你越包越好了,比妈妈还棒!”我们一家人七手八脚的,终于把一小盆糯米都包完了。用妈妈的话说是“奇形怪状”的粽子包好了,虽然不很好看,但咱们主打一个“真材实料!”
爸爸说:“粽子要冷水下锅,文火慢炖四个小时。”终于,锅开了,一股粽叶的清香扑鼻而来,我肚子咕咕直叫,恨不得立刻就掀开锅盖吃粽子。可是爸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粽子必须炖够火候才足够软糯可口。”于是我只好吞了吞口水:“算了,我去吃点零食学习吧!”
终于,漫长的四个小时过去了。我听到爸爸在喊:“粽子煮好了!”我像箭一样射到了厨房,剥开热气腾腾的粽叶,胀鼓鼓的大肉粽像个大胖小子笑眯眯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快来享用我吧!”我二话不说,用勺子把它从中切开,挖了大大一勺放进嘴里。这一口下去滋味太丰富了,有糯米和绿豆的糯、五花肉和咸蛋黄的香、金华火腿的咸甜,总之香香糯糯,让我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通过包粽子,我有以下两点感悟,一是“见者易,学者难”,任何事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才知道它的不容易;二是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等待的,等待才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
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喜欢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我最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
今天,我把水果洗好后,切成莲花状,放在月光下,让月亮“吃。”向窗外望去,我不仅说到:“十五的月亮真圆啊!”
月亮刚开始好像很害羞一样。一直躲在乌云姐姐的身后,乌云姐姐对她说:“我的好妹妹,别害怕,勇敢的“站”出来,你看下面有很多人等着你出来呢!真羡慕你,还能吃到那么多好吃的!”月亮听了乌云姐姐的话,勇敢地站了出来。
一看到那圆圆的月亮,我就想到了诗仙李白写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于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诗句仔细看月亮,仿佛看见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一只白兔和一颗桂花树。妈妈与我一边看着月亮,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给我讲传说。
妈妈说:“那位亭亭玉立的仙女就是美丽的嫦娥。传说嫦娥因为偷吃了仙药,住进了寂寞的广寒宫;西河的无刚,因为犯了错误被罚砍那棵永远也砍不断的桂花树;善良的玉兔因为同情嫦娥,便到广寒宫为嫦娥捣药。”
我陶醉在妈妈的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了那颗桂花树的叶子像个喝醉了酒的娃娃,从天上踉踉跄跄的飘落了下来,正巧落在我家门口,此时我真想飞去与嫦娥作伴,我多想驾着云去跟玉兔玩耍呀!
月饼吃完了,可是余香还在嘴里回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就是我一直期盼与家人团聚的中秋节!
天越来越冷,我也把衣服包起来,一眼望去就像一个大粽子一样。站在熙熙攘攘的车站里,终于挤上了一辆公交车,准备去书店买书。
公交车上人头攒动,挤得连喘一口粗气都有一点困难。
终于,我挤到了一个位置,在那儿缓了一会儿,才直起腰来。
“小朋友快来坐呀!”我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是一个中年男子,墨镜,黑口罩,黑衣服,正是他在叫我,还对着我招手。
“快来呀!”他又微笑地冲着我说,然后站起身走到了旁边。
我一怔,他是谁?难道他和我见过?他为什么要给我让座?我心中升起了一些问号。我又想到电视里的坏人,好像都是长这个样子,这幅打扮呀!那到底坐还是不坐呢?我思前想后,做了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坐下了。
刚坐下去,他又开始发话了:“小朋友,这么一大早的,你要去哪里呀?”
我又一怔,他问这个干什么,难道要跟踪我吗?
“我去书店,我爸爸在那里等着我。”我这样说肯定就打消他要跟踪我的念头了。哈哈,还是我聪明。
“哦,好吧。”他叹了一口气,缓缓地回答我。
车慢慢地往前行,我坐在自己的座位置上竟然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小朋友,书店到了,快下车吧!”
“谢谢!”我摸了摸钱包,还在,飞速地跑下了车。
我回头看了看那个中年男子,面带微笑正向我再见呢,原来他是为了提醒我下车,才问我那么多问题的。
这个微笑让我明白了,不要把别人善意的微笑理解成恶意。
每年端午节,奶奶总会包粽子给我们吃。青青的粽叶包裹着香甜的糯米和红枣,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粽子吃起来香,可是要包好则需要下大功夫。前一晚,奶奶就将糯米和红枣泡好,将粽叶里外清洗两遍。在包粽子时,取两片粽叶用手折成漏斗状。接着,在底部尖尖处放一颗红枣,把糯米放进去。然后,把粽叶的尾端折起盖住漏斗口。最后,用马莲草捆结实。一个美味的粽子就包好了。掀开锅盖,煮好的粽子清香扑鼻,咬一口甜而不腻,黏性十足。
听大人们讲,粽子的来历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忠君爱国,为民着想。他遭流放后,不愿自己的清白蒙垢,就抱石跳入汩罗江中。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做成粽子投入江中。
粽子香,香满堂。小小的粽子饱含了奶奶对我们的爱,更让我们在吃的时候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记忆朦胧。太外婆喜欢自己包粽子。说也奇怪,我就独爱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两天,太外婆总会在灶台那边包粽子。那是我依靠在她的身旁,看着她用筋脉突兀的双手颤抖着去包粽子。那飘香的粽叶中心包裹着白白的米饭,总会让我涶诞三尺。我看着太外婆的手在不停地颤动着,然后我便问:“小太外婆,你是不是冷了?手怎么抖得这么厉害?”太外婆为了让我吃得到那香喷喷的她亲手包的粽子,竟然瞒着我说:“凤儿乖,太外婆这是在帮你把粽子弄得更加好吃呢!”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温情。
然后。余音袅袅。“那年的龙舟划得特别起劲!”小外舅回忆说。正是那年,我认识了屈原。其实也不能算是认识,是了解罢。那年,我们全家都坐在露台上庆佳节。天空向刷过的蓝缎子,雨下过后,大自然的芳香又焕发出来了,虽说没有明月,但那情景貌似中秋。粽子还是粽子,但是就不是太外婆包的了。我正咀嚼着那白白的米饭,突然,突发奇想打算了解粽子,于是我问妈妈:“这粽子是怎么来的呢?”“……屈原……”妈妈向我讲述了那个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敬佩。
今日。往事犹存。我已经学会了包粽子,我可以独自做出当时那令我口水大流的喷香粽子了。坐在露台上,我望着每一位亲人,又望望那明净的天空。每一位亲人都老了,我得珍惜;可是,屈原那是的神话却可以通过我们祖祖辈辈传诵下去,直到永远。死亡不会带走恩念,欢笑也泪水总会在心中沉淀。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对亲人的怀念,对祖国的热爱,透过那清香的粽叶缓缓飘到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