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写人作文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倒叙写人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倒叙写人作文1
浓浓细细的眉毛,双眼皮儿,有点儿翘翘的鼻子,自诩为樱桃似的小口,这就是我,一个雪一样的女孩。
有句歌唱道,我的舞台我自己建造。也许,我没有机会出一本自己的书,跟上千人来个面对面,来个签名售书,但是在写作的天地里足以让我感受着一切。那时,只觉得,我穿上了红舞鞋,在只有我一个人的舞台上跳舞,天上的千万个星星眨巴着亮闪闪的眼睛,在静静地观看着,没人喧闹,没人喝倒彩,没人吹口哨,更没人砸来废弃的`饮料罐……是啊,我有着雪一样的梦想。
确实,我在这方面满“倔”的,就像飘飘扬扬的雪花,从来就是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喜欢戴上枷锁,不喜欢束缚自己。
我有雪的柔情。我曾经把雪花放在暖和和的手掌里,看着她渐渐融化,留下一滩发亮的东西,那时她的泪,她受到了温暖,她感动了。我也是如此。我不为困难而哭泣,也不为痛苦而而落泪。我只为成功只为幸福而流泪!也许,这幸福在你眼前不足挂齿,这成功对你来说不值一提。但是我总想,人生就像一场戏,终有落下帷幕的一天,幸福能有多少,成功能有几何?所以,当我哪怕取得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胜利,我都会欣喜的掉下眼泪来,就像雪融冰消的时候,化着一江春水,从心头潺潺流过……
我有雪的品德。雪,从广袤的高天飞来,却从不把我们看低。她为人们铺上厚厚的天鹅绒似的白地毯,让人们踏过她的身躯,走出一条新的路。于是,她脏了,她溶解了。虽然无人问津,她还是默默无语地奉献。记得,我当语文科的小组长,虽说只统领着区区四个小卒,但从来不敢怠慢。一次,一个“部下”未能完成背书任务,根据不成文的法规,放完学后,全体的统统留下“陪绑”?陪他一起朗读课文。可是那“部下”却怪声怪调地朗读着,逗得大家笑声不绝。我丝毫不敢怠慢,傻不拉几地“独乐yue乐le”,结果嗓子喊哑了,也没能感化那三个小兵腊子。最终,还落得个“死人组长”的绰号。我不怪他们那样说,谁想读那些枯燥无味的“范文”啊?谁不要飞出笼子去享受自由啊?
只因为,我就是雪一样的女孩!
倒叙写人作文2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现在胖老师早就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
胖老师还喜欢和我们下象棋。每到中午,做完作业,我们就早早围成一圈,摆好棋,等着胖老师的到来。胖老师总是有邀必到。虽然是老师,可棋艺却不怎么样。每当走了臭棋,总说“哎,不忙,我看错了!”伸手就想悔棋。我们总是起哄道:“不行,落棋不悔!”每每这时,胖老师就会挠挠头,说:“不悔就不悔,我让你们了。”到了最后,我们总是胜利的一方。那时所有同学都会兴高采烈地叫起来:“老师输了,老师输了!”胖老师也不生气,总是满脸笑容,大声说道:“师高弟子强嘛!”“哈哈哈…”教室早就成了欢乐的海洋。
如果你以为胖老师对我们要求不严格,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一旦我们犯了错,就会被胖老师叫到跟前。胖老师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两道寒光透过一双厚厚的镜片牢牢地盯着你,让你心里直发慌。我们只好低头认错,坦白从宽,老老实实地检讨自己的过错。只有等你认识得差不多了,胖老师的目光才会慢慢变得柔和起来,才会慢声细语地教导你该怎么做。教育完毕,胖老师总会站起身,高高地举起他宽大的手掌,轻轻落到你的头上,警告道:“小子,如果再犯,看我不好好收拾你!”
就这样,胖老师用点点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呵护着我们健康成长。
胖老师,你的培育之恩,将永远铭记于心。
【倒叙写人作文】
倒叙写作手法的应用
同学们都知道写作记叙文运用倒叙能够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避免了记叙的平铺直叙。那么,写作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倒叙呢?我们现在就来谈谈如何合理运用倒叙。
首先,要考虑好倒叙的内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也不是事情的任何环节、片段都可以倒叙,而是要将最精彩的、最具有吸引力的,或者最能表现主旨的部分进行倒叙,比如事件的高潮、结局等。可以说,倒叙的内容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倒叙的效果,这一点首先必须考虑好。
其次,要考虑好倒叙的方法。倒叙不是简单地将高潮、结局放在前面来写就可以达到效果的。有时,就算将事件的高潮、结局放在前面来写,效果也未必好。因此,倒叙还是要讲求方法的。
1.睹物回忆法
即以物起兴,物可作为引子,可作为线索,先写眼前之物,以引起回忆,再围绕“物”记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
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分析】一件衬衫引起回忆,并通过强调衬衫的不普通,引起悬念,巧妙引出要记叙的往事。
2.对比回忆法
即通过对比引出矛盾的两方面,然后引入到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记叙。值得注意的是,对比要突出重点,强化矛盾冲突,以突出文章的中心。
例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这样写道:“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还记得。”
【分析】为什么国家大事,在我心里都不留痕迹,而一件小事,使我至今还记得?这是什么样的小事?通过对比,既引起了悬念,又引出了下文对“一件小事”的记叙,还突出了小事对我的影响,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3.情景回忆法
情景回忆法的基本思路是,先描绘情景,奠定文章的基调,增添诗情画意,再触景生情,引出回忆。
例如《难忘的背影》一文,开头就这样写道:“淅淅沥沥的小雨仍在下着,我倚在窗口,眺望着远方,不由又想起了那位乐于助人的大姐姐,想起了她在雨幕中远去的背影……”
【分析】眼前的这一幕之所以能引起作者的回忆,是因为以前的故事也是发生在雨幕中,眼前的小雨触发了我的情思,让我想起了“她在雨幕中远去的背影”。当然,倒叙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抒情回忆法、对话回忆法等。但无论用哪种倒叙方法,最关键的是倒叙部分要写得有吸引力,如果淡而无味,就起不到倒叙的作用。
最后,要考虑好倒叙的过渡。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以倒叙开头,紧接着就用“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进行巧妙过渡。然后用“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自然引入到顺叙,结尾再用“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照应前面,使文章起承转合衔接自然。
倒叙并不难,我们要在写作实践中,边运用边理解边体会,假以时日,就可以掌握了。
倒叙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情况。这种叙述方法,除了把某一部分提前外,其它和顺叙写法没什么区别。倒叙是为了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它变动结构,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怎样进行倒叙呢?拿一件具体的事说明。有这样一件事 今年七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天气十分闷热。秋霞背着书包急急忙忙地去参加期末统一考试。走着走着,突然一声响雷,接着豆大的雨点打在秋霞身上。她便加快了脚步,当爬上小山岗时,忽然听到“救命啊”一声惊呼。
秋霞停住了脚步,透过雨帘,循声望去,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隐约地看到一位老大娘从一丈多高的陡坡上掉了下去……怎么办?救人要紧!于是她一步一滑地跑过去,艰难地把摔得昏迷不醒、头上流血不止的老大娘背起,送往附近医院。 这件事可以用三种倒叙手法来写。 一种是文章开头写事情的结局: 今年期末举行统一考试,秋霞没去参加统考,却受到了校长和老师的表扬,说她的考卷最令人满意,应得第一!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七月的一天…… 另一种是文章开头写老大娘遇难那惊险的一幕: “救人啊!”雷雨中传来一声惊呼。
冒雨前去参加统考的秋霞停住了急切的脚步,透过雨帘循声望去,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只见一位老大娘从一丈多高的陡坡上摔了下去…… 再一种是文章开头写秋霞面对老大娘遇难时的心情: 老大娘摔下陡坡了!怎么办?是去参加统考还是赶快救人?参加统考,见死不救,能称得上少先队员吗?不去参加统考,就失去了统考机会,现在摆在面前的不就是一次严峻的考试吗?岂能交一份白卷?秋霞决然地向老大娘出事的地点奔去…… 一件事情如果要倒叙,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但必须选好下笔之处,同时倒叙部分的文字也不能太长。此外,倒叙完了还要注意过渡和照应。例如上面第一种倒叙内容结束以后,使用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一句话进行过渡,这样既简洁又自然,而且使上下文衔接得十分紧密。
一种闪电式的矛盾揭示刘希亮 文章的题目是《卖粮》,可文章的一开头则是“我和爸爸拉着粮食回到家门口”。这是怎么回事呢?“别提了,全拉回来啦!”“这个没良心的,真不尽人情啊,连亲戚面子都不顾了”爸爸妈妈的一番话,一下子就把文章的中心矛盾揭示出来。
这种闪电式的揭示矛盾的方法,无疑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 接着,文章又插进来作者对昨天发生的平恰的叔述,它恰到好处地对矛盾的发生起了铺垫作用。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铺垫,才使想以亲情慷国家之慨和不顾亲情而维护国家利益的矛盾展开,显得十分自然。
其效果是:它不仅使文章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更重要的—我的爱国心是一种真实的流露。 另外,文章在人物性格的描写上也是成功的。比如,结尾处父子俩的对话,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十分生动自然。
小作者开头以倒叙的手法,点明了一张张奖状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接着采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对比也是一种映衬,反映了集体的变化:“光秃秃的讲台上不知是谁铺上了雪白的桌布;零乱不堪的生物角成了金鱼、春蚕的乐园,单调的窗台上无声无息地出现了争奇斗艳的盆花。教室变得春意盎然了。我们的心底燃起了火种,我们不再是差班,而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集体。”这一段描写,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对下文起了很好的铺衬作用。不然,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在一次活动中,几句动员、几声叮嘱就使一个差班一跃而为优秀集体。
正因为前边有了铺垫,老师已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学生已点燃了希望的火种,才有可能在活动中取得突破性的成绩,这些变化和成绩,归结于老师的关怀和信任,文章的结尾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篇作文的成功,说明小作者对衬托的方法已略知一二了。
文章从考场写起,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我”由依翰到不再依赖的生活历程,巧妙地将考场内外、自身经历与材料中好鸭的命运融合起来,体现了小作者对文章结构与表达方式完善的追求。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落笔在考场审题上,从而引出命题材料,再用“渐渐的这几行字淡下去了,而我倚着爸爸靠着妈妈的身影越来越清晰了……”从考场内转换到考场外开阔的生活场景。“曾几何时”又将准备放开的笔触,收了一下,省去儿时许多的“不依赖”,似专为下面的“依赖”腾出纸墨。然而“依赖”仍写得很俭省,只有父母时烧水洗衣的两句话,而后“我要努力改变这一切”开始“不再依赖”,一气儿写去,用去约全文二分之一多的篇幅。上面一而再的简约到这里酣畅地一放,内容突出。既展现了不依赖一依赖一不再依赖这一曲折的成长过程,又详略有致。且在“依赖”与“不依赖”处始终匀连着野鸭的哀乐,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最后以“收回思绪提笔写下这一题目”呼应开头,于脆利落完成了考场外向考场内的转换,也完成了一篇结构颇完整的丈章。
作为考场作丈能有这番苦心经营,是很可贵的,这必须有潜心揣摩的习惯和力争完善的写作追求作前提。相形之下,文章内容就显得平淡单薄,主体部分“不依赖”只匀画出一个骨架缺少血肉感,这是目前中学生作文的通病.也是学写作者第一需要着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