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孔夫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5 09:28:20
  • 《益友与损友》
  • 孔夫子有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益友会带着她的朋友共同进步,而损友则会不利于她的朋友的成长,不只是孔子告诉了我这个道理,我自己也亲身遇到过。

    我遇到过益友。是当我遇到数学难题,为此苦恼,为此烦恼,为此百思不得其解时,那个耐心教导我,那个无私帮助我的同学;是当我不开心,不快乐,不努力学习,不认真做作业时,那位热情鼓励我,温馨开导我的朋友。还有一些益友,他们是正直的,见到有人欺负弱小,就会出来阻止;他们是诚信的,我们的相约总是能准时到达,他们的诺言总是能如实兑现。还有那些知识广博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玩一起聊天,我总能知道很多我从前不知道的东西。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益友,我会告诉她是“友直,友谅,友多闻”。这些让我变得越来越好的,就是我的益友啊!

    我也遇到过损友。我在英语学习班上交了个朋友。我信任她,我真诚地对待她,与她分享我的小秘密,她表面答应,但是她却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我一个最不想让他知道的同学,这让我很伤心也很愤怒。她伤害了我,我错信了她,她辜负我的信任,也伤害了我的内心,她就是损友中的“友善柔”。让我不开心的,伤害我的,不利于成长的,就是损友吧。

    我们一天天长大,会遇到益友,也会遇到损友。我们要记住的是益友让我成长,益友让我们开心;而损友则相反。所以我们要多交益友,远离损友。

  • 《读《弟子规》有感》
  • 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孔夫子吧!不仅我们高年级,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孔子的《三字经》。但我对孔子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本《弟子规》。

    刚开始读《弟子规》,它的总叙就让我深深地震撼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们七年级,每天都会背上一遍《弟子规》,从总叙开始一点一点往下背……总叙中给我的映像最深的是“首孝悌”,是啊,为人子女,凡事对长辈要以孝为先,不然就枉为人子女一场。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和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 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其实,我们总说自己很孝顺,可事实上,能够真正做到对父母孝顺的能有几个呢?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坦诚自己没有做好。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我常常在家不怎么听父母的话,不喜欢做家务,总想着家里有大人在,我做不做都可以。刚学完《弟子规》这本书,我在心里反复好几遍问自己:“我是否真的一点也不孝顺?我心里对父母难道就没有一点愧疚么?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大,难道父母要我们帮忙做一点家务活也不可以吗?”我一直都只会依赖父母,现在每天都会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

    《弟子规》这本书虽然早已读完背完,但我会每天把它在脑子里复习一遍,然后再仔细反思自己今天做得怎么样,是不是还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的。《弟子规》这本书已经很深扎根在我的心里,永远也拔不掉。

    《弟子规》是我懂事以来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它教会我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待人处世。它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它的哲理我还没有完全领悟。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相信自己以后还会碰到对我们中学生更加有益的书籍。

  • 《孔夫子搬家的下一句》
  • 孔夫子搬家的下一句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 《致孔夫子》
  • 留给了敬的孔老夫子:

    您好,很抱歉,在这个时间冒昧的打扰到您,打破了您上千年以来平静的生活,难免有些唐突。还请你见谅

    孔夫子,您生于春秋时期,乃是鲁国人。但不幸的是,此时的鲁国正处于战乱时期,战火连天、狼烟四起的事情时有发生;民不聊生、尔虞我诈的事情也不在少数。当时,鲁国以不再是一个富庶之地,而是一个魔鬼般的人间炼狱。

    当时,鲁国的大臣们都主张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不理百姓的痛苦。所有人都苦不堪言。您不忍心见到大街上有太多的乞丐,太多失去亲人孤苦无依的痛苦呻吟的场面,主动提出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各国的战争

    可是,却没有一个人采纳您的意见。于是,您便到各国去游历。向各国的君主进谏,提倡和平,希望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却没有一个人体会到了您的用心良苦。

    于是,您提出了儒家学说。可即使如此,还是没有人中用您,不过,那并没有关系,虽然您没有被委以重任,但您的儒家学说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使您拥有了三千弟子,还包括七十二个最杰出的弟子。但您并不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您的弟子遭受了怎样的伤害。在秦朝的时候,秦国的第二位皇帝秦二世,他听了宦官赵高的谗言,进行了历史上为之轰动的一次大事件。您永远也想不到这个事件的名字就叫做“焚书坑儒”.可想而知,秦二世对儒家弟子进行了怎样惨无人道的伤害。是儒家弟子遭受到了多大的打击。

    但是孔老夫子您请放心,二世的“焚书坑儒”不仅没有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激起了您剩余弟子那视死如归的斗志。坚决与敌人斗争到底,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绝不认输。所以,他们并没有辜负您的期望,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儒家弟子。虽然,他们被坑害了,可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会永远存在。就如同您一样。虽然您不在这世界上了,但您的精神满天下。您至今还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孔老夫子,您的一生都在为人们着想,即使是失去了生命,也人们向之不尽的财富。那就是您的儒家学说。

    孔老夫子,人们尊敬您,因为您是长辈;人们拥护您,因为您为全天下人着想,人们爱戴您,因为您值得我们爱戴。孔夫老子,您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唯一的,一个只为人们着想的人。

    再次说声对不起,孔夫子,我写这封信的目的,只是希望交流一下,您当初那轰动世界的学说,并不是想打扰您平静的生活,还望您见谅!

  •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     (《且介亭杂文二编•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般以自己为中心的人们,决不肯以民众为主体。”

        (《集外集拾遗•老调子已经唱完;)人民不应对压迫者怀着任何幻想,因为摧残民众,阻挠改革,正是一切压制者共同的本相。例如他在论及袁世凯时,曾经这样说:袁世凯正是一切杀人的压迫者的代表人物,革命民众流了自己的血,将那些欺弄人民的大骗子浮上治人者的宝座,到头不免要吃大苦头。因此,他削切指明,人民唯有用独立的战斗去反抗压制者:鲁迅始终不松懈反压迫制度的斗争。他的笔和舌总是不断对准黑暗的政治力量喷出攻击的火焰。他把一切“狼吞虎咽”吃尽民脂民膏的民贼称为“坐寇”(((谈金圣叹冲),把那些讥笑毁谤民主革命战士的奴才称为“完美的苍蝇”(《华盖集、战士和苍蝇》),把那些帮忙反动统治欺骗群众的文士称为“挂着小铃铎”的“山羊”《《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把那些用虚伪的“人权论”来粉饰黑暗政治的帮忙文人称为“救火的鹦鹉”(《伪自由书•王道诗话今把那种“叫民众看见是民权,而民族祖宗看见是忠孝”的虚伪参政制度称为“两面光滑”的“艺术”(《伪自由书最艺术的国家心这一类的讽刺在反对黑暗政治与压迫制度的民主运动中,发挥了特殊的武器作用。

        正因为鲁迅从来不轻视政治斗争,并且特别反对“超于政治”的偏见与空想(见《魏晋风度及酒与药的关系》与《论第三种人》等篇),所以他的民主主义始终是带有一贯的革命性与战斗性的。他在青年时代就特别歌颂“恶物悉颠”的“破坏”,(见《坟•摩罗诗力说》),而激烈攻击那些维持现状“嫉视破坏”的庸夫俗子;但他所赞美的破坏,不是“寇盗式的破坏”,也不是“奴才式的破坏”。((<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就是“一切是仇雄,一切都破坏”的绥惠略夫主义,他也同样不赞成。

        (见《华盖集续编•记谈话》)他颂祷“将旧轨道•••••一扫而空”的“革新的破坏”(同上),同时反对,“在瓦砾场修补老例”的改良主义,这就是他的彻底革命思想的要点。当大革命前夜北京反动政府在用屠刀维持黑暗的统治时,他预见了在压迫和黑暗继续增加中,“可以发生较激烈的反抗与不平的新份子,为将来新的变动的萌孽”(《两地书》),他同时斥责了那些诬蔑革命的无耻谰言(如“讲革命是为的图利”,“过激派共产公妻”之类。见《华盖集•论辩的魂灵》)。在广州时,他讴歌革命说:“其实革命是并不稀奇的,惟其因为有了它,社会才会改革,人类才会进步。”

  • 《眼见并非为实》
  •     孔夫子上过当吗?上过当。上谁的当?自己的眼睛。 当初孔夫子穷困于陈、蔡之间,一连七天不见米粒。一天,他让学生颜回去讨米,颜回讨米归来,烧火做饭。饭还没有熟,孔夫子看见颜回伸手到饭锅里抓了一把便往嘴里送。圣人亲眼目睹,顿时起了疑心,以为是颜回偷饭吃。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走进房间请老师吃饭。老夫子佯装没有看见先前那回事,说:“我刚才梦见去世的父亲。如果这饭很干净的话,我要拿去祭祀他老人家。”颜回听罢,慌忙说:“使不得,使不得,这饭可不干净。刚才我见饭上面有一撮炭灰,把饭弄脏了。扔掉这点饭很可惜,我便捞出来吃了。”孔夫子听到实情,明白自己冤屈了贤孝的门生,上了自己眼睛的当。                

        眼睛真是那么不可吗?未必。常言道:“耳闻是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亲眼所见比起道听途说来,总会更加真实一些。孔夫子说的“目犹不可信”,有点过分。 然而,人们往往以为亲眼所见便是事情的真相,匆忙作出结论,那就容易像孔夫子那样上“眼见为实”的当。从这个意义上说,眼见未必为实。 现实生活中这类实例极多。笔者曾见过一位“大师”踩在玻璃碴上,做些动作,据说这种非常人所为的动作是气功的作用。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吗?且慢。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就有太平洋岛国的某个少数民族的姑娘,在玻璃碴上跳舞的镜头,有个首领模样的人,还在那上面滚来滚去。在贵州,以踩着刀刃爬上高高的木杆作为一项体育竞赛项目。还有,笔者小时候,见过一些上身裸露的人,用红布包了头,口吐白沫,在烧红的铁链上踏来踏去。他们说这是神仙附体的结果。

        亲眼所见的是同一类事,得到的却是几种解释。足见光凭眼见是不能下结论的。 再举一例。美国一位从事40年魔术工作的老魔术师,他能拨动手表。任何手表,不论是机械表,还是石英电子表,只要沾过他的手,指针立刻挪动。有人说他有“特异功能”,可他说自己是个魔术师,到中国来就是为了调查所谓“特异功能” 的科学根据的。这个实例再一次证明单凭眼见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 所以,正直、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是从来不单凭表演就坚信什么突破性的科学发现的。他们可以承认某些现象的存在,但必须认真地思索、分析,看一看这种现象能否在同类条件下重复,这种现象是否符合规律,设计这种试验的技术路线是否严密、有无疏漏等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可靠的判断,而且这个判断还要在继续的科学实验中加以检验。    

        超导研究的突破、室温核聚变的发现研究不都是这样进行的吗?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眼见的只是一种现象,只得到一个表象。这种表象可能反映事物的真相,也可能是事物的假相。人们必须透过现象才能抓住本质。人们要根据以往的理论,对种种表象进行综合地推理、分析、判断,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可靠的结论。单凭“眼见为实”是极不可靠的。写于1991年1月    

  • 孔子驾到
  •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孔夫子这位人类历史轴心时代的世界名人不是“至圣”,不是“文宣王”,不是“大成至圣文宣王”,而是一位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伟人。这话要是在100年前或者更早些时候说,是要承担难以想像的重压甚或摧残的,那些自诩为“孔门中人”的士子们非要用唾液淹死你不可,给你扣上“非圣”的大帽子,把你“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叫你“永世不得翻身”。朝廷也会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代表最广大读书人给你点颜色看看,赏赐四个半大字的“名教罪人”匾额挂在你的门媚上,让你无脸见人。反正,整个社会舆论、国家机器非整得你上吊自尽,无颜见列祖列宗,不成人形。想想真是害怕,幸好我生活在21世纪。

        但是,历代历朝所供奉祭祀的“至圣先师”真的不是孔子,而是被统治者们出于各种目的阉割了的孔子。他们按自己的意愿、需要来阐释儒家经典,奉之为.‘圣经”,甚至编造一些孔子未曾说过的话,说是“圣人教诲”强迫人们奉行。过去的中国人有着“造神”的光荣传统,生前潦倒的孔夫子死后任人打扮被塑造成神圣的偶像,被连绵不断的香火熏烤了2000多年,真可怜!也愚弄了中国人民2000多年,真可悲!

        真正的孔子在哪儿呢?在《论语》里,在这部流传已经2 500余年、并将被中华民族永恒传承下去的不朽经典里。

        孔夫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他是没有想到要做圣人的,虽然他的3000追慕者出于尊敬称之为“圣人”,但是他谦卑婉拒。在反对偶像崇拜上,伟人们是相通的,号称中国现代文学之父的鲁迅在遗嘱上就写有“赶忙收敛,埋掉,拉倒”。理性的思想家想速朽,但人们却将他们“举得很高很高”,倒是那些“把名字刻人石头”者“比尸首烂得更早”。孔夫子不把自己当圣人看,他人格建构的毕生追求是“君子”而非“圣人”。所以我敬重他。

        《述而》第二十章里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这就捆了那个神圣偶像一记响亮的耳光!《为政》第四章又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自述自己智慧品德的成长历程。他坦承四十岁以前也有不辨是非之时,五十岁以前也违反过规律做了错事,六十岁之前固执己见不听劝告过,七十岁前做事也越轨过。这哪是不学而知,不虑而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天生圣人”?这又打了造神派一个嘴巴。

        幸好有《论语》,白纸黑字为我们保存了一个真正的孔子。

        古往今来,注释讲解《论语》的书已达5000余种。5天读一本,我辈毕生也难以穷尽。孔夫子的“微言大义”被各种家们翻来覆去、颠去倒来地解释。他们用巨倍显微镜来“深人”研究,以重新“发现”孔子的什么,每天都有关于孔子的论文发表,进行各种考证。“吾知也有涯”,很是佩服他们的生花妙笔,小可不才,只能在一边侃侃嚼嚼别人剩下的、不吃的摸,聊以自娱、自慰。

        我是挺喜欢孔夫子的。郭沫若《十批判书》说孔子是“千斤大力士”,匡亚明《孔子评传》考证出孔子身高1.91米,足见老夫子身材形象俱佳,有伟人风范。至于《史记》说孔子乃“野合”而,然而老夫少妻并没有影响孔子的智慧。

        虽说老夫子迁了点,如“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时时惜守礼仪,但却不因礼废情,不虚美。这一点就很是可爱,适可而止的率性而为,没有丝毫的圣像上的严肃死板,神圣之性全无,人伦之隋十足。老夫子毕竟是食人间烟火的,毫不掩饰自已的喜怒哀乐,绝不虚伪矫情。他最得意的门生颜回英年夭亡,孔夫子呼天抢地:嗯!天老予!天老予!”悲痛之状毕现,师徒情深,充满了人情味。还有一次,孔夫子拜见把持朝政且生活作风不好的漂亮女人南子,子路一脸的不高兴,急得夫子指天赌咒:“天厌之!天厌之!”犹如我们说的“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这是多么不拘形迹敢说任性,对比自己小几十岁又是自己学生的人发如此毒誓,多么可爱,现在哪个师长会这般没大没小,无拘无束?

        孔夫子如果生在当代,绝对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因为他不会因为学生家长是高干款爷另眼相看,而是众生平等,一视同仁,因为他虽对学生发脾气,说气话,但不会用戒尺、体罚。像宰我大白天睡觉,孔子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烤也”,但绝不会开除他,而是继续好心教育。因为孔子对学生襟怀坦白,事无不可对人言,“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不搞什么“师道尊严”,与学生平而等之。因为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会不懂装懂,误人子弟……我们可以列举出N个喜欢孔子的理由,对学富五车的孔夫子,学生怎么会不仰之若日月,敬之如尧舜呢?

        夫子为人所指责的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也难为夫子了,祖上有那么点贵族血统,又博学,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贱视劳动使“少也鄙”过的夫子看起来的确不那么地道。至于“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女子“难养也”的论调,更是冒犯了广大下层人民和女权主义者们。我不为孔子“隐”,他的确没做到自己的“仁者爱人”,还有他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唯心主义言辞与同时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者比起来逊色不少,这些都是不足为训

        从《论语》中随便摘取几个字,都可以阐发出洋洋万言,孔子的博大精深涉及到哲学、教育、政治、伦理、社会、道德、艺术等诸多领域。但我十分反感现代一些学人作风,总喜欢为自己的学科溯源,扯大旗做虎皮,以证明自己的学脉悠长,还总要扯到孔老夫子身上去,于是乎孔子成了一大堆学科的始祖、创始人、开拓者。孔子的只言片语成了他们的学科源头,孔子的日常生活,例如喝水、走路、拉撒或许也会成为一些“新兴学科”的理论之源,孔子说“寝不尸”、“寝不言”,会不会成为寝学的理论支柱呢?还真不好说。

       《论语》总共两万余言,和现在一些又长又臭的八股论文一般篇幅,但其内容影响意义不可同日而语。《论语》是一部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品顺咀嚼的古典文化著作,那里有孔子的思想精一生的时间去品顺咀嚼的古典文化著作,那里有孔子的思想精华、中华文明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