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佛教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9 07:00:36
  •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
  •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

    导语:中国传统文人尽管多有一生坎坷的,然而自杀的却极少,这与这种文化的张力是很有关系的。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佛教智慧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

    宗教是一种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我觉得我辈生于这花花世界,或许都应该学学佛学。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儒释道的相互融通渗透,从而找到自己心灵的家园,使自己的生命力具备足够的张力,去适应急剧变化的外部世界,尽管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但是最终还是能超脱、通达。这一点在苏轼身上体现得是很明显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在宦海沉浮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保持一颗平常心。

    中国传统文人尽管多有一生坎坷的,然而自杀的却极少,这与这种文化的张力是很有关系的。而讲求主观与客观相互对立的西方文明中则难有如此通达之人,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最后会离家出走而死,德国作家茨威格在获得大奖后和自己的夫人一起自尽。若是论到境遇悲惨,则中国清朝的大画家八大山人更加应该去自尽。他是明朝皇族后裔,相传清兵入关后一直在追杀他,他一直都在躲避清兵的追杀,一生穷困潦倒,连画虽在后世被推崇备至,但是当时却很难卖出去,但是他却仍然顽强地活着,而且自得其乐。这除了他寄情书画之外,文化的熏陶恐怕是更加深层次的原因吧。

    就儒释道三家的侧重而言,儒家比较强调天人和谐,道家比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佛教,尤其禅宗比较强调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个人感觉,儒家的东西教化之味太浓,让人不易亲近,道家的东西太过玄妙,也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情,唯有佛家的那些道理才让人感觉到骨子里透着一股和蔼之气,足可以让人去亲近,是以其影响民间的广度是其他两家学说难以比拟的。当然,这并不影响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的地位。

    说起儒家,人们想到的会是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些催人奋进的话。但是在中国古现代科举制度下,在中国长期官本位的体系中,若是光学儒家的东西,人性是易于风干脆裂的。至于道家的东西太过玄妙,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足以让一般人头昏脑涨。

    佛家的东西就不同了。它会以非常浅显乃至轻松诙谐的方便法门告诉人们,世界是苦的,空的,虚幻的,不可执着,连空都不可执着,甚至连佛法都不可执着,还说最难医治的是佛病。这种通达的世界观是如此的彻底,以致于我们可以用它来做武器,去让自己的心适应外面的世界,于暗夜中见大光明,心生大欢喜。若是悟性足够,自信足够,或许还真能达到“佛性常清静,何处惹尘埃”的境地。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强调相信“境由心造”,想想还真有那么回事儿。以前学习的那些教科书上照例对这些东西都是先引述其基本观点,然后一棍子打死,说“这些唯心主义的东西是错误的”之类的话,也并不进行深入又有系统地分析,想想也觉可笑。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的故事中的主角老是被人诟病,但是大家却没有想到它却由此得以解脱,不再对葡萄执着,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无数一边笑那只狐狸,一边自己却为了吃到葡萄而勾心斗角,以致害人害己的事情实在是屡见不鲜的。两者相较,谁对人对己相对有利些,或者说不那么有害,那是一清二楚的。

    在信仰上,是没有人的高低贵贱之分的。在象牙塔内学佛参禅的人不该去嘲笑那些为了自己的offer或者office而去卧佛寺烧香拜佛的人。大乘佛教追求的是菩萨行,渡化芸芸众生,“将无限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一种很崇高的追求,我们都应该表示敬意。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在乍见美丽的异性,心痒难搔,但是却求不得或者不可求的时候默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将美女当作骷髅,当作梦、幻、泡、影、露或电,或者心中存想:“百年之后,还有什么美女和骷髅之别?”以换取一个心中的平静,保持一颗平常心。虽然这里可能还会有误解,将“空不异色”的“色”误解为“美色”的色。但是,或许这时候这些都不重要了。

    人生在世,都是为了避免痛苦,追求快乐,但是殊不知,痛苦是一种痛苦,快乐也是一种痛苦。说痛苦是痛苦是很明显的事,但是说快乐也是一种痛苦,貌似有些难以理解。但是想想所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想想纸醉金迷之后的孤单与寂寞和快乐的反差而产生的痛苦,便可以知道,快乐产生的痛苦并不会比所谓痛苦产生的痛苦轻松。这样想,即便不能解脱,达到涅磐的境界,但是它会让我们在快乐的时候不要被它冲昏了头。可能有人会说,既然痛苦和快乐都是痛苦的,那么我既不快乐也不痛苦总不会痛苦了吧。但是佛家明确地告诉我们,既不痛苦也不快乐也是一种痛苦,我们有时候可能会羡慕那些傻子,说他们的生活中没有痛苦,但是佛家说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只要没有达到涅磐的境界,就老是会处在在六道轮回中,老是在苦海中飘荡。这样,我们虽然在人格上和傻子是平等的,但是还是宁愿自己痛苦,再也不要去羡慕傻子的快乐了吧。当然,佛家说众生平等,如果我说我们所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傻子,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失误。

    在我们看来,爱情可能是甜蜜的、浪漫的,是可以海枯石烂、此心不变的。但是现实却多为情所困的痴男怨女。佛家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无常的,感情当然更是如此。那么我们未必一定要四大皆空,遁入空门,但是得到时何不珍惜一些,失去何妨看开一些。佛经上的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爱情也只不过是“诸阴因缘合”而开出的一朵彼岸花而已。我是一个在感情上早熟的人,早在上小学时,便对一起的女孩子产生了朦朦胧胧的单恋,但是那时还太小,不管是在大人的眼中还是自己的心中,都把自己当作了一个很乖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空间和胆量去获得自己的爱情,但是当相思袭来之际,却又不可能不想着对方。所以,虽然那时没有恋爱,也没有因为失恋而心碎,但是于爱情给人带来的烦恼却是早有所体会,为了异性的一颦一笑而痴醉,为了没有胆量和她说几句话而终日烦恼,我那短暂而无忧无虑的童年因此也过早地划上了句号。难怪后来自己在读金庸的《倚天屠龙记》,读到单恋杨过、无计回避的郭襄在听到觉远大师念“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的偈子而痴了时,我自己也大受震动,一时间也觉爱情苦多,解脱为乐。看《书剑恩仇录》时看到的那句“你既无心我便休”的通达,也颇感回肠荡气,于我心有戚戚焉。

    当然佛教的让人们去空掉,并不是让人们不求上进,而是说不要执着。这一点,看看对佛学颇有会心的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经常会有发现。在他们的武侠小说中,那些一心执着,想着要复仇,要复国,或者一心想要成为天下第一的人,大都是不能如愿的,即使像东方不败那样真的练到天下无敌,也为此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让理性的人一看就觉得化不来,不但别人如此,连他自己羡慕的,也是女儿身的任盈盈,恨自己不能变成女子,而不再痴迷武功了,最后连同样醉心于武功和权势的任我行也都不能忍那所谓至高无上的“葵花宝典”,而毁了它。相反,若是抱着胜固欣然败亦喜的平常心,却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天龙八部》一书中,金庸就干脆说要练成至高无山的“易筋经”必须堪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练武功之心,即尽去执着之念,才能练习最高深的武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自然完全是虚构的,不足为信,不过其中蕴含的这些道理还是和佛家的思想是相通的。

    一日聚会,席间有人慨叹大家至今一无所有,我随口说道:“一无所有,才能拥有整个世界。”,不想便有人大赞经典。后来又想,自己说的话其实并非彻底的空,并不是真正的不执着,而只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指着,或许这样的不执着会更加危险也说不定。但是毕竟是上了一个层次,高层次的不执着的另一面就是更高层次的执着,或许以后自己自己的修为足够高之后,才能跳出这硬币的两面,或者丢下这把双刃剑吧。

    说道佛家学说,不可不说它对艺术的影响。不必说王维的摩诘的字的来历,他半官半隐的生活,他的那些富含禅意的诗,也不必说苏东坡的出世思想对他之所以形成放达、豪迈个性的作用。这些都是太多的人说过了的。作为喜欢武侠,并有志于创作的我,还是拿武侠说说吧。武侠这种东西,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通过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人的努力,使武侠小说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地步,逐渐得到文学史的承认。他们的读者,遍布各个阶层,从小学生到大学教授,男女老少,无不喜欢。当年华罗庚在欧洲见到梁羽生时,曾对他说自己非常喜欢梁羽生的小说,并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金庸小说更是拥有一亿多的读者,一个作者在生前就拥有这么多地读者,在人类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莎士比亚的读者自然也有一亿以上,但是那是在他死后多年以后才达到这个数字。武侠小说能在华人圈中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除了它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令人难忘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优秀的武侠作品是有着深邃的意蕴的。而佛家的思想的阐发,对于形成这种意蕴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尤其象金庸这样信奉佛教的人,其作品自然带有很浓厚的佛家的思想的痕迹。陈平原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一书中曾说,对佛教感兴趣的人不妨以金庸小说作为佛家入门的读物,这是有道理的。金庸小说中都对佛家的智慧有所阐发,我觉得最能体现他对佛教的理解和阐发的,自然是《天龙八部》一书。从书名上就已经能看出这部书和佛教的不解之缘。以天龙八部这几种神道怪物来象征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可说十分贴切深刻。旅美著名华人文学评论家陈世骧先生在评价《天龙八部》时说,书中人物“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者带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对现实中的鬼蜮时时处处予以揭发,作品的背后笼罩的是佛法的无边大超脱。正是因为有了佛家的智慧,再加上作者的阅历和艺术技巧,才能写出如此感人的作品来。在武侠小说家看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人过的是刀尖上讨生活的生活,他们于生、老、病、死、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求不得之苦会体会得比现世人生更加真切些,他们的痛苦或许会比现实人生的痛苦更深广些,他们可能会更贪更痴更嗔些,他们可能更深地在苦海沉迷,但是正因为如此,他们可能更能体会到诸行无常。俗话说没有沉迷哪来解脱,或许江湖中人更有可能解脱,或者是当他们死的时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或者是经人点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老是觉得佛家思想和辩证法颇有相通之处,只是佛家所说,更加“方便”,更加通透。我常在想,佛家那些思想,可以让我们更明白地看到,美貌、金钱、权势(可能还应该包括虚构的不真实的武功,不过,其他的东西也未必是真实的。)这些人们汲汲追求的东西或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有美好的一面。他或许有时会带给人们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而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凭借美貌、金钱、权势来得到的。这些浅显的道理看似简单,但是加上作者的独特体验以及娴熟的艺术表现能力,或许会产生很动人的东西来。菩萨在修菩萨行最后成佛的过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的磨难。人们在追求美好的东西时,也得付出很大的努力,甚至遭受很痛苦的煎熬,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追去的东西越是好,付出也必然越多,乃至于为了要渡化众人而将无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侠者也是如此。

    艺术的感染力可于此中求,一个人成长的智慧也可于此中求。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

  • 《佛教经典名言警句》
  • 佛教经典名言警句

    佛教经典名言警句【经典篇】

    1.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2.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3. 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4. 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5.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6.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7.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8. 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9.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10.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佛教经典名言警句【精选篇】

    1.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2.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3. 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4. 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转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5. 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命实造于心,祸福为人招,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亦听命,天地自相保。

    6. 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7.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8. 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9. 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10. 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11.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12.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13. 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jian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14.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5. 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16.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17.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18. 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19.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0.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21.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22. 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23.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24.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25. 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教经典名言警句【热门篇】

    1. 得住手时须住手,得闭口时须闭口; 若能住手与闭口,百岁安宁有八九。

    2. 百岁光阴能几何?劝君及早念弥陀;莫贪五浊娑婆界,极乐莲邦胜得多。

    3. 黄泉路上无老少,要想善终请念佛; 待到大限来临时,方知却有阿弥陀。

    4. 时光灭处命光微,到眼繁华转眼非; 莫在险途贪五欲,弥陀日夜望儿归。

    5. 苦海滔滔虐自招,迷人不省办分毫; 为人不把弥陀念,枉在阳间走一遭。

    6. 奉劝诸贤及早修,光阴似箭去难留; 寒来暑往催人老,不觉青年白了头。

    7. 竞利奔名何足夸,清闲独许野僧家; 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8. 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 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9. 念佛人心要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 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10. 西方道路不平坦,曲曲折折路弯弯; 真心修佛无畏惧,哪怕冰霜与严寒。

    11. 佛在自心勿外求,真佛即在汝心头。 拓宽心地不贪嗔,心能转境为真修。

    12. 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求佛更求心。 愚人修身不修心,智人修身更修心。

    13. 学法修行言勿多,老实修心与念佛, 说一不二能做好,便是灵山古弥陀!

    14. 禅宗法教义非凡,佛祖流传在世间; 铁树开花千载易,坠落阿鼻要出难。

    15. 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向何生渡此身。

    16. 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 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17. 淫 书春册不宜留,败坏人心造孽由; 误落妻房儿女手,千般贻害实堪忧。

    18. 淫人妻女笑呵呵,妻女人淫意若何? 不欲人淫 妻女报,急将淫念立消磨。

    19. 色胆迷天顷刻中,残灯暗室两心同; 雨云入梦终成幻,神鬼当空不放松; 粉貌花容过眼空,笑他狂蝶逐西东; 世德百年从此斩,灵光一点自今蒙!

    20. 得放宽时且放宽,积些阴德我心安; 眼前地步须知退,好景须留日后看。 淡泊眼光看世间,富贵好比过云烟;知足心来取万物,清心不为物所染。

    21.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 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22.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 一个幻躯能几日?为他闲事长无明!

    23. 无忧无虑更无愁,何必斤斤计小酬? 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

    24. 佛法圣道妙理含,知者容易行者难; 口是心非总无益,说一不二是灵丹。

    25. 修行***百尺杆,下来容易上去难; 逆水行舟难前往,意马奔腾收回难。

    26.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27.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 自净其意修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

    28.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万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29. 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尘心道有余, 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菩提。

    30.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佛教经典名言警句】

  • 《仙山峨眉500字》
  •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那里晨中浴鼓,香烟弥漫,佛音燎绕。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自古以来就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

    暑假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峨眉山游玩。汽车急疾在蜿蜒的盘山路上,就像一条莽蛇趴在峨眉山上睡大觉呢?抬头望去,满眼都是翠绿、碧绿、墨绿的树叶,就像给峨眉山铺上了一层绿色的毛毯。听妈妈说:“峨眉山上还长着一种叫栱桐花的植物,它洁白的花朵就像一只只展翅高飞的鸽子,向征着和平与希望。

    经过两个多小时车程,我们到来了登山台阶的大门,我放眼望去,情不自禁叫出声来:“啊!这么高,我能爬上去吗?”妈妈亲切的对我说:“孩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说完后,又给我耐心解释了一翻,我终于肯爬山了,爬到一半时,我发现路全被浓浓的雾包围了,树木们就像一个个披了银纱的“小仙女”。又爬了一会儿,太阳公公出来了,雾在树林里飘散了,千万道像箭一样的金光,照射在石阶上,石阶两旁长满了星星点点的野花,红的、黄的、粉的、紫的、美丽极了!

    终于爬到山顶了,我俯身向下望去,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海,这云海真长啊!长的望不到边,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有的像一匹奔腾的俊马,有的像一只威猛的大老虎,还有的像一团燃烧的火陷,它时而变成一只只小绵羊,有时变成了一只只绵花糖,就像童话中的世界,神奇极了!

    峨眉山真是一个人间的仙境!是我心目中的天堂!是一颗璨灿的明珠,相嵌在祖国妈妈的怀抱!

  • 《孔雀收屏的主人公是谁》
  • 孔雀收屏(打一三国演义人物什么叫佛教中的打七名)

    孔雀收屏——猜一《三国演义》人物关羽

    演讲稿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市)。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欧阳修齐名。后人有诗称赞关羽: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此外,关羽还被台湾同胞视为恩主神。

  •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 佛教经典中说:人的寿命从84000岁开始,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为止,称为减劫;再从人的寿命10岁开始,每过100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84000岁,称为增劫。把一减劫和一增劫加在一起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八十中劫为一大劫。佛教所说的芥子劫,时间就更长了,长得难以计算。佛教只用比喻来说明,就是在一座方圆40里的城市里,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全部堆放的都是芥子,天上的人每过一百年下来一次,从这里拿走一粒芥子,一直到拿完这座城里的所有芥子为止。从拿走第一粒芥子,到拿走最后一粒芥子,这么长的时间,就是一个劫,这叫芥子劫。现在说的是极微尘数劫,不是一个劫,那就可想而知这个极微尘数劫的数目实在太大了,这种时间实在太长太长了。

    想起曾做过的梦,独自一人站在茫茫的原上,有银白如玉的雪飘然落在肩头,将发丝也染成了玉样的色彩,让人惊异的是,那样寒冷的天气仍有蝴蝶翻飞在衣角四周。还有巨大的雪霰,叫声凄厉绵长,激荡在冰川上,瞬间开出朵朵炽红的。寒川莽莽,没有尽头,似乎是时间的最末端,没有人亦没有其它生灵,安详而宁和。

    坐端窗前,远处的天空空阔无垠,一片月白,如一张雪白白的宣纸,飞鸟轻轻掠过,淡灰的翅羽,滴下一滴浓得化不开的墨,溶进纸中,像本来就是这纸的纤维,浅淡的痕迹,在眼底缩成细小的颤动。丝丝的云就如此变作了团团梦幻。指尖透过光芒,照射得楼宇发亮。那样密匝,不给人些许喘息,一个套着一个,视线快速游走在座座迷宫之间。同样的红砖墙,同样的石子路,同样的梧桐叶,跟镜像一般。我低头望着脚尖,莫名的空虚兜头砸下。反手将阳光都聚与掌下,盛开如花,七尺熠熠。手很小,映在墙上的影子很大,罩住整个房间,触目所及,满目黑暗。我只是在想,太阳与我相距如此遥远,那灿烂炫目的光又是如何穿越亿万光年来到此处,再在一面微小得让人自卑的墙上投下他那虚妄不可触及的影子,光束彼此交错,却又从未改变过自身的方向,在茫茫大气中穿越而来,就好似在它们诞生之时就已注定一般。而后一生的使命在变为影子的那一刻消失殆尽。是一支支铜铸铁打的箭,弓弩手伸出强健有力的臂膊,用力一搭,弦发出崩崩的响,而后成与不成,看一眼目标,一切皆定,爽快豪迈,再无过多的纠缠,无论古老与新生,过去与未来,抑或是更遥远的未知的领域,都在这一箭中皆见分晓。而此时,那广远的天,已露出血红的色彩,霞光盖目,刺得人生疼。如此遥远的距离也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了。

    人不动,则心不妄动。世间万物都有着妙不可言的相互联系,当我们长时间地去凝望一件细小的物品时,便会觉得这更像是个奇妙的谜,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与周围景物渐融为一体。“纳须弥于芥子,于芥子呼现大千世界”,也正是这个道理,须弥山(冈次波仁)本身很大。其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约40里),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偌大的一座山居然可以放进芥子之中而无所增减!芥子不但容纳须弥山,容纳须弥山有什么稀奇?容纳虚空法界。三千大千世界尽入芥子中。 而人在哪里生存本身并不重要,须弥就好比周遭的物,芥子则是自己的心。心阔则见天地万物有容乃大。《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羽化圆融的境界,集万物于空灵,化万物育虚无。心静则平,归于雨露,归于尘土,这世上不再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现在想来,泰戈尔的《金色花》也是化用了这种意境。满树芬芳,压满了金色的小花,处处透着清香,哪一朵不可以是,那一朵又可以不是?皆是这树的一部分,亦是这世间的一部分。生命中那些隐喻,也由此得了细小的孤独与体微。

    人所拥有,譬如朝霜,短暂使用终须放弃占有之心。情为芥子,生命为芥子,只有通过一座座须弥般的障碍,才能学到最后的般若。怀摩诃之心,化万物于万物,借“我”之躯壳,将自身的参悟又交还给自身: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获得释放同一种感觉——时间和空间,我们和你们。如此轮回,如——“芥子劫”···

    佛说:每一点绽放都是前尘, 

    每一棵芥子都是世界, 

    花开,有根,是情, 

    花落,无根,是。 

    每一种情爱都是因缘, 

    每一次轮回都有纠结。 

    心在,情浓,是苦, 

    心死,爱淡,是苦。

    请芥子告诉我,如何不爱呢?

  • 《佛原来也分等级》
  •     中国有四大佛教圣地,每一处又不知塑了几百个佛身,然而没有一个佛是“泥装”。徒是那么虔诚,开始不明白是何缘由,后来才渐渐了解,只有金身才能算是“佛”。 佛塑了金身,佛光普照,才会有信徒络绎不绝地朝拜,纳香火钱。也惟有这样,才能够显示出“金身”的法力来。 没有哪个信徒去探究金装之下的佛是什么模样的。我却不同,因为我不是佛教徒。

        于是我在一个小镇的佛堂内做了一件令佛震怒的事儿,用小刀刮去了佛腿上的金粉,想一探究竟。然而,突然闯进的看堂人抓住了我拿凶器的手。唉,看来是佛惩罚我掀开他金装的不敬举动了。 果然,一会儿,原本安静的佛堂内拥进一堆人来,我不明白,人的速度何至于如此的神速,瞧这些穿着光明鲜亮的人,一个个如此虔诚的望着被损伤的佛身,大有将我撕裂的痛恨,我有一些害怕了。

        但内心还是有一些庆幸的,假若此刻我是在佛的面部划了一刀,可能他们早已立刻扑上前来,将我把倒在地了。 结果很是令人不解,竟然只是勒令我交纳了不少的“修装”费,果然,佛的金装是动不得的。 后来,我想通了,有金身的叫“佛”,没有金身的只能称之为“泥菩萨”。 原来,佛也是分等级的。穿着佛装的人 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有金光灿灿的耀眼而过;也有破破烂烂躲在角落的。金光灿灿的让我不禁想起佛堂内的佛。 也许他也只是一具泥坯,然而他裹了“金”装,你便得将他看做佛。 人也一样,可能他是大字不识半斗,但裹了官装,你就得叫他大人! 原来,服装也能够将人分等级……

  • 《顽强的开拓者》
  •     九华山,不仅以佛教胜地名闻遐迩,同时也以它的优美景色吸引着八方游客。东岩云舫的悠悠古钟,婉植林里的点点木鱼,天台正顶的晓日东升,无不使人驰魂夺魄,心游神牵,然而,最使我难忘的却是一条石溪。 从九华街上天台,过了回香阁,顺石径而下,荫翁郁,峰回路转,快到中阂园时,便听见轰轰隆隆的声音。走上一会,出现在眼前的便是一条小溪。小溪无名。因为多石,我们便称它石溪。我们站在溪上的石板上,溯流望去,只见儿丈扁的瀑布飞流直下,跌入溪中。

        侧耳谛听,隆隆之声里还夹着胃出石缝的溪流的泪担之声,象长颈的空瓶浸在了水中。青山把浓浓的青黛色投进溪中,斜射的阳光透进山谷,溪上的水筹便映出一圈一圈的光环,五颜六色。最有趣的要数这溪中的石头了‘也许由于水流长年的冲刷,它们一律很光滑呈深褐色,有的如老牛饮水,有的象烈马振秦,有的似金猴望月,还有更奇特的,裂开的石缝问竟仲几朴兴绿松枝来,恰似梅鹿的双角,真是千姿百态,令大遐想万千。

        同伴告诉我,据志记裁,这里本没有石溪,有的只是一挂细瘦的山泉。后来,不知经过了多少年辛的冲、开拓,一条山泉才变成了今天这条浩浩荡荡的石溪,它冲走了泥土,清除了淤塞,开通了遨路…… 我的心头倏地一震。呵—石溪,顽强的开拓者,你使我明自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人生,不就应该象你这样,去奋进,去开拓,去拼搏吗?虽然,我们生活的小溪有时回旋,滞塞,甚至有过低沉的呜咽,痛苦的沉默,而更多的时候,不正应谈象你这样,去一路高歌,奔腾向前吗 感谢你,石溪·

  • 《舍得诚信之后》
  •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佛教的书,对于“舍得”里面是这样解释的:“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若要强求就求不得,人生苦就苦在既不舍得又要强求,所以求得很苦。”

        人生的路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走,怎样学会“舍得”,有些东西可以舍,可有些东西不能舍,比如说“诚信”。

        是的,相比于“美丽”、“金钱”、“荣誉”来说,“诚信”是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难怪那个年轻人把诚信抛进了水里。诚信?诚信值几个钱。

        我贪污了,法律要追究我,我得找证人啊,我的“诚信”没了,没关系,我有钱啊,往你手心里放上几百万,借你的“诚信”用一下,只要你能证明我没贪污,谁也告不倒我,哈哈,皆大欢喜的事。

        我成了“自由人”了,去看场球休息一下吧。“这破队,怎么输成这样了?”没关系,我用“美色+金钱”诱惑一下裁判,包你下半场翻盘取胜,判你十个点球,罚去吧。谁告我打假球?有证据吗?我说我没打。

        去银行办张信用卡吧,这样买东西方便点。什么?不给我办?说我没有诚信?把你们行长叫来,我把钱全存在你们银行总行了吧。什么?钱总归是要光的,诚信不是用钱来衡量的。没关系,没关系,我还有“健康”、“美貌”、“机敏”、“才学”和“荣誉”呢。什么?人总会死去,青春不能永恒……你们怎么不早告诉我?害得我把诚信给丢了,害得我成了个整天喊着“狼来了”的穷小子。

        “诚信”不能丢,这种滋味只有在失去“诚信”之后才能感觉到。我把诚信给丢了,弄得人人跟我说话都像是在过“愚人节”一样。我说今天晴天,他就带把伞;我说明儿考语文,他回去一准复习数学……

        我的诚信啊,让我给弄丢了。

        一天晚上,梦见我变成了一条鱼,到水中寻找我的“诚信”,但我的“诚信”并不相信它是属于我的。唉,早知今日的“强求”。何必当初的舍得呢!

  • 《大同游记》
  •     每次在中国旅行以后,我都感到自己对佛教的知识很肤浅。这次旅行也不例外。原来我打算准备读一读有关中国佛教的书,但是借口没有时间没看成。现在提起笔来我就很后悔。就这样我踏上了去大同的征途。

        到大同的第一天,为我们安排的旅游景点是悬空寺和应县木塔。下火车以后我们直接到饭店,吃完早饭就出发了。在去大同的火车上,我酒喝得多了一点儿,因此,一上车我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坐在我旁边的同学把我叫醒了。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下下了车。猛然间,一座奇妙的建筑物突然展现在我的眼前,那就是悬空寺。何必把寺庙修在山壁上呢?一串疑问在我脑袋里出现了。爬上寺庙。我跟几位同学一边参观一边谈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的推测都有道理,但是后来才知道我们的推测都是不对的。回去的车上导游小姐给我们介绍了修在那山壁上的原因,是宗教的魔力和科学结合在一起造出了这座超出人们想像力的建筑物。

        下午去参观应县木塔。我以前见过许多石塔和砖塔,但是这种木塔是头一次看到。听到连一个钉子也没使用竟建成了这座大木塔后,我又产生了疑问,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1500年前怎么能修建出这种木塔呢?木塔里边有通向楼上的台阶,走到楼上眺望了周围的风景,周围都是一排排的平房,而在这片黄土地上只有这座木塔高高耸立着,标志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第一天就在感慨之中结束了。

        我期待的第二天终于来了。因为上午我们要去游览云岗石窟,到了云岗,远看,一公里来长的石壁上许多石窟在阳光下矗立着。谁知那洞窟里却有着使人难以想像的、令人吃惊的宝贝藏在里边。我们开始参观的石窟是第十窟,因为第一到第九窟正在维修,所以不对外开放。走进第十窟,我顿时愣了起来,张开的嘴都合不上了。那规模宏伟、样子精巧的雕刻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石窟中间石柱四面雕刻着佛像,四面墙上有数不清的佛像,个个栩栩如生,描述了佛教世界。就这样,每走进一个石窟又有不同的感觉。最后到达了第二十窟,云岗石窟的代表佛像。在那里,迎面对着那尊佛,想着她那满面的微笑,这微笑背后蕴涵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是慈祥、仁,还是对人世间苦难的深深同情?现在我虽然忘了她那具体的姿态,然而,她的微笑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真舍不得离开那尊佛,她对我来说具有无穷的魅力。

        下午为我们安排的是参观善化寺、九龙壁和华严寺。其中华严寺大雄宝殿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像。我曾经多次参观过中国的寺庙,可是头一次看到那样大规模的大雄宝殿。走进佛堂里边,不自觉地严肃起来了。我参观佛教寺庙时从来不磕头,但是这次我很愿意烧香拜佛。我毫不扰豫地拜佛祈祷我的未来,在那里肃立了很长时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短暂的旅游结束了。虽然我脑子里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但是我还不满足。我不由得又想起来了有一位韩国美学家的话:“你知道多少,就能看多少。”因此,下次如果有机会再去游览的话,我一定先好好准备一些有关的知识,我要了解更多的有关佛教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