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论文写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1:33:43
  • 《议论文写作技巧》
  • 关于议论文写作技巧

    导语:议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阐述正确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明辨是非,议论的生命就在于此。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关于议论文写作技巧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议论文特点:明确的目的、正确的观点、充足的论据、清晰的逻辑。

    写好议论文的要求:认识深刻、角度新颖、说理充分。

    简短彪悍的例文

    有用者,即是“材”

    同样的一根怪状树根,木匠认为它一无是处,弃之一旁;雕塑家却视为至宝并加以雕刻,成为艺术品。大相径庭的结果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什么才是真正的“材”?衡量“材”与“非材”的标准又是什么?我认为:有用者,即是“材”。“有用”是衡量“材”的标准。

    【“引”,引出材料,并提出论点。】

    对于人,同样如此。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有才之人,但每个人都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能够发挥他的作用。何谓人才?有用的人就是人才。喜剧演员潘长江有一句话讲得好:“个子小怎么了?浓缩的都是精华,小有小用,大有大用呗!”不错,实际正是如此,在舞台上需要潘长江这类搞笑丑角而不需要姚明那样的九尺男儿。可以这样讲,舞台上的潘长江要比姚明有用,而球场上的姚明却要比潘长江有用,这也正是“笑星”与“球星”的区别。

    商业巨子宗庆后说得好:“有用的人为我所用,有用的人各施其用,那企业就活了。”也正是这句话成为“娃哈哈集团”的用人标准。宗庆后的“娃哈哈集团”是第一个在全国推行“只看本事,不看学历”的用人标准的公司。的确,作为一个明智的决策者,作为一个精干的领导者应该做到“唯才是用”。

    【“议”,证明论点,用了两段。】

    古往今来,善于用人的`例子不胜枚举。曹操曾不顾关羽为敌邦之将而施以厚恩。对于谋士们的反对,曹操坦言:“虎勇之将,仁义之将,关云长有大用矣。”华容道解围证明了这一点。信陵君曾不顾侯公身份低微而屈身与其交游并以礼相待,他的理由很简单——“侯公,有用。”果然,献计,然后“面北自刎向我主”,印证了信陵君的判断。

    【“联”,联系引申,因引用今人事例,此则用古人事例,进一步证明观点】

    有用,即是“材”;有用者,即是“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清晰化,判断“材与非材”的标准应该走向专业化。与其“样样通”不如“一样精”。一个人在自己特定的发展空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出了社会价值,那么他一定是有用的,那么他一定是位专业人才。

    朋友,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请相信自己就是晴空中美丽彩虹上的一条色柱,纵然你只会现出一种色彩,但你是有用的,彩虹因你而美丽。

    有用者,即是“材”。愿我们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关于议论文写作技巧】

  • 《议论文写作转移论题错误的分析》
  • 议论文写作转移论题错误的分析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谬误。优秀的议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议论文写作转移论题错误的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的语文素养完全可以从作文中体现出来。因为作文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联想能力等的综合体现,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往往决定着学生作文的深邃度。所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显得格外重要。然而从实际状况看,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通脱透彻的说理及逻辑推演的能力。本人也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中做过统计,两个班100人的作文中,没有任何逻辑错误的几乎没有。用词错误,语句不通等等这些简单的逻辑错误也是屡见不鲜,而“转移论题”这样重要的逻辑错误更是占到了一半人数以上。“转移论题”就意味着偏离了主题,游离或半游离主题的文章,无论文辞多优美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本人在此想通过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转移论题”的逻辑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议论文写作中的“转移论题”现象。

    (一)论题本身模糊、不确切。

    论题是论文之根,只有论题本身是清楚、确切的,论证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否则,会犯“论旨不清”的错误,后者常常是由于其中所涉及的关键性概念、命题的意义不清造成的。表现大致有二:一是学生的审题问题,学生在作文时,尤其是面对材料作文,很多学生都存在读不懂的现象,一知半解或者根本没读懂,导致下笔时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想到哪写哪,全文浮想联翩,天马行空,没有中心,没有主旨,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还有一类学生是对论题本身的概念没搞清楚,或者有些论题本身概念不一,导致结果的不确定。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审题立意是根本,是源泉,如果在审题立意上跑偏了,那后文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学生在面对作文题时,不要急于下笔,首先要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搞清论题所在,搞清论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定自己作文的方向后再下笔。

    (二)“文不对题”比比皆是。

    所谓转移论题就是当我们对一个事物进行论证时,出现所需要论证主题偏移的状况,而其方向转向另一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背道而驰的状况,对注意力给予转移。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也就是说,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同一思考、同一表述、同一交谈、同一论辩)中,在什么意义上使用某个概念,就自始至终在这个唯一确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讨论什么论题,就讨论什么论题,不能偏题、离题、跑题。

    1.句离段,不知句意何在?

    句离段的现象表现为很多种,有的学生在段首还能紧紧抓住该段的小论题来写,可是举的例子却与此论题无关;或者是在举例后,分析例子时完全忘了论题,信马由缰,分析不能回扣论题;还有的学生断章取义,只抓住他感兴趣的论题中的某个词,就借词发挥了。

    【差评作文片段】(题目)论是否应该严禁早恋

    (论述段)从父母的角度上讲,父母不应该禁止孩子早恋。孩子是他们以后的希望,可以这么说,父母以后吃粥还是吃饭就靠他们的孩子了,可是父母们却与他们的`孩子缺乏沟通,除了成绩其他一概不过问,而他们自己的孩子大多数时间又都待在学校,他们到底有没有早恋,做父母的也没法知道。

    很明显,文段要论述的论题是,父母不应该禁止孩子早恋的原因。而后文讲的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及父母不知道子女早恋。句不对题,根本就是断章取义,看到父母、孩子,就想到他们的关系,浮想联翩,自然这些句子就是“废话”.所以我们学生在写作时,必须要把论题读懂,读通透。

    2.段离篇,论题抛一边。

    文章是由段组成的,一篇文章一个论题,这就要求每一段都要围绕这个论题来论证。而在现实写作中,很多学生的作文会出现论偏的现象。

    比如一学生的作文论题:早恋对学生弊大于利。可是下文全部写的是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早恋?如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等方面大力阐述早恋的原因。

    再如一学生的作文论题:论徐某为挣钱走上犯罪道路的错误。接着从四个方面对此论题进行了阐述,“首先,从法律上讲,徐某的行为是犯法的;其次,从道德上看,徐某的这种做法是对金钱的膜拜,对道德的背叛;再者,从教育上看,父母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而把他们引进了犯罪的深渊,是子女走进犯罪的间接杀手;最后,从政府的制度上看,政府并未制定相关的制度做出及时应对,从而导致该事件的发生。”上述阐述的4个方面,很明显最后两个方面已经偏离论题了,论题要论述的是徐某的错误,而后两点分别论述的是父母和政府的错误。

    【学生作文结构范例】(论题)论巴中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论述段一)巴中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是自己思想薄弱,意志不坚定,受不了网络、金钱的诱惑。

    (论述段二)巴中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二是家长的不负责任,监护不力。

    (论述段三)巴中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三是学校以及社会存在的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该文章结构层次清晰,每一段的论述都紧扣论题,从整体思路来看,该文是篇段不离题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要做到段不离题并不难,一个常用且简单的办法就是作文前先列提纲,将我们需要验证的依据列出来,将最终论证的论题给予很好的表现。需要强调的是列提纲时每一段要从哪方面论述必须鲜明地列出来,而且这一方面最好做到回应论题的关键词。如上述范例中,每一个论述段都回应了“原因”这个关键词。

    二、议论文写作中“转移论题”的成因。

    (一)学生逻辑素养未养成。

    逻辑教育的匮乏,导致学生逻辑素养的欠缺。我们的语文教材里,没有对逻辑知识的任何介绍,老师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不可能给学生上专门的逻辑学的课,学生没有接触过,当然不知道甚至包括概念、判断、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这些最基础的逻辑常识了。连基本的逻辑知识都不懂的学生,我们又怎能苛求他的作文能做到思维严密,有逻辑性呢?所以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求学生对基本的逻辑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从基本的道理层面便懂得正确思维所具有的基本规律,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并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自觉运用。

    (二)平时的写作训练不系统。

    学生是直到高中才开始写议论文的,所以从高一开始,在学生接触议论文的第一天开始,教师就应该有全局意识,高一、高二、高三要分别写什么,侧重点是什么,到了高三学生的议论文应该达到什么层次。议论文的训练必须要有条不紊、自成体系。再者,教师在具体的作文讲评及批改过程中,要对学生存在的逻辑错误给予正确指明,并对其给予分析讲评,找出产生逻辑错误的具体原因,达到学生知其所以然并懂得如何运用的目的。对于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学生搞不懂又很重要的逻辑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对问题的辩论,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的“凑字数思想”作怪。

    作文是学生最头痛的事,好多学生都是抱着简单地完成作文任务的心理,不会好好思考构思,不能从相应角度对自身观点进行诠释和表述,也不能将自身的某个问题的观点进行展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时是伴随着一种凑字数的心理,凑够800字,存在一种应付的心态特征,不能着重把握写作特点,这也导致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逻辑方面的问题。

    斯大林曾经这样来评价列宁的演说,“当时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我记得当时有很多代表说:‘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思路清楚、周密,语言材料组织安排得当,这些都是思维的逻辑。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讲究议论文的思辨性,就是使论证分析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逻辑。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素养尤为重要。对于在平时的教学中、写作中遇到的逻辑问题要及时解决,只有不断解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目的。

    【议论文写作转移论题错误的分析】

  • 《议论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 1、拟好题

    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如《诚信不可抛》、《科技与人文齐飞》、《移植的记忆,创新的杀手》、《坚强——我不朽的信念》等文题,均是鲜明、夺人眼目的好题目。在鲜明的基础上追求形象、生动和富有个性,则是议论文拟题的更高要求。这类文题能抓住阅卷者的视线,使之观其题便欲睹其文,效果奇佳。如文章中心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拟题为《学会在别人的唾沫中游泳》,别致中显出几分幽默,令人产生一睹为快之感。

    2、开好头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3、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

    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4、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

    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6、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 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写出让人如仰巍巍高山,如逐滔滔江河的说理雄文、美文。

  •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辩证思维》
  • 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卢那察尔斯基在分析诗人海涅的聪明机智时说,他能够“从现象上、表面上只有矛盾的地方看到统一,又从仿佛基本上统一的地方看到差异。”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他的平等学说,贯穿着矛盾的辩证法,为恩格斯所赞赏。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马克思说,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之一就是“崇高与卑下、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的混合”。这里所说的“奇妙的混合”,正是指对立的统一。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的杂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杂文,尤其是后期杂文表现出对事物的深刻的洞察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辩证思维的能力。辩证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要在科学研究中避免具体方法运用上的片面性,掌握辩证思维是非常必要的。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都认识到辩证思维的作用。美国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的良好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而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所以听取相反的意见,是正确决策的第一原则。彼德斯和沃特曼在《美国62家优秀工商企业的最佳管理经验》一书中在第四章开头就这样写道:“第一流的智慧,是把相反的事物保持在同一个功能体内的能力。”当代科学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论学科——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

    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的研究,“辩证思维可以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越出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因此它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我们同学议论文写作的现状来看,不少同学思路闭塞,无法展开议论,议论文写作往往求助于“打补钉”——抄录几段事例作论据,或者只会“贴标签”——对具体材料用一两句话作断定了事。即使展开一些分析、议论,往往也免不了以偏概全,无限上纲。这当中的主要原因便是缺少辩证思维能力。而在事实上,从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看,高中学生处于思维活动的初步成熟期,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逐渐增强。从客观条件上看,高中学生的生活面更为广阔,学习的内容更为深刻系统,为思维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利用这些条件,进行辩证思维训练,是完全可能的。

    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首先要学习、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概念、矛盾判断和辩证推理。

  • 《议论文写作如何掌握立论角度_议论文写作指导》
  • 我们比较常见的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都是语文作文中的体裁,小学阶段,小学生需要学习进行小学语文议论文写作,小学语文议论文写作的有一定的流程,下文就讲述一下小学语文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

    首先、选择恰当的论据,人们常说,写议论文要做到“有理有据”。“有理”就是论点要正确,议论合符事理;“有据”就是以事实为依据来说理论证。小学语文议论文写作中做到这两点,小学语文议论文自然就有了说服力了。

    其次、进行严密的论证,议论文是一种论辩和说理的艺术。确立论点解决了“要证明什么”的问题,选择论据解决于“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过程则要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一篇议论文是否让人心悦诚服关键还在于论证是否严密完整。一是教者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巧妙安排结构,即谋篇布局,将论点和论据安排好,使论据围绕论点,并能充分地论证论点,为使文章思路清晰。这是小学语文议论文写作中很重要的环节。

    最后、掌握立论的角度,小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议论文写作,首先要确立中心论点。有了论点,才能进行论证。也就是说,议论文在认识某一个问题,分析某一类现象时,必须有一个关于该问题或对象的观点和主张,而且观点和主张应当体现出正确、鲜明、深刻、新颖且具有强烈针对性的总体特点。

  • 《议论文立意时怎样思辨_议论文写作指导》
  • 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辨析、区别、分辨、质疑、分析等。思辨,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审慎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的培养,恰恰是鼓励学生创新表达、个性化表达的主要途径。例如,孔子曾经说“无友不如己者”,如果对这个观点进行思辨,我们就会思考:这句话说得对不对?这句话符合实际情况吗?这句话适用于所有情况吗?这句话可以从哪些角度审视?如果更进一步,我们将思考:谁“无友不如己者”?“不如”是哪方面“不如”?“无”(勿)是不是太绝对了?这句话逻辑上通不通?无形之中,思辨便开始了。本文将以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为例,具体阐述议论文立意的思辨技巧。

    原题回放:

    一个小学生把一位被自行车撞伤的老奶奶送进医院,小学生的母亲还为老奶奶垫付了医药费。老奶奶的家人却把小学生告上法庭,说小学生撞倒老人,要求小学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法院理所当然地驳回原告,但小学生的心灵已受伤,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帮助人,别人却到法院告我,我害怕,我想哭,不知雷锋有没有被人告过,他哭过吗?”

    请你就此写一篇作文,对小学生说一番话。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带有具体的写作任务,即“对小学生说一番话”,那就要求有特定的人称限制,即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来讲道理,并且要考虑到小学生特殊的对象要求。“你”在此具有不确定性,既可以是写文章的本人,也可以是虚拟化的某个人。如果能够从“非我”的立场、采用“我”的口吻构思,例如“我”可以是被救助的老奶奶,也可以是老奶奶的家人,甚至是雷锋叔叔等,这样的文章就带有创新性了。

    一、变笼统为具体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思路,去考虑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细节、具体的结果等。例如材料中的这句话:“老奶奶的家人却把小学生告上法庭,说小学生撞倒老人,要求小学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此处便存在辨析的空间。可以进一步追问:是老奶奶把小学生告上法庭吗?或者说,是受助者本人将施助者告上法庭吗?受助者本人的表现如何呢?可不可以合理推测?循着这个思路对小学生说一番话,一定会收到不一般的效果:

    亲爱的小同学,请你不要悲伤,更不要绝望。你扶起了急需救助的老奶奶,你做得对!但是你竟作为被告,出现在法庭上。你心里一定很难过,这是人之常情。其实,这件事是老奶奶的家人做得不对,不应该对你的行为抱有怀疑,更不应该不信任你。我相信,你所救助的老奶奶一定对你充满了感激,你的行为也一定得到了她的认可,在未来的岁月里,她也一定会带着对你的感恩,去关爱他人。

    有的同学缺乏这种“具体化”的思维训练,习惯在文章中空谈大道理,动不动就是“我们中国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例如下面这段话:

    小同学你好,你的行为没有错。我们的国家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要求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的行为就是在践行伟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你是这个时代道德的中流砥柱,你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公平正义,诠释着善良友爱,你的行为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支力量!

    这样的说理显得空洞,说服力不强,因为越具体可感的道理,才越具有说服力。再来看这段话:

    小朋友,你此刻的心情我也很理解,那是做了好事遭到污蔑或冤枉的心凉与委屈。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是我小时候,想着妈妈那么辛苦,便帮着做家务,刚擦完一个花瓶,我年幼的妹妹就打碎了花瓶。恰好妈妈回到了家,看到破碎的花瓶,不问青红皂白便把我训斥了一顿。我默默地打扫了碎片,心里十分委屈。难道因为这个,我以后就不帮妈妈做家务了吗?当然不会。小朋友,你也一样,难道经过这件事后,你就再也不乐于助人了吗?我相信你肯定不会。

    这段话的说服效果就很不错,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例子来劝说别人,往往会收到较好的劝说效果。这就说明:讲的道理越具体越好,切忌空洞的言之无物的大道理。

    二、变绝对为辩证

    在面对“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正义与邪恶”“进步与落后”等话题时,不能用二元对立的绝对化思维,而是要辩证看待,即从正面分析之后,还要从反面分析其合理性,反之亦然。

    例如材料中说:“老奶奶的家人却把小学生告上法庭,说小学生撞倒老人,要求小学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辨析:老奶奶的家人把小学生告上法庭,他们就一定是恶人吗?一定是坏人吗?他们的行为就一定触犯了法律吗?就一定违背了道德吗?如果循着这个思路对小学生说一番话,就会令人耳目一新:

    亲爱的小同学,当你因为救助老奶奶而被告上法庭时,你内心对这个社会一定充满了失望吧。其实,老奶奶的家人只是一时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毕竟是自己的亲人受了伤。即使做得再不对,他们也不是坏人,更不是十恶不赦的人。小朋友你想一想,在那种情况下,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他们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其实并没有过错。可能他们的行为使你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但在法律方面并没有问题。法治社会里,我们要相信法律,通过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发扬的精神。

    同时,在劝说小学生继续做好事时,很多学生也习惯进行绝对化的论证,例如:

    孩子,你一定要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所以你在未来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善良,相信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

    这段话中包含着陈旧的因果报应思想,而“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或许只是人们的美好理想。用这样绝对化的表述,或许会误导孩子。有一位同学这样表述:

    小朋友,你还小,涉世不深,内心更多的是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期待。但我还是想告诉你,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你要懂得保护自己。我并不是教你诈,更不是教你圆滑处世,而是希望你将这次经历当作成长的一课,在以后的生活中还能真心帮助别人,同时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防人之心”是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这不是自私,不是冷漠,而是一种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方法。

    如此表述,观点鲜明,既鼓励小学生继续做好事,同时又留有余地,即在做好事时还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要学会保护自己。听这样的话,小学生一定会心悦诚服,真正吸取教训。无论从功利角度还是从写作角度,都会达到新颖的效果。

    三、变平面为立体

    在说理论证时,要学会从多个侧面、多个领域,用多种理由说理,要“手有寸铁”,例如从社会学、伦理学、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探究,而不是仅仅讲一些通俗的生活道理。即使是生活道理,也要拓宽思路,多角度论证。

    对于本则材料来说,从以下角度说理可达到立体化的效果。

    孩子,委屈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当然,你年龄还小,受到了委屈,会产生悲观的情绪,这很正常。但你想一想,如果自己襟怀坦荡,无欲无求,做事情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即使别人错怪了你甚至起诉了你,你依然能够有平常心,“委屈”的负能量不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吗?正如孔子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还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逐步成熟,不断进步,终有一天,你会看淡“委屈”,看透“悲观”,会成为一个心平气和、雍容大度的男子汉!(心理角度)

    孩子,听我给你讲讲人情物理。其实,人与人之间,除了血缘关系的纽带,还有另一种纽带,那就是“仁义”。孔子说,“仁”就是爱人,不仅爱亲人,而且爱陌生人,而“义”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你的行为正是对孔子仁义观的践行,你扶起了受伤的老奶奶,这既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又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本身就值得称道,只不过在具体的过程和细节方面出了一些不如意的状况,这些状况并不是对你行为的否定,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了这个意外,你的行为才更有价值。(伦理角度)

    孩子,你知道社会是什么吗?社会就是一群陌生人在同一个空间里共同生存。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除了血缘,就是正义。正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正义不仅要求我们能够处理亲缘关系,更要求我们在处理与陌生人关系时有公共之心。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就处于这样一种潜在的关系纽带中,自己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人也离不开自己的帮助。你的行为正好诠释了正义这种公共伦理,而它正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你虽然受了一点委屈,但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你的行为意义重大。(社会角度)

    孩子,其实你所经历的事情是“小概率事件”。所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频率非常低的事件。我们老百姓不是经常说吗,社会上还是好人多。你所遇见的事,重复的概率很低。这类事之所以引起关注,并不是因为出现的次数多,而是意义重大,容易引起争议。其实,被新闻媒体报道出来的类似事件,看似很多,但是与生活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相比,数量微乎其微。因此,你千万不要悲观,更不要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数理角度)

    从不同的角度说理,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专业的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而是能够从这些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原因。上述四个例子,并没有用到过于高深的、专业的理论,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同一个问题。多侧面、多角度分析,就会使文章避免单一化和平面化,从而达到较强的说服效果。

    总之,对于一篇评论类的文章,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思维。通俗一点说,就是怎么想问题,怎么分析问题。新颖和深刻,无疑是高思维水平的体现。我们写文章,就是要向着这两个层面努力。也就是说,作文如果有新颖的立意更好,如果没有,也要将平常的道理讲得深刻。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文章立意新颖、论证深刻的必经之路。

  • 《议论文格式_议论文写作指导》
  • 1、标题(题目)

    2、开头提出论点:简述材料,引出论点(启示、启迪、告诉我们、说明了、让我明白了等)

    3、论证过程:设问句(或其他过渡句或过渡段)过渡,引出理由。(如“我们为什么认为… …,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4、论证过程:提出理由(分论点)(分论点间角度应不同,层次不能重复,证据或性质或时代或范围要有区别;证据要典型、精当,可举例、可比喻、可引用、可对比等;分论点间的结构可并列、可层进、可对照、可分总或总分、可综合运用多种结构形式)

    其一……(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

    其二……(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

    其三……(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

    5、论证过程:可进行辩证分析(常用词:诚然……但是……/虽然……但是……/固然……)

    6、结尾:结论(解决问题,提出方法,照应开头等)

  • 《四种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形式_议论文写作指导》
  • A.并列式。在论证中,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这种并列可以是在中心论点统帅之下的几个分论点的并列,也可以是论证过程中的几个论据的并列。在语言形式上往往有“第一”“第二”……或“首先” “其次”等等标志。另外,处于并列关系的各个部分在文章中的地位基本是平等的,一般是可以互换的。

    B.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两种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思,这就是对照式。毛泽东同志生前曾经说过“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比较,突出说明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参与对照的双方,或者是一“正”一“反”,或者是一“主”一“从”。

    C.层进式。文章各个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先后的顺序不可调换,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的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因而,这种结构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容易被人所接受。

    D.总分式。这种结构包括“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形式,就是论证的层次之间,先总说后分说,或是先分说后总说,或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是最多见的。这种结构形式,在“总”与“分”之间常见明显“放”的语言标志,而在“分”与“总”之间又多有明显“收”的语言标志。

    在议论文中,以上四种结构形式,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 《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写议论文》
  • 写议论文,请围绕四个词“做文章”——角度、展开、启发、标志。

    1.“角度”要精准

    只有角度准,才能确立正确的论点;只有角度精,才能使论证有力。

    (1)命题写议论文

    题目就是论点的不谈。如《勿以恶小而为》、《毁树容易种树难》等。

    如果题目只是论题,论点需自行提炼。“提炼”论点的角度有:

    ①未限制处

    例如题目:说小

    题目限制的是只准论述“小”,但它并未限制一定要论述“小”的什么方面。这正是可以发挥的地方。

    于是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论点:

    “小”并不小 ;

    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②抓修饰语

    例如题目:开动思维机器

    题目的重心在修饰语“思维”二字上。抓住了它,就明确了“开动”的“机器”是人的脑筋。

    ③剖析喻义

    例如题目:不要拒绝阳光/在转弯中创造/让我们串起爱的环链/真味是尝出来的

    “阳光”、“转弯”、“环链”、“味”都取其比喻义。

    ④揭示关系

    例如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题目中三者之间既是并列的,又存在着一种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关系,暗示着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关系。

    (2)供材料写议论文

    ①材料常常是多义的

    例如:仔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读《画蛋》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画 蛋

    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善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训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分析

    材料起码有以下4个含义:天才出于勤奋;要打牢基础,练好基本功;学会全面看问题;名师出高徒。

    ②同一个材料可以有不同的认识

    例如:写《失街亭》的读后感。

    从孔明的角度,既可提炼出“执法如山”、“严于律已”的观点,又可围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去发表感想;

    从马谡的角度,则可发表“马谡是个好参谋而不是个好统帅”的见解;

    从王平的角度,还可以写出如下的感想:“重用人才,就应委以重任。”

    但论点只能有一个,万不可把几个启示都堆上去,结果一个也说不清。

    2.论证要“展开”

    议论文的着眼点、着重点是“论”,要把中心论透,让“思想”显亮。

    展开议论的关键是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两三个分论点。

    (1)并列展开

    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以显示论证的全面性。

    例如题目:梅花香自苦寒来,可分解为三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2)递进展开

    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出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题目:在困难面前,可分层推进,分解为这样几个分论点: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

    3.观点要有“启发”意义

    论述,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观点具有启发意义。

    具体怎么做呢?

    (1)善于质疑

    质疑通常是创新的先导。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评价那些传统观念,重新审视一些过去约定俗成的事物,你会发现有些观点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2)变换角度

    我们习惯于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时间长了,老话连篇;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就可能出新意。

    (3)限定范围

    不少道理只有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领域里才说得通。如果你把某些观点、某些现象限定在另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去分析,就可能出新意。

    (4)纵横推进

    纵,就是深入地想;横,就是扩展去想。

    4.“标志”要显

    要想让老师很快把握你的思路,必须有一些标志性的语言。

    这些“标志性的语言”包括:拟好题、开好头、有好段、结好尾、设亮点等。

  • 《因果互证法_议论文写作指导》
  • 这是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它可以用原因来证明作为论点的“结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证实结果的必然性。例如《我于咖啡中看见》中的一段,是先果后因的关系: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 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她说,生命的内核一片空荡荡,像一间房屋。抑或,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再如《缤纷成就和谐》的因果论证,是先因后果: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 “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由原因引出结果:“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这就是因果论证。