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我的一位朋友,他在另一座城市念中文,性格素来不羁。清楚地记得他在高中毕业纪念册上给我留下了这么一句话:飘萧我是孤飞雁,不与红尘结怨。其胸襟之博大令我自叹弗如。然而上大学不久,他写来一封信,满纸牢骚,大伐校方没给他这个“两好生”(学习上差些)颁发奖学金,言锋犀利,与“文革”时期的大字报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本准备洋洋洒洒泼上万余言对其劝导,可最后落笔却只有四个字:谦退、涵容。
中国哲人历来推崇“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生活态度,既不必消极隐遁,更不必粘滞沉迷,赋“谦退”以积极意义。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天地的恢弘雍容,就会有余情去欣赏这多姿的世界,就会对生命始终怀有一种感激,也就少有怨天尤人、无休无止的苦恼了。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更是一种生命里的自由。一个人的物质欲望越多,精神上的自由往往就越少,人贵在能避开或跳出物欲的泥淖而坦然视之。心理失衡、妒火中烧,既是一种自信危机,也是一种物欲的魔力在作祟。“看蝴蝶在花问翩翩起舞,蚂蚁在走自己的路。”这也许是一剂良药:蚂蚁欣赏了蝴蝶优美的舞姿。一个能欣赏别人的人才能更好地欣赏自己,同时他就站在了心灵之巅.无限宇宙穷极二目;但蚂蚁仍在走自己的路,这也是其可贵之处,蝴蝶虽能起舞翻飞,可以体味花的芬芳,但终究不能像蚂蚁那样去感知大地。
我们当然要用清醒、敏锐的眼光去洞察这个世界,但有时也需要一点轻柔的烟雾来把粗糙的现实软化,使它看起来柔和些。世界上的多种事物都需要一点故意不去看破的执迷,需要我们尽量往它好的一面去想。这样当回忆起这些痛苦或欢乐、希望或失望、得或失时,就有了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美。从这个意向上去理解,“难得糊涂”也就没么“避世”之嫌了。
很喜欢苏东坡的一首诗:稽首天中天,亮色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看着大千世界,但不为“八风”所动,坦然地俯瞰寰宇的豁达豪迈皆蕴其中,何其超然!他应算是一个典范,得志时便用儒家“人仕的思想激励自己;潦倒时又会劝慰自己:成败千古事,烦恼随风走。
快乐源于一种平静安详的生活情趣,源于一种超然的处世态度。它虽是情感上的享受,却需用理智去追求,所以快乐是有代价的,不播下种子就很难收获快乐的果实,而快乐的种子就是宽大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
当你远眺碧蓝深幽的海面,且为她的博大震撼时,你又怎会顾得上脚下的砾石这些旁枝末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